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戴瑞鸿主编;朱伯卿等编写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14119·1908
  • 页数:227 页
图书介绍:
《心肌梗塞》目录

第一章 心肌梗塞的流行病学 1

一、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情况 1

(一)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的地区差别 1

(二)近年来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率的变化趋势 3

二、急性心肌梗塞的易患因素 4

(一)年龄和性别 5

(二)高血压 6

(三)吸烟 7

(四)高血脂 7

(五)其他因素 8

第二章 心肌梗塞的病理解剖学 9

一、心脏的血液供给 9

(一)冠状动脉解剖学及其供血区 9

(二)冠状动脉的分布类型 11

(三)心壁冠状动脉形态特点和心肌血液灌注的跨壁变化 12

(四)冠状动脉吻合支 13

二、心肌梗塞的发病机理 14

三、心肌梗塞的形态学 19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 19

(二)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肌梗塞的关系 20

(三)心肌梗塞的病理变化 22

(四)心肌梗塞的合并症及后果 28

(五)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的形态学 34

(六)心肌梗塞边缘带 34

第三章 心肌梗塞的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 37

急性心肌梗塞的病理生理 37

一、急性心肌梗塞后组织代谢的改变 37

(一)心肌缺血时的生化代谢 37

(二)急性心肌梗塞时全身代谢改变 37

(三)急性心肌梗塞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37

二、急性心肌梗塞时左室功能障碍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41

(一)左室区域性功能障碍 41

(二)左室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41

(三)急性心肌梗塞的血流动力学分型 41

三、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 45

(一)缺血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异常 45

(二)急性心肌梗塞发心律失常的基本因素 45

(三)急性心肌梗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 45

(四)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47

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 47

一、促发因素与既往史 47

(一)急性心肌梗塞的促发因素 47

(二)有关的既往史 48

二、起病与前驱症状 48

(一)梗塞前综合征 48

(二)前驱症状 49

三、主要症状 49

(一)疼痛 49

(二)心力衰弱与休克 51

(三)胃肠道症状 52

(四)其他症状 52

四、主要体征 52

(一)一般情况 52

(二)生命体征 53

(三)眼底检查 53

(四)颈静脉搏动 53

(五)颈动脉搏动 53

(六)胸部检查 53

(七)心脏方面体征 54

(八)腹部检查 55

(九)四肢检查 55

(十)神经系统检查 55

五、急性心肌梗塞的并发症 56

(一)心律失常 56

(二)泵功能衰竭 60

(三)心脏破裂 62

(四)乳头肌功能不全 64

(五)室壁膨胀瘤 64

(六)血栓栓塞性并发症 65

(七)心包炎及心肌梗塞后综合征 65

(八) 其他并发症 65

第四章 心肌梗塞的实验室诊断 67

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诊断 67

一、心肌梗塞时三种典型的心电图改变 67

(一)缺血型T波改变 67

(二)损伤型S-T段移位 68

(三)坏死型Q波 70

二、心肌梗塞的病理分期与心电图演变的关系 71

(一)急性期 71

(二)亚急性期 73

(三)慢性期 73

三、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 73

四、心肌梗塞非典型的心电图改变 75

(一)梗塞没有Q波 77

(二)暂时性Q波 80

(三)高侧壁心肌梗塞 80

(四)心电图假性改善 80

(五)以室性异位搏动表现为主的梗塞图形 80

五、多发性心肌梗塞及复发性心肌梗塞 81

(一)多发性心肌梗塞 81

(二)复发性心肌梗塞 81

六、心肌梗塞合并心室内传导障碍 82

七、心肌梗塞与预激综合征 86

八、心房梗塞 86

九、右心室梗塞 86

十、心肌梗塞的漏诊 87

十一、假性心肌梗塞 87

(一)生理性或位置性Q波 88

(二)心室肥厚与扩张 89

(三)传导缺陷 91

(四)非梗塞性心肌损伤 95

心向量图在心肌梗塞诊断中的应用 97

一、心向量图 97

二、心肌梗塞的分类 97

(一)前间隔心肌梗塞 97

(二)局限前壁心肌梗塞 99

(三)前侧壁心肌梗塞 100

(四)高侧壁心肌梗塞 101

(五)广泛前壁心肌梗塞 101

(六)下壁心肌梗塞 104

(七)下侧壁心肌梗塞 106

(八)后壁心肌梗塞 108

(九)多发性梗塞 109

(十)心内膜下心肌梗塞 109

(十一)灶性心肌梗塞 110

三、心肌梗塞合并心室内传导阻滞 110

(一)心肌梗塞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 110

(二)心肌梗塞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 110

(三)心肌梗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 111

(四)心肌梗塞合并左后分支阻滞 112

酶的检测在心肌梗塞诊断中的应用 113

放射性核素在心肌梗塞诊断中的应用 117

一、心肌显象 117

(一) 亲梗塞显象或“热”区显象 117

(二) 心肌灌注(冷区显象) 118

二、放射性核素血管造影术(门电路心脏血池显象) 119

三、核素心功能测定在急性心肌梗塞诊断中的意义 120

四、正离子发射断层显象 121

五、放射分析及其他 121

超声心动图在心肌梗塞诊断中的应用 121

一、M型及B型超声心动图 121

二、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塞的诊断作用 123

(一)室壁运动异常与心肌梗塞的关系 123

(二)室壁厚度与室壁增厚异常 123

(三)心室室壁瘤 124

(四)检测右心室心肌梗塞 124

(五)显示冠状动脉 125

(六)检测心肌缺血 125

心机械图在心肌梗塞诊断中的应用 125

一、心振动图 125

二、心尖搏动图 129

三、收缩时间间期 130

心前区多导联标测心电图在心肌梗塞诊断中的应用 133

动态心电图在心肌梗塞诊断中的应用 135

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 137

一、冠状动脉造影 137

二、左心室造影 140

第五章 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 144

一、一般治疗 144

二、心律失常的治疗 145

三、心力衰竭的治疗 155

四、心源性休克的治疗 160

五、其他并发症的处理 164

(一)二尖瓣关闭不全 164

(二)室壁瘤 164

(三)心脏破裂 164

(四)心包炎 165

(五)心肌梗塞后综合征 165

(六)肩手综合征 165

(七)血栓栓塞 165

六、急性心肌梗塞治疗的其他进展 165

(一)限制梗塞范围的治疗 165

(二)溶血栓治疗 170

第六章 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肌梗塞 172

一、祖国医学对心肌梗塞的认识 172

二、急性心肌梗塞的辨证分型与论治 172

(一)“芳香开窍、活血化瘀、宣痹通阳、扶正养阴”治则 173

(二)中医辨证分型与论治(1970~1975年) 173

(三)中医辨证分型与论治(1976~1983年) 174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 174

(一)芳香开窍法的疗效 174

(二)活血化瘀法的疗效 175

(三)辨证分型论治的疗效 175

(四)晚近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报告 176

四、活血化瘀疗法作用原理及瘀本质的探讨 177

(一)丹参的活血化瘀疗法作用机理 177

(二)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瘀本质的探讨 178

第七章 心肌梗塞的远期预后和康复 181

一、心肌梗塞的远期预后 181

二、运动的作用 187

三、早期康复活动的发展和病例选择 190

(一)早期康复活动的发展 190

(二)早期康复活动的病例选择 192

四、体力康复的阶段和方法 193

五、运动处方 197

(一)运动强度 198

(二)运动持续时间 201

(三)运动频度 202

(四)运动方式 202

六、体力康复的注意事项 202

七、心理康复 207

八、康复中的物理治疗 209

九、职业康复 210

附录 实验性心肌梗塞中抗心肌缺血药的药理研究 214

一、实验筛选 214

(一)初筛实验方法 215

(二)复筛及研究实验 216

二、实验指标 216

三、抗心肌缺血药物 221

四、抗心肌缺血药的作用机理 221

(一)硝酸甘油 221

(二)心得安 222

(三)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 222

(四)潘生丁 222

(五)心舒宁 223

(六)透明质酸酶 223

(七)钙拮抗剂 223

(八)中草药 225

五、展望 22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