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赏指南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承源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805699828
- 页数:650 页
目录 1
考古学 1
一、考古学基础知识 1
考古学 1
考古学文化 1
文化层 1
遗迹 2
遗物 2
旧石器时代 2
探铲 3
探沟探方 3
洞穴堆积 3
贝丘 3
新石器时代 3
绝对年代 4
相对年代 4
树木年轮断代 4
穆斯堡尔断代 4
放射性碳素断代 5
热释光断代 5
二、古墓葬知识 5
墓葬 5
船棺葬 6
崖墓 6
悬棺葬 6
木椁墓 6
砖室墓 6
竖穴墓 6
石棚 7
旧石器时代墓葬 7
新石器时代墓葬 7
商代王陵 8
西周春秋大墓 8
战国秦汉陵墓 8
魏晋南北朝墓 9
宋辽金元墓 10
隋唐五代墓 10
明代墓葬 12
三、旧石器时代的几个代表性文化类型 12
北京猿人及其文化 12
元谋人及其文化 13
蓝田猿人及其文化 13
丁村人及其文化 14
桐梓人及其文化 14
鸽子洞旧石器文化 15
许家窑人及其文化 15
大窑文化 16
河套人及其文化 16
山顶洞人及其文化 16
台湾长滨旧石器文化 17
四、新石器时代的几个代表性文化类型 17
老官台文化 17
仰韶文化 17
裴李岗文化 19
磁山文化 19
马家窑文化 20
齐家文化 21
青莲岗文化 21
大汶口文化 21
河姆渡文化 22
山东龙山文化 22
马家浜文化 23
崧泽文化 23
良渚文化 24
大溪文化 25
屈家岭文化 25
红山文化 26
石器 27
石器 27
石核石器 27
砸击石锤 28
石砧 28
细石器 28
石片石器 28
锤击石锤 29
石锥 29
石纺轮 29
石钺 29
石耜石铲 29
石锄 30
石 30
石犁 30
石戈 30
石斧 31
石刀 31
石? 31
石凿 31
石镰 32
石耘田器 32
石磨盘石磨棒 32
石杵石臼 32
石珠 33
石环 33
青铜器 34
一、不同历史时期的青铜器 34
夏代的青铜器 34
商代早中期的青铜器 35
西周时期的青铜器 36
殷墟时期的青铜器 36
春秋时期的青铜器 37
战国时期的青铜器 38
秦汉时期的青铜器 3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青铜器 39
隋唐时期的青铜器 39
途 40
青铜饪食器 40
二、青铜器的名称和用 40
宋元明清时期的铜器 40
青铜酒器 44
青铜水器 48
青铜乐器 49
青铜兵器 51
青铜农具 54
青铜工具 56
青铜生活用具 57
车马饰 63
度量衡器 66
三、青铜器纹饰 67
兽面纹类 67
龙纹类 68
凤鸟纹类 69
动物纹 70
兽体变形纹 73
火纹 74
几何形纹 74
人物画像 76
四、青铜器冶炼和铸造 77
湖北大治铜绿山矿冶 77
遗址 77
遗址 78
遗址 78
河南商代青铜器铸造 78
湖南麻阳古矿井遗址 78
江西瑞昌铜岭古矿 78
遗址 78
辽宁林西大井古铜矿 78
河南西周青铜器铸造 79
遗址 79
山西侯马市东周青铜器铸造遗址 79
陶质块范铸造青铜觯的过程 79
五、青铜器辨伪 79
青铜器的铸造辨伪 80
青铜器的铭文辨伪 81
青铜器的纹饰辨伪 81
青铜器的器形辨伪 81
青铜器的锈蚀辨伪 82
商周青铜器辨伪的 82
著作 82
陶瓷器 83
一、陶器的制作与品种 83
陶器 83
陶窑 83
泥条盘筑法 83
红陶 84
灰陶 84
轮制法 84
夹砂陶 85
彩陶 85
黑陶 85
蛋壳陶 86
几何印纹陶 86
白陶 86
建筑用陶 87
彩绘陶 87
釉陶 87
铅釉陶 87
唐三彩 88
法华器 88
陶俑 88
宜兴窑 89
紫砂器 89
石湾窑 89
二、瓷器的品种与鉴别 90
瓷器 90
原始青瓷 90
早期青瓷 90
早期白瓷 91
早期黑瓷 91
上虞窑 91
邢窑 92
德清窑 92
越窑 93
长沙窑 93
岳州窑 93
寿州窑 94
洪州窑 94
巩县窑 95
婺州窑 95
鲁山窑 95
汝窑 95
官窑 96
哥窑 96
钧窑 97
定窑 97
龙泉窑 98
耀州窑 98
临汝窑 98
宝丰窑 99
扒村窑 99
登封窑 100
磁州窑 100
介休窑 100
辽窑 101
吉州窑 101
建窑 101
宋三彩 102
霍窑 102
景德镇窑 102
青白瓷 103
枢府窑 103
元青花 103
釉里红 104
浮梁磁局 104
御器厂 105
官窑与民窑 105
洪武瓷 105
玉溪窑 105
永乐宣德青花 106
永乐甜白 106
红釉 107
成化斗彩 107
弘治娇黄 108
正德素三彩 108
孔雀绿 108
嘉靖万历五彩 108
别 109
明代官瓷的作伪和鉴 109
明代官窑瓷器款识 110
明代民窑瓷器款识 110
德化窑 110
康熙青花 111
康熙五彩 111
豇豆红 112
郎窑红 112
雍正粉彩 112
胭脂水 113
珊瑚红 113
珐琅彩 113
郎窑 114
年窑 114
臧窑 114
唐窑 115
清代瓷器的作伪和鉴 115
别 115
清代官窑瓷器款识 115
清代民窑瓷器款识 116
明清外销瓷器 116
绘画 117
一、概述 117
十八描 121
二、术语 121
十三科 121
皴法 122
点叶法 123
水法 123
六彩 123
六气 123
六长 123
六要 123
形似与神似 124
位置 124
三、辨伪篇 124
六法 124
立意 124
四、鉴定篇 127
五、装裱篇 130
六、历代画家与画派 132
墓葬出土古画 132
楚缯书 134
龙凤人物帛画 134
御龙帛画 134
马王堆西汉帛画 135
顾恺之与《女史箴图》 136
陆探微与张僧繇 136
曹不兴画蝇 136
展子虔与《游春图》 137
“吴带当风、曹衣出 137
水” 137
送子天王图 138
“南北宗” 138
张萱与周昉 139
韩干画马 140
韩滉画牛 140
“黄家富贵” 141
“徐熙野逸” 141
韩熙载夜宴图 142
北方山水画派 142
江南山水画派 143
李成与范宽 144
界画之祖郭忠恕 144
文湖州画竹 145
“士人画” 146
“米家山” 146
风俗画长卷《清明上 147
河图》 147
写意花鸟画先驱法常 147
减笔梁楷 148
李公麟白描 148
“南宋四家” 148
钱选与赵孟頫 150
“元四家” 151
“浙派”始祖戴进 154
“江夏派”代表吴伟 154
“明四家” 155
“青藤、白阳” 157
“松江派”董其昌 158
“波臣派”曾鲸 159
“武林派”蓝瑛 159
“南陈北崔” 160
“苏松派”、“云间派”、“华亭派” 161
“勾花夹叶派”周之冕 162
“画中九友” 162
“四王、吴、恽” 163
“姑熟派”萧云从 167
“嘉兴派”项圣谟 167
“四大名僧” 168
“金陵八家” 171
“黄山画派”梅清 174
指画名家高其佩 174
“袁氏画派” 175
“扬州八怪” 177
“方、奚、汤、戴” 181
“张松顾柳” 183
“改、费”与仕女画 183
“海上画派” 185
“鸳湖派”张熊 185
“岭南画派” 189
七、有关著录 190
古画品录 190
续画品 190
贞观公私画史 190
唐朝名画录 191
历代名画记 191
笔法记 191
绘宗十二忌 191
林泉高致 192
益州名画录 192
画史 192
图画见闻志 192
山水纯全集 193
宣和画谱 193
画继 193
图绘宝鉴 194
画鉴 194
写山水诀 194
画史会要 194
四友斋画论 194
王氏画苑 195
清河书画舫 195
丹青志 195
画笺 196
画旨 196
画说 196
佩文斋书画谱 196
历代题画诗 197
石渠宝笈 197
板桥题画 197
青霞馆论画绝句 197
墨林今话 198
历代画史汇传 198
明画录 198
南田画跋 198
墨缘汇观 199
式古堂书画汇考 199
绘事发微 199
苦瓜和尚画语录 199
二十四画品 200
书法 201
一、概述 201
二、书体演变 203
三、墨迹真伪辨 205
陆机和《平复帖》 207
四、历代书法家 207
“三希堂” 208
王羲之 210
唐摹王羲之—门书翰 211
兰亭八柱帖 212
智永真草千字文 213
欧阳询 214
虞世南 214
褚遂良 215
薛稷 215
张旭 216
怀素 216
颜真卿 217
柳公权 218
蔡襄 219
杨凝式 219
苏轼 220
黄庭坚 221
米芾 221
赵佶 222
赵孟頫 223
鲜于枢 223
邓文原 224
康里巎巎 224
明初“三宋” 224
陈献章 226
“二沈” 226
“二张” 227
吴中“四名家” 227
“晚明四大家” 229
金农“漆书” 230
郑燮“六分半书” 231
“翁、刘、梁、王” 231
五、有关著录 232
书品 232
书议 232
墨薮 233
书谱 233
法书要录 233
书断 233
墨池编 234
续书断 234
海岳名言 234
书史 234
书苑菁华 234
翰墨志 235
宣和书谱 235
法书考 235
书法雅言 235
书诀 236
六艺之一录 236
书史会要 236
古今法书苑 236
法书通释 236
初月楼论书随笔 237
艺舟双楫 237
临池心解 237
临池管见 237
汉溪书法通解 237
六、碑帖术语 238
碑刻 238
书法正传 238
法帖 239
丛帖 239
单刻帖 240
墓志铭 240
七、历代著名碑刻 240
石鼓文 240
诅楚文 240
泰山刻石 241
峄山刻石 241
秦刻石 241
河光石刻石 241
琅琊台刻石 242
群臣上寿石刻 242
杨量买山地刻石 242
麃孝禹墓刻石 242
石门颂 242
乙瑛碑 242
礼器碑 242
华山庙碑 242
爨龙颜碑 243
爨宝子碑 243
天发神谶碑 243
张迁碑 243
西狭颂 243
史晨碑 243
曹全碑 243
石门铭 244
郑文公碑 244
张猛龙碑 244
龙门二十品 244
张黑女墓志 244
瘗鹤铭 244
泰山金刚经 244
化度寺碑 245
晋祠铭 245
九成宫醴泉铭 245
龙藏寺碑 245
孔子庙堂碑 245
太仆卿元公墓志 245
董美人墓志 245
圣教序 246
云麾将军碑 246
麓山寺碑 246
多宝塔碑 246
东方朔画像赞 246
金石录 247
集古录 247
八、碑刻著录 247
玄秘塔碑 247
麻姑仙坛记 247
隶释 248
宝刻丛编 248
寰宇访碑录 248
金石萃编 249
八琼室金石补正 249
语石 249
九、历代名帖 249
淳化阁帖 249
绛帖 250
大观帖 250
汝帖 250
绍兴米帖 250
越州石氏帖 250
凤墅帖 251
英光堂帖 251
澄清堂帖 251
兰亭续帖 251
星凤楼帖 251
郁孤台法帖 251
群玉堂帖 251
二王帖 251
忠义堂帖 251
宝晋斋法帖 252
真赏斋帖 252
停云馆帖 252
戏鸿堂帖 252
墨池堂帖 252
郁冈斋帖 252
快雪堂帖 252
乐毅论 253
黄庭经 253
宣示表 253
十三行 253
十七帖 253
曹娥碑 254
篆刻 255
一、印章简史 255
二、印章种类与术语 257
印章 257
关防 258
封泥 258
朱白文相间 259
凿印 259
回文印 259
印谱 259
铸印 259
半通印 260
臣妾印 260
总印 260
表字印 260
成语印 260
图形印 260
鉴藏印 261
斋室印 261
烙马印 261
押印 261
四灵印 261
边款 262
缪篆 262
九叠篆 262
悬针篆 262
篆法 262
章法 263
刀法 263
冲刀 264
切刀 264
三、历代印章 264
古玺 264
晋印 265
曹魏印 265
秦印 265
汉印 265
十六国印 266
南北朝印 266
隋官印 266
唐官印 266
唐私印 266
五代十国官印 266
八思巴文印 270
金官印 270
南宋私印 270
南宋官印 270
辽印 270
北宋私印 270
北宋官印 270
西夏文印 271
明官印 271
清官印 271
四、篆刻家 271
文彭与三桥派 271
何震与皖派 272
苏宣 272
何通 273
梁袠 273
汪关 273
朱简 273
宋珏与莆田派 274
韩约素 274
程邃 274
周亮工 274
林皋 274
许容 275
丁敬与西泠印派 275
蒋仁 276
邓石如 276
张燕昌 276
董洵 276
巴慰祖 277
黄易 277
奚冈 277
陈豫钟 277
陈鸿寿 278
瞿中溶 278
赵之琛 278
吴熙载 278
钱松 279
赵之谦 279
徐三庚 279
胡 280
吴昌硕 280
黄士陵 280
西门派 280
东门派 281
五、辨伪与鉴定 281
古玺印鉴定 281
明清篆刻的鉴定 282
六、印学与印谱 284
印学的形成和发展 284
集古印谱 287
印法参同 287
宣和印史 287
学古编 287
承清馆印谱 288
学山堂印谱 288
赖古堂印谱 288
印人传 288
印典 289
金薤留珍 289
续印人传 289
缪篆分韵 289
十六金符斋印存 290
十钟山房印举 290
集古官印考证 290
齐鲁古印捃 291
西泠八家印选 291
再续印人传 291
丁丑劫余印存 291
伏庐藏印 292
七、印材 292
金印 292
银印 293
铜印 293
石印 294
玉印 294
印石鉴别 296
八、印钮 298
历代印钮概述 298
鼻钮 300
桥钮 300
台钮 300
覆斗钮 300
龟钮 300
羊钮 301
螭钮 301
马钮 301
蛇钮 301
辟邪钮 301
驼钮 302
穿带印 302
六面印 302
套印 303
子母印 303
薄意 303
玉器 304
一、玉器的产生 304
新石器时代玉器的类 304
型和特点 304
玉琮 305
新石器时代玉材的来源 305
玉璧 306
玉龙 306
新石器时代玉器的主 306
要纹饰 306
二、历代玉器 307
商代玉器的特点和鉴定 307
妇好墓的玉器 309
西周时期的玉器 309
“六瑞” 310
“六器” 310
春秋时期的玉器 310
战国时期的玉器 311
战国时期的成组玉珮 312
汉代的玉器 312
玉衣 312
战国玉器的主要纹饰 312
玉塞 313
玉琀 313
玉握 313
玉翁仲 313
玉刚卯 314
玉舞人 314
汉八刀 314
玉剑饰 315
玉铺兽 315
玉座屏 316
玉带钩 316
汉代玉器纹样 316
魏晋南北朝的玉器 316
白玉鲜卑头 317
隋唐的玉器 317
玉带及玉带饰 317
玉飞天 318
隋唐玉器的花纹 318
玉梳背饰 318
玉册 318
宋辽金时期的玉器 319
元代玉器 319
元代渎山大玉海 319
明代的玉器 320
明代玉带饰 320
陆子冈 320
清代宫廷玉器 321
痕都斯坦玉器 321
“会昌九老图”玉山子 322
“大禹治水图”玉山子 322
玉如意 322
三、玉的产地和种类 323
玉的产地 323
玉的种类 323
四、玉器的仿古、造假 323
与鉴定 323
玉器的仿古 323
造假玉器的方法 324
玉器的鉴定方法 324
钱币 325
一、中国历代铸币 325
中国货币的产生 325
布币 325
圜钱及先秦方孔圆钱 332
刀币 332
蚁鼻钱 333
秦汉钱币 334
王莽时代的币制改革 335
三国时期钱币 336
两晋十六国钱币 336
南北朝钱币 337
唐代钱币 338
五代钱币 339
十国钱币 340
北宋钱币 341
辽代钱币 343
南宋钱币 343
西夏钱币 344
金代钱币 344
元代钱币 346
元代供养钱 347
元末农民起义钱 347
明代钱币 347
明未农民起义钱 349
清初三藩钱 349
清代钱币 349
清末农民起义钱 351
中国最早的金银币 352
流入中国的日本古钱 353
厌胜钱 353
流入中国的越南古钱 354
流入中国的朝鲜古钱 354
二、中国历代纸币 355
元代纸币 355
明代纸币 356
清代纸币 356
民国纸币 356
外商在华银行纸币 357
三、金银币 357
大清金币 357
西藏宝藏薄片银币 358
洪宪飞龙拾圆金币 358
台湾寿星银饼 359
上海银饼 360
吉林厂平银币 361
光绪元宝银币 362
广东寿字一两银币 363
四川卢比银币 364
戊申吉字一两银币 365
云南庚戌春季一元银币 366
西藏宣统宝藏银币 366
“小头”、“大头”、“船洋” 367
大清银币 367
光绪元宝铜元 369
四、铜元 369
吉林辛丑二十个铜元 370
安徽方孔十文铜元 371
奉天中花十文铜元 371
江南甲辰二十文铜元 372
四川光绪当三十铜元 372
广西光绪十文铜元 373
大清铜币 374
宣统年造大清铜币 374
戊申一文铜元 374
民国铜元 375
江西辛亥大汉铜币 376
安徽九星十文铜元 376
哈尔滨一分铜元 377
广东五羊铜元 377
五、钱币学名词术语 377
六、钱币鉴定与保养 379
钱币鉴定 379
钱币文字特征 379
钱币拣选 380
古钱的挖补 380
古钱的改刻 380
古钱的仿铸 380
古钱的锈色 380
钱币保养 381
钱币去锈 381
钱币的传拓方法 381
七、收藏家与钱币著录 382
清代钱币收藏家 382
近现代钱币收藏家 382
宋以前的钱币著录 382
元明钱币著录 382
近现代钱币著录 383
清代钱币著录 383
古建筑 384
一、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384
原始社会建筑 384
奴隶社会建筑 386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386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387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 387
二、古代建筑类型 388
城市 388
宫殿 390
民居 391
园林 391
陵墓 393
坛庙 394
会馆 395
佛教建筑 395
喇嘛教建筑 396
道教建筑 397
伊斯兰教建筑 398
三、古代建筑形式 399
楼阁 399
宫室殿堂 399
廊 400
亭 400
轩 402
榭 402
斋 402
馆 403
舫 403
门 403
阙 404
桥 404
塔 408
幢 409
基础 410
四、古代建筑构造 410
须弥座 411
台基 411
墙壁 412
斗栱 412
抬梁式木构架 413
穿斗式木构架 414
井干式木构架 414
柱 415
檩 415
枋 415
檐 416
椽 416
梁 416
间架 417
翼角 417
草架 417
抱厦 417
门 418
窗 418
罩 418
栏杆 419
扶梯 419
天花 419
藻井 419
屋顶 420
脊 421
脊兽 421
五、古代建筑装饰 422
彩画 422
和玺彩画 422
旋子彩画 422
地仗 423
地面 423
沥粉贴金 423
苏式彩画 423
建筑油漆 424
建筑雕刻 424
建筑鎏金 424
六、古代建筑技术 425
土工建筑技术 425
木结构建筑技术 425
砖结构建筑技术 426
石结构建筑技术 426
瓦 427
砖 427
七、古代建筑材料 427
园林建筑技术 427
石 428
木 429
漆 429
琉璃 429
石灰 430
八、古代建筑的鉴定 430
两查 430
两比 430
装修、瓦顶、彩画的主要特征 431
木结构建筑特征 431
确定年代 431
砖石建筑的主要特征 432
九、著作、人物 432
考工记 432
营造法式 433
鲁班经 433
园冶 433
工程做法 433
清式营造则例 434
营造法原 434
中国古代建筑史 434
鲁班 435
李春 435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 435
喻皓 436
李诫 436
蒯祥 436
徐杲 436
郭文英 437
张涟 437
梁九 437
雷发达 437
中国营造学社 438
宋式、清式和江浙地区部分古建筑名称对照表 438
避雷针 443
十、古代建筑的保护 443
通风和采光 444
防火 444
防腐和防蚁 444
采暖和防寒 444
防潮 445
抗震 445
附: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历史纪念建筑一览表 446
雕塑 454
一、术语 454
雕塑 454
线雕 455
浮雕 455
圆雕 455
石雕 456
木雕 456
泥塑 456
陶塑 456
金属雕塑 457
画像砖 457
画像石 457
陵墓雕塑 458
石窟雕塑 458
二、原始雕塑 459
寺庙雕塑 459
摩崖雕刻 459
裴李冈陶塑动物 460
莪沟北冈人头像 461
半坡陶塑 461
高寺头陶人头像 461
柳湾人形浮雕彩陶壶 461
红山女神庙彩塑头像 462
河姆渡陶塑动物 462
三里河动物雕塑 462
梅埝陶水鸟壶 462
三、商周雕塑 463
长台关漆绘木俑 465
战国瓦当 465
二里头陶塑 465
坡塘伎乐铜屋 466
四、秦汉雕塑 466
秦始皇陵兵马俑 468
牵牛织女石像 468
马王堆汉墓木俑 468
霍去病墓前石刻 469
彩绘木雕博奕老叟俑 469
像 469
灵台四俑 469
说唱俑 470
南阳宗资墓前石兽 470
雷台武士骑俑 470
永和五年石羊 470
杨君墓石狮 471
武氏祠石狮 471
李冰石像 472
秦汉瓦当 472
四灵瓦当 472
南阳画像 473
新野杂技画像 473
武氏祠画像 473
五、魏晋南北朝雕塑 474
毕岚 474
卫改 474
王次 474
克孜尔石窟造像 476
莫高窟造像 476
麦积山石窟造像 477
须弥山石窟造像 477
炳灵寺石窟造像 478
云冈石窟造像 478
龙门石窟造像 479
响堂山石窟造像 479
露天大佛 479
昙曜五窟造像 479
天龙山石窟造像 480
巩县石窟造像 480
帝后礼佛图 481
南朝陵墓雕刻 481
“竹林七贤及荣启期”砖画 481
后赵建武四年鎏金铜佛坐像 482
大夏石马 482
释慧影造释迦如来石 482
像 482
戴逵 483
梁南康简王萧绩墓石 483
兽 483
兽 483
梁武平忠侯萧景墓石 483
戴颙 484
僧祐 484
司马达 484
路定 484
蒋少游 485
李雅 485
张岫 485
道凭 485
六、隋唐雕塑 485
三彩骆驼载乐俑 487
奉先寺卢舍那佛像 488
昭陵六骏 488
乾陵石刻 488
顺陵石刻 489
章怀太子墓石刻 489
乐山大佛 489
修定寺塔砖雕 489
大云寺涅盘变碑像 490
杨惠之 490
方辩 491
安生 491
毛婆罗 491
元伽儿 491
李岫 491
张宏度 492
韩伯通 492
刘九郎 492
七、五代宋雕塑 492
栖霞寺舍利塔 493
虎丘塔观音檀龛 494
王建墓石刻 494
正定隆兴寺千手观音 495
铜像 495
飞来峰摩崖造像 495
平遥镇国寺塑像 495
用直镇保圣寺影壁罗汉塑像 496
晋祠圣母殿塑像 496
灵岩寺罗汉像 496
华严寺雕塑 497
蓟县独乐寺十一面观 497
音塑像 497
宋帝陵墓石刻 497
大足石刻造像 498
飞来峰玄奘取经像 498
紫金庵罗汉像 498
晋南稷山金墓砖雕 499
十大明王像 499
像 499
泉州北清原山老君石 499
许侯 500
雍中本 500
杨元真 500
程承辨 500
张文昱 500
王泽 500
盖忠 500
介端 500
王刘九 501
詹成 501
田玘 501
严氏 501
袁遇昌 501
贾叟 502
八、元明清雕塑 502
焦作墓俑 503
永乐宫琉璃雕塑 504
居庸关云台四天王像 504
浮雕 504
瑞岩山花岗岩大肚弥 504
勒造像 504
平遥双林寺彩塑 505
平遥九龙壁浮雕 505
明皇陵石刻 505
扎什伦布寺雕塑 505
塔尔寺雕塑 506
筇竹寺罗汉像 506
张生 506
刘元 506
夏白眼 507
范道生 507
朱碧山 507
郑约 507
杨文昭 507
李同知 507
张提举 507
吴同签 507
项天成 508
赵浒 508
黎广修 508
王春林 508
张长林 508
家具 509
一、简述 509
二、家具木材 511
三、赏析与鉴别 514
榻 516
床 516
四、家具种种 516
席 516
架子床 517
拔步床 517
罗汉床 518
杌凳 518
长凳 518
坐墩 519
胡床 519
靠背椅 520
扶手椅 520
交椅 521
圈椅 521
炕桌炕几炕案 522
条桌条几条案 522
画桌画案书桌书案 523
方桌半桌 523
香几 523
架格 524
亮格柜 524
圆角柜 524
方角柜 525
屏风 525
提盒 526
闷户橱 526
箱 526
都承盘 527
镜台 527
衣架 527
面盆架 528
漆器 529
一、漆器简介 529
新石器时代画漆陶器 530
商代朱漆镶嵌 530
河姆渡漆碗 530
二、历代漆器 530
藁城商代漆器 531
西周漆怀 531
西周漆罍 531
东周漆器盖 531
春秋漆皮残片 531
春秋漆饰竹编 532
战国漆器 532
秦代漆器 534
汉代漆器 535
鉴真夹纻漆像 538
北魏漆画屏风 538
三国犀皮黄口羽觞 538
唐“九霄环佩”紫漆琴 539
瑞光寺塔藏五代嵌螺 539
钿经箱 539
宋代包银竹胎漆碗 539
宋代剔黑婴戏图漆盘 540
南宋漆碗 540
南宋剔犀执镜盒 540
南宋戗金花卉人物奁 540
剔红圆盘 541
尊 541
元杨茂造花卉纹剔红 541
元莲花形黑漆奁 541
元张成造款栀子花纹 541
元代螺钿残漆盘 541
元代夹纻干漆造像 542
元东篱采菊图剔红盒 542
元张敏德造赏花图剔 542
红盒 542
明烹茶图剔红盒 542
箱 543
清婴戏图嵌螺钿黑漆 543
明款彩楼阁园林图黑漆屏风 543
明林檎双鹂图剔彩捧 543
盒 543
清卢葵生制仿停云馆 544
藏砚漆沙砚 544
三、漆器的制作 544
漆器的胎骨 544
夹纻漆器 545
针刻漆器 545
金银扣器 545
金银平脱 545
戗金 546
雕填 546
剔彩 546
剔犀 546
雕漆 546
犀皮 547
款彩 547
螺钿 547
点螺 547
百宝嵌 547
扬州漆器 548
朱金镂 548
罩漆 548
永春漆篮 548
描金 548
堆红 548
堆漆 548
描漆 548
杨茂 549
江千里 549
张德刚 549
周翥 549
张成 549
黄大成 549
四、工艺家 549
果园厂漆器 549
文房四宝·笔 550
一、笔的起源 550
二、历代名笔及著名制 551
笔家 551
长沙楚笔 551
云梦秦笔 551
秦代著名制笔家蒙恬 551
江陵汉笔居延汉笔 551
武威汉笔 551
宋代无芯散卓笔 552
宋代著名制笔家 552
唐代宣笔——鸡距笔 552
唐代著名制笔家 552
元代湖笔 553
元代著名制笔家 553
明清笔 553
三、不同材料的笔 553
鹿毛笔 553
白沙茅龙笔 554
笋尖笔 554
鼠须笔 554
簪白笔 554
羊毫 554
兔毫 555
胎发毛笔 555
紫毫 555
兼毫 555
狼毫 555
金管 556
银管 556
瓷管揸笔 556
文房四宝·墨 557
一、墨的起源 557
二、墨的品类 558
松烟墨 558
油烟墨 558
石墨 558
东汉墨 559
西汉墨 559
隃麇墨 559
漆烟墨 559
秦墨 559
墨家 559
三、历代名墨及著名制 559
晋墨 560
魏晋制墨家——韦诞 560
六朝墨 560
唐代墨 560
实、张遇、潘谷 561
南宋著名墨工——叶茂 561
南宋墨 561
珪 561
唐代制墨家——李廷 561
元代墨 562
明代墨及歙、休两派 563
的形成 563
歙派创始人——罗小 563
华 563
程君房 563
中山 564
休宁派创始人——汪 564
邵格之 564
潘一驹 564
方于鲁 564
集锦墨 565
明代其他制墨家 565
清代墨 565
清代著名制墨家曹素 566
功 566
汪近圣 566
汪节庵 566
胡开文 566
四、墨的保护方法 567
清代其他制墨家 567
五、墨的鉴别 568
文房四宝·纸 571
一、纸的起源 571
二、纸的种类 572
麻纸 572
皮纸 572
藤纸 572
竹纸 572
草纸 573
三、造纸工艺 573
混料造纸 573
涂蜡 574
施胶 574
砑光 574
填粉 574
染色 575
洒金 575
印花 575
水印花 576
粘接 576
四、历代名纸 576
絮纸 576
灞桥纸 576
旱滩坡纸 577
蔡侯纸 577
中颜纸 577
罗布淖尔纸 577
居延纸 577
宣纸 578
生宣 579
半熟宣 579
熟宣 579
裱宣 579
虎皮宣 579
澄心堂纸 579
金花纸 580
金粟笺纸 580
高丽纸 580
水纹纸 580
砑花纸 581
毛边纸 581
连史纸 581
元书纸 581
松花纸 582
冷金笺 582
五、纸的保护 582
梅花玉版笺 582
玉版纸 582
白鹿纸 582
文房四宝·砚 584
一、砚的渊源 584
二、砚的品种 584
端砚 584
歙砚 585
红丝石砚 585
潭柘紫石砚 586
菊花石砚 586
洮河石砚 586
?矶砚 586
漆砂砚 587
瓦头砚 587
松花石砚 587
澄泥砚 587
唐三彩砚 588
其他各种质地的砚 588
三、历代砚形 588
新石器时代的研磨器 588
商代调色盘 588
西周调色器 588
秦代圆形石砚 588
晋青石方形四足砚 589
晋三足圆形瓷砚 589
汉代圆形三足陶砚 589
汉代长方形漆砚 589
汉代圆形三足石砚 589
晋箕形石砚 590
南朝铜蟾蜍砚 590
唐代箕形砚 590
晋、唐多足辟雍瓷砚 590
汪复庆 591
王岫君 591
顾德麟 591
四、著名制砚家 591
明清多种形式砚 591
宋抄手石砚 591
陈端友 592
五、砚的保护和鉴别 592
砚的保护 592
砚的鉴别 592
牙角雕 594
一、象牙雕刻 594
河姆渡象牙雕件 594
商妇好墓夔鋬象牙杯 595
福泉山象牙雕件 595
大汶口象牙雕件 595
唐拨镂鸟兽花卉象牙 596
尺 596
广州象牙球 596
清象牙席 596
二、犀角雕刻 598
明代犀角雕 598
清代犀角雕 598
三、牙角雕名家 598
鲍天成 598
濮澄 598
尤通 598
于硕 599
一、品种 600
织染 600
罗 601
纱 601
? 601
绮 601
绫 602
锦 602
云锦 603
缎 603
蜀锦 603
二、技法 604
缂丝 604
齐缂法 605
抢缂法 605
构缂法 605
套缂法 605
长短抢缂法 605
三蓝缂法 605
水墨缂法 605
凸版印花法 605
绞缬 606
蜡缬 606
镂空版印花法 606
夹缬 606
碱剂印花法 607
刺绣 608
一、刺绣的产生与发展 608
二、刺绣的种类 609
宫廷绣 609
画绣 609
闺阁绣 609
苏绣 610
顾绣 610
粤绣 611
湘绣 611
蜀绣 611
京绣 611
汴绣 611
三、刺绣艺术家 612
沈寿 612
吴莲仙 612
杨世焯 612
套针 613
平针 613
抢针 613
擞和针 613
四、刺绣针法 613
丁佩 613
锁绣 613
旋针 614
施毛针 614
打籽针 614
二、名家与名品 615
嘉定竹刻 615
一、竹刻溯源 615
竹刻 615
嘉定三朱 616
嘉定三艺人 616
金陵竹刻 616
邵阳贴黄 616
三、竹刻的制作 617
竹刻的选材 617
竹刻的工具 617
竹刻的制作过程 617
留青 618
薄地阳文 618
竹根雕 618
浅刻 618
深刻 618
毛雕 618
糙地 619
贴黄 619
四、竹刻的品种与题 619
材 619
五、竹刻的鉴定与保藏( 620
六、竹刻专著 620
竹人录 620
竹人续录 621
刻竹小言 621
木俑 622
东阳木雕 622
木雕 622
一、木雕名品 622
潮州木雕 623
黄杨木雕 623
福建木雕 623
湖北木雕船 623
曲阜楷木雕 624
二、木雕的制作 624
木雕工具 624
木雕技法 624
木雕制作过程 624
三、木雕鉴定 625
一、玻璃器的渊源 626
玻璃器 626
二、历代玻璃制品 627
三、古玻璃器的制造方法及特征 630
四、外国玻璃烧制技术 631
的传入及影响 631
珐琅器 633
一、珐琅器与景泰蓝 633
二、掐丝珐琅工艺 634
中国掐丝珐琅器的起源 634
元代掐丝珐琅器 634
明代掐丝珐琅器 635
清代掐丝珐琅器 636
中国画珐琅的兴起 638
三、画珐琅工艺 638
清康熙、雍正时期的画珐琅器 639
清乾隆时期的画珐琅 639
器 639
四、錾胎珐琅工艺 639
明代錾胎珐琅器 640
清乾隆时期的錾胎珐 640
琅器 640
五、透明珐琅工艺 640
六、乾隆朝以后的珐琅 641
器 641
一、鼻烟与鼻烟壶 642
鼻烟壶 642
料器鼻烟壶 643
瓷器鼻烟壶 643
二、鼻烟壶种种 643
珐琅彩鼻烟壶 644
内画鼻烟壶 644
玛瑙鼻烟壶 645
水晶鼻烟壶 645
玉器鼻烟壶 645
珊瑚鼻烟壶 645
匏器鼻烟壶 646
二、各地皮影的制作 647
陕西皮影 647
一、皮影戏 647
皮影 647
秦晋皮影 648
滦州影 648
北京皮影 648
四川皮影 648
山东皮影 648
湖北皮影 648
山西皮影 649
青海皮影 649
宁夏皮影 649
附:木偶戏 649
- 《元曲鉴赏辞典》傅德岷,余曲主编 2017
- 《葡萄酒工艺与鉴赏 第3版》廖祖宋 2019
- 《阅读指要》陈艺鸣编著 2020
- 《宋微宗瘦金书千字文临摹指要》邱金生 2018
- 《国学指要》傅庚生,傅光著 2019
- 《江苏指墨艺术》汪澄 2008
- 《指玲珑 实用琵琶重奏新品集》齐瑶编著 2019
- 《影视鉴赏》彭吉象主编 2006
- 《2019国家执业药师考试指南药 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第7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 2018
- 《唐宋八大家鉴赏辞典》刘洪仁,刘细涓编著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