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  规划设计计阶段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  规划设计计阶段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 规划设计计阶段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水利部,电力工业部组织修订
  • 出 版 社: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4
  • ISBN:15143·5398
  • 页数:550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大众北方菜下一篇:涂料工人必读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 规划设计计阶段》目录

目录 1

规范正文部分 1

第一章 总则 1

第一节 地形图的基本要求 2

一、测图比例尺的选择 2

二、地形分类标准 2

三、地形图等高距的规定 3

四、图幅划分 3

五、地形图的精度 4

第二节 河道、渠道、堤线、水库淹没线及地质勘察测量的基本要求 6

第三节 平面和高程控制 9

一、控制系统 9

二、平面控制 9

三、高程控制 10

第四节 作业的一般要求 12

第二章 平面控制测量 13

第一节 基本平面控制 13

一、五等基线和起始边测量 13

二、五等三角测量 15

三、五等导线测量 19

四、电磁波测距 23

五、基本平面控制计算 26

第二节 图根控制 30

一、一般规定 30

二、解析图根测量 31

三、图解图根测量 38

第三节 测站点 39

一、解析测站点 39

第四节 平面控制测量成果资料的上交 42

一、五等水准测量 43

第三章 高程控制测量 43

第一节 基本高程控制 43

第二节 加密高程控制 43

二、图解测站点 44

二、代替五等水准的三角高程测量 45

三、五等水准测量和代替五等水准的三角高程测量之计算 47

四、解析高程和图解高程 48

第三节 测站点高程的测定 53

第四节 高程控制测量成果资料的上交 56

第一节 一般规定 57

第四章 白纸测图 57

第二节 地物测绘 62

一、测量控制点 63

二、居民地 63

三、水系及其建筑物 63

四、道路及管道 64

六、独立地物 65

七、地质勘探及水文气象设施 65

五、输电及通讯线路 65

八、境界、地类界及垣栅 66

第三节 地貌测绘 66

第四节 水下地形测量 68

一、水下地形点的布设方法与密度 68

二、水下地形点高程测量 69

三、水面高程测量 69

四、水深测量 70

五、水下地形点定位 70

第六节 白纸测图成果资料的上交 72

第五节 图边测绘和接边 72

六、水下地形图的绘制 72

第五章 航空摄影测量 74

第一节 一般规定 74

一、基本精度要求 74

二、对航摄资料的要求 78

三、接边规定 78

四、技术设计 79

第二节 控制点的分布 79

一、控制点分类和布点方案 79

二、平面控制点的布设 80

三、高程控制点的布设 83

四、对像片控制点点位的基本要求 89

五、特殊情况的布点 91

第三节 控制点测量 92

一、刺点精度和刺点目标 92

二、控制点整饰和编号 94

第四节 像片调绘 94

一、像片调绘的要求和方法 94

二、调绘前的准备工作 95

三、像片调绘的内容与要求 96

四、室内判读 97

五、野外调绘 98

六、调绘像片的着墨、整饰和接边 98

第五节 像片图测图和单张像片测图 99

一、像片图测图 100

二、单张像片测图 101

三、特殊情况的补测 106

一、晒印 107

二、选点 107

第六节 电算加密 107

三、观测 111

四、计算 112

五、成果整理 115

六、展点 116

第七节 编制像片平面图和大原图 116

一、光学镶嵌 118

二、分带纠正 120

三、线划图的光学镶嵌 121

第八节 立体量测仪测图 122

五、复照 122

四、大原图的光学镶嵌 122

一、立体量测仪测绘 123

二、投影转绘 130

三、测定相对方位元素 133

第九节 多倍仪测图 136

第十节 精密立体测图仪测图 141

第十一节 限额以下航测成图要求 144

第十二节 资料上交 150

第一节 一般要求 152

第六章 地面立体摄影测量 152

第二节 外业工作 153

一、准备工作与技术计划 153

二、摄影基线的选定与测量 155

三、像片控制点的选定与测量 159

四、摄影与摄影处理 162

五、像片调绘 163

六、地面立体摄影测量外业成果资料的上交 164

第三节 内业成图 164

一、准备工作与技术计划 164

二、定向与测图 165

三、地面立体摄影测量内业成果资料的上交 166

第七章 河道纵、横断面测量 167

第一节 一般规定 167

第二节 控制测量 168

第三节 横断面测量 170

一、横断面的位置及横断面图的内容 170

二、断面基点 171

四、断面编号 172

五、断面点测量 172

三、转站点(测站) 172

六、横断面图的绘制 173

七、横断面测量成果资料的上交 173

第四节 纵断面测量 174

一、纵断面图的内容 174

二、编制纵断面图应采用的地形图 175

三、水位点的间距 175

四、水位点的高程测量 176

五、临时水位站 177

六、同时水位线的测定与换算 177

七、纵断面图的编绘 180

八、纵断面测量成果资料的上交 181

第八章 渠道和堤线测量 183

第一节 一般规定 183

第二节 外业选线 185

第三节 标石、标志的埋设和编号 186

第四节 中心导线测量 188

第五节 纵断面高程测量 190

第六节 横断面测量 191

第七节 渠道和堤线测量成果资料的整理和上交 193

一、水库淹没界线测设目的 196

第九章 水库淹没界线的测设 196

第一节 一般规定 196

三、测设前的准备工作 197

第二节 界桩测设的基本要求 197

一、界桩的布设 197

二、水库淹没界线测设的用途与分类 198

二、界桩测设的具体要求 198

第三节 高程控制测量 200

二、高程的测定 201

一、测设界桩的程序 201

第四节 界桩测量 201

三、其他要求 203

第五节 水库淹没界线测设成果资料的整理与上交 203

第十章 地质勘察测量 205

第一节 一般规定 205

一、测量精度 205

二、控制测量 205

三、地质勘察点测量 206

二、指示桩与高程点的设置 207

一、放样与连测 207

第二节 钻孔测量 207

第三节 井、硐测量 208

一、放样与连测 208

二、竖井投点 209

三、连接测量 210

四、高程传递 210

第四节 坑、槽测量 211

第五节 地质点测量 212

第六节 剖面测量 212

第七节 地质勘察测量成果资料的上交 214

第一节 一般规定 216

第十一章 制图与补充图式 216

第二节 清绘 217

第三节 注记 219

第四节 编图 220

第五节 水利水电专业地形图补充图式 223

一、一般说明 223

二、补充图式 224

第十二章 检查与验收 229

附录2-1经纬仪的检验 231

规范附录部分(按章排列) 231

附录2-2铟钢带尺、钢线尺、钢带尺和竹尺的野外检验 243

附录2-3横基尺的检验 245

附录2-4电磁波测距仪测距改正数的测定 246

附录2-5五等三角、五等导线埋石点点之记示例 260

附录2-6图根点的埋设 261

附录2-7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 262

附录2-8五等基线测量计算示例 266

附录2-9基线网扩大边权倒数估算 269

附录2-10图形权倒数及最弱边相对中误差的估算 274

附录2-11正弦对数的秒差表(以对数第六位为单位) 276

附录2-12R(=δ2A+δ2B+δA·δB)数值表(以对数第六位为单位) 277

附录2-13归心计算 278

附录2-14按直角坐标计算子午线收敛角y用表(纬度范围20°~55°) 280

附录2-15大地线投影的曲率改正数计算用表(纬度范围0°~90°) 287

附录2-16用卷尺测量的线长倾斜改正数△Sh表(经纬仪导线适用) 288

附录2-17普通钢尺温度改正表 291

附录2-18边长或坐标增量化归至高斯投影平面上的改正数所需系数K值表 292

附录2-19计算线长化归至椭圆体面(或大地水准面)的改正数△SH所需系数K值表(三角与导线的化算均用此表) 294

附录2-20三角锁近似平差(边到边三角锁)示例 296

附录2-21四边形平差计算 301

附录2-22中心三角网近似平差计算 302

附录2-23线形三角锁平差计算(未测定向角) 306

附录2-24线形三角锁平差计算(已测定向角) 308

附录2-31对数视距导线测边的作业纲要 316

附录2-25旁点交会网分组平差计算 317

附录2-26一个结点的导线网平差计算 323

附录2-27前(侧)方交会点计算 326

附录2-28后方交会点计算 332

附录2-29换带计算(西带换至东带)(6°==3°) 338

附录2-30经纬仪导线坐标计算 342

附录2-32经纬仪图解法 348

附录3-1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351

附录3-2水准尺的检验与校正 352

附录3-3五等跨河水准测量 355

附录3-4水准测量平差示例 356

附录3-5经纬仪定角测高法 363

附录3-6经纬仪高程测量手簿格式及示例 366

附录3-7地球曲率与折光差之计算 367

附录3-8平板仪双转点高程导线的操作步骤 370

附录4-1平板仪的检查与校正 371

附录4-2视距常数的测定 372

附录4-3JCY激光地形仪的检验 375

附录4-4水下地形点前方交会定位及注意事项 399

附录4-5水下地形点断面索法定位及注意事项 400

附录4-6水下地形点六分仪后方联合交会及其他方法定位和注意事项 404

附录4-7六分仪的检验与校正及使用规则 410

附录4-8冰上测深方法及注意事项 411

附录4-9测深杆与手投测深锤的制作及测深注意事项 413

附录4-10测深铅鱼设备及测深注意事项 414

附录4-11测深绳偏角改正数表 417

附录4-12回声测深仪的检查与校正及其保养 420

附录4-13回声测深仪测深注意事项 423

附录4-14水深测量手簿记录格式 425

附录4-15回声测深仪记录格式 426

附录4-16水下地形点前方交会法定位记录格式 427

附录4-17跨图幅方向线位置的计算与示例 428

附录4-18解析法决定水下地形点平面位置的几种方法 429

附录4-19图解法决定水下地形点平面位置的几种方法 431

附录4-20三臂分度仪的检验 435

附录5-1布设地面标志点的要求 437

附录5-2测定立体像对的系统误差时高程点的布设要求 439

附录5-3控制像片正面整饰格式 440

附录5-4控制像片反面整饰格式 441

附录5-5楔形比例尺的制作与使用 442

附录5-6图板上各种点位的整饰 443

附录5-7立体量测仪作业检校的步骤与要求 444

附录5-8X-2型视差测图仪测图 446

附录5-9反光缩小(供投影转绘用) 448

附录5-10透光缩小(供多倍仪测图用) 449

附录5-11立体量测仪作业手簿格式 452

附录5-12Topocart-B型仪器测图 454

附录5-13B8S型和HCT-2型仪器测图 457

附录5-14在B8S型仪器上更换焦距架的步骤 460

附录5-15A10型仪器测图 462

附录5-16C5型仪器测图 464

附录5-171:1000和1:2000比例尺测图室内加密的精度及控制布点要求 469

附录6-1摄影经纬仪的外业检校 470

附录6-2地面立体摄影测量的摄影操作 470

附录6-3地面立体摄影测量的摄影处理 472

附录6-81318型自动立体测图仪的检校 473

附录6-4地面立体摄影测量摄影手簿 475

附录6-5地面立体摄影测量摄影成果表 476

附录6-6地面立体摄影测量内业加密测定和计算点的坐标与高程(计算用表) 477

附录6-7地面立体摄影测量摄影面积计算示例 478

附录6-91318型自动立体测图仪测图操作 483

附录6-10工程测图仪(Technocart)的作业检校 486

附录6-11工程测图仪(Technocart)的定向和测图操作 492

附录6-12地面立体摄影测量内业定向手簿 496

附录6-13地面立体摄影测量内、外业资料检查与验收 497

附录7-1用地形图上明显地物点确定水位点和横断面位置的方法 499

附录7-2临时水位站水尺设置方法 500

附录7-3同时水位之换算(用时间内插法)和水位~时间关系曲线的绘制 502

附录7-4矢距对量取曲线线长误差改正数表 504

附录7-5河道横断面测量记录格式及示例 505

附录7-6河道横断面成果表格式及示例 506

附录7-7水位观测记录格式及示例 507

附录7-8河道纵断面成果表格式 508

附录7-9河道横断面图示例 509

附录7-10河道纵断面图的绘制说明和示例 510

附录7-11河道纵、横断面检查与验收的项目及内容 512

附录7-12河道纵、横断面测量成果、成图质量评定标准 512

附录8-1圆曲线测设手簿格式与记录示例 514

附录8-2渠道和堤线横断面测量记录格式与示例 515

附录8-3十字直角器的制作和校正方法 516

附录8-4曲线测设方法及特殊情况的处理 517

附录8-5渠道和堤线测量成果、成图质量评定标准 523

附录8-6渠道和堤线测量路线平面图示例 524

附录8-7渠道和堤线测量纵断面图示例 525

附录8-8渠道和堤线测量横断面图示例 526

附录9-1水库淹没界线界桩的材料、规格与编号方法 527

附录9-2无回水计算资料的支流测设界桩的方法 529

附录9-3界桩标志位置与高程成果表 530

附录9-4移测水库内四等以上水准点的测量要求 531

附录9-5测设水库淹没界线界桩的具体操作方法 532

附录9-6水库淹没界线测量高程控制成果精度统计表 535

附录10-1地质勘察点测量成果表 536

附录10-2地质勘察测量成果检查 537

附录10-3地质勘察测量成果质量评定标准 537

附录10-4角线交会法 538

附录10-5连接三角形法 539

附录10-6连接方向线法 541

附录10-7陀螺经纬仪定向 541

附录10-8用长钢尺一次直接导入高程 543

附录10-9用短钢尺分段连续导入高程 544

附录10-10用长钢丝一次直接导入高程 545

附录11-1分版刻绘法 546

附录11-2钛白刻图膜的配方与制作方法 546

附录11-3用铬胶翻版在刻图膜上建立蓝色图像的方法(洗出图形法) 54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