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泌尿生殖外科学
泌尿生殖外科学

泌尿生殖外科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以敬等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14119·1840
  • 页数:850 页
图书介绍:
《泌尿生殖外科学》目录

第一章 泌尿生殖系的解剖、生理和手术途径 1

第一节 肾脏的解剖 1

一、肾脏的大体解剖 1

(一)肾脏的表面形态 1

(二)肾脏的包囊 1

(三)肾脏的稳定因素 2

二、肾实质解剖 2

(一)肾脏是一实质性器官 2

(二)肾脏与邻近器官之关系 2

(三)肾与胸膜之关系 2

(一)肾小球的结构 4

三、肾脏的显微解剖 4

(六)肾淋巴管 4

(五)肾神经 4

(四)肾血管的分布 4

(一)髓襻的功能 6

(二)肾曲管的结构 8

第二节 肾脏的生理 9

一、肾小球的功能 9

二、肾小管的功能 9

(二)近肾小球旁装置 10

第三节 肾脏的手术途径 11

一、腰部斜切口 11

二、第十二肋切口 12

三、第十一肋间或十一肋切口 13

第四节 肾盂和输尿管的解剖 14

一、肾盂的解剖 14

四、腰背切口(NaSamatsu切口) 14

二、输尿管的解剖 15

第五节 输尿管的生理 15

第六节 输尿管的手术途径 15

第七节 肾脏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作用 16

一、水的摄入与排出 16

二、肾脏对电解质的调节 16

三、血浆酸碱的产生 17

(一)血浆的酸碱度及酸碱物质的来源 17

(二)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 17

第八节 膀胱的解剖 18

一、膀胱的形态 18

二、膀胱壁的构成 18

(三)膀胱的神经支配 19

(二)膀胱的淋巴分布 19

(一)膀胱的血液供应 19

(四)躯干神经 19

四、膀胱与腹膜的关系 19

六、膀胱血液、淋巴供应和神经支配 19

五、膀胱的固定 19

三、膀胱内腔 19

第九节 膀胱的生理 21

第十节 膀胱的手术途径 22

一、下腹正中切口 23

二、下腹弧形切口 23

第十一节 尿道的解剖和生理 23

一、男性尿道解剖 23

(一)前列腺部尿道 23

(二)尿道膜部 23

二、女性尿道解剖 24

(三)前尿道 24

第十二节 会阴的解剖 25

第十三节 经会瞬前列腺摘除术 26

(一)位置 26

(二)操作要点 26

第十四节 阴茎的解剖和生理 26

一、阴茎的解剖 26

二、阴茎的生理 27

第十五节 阴囊的解剖和生理 27

一、阴囊的解剖 27

二、阴囊的生理 29

第十六节 睾丸的解剖和生理 29

一、睾丸的解剖 29

(一)产生精子 30

二、睾丸的生理 30

(二)分秘男性激素 31

第十七节 附睾的解剖和生理 31

一、附睾的解剖 31

二、附睾的生理 31

第十八节 精索的解剖 32

第十九节 输精管的解剖和生理 32

一、输精管的解剖 32

二、输精管的生理 32

第二十节 射精管的解剖和生理 33

一、射精管的解剖 33

二、精射管的生理 33

第二十一节 精囊的解剖 33

第二十二节 前列腺的解剖 33

第二十三节 前列腺和精囊的生理 35

第一节 病史和症状 37

一、排尿的改变 37

(一)尿频 37

(二)尿急 37

(三)尿痛 37

(四)尿意不尽 37

(五)排尿困难 37

第二章 泌尿生殖系的检查和诊断方法 37

(十)尿滴沥 38

(一)血尿 38

二、尿液的改变 38

(十一)尿流分叉 38

(十二)多尿、少尿和无尿 38

(九)遗尿 38

(八)尿流中断 38

(七)尿失禁 38

(六)尿潴留 38

(二)脓尿 39

(三)乳糜尿 39

(四)气尿 39

(五)晶体尿 39

(六)结石排出 39

(七)血红蛋白尿 39

三、疼痛 39

(一)腰痛 39

(二)膀胱区痛 39

(三)尿道痛 39

(四)会阴痛 39

二、膀胱 40

一、肾脏 40

三、尿道 40

四、肿块 40

(五)阴囊痛 40

第二节 体格检查 40

四、外生殖器 41

(一)阴毛分布 41

(二)阴茎 41

(二)阴囊及共内客物 41

五、肛门指检及前列腺检查 41

(一)体位 41

(二)检查要求 41

一、尿液检查 42

(一)尿常规 42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 42

(三)前列腺按摩 42

(二)爱迪计数 43

(三)三杯试验 43

二、前列腺液和精液检查 43

(一)前列腺液细胞计数 43

(二)前列腺液培养 43

(三)精液检查 43

三、尿培养 44

(一)普通培养 44

(二)药敏试验 44

(三)结核菌培养和动物接种 44

四、尿生化测定 44

五、尿和前列腺液的细胞学检查 44

(一)尿脱落细胞检查 44

(二)前列腺液脱落细胞检查 44

一、膀胱压力 45

第四节 排尿功能测定 45

二、尿流率测定 46

第五节 器械检查 47

一、尿道探子检查 47

二、导尿管检查 48

三、尿道镜检查 48

四、膀胱镜检查 48

(一)膀胱镜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48

(二)检查前准备 48

(三)麻醉 49

(四)检查方法 49

第六节 放射性核素检查 49

一、放射性核素肾图 49

(一)示踪剂 49

(三)肾图曲线的观察指标及其正常值 50

(二)正常肾图曲线的分段和解释 50

(四)几种异常肾图曲线及临床意义 51

(五)肾图的临床电用价值 52

(二)气性膀胱炎 52

(六)影响肾图的因素 54

二、肾有效血浆流量测定 54

(一)方法 54

(二)考参正常值 55

(三)临床意义 55

三、肾小球滤过率测定 55

(一)方法 55

(二)参考正常值 55

(三)临床意义 55

(一)示踪剂 56

(二)直接法 56

六、肾脏显像 56

四、膀胱残余尿测定 56

五、膀胱尿返流测定 56

(一)间接方法 56

(二)正常肾显像图 57

(三)肾显像的临床价值 57

七、肾上腺显像 60

(一)示踪剂 60

(二)方法 61

(三)正常肾上腺显像图 61

(四)临床应用价值 61

八、睾丸显像 62

第七节 超声检查 62

一、肾脏的超声检查 63

(一)正常肾 63

(二)肾盂积水 63

(四)肾囊肿 64

(三)多囊肾 64

(五)肾肿瘤 65

(六)肾结核 67

(七)肾结石 67

(八)肾定位 67

(九)肾下垂 67

(十)肾破裂 67

(十一)肾周围脓肿 68

(十二)移植肾的并发症 68

(十三)无功能肾 68

二、膀胱的超声检查 68

(一)正常膀胱 68

(二)膀胱容量和残余尿的测定 69

(三)膀胱肿瘤 69

(四)膀胱结石 70

三、前列腺的超声检查 71

(五)膀胱异物和血块 71

(六)输尿管囊肿 71

四、阴囊的超声检查 72

(一)正常睾丸 72

(二)阴囊水囊肿(鞘膜积液) 72

(三)精索水囊肿 72

(四)睾丸肿瘤 72

五、肾上腺的超声检查 73

第八节 泌尿生殖系x线检查 74

一、平片检查 75

二、造影检查 75

(一)静脉尿路造影 75

(二)肾实质造影 77

(三)逆行肾盂造影 77

(四)穿刺(前行性)肾盂造影 77

(六)肾动脉造影 78

(五)后腹膜充气造影 78

(七)肾静脉造影 79

(八)肾上腺血管造影 79

(九)膀胱造影 80

(十)尿道造影 81

(十一)精囊造影 82

(十二)淋巴造影 82

三、分层摄影 82

(一)常规分层摄影 82

(二)区域分层摄影 82

四、减影法的应用 83

五、放大摄影 83

(四)暂时性和永久性梗阻性尿路病变 85

(三)完全性和部分性(非完全性)梗阻性尿路病变 85

(二)机械性梗阻的尿路病变和动力性梗阻性尿路病变 85

第一节 概述 85

第三章 梗阻性尿路病变 85

(一)先天性梗阻性尿路病变和后天性梗阻性尿路病变 85

一、梗阻性尿路病变的分类 85

(五)间歇性和持续性梗阻性尿路病变 86

(六)急性和慢性梗阻性尿路病变 86

(七)泌尿系内梗阻和泌尿系外梗阻 86

(八)梗阻性尿路病变情况 86

(九)梗阻性尿路病变 86

(十)上尿路梗阻 86

二、梗阻性尿路病变的病因 87

(一)机械性梗阻性尿路病变的病因 87

(二)动力性梗阻性尿路病变的病因 87

三、梗阻性尿路病变的病理生理 88

(一)肾小球过滤 88

(二)尿路的肌肉传导引流 88

(三)尿路梗阻时的液体和物质回流问题 90

第二节 梗阻性尿路病变 91

四、梗阻性尿路病变的诊断 91

五、梗阻性尿路病变的治疗 91

一、肾盏肾盂连接处梗阻(肾盏积水) 92

二、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肾盂积水) 92

(一)发病机理与病因 92

(二)病理 92

(三)临床表现 93

(四)诊断 94

(五)治疗 95

(六)手术方法 96

三、输尿管膀胱连接处梗阻(输尿管水平梗阻) 97

(一)发病机理 97

(二)手术治疗 98

(三)诊断与治疗 98

四、膀胱以下的下尿路梗阻 99

第四章 膀胱输尿管回流 101

第一节 输尿管膀脘连接处的解剖 101

第二节 输尿管膀胱连接处的生理 102

(一)膀胱三角区薄弱(“原发性回流”) 103

(三)肾性ARF-急性肾小管坏死 103

第三节 膀胱输尿管回流的原因 103

一、先天性原因 103

(二)输尿管异常 104

二、膀胱小梁增加 105

三、膀胱炎症 105

四、医源性原因 105

(一)前列腺摘除术 105

八、尿道口径测定 105

(一)肾盂肾炎 105

(三)排尿时肾区胀痛 106

(一)尿路梗阻 106

二、与原发疾病有关的症状 106

(四)高血压 106

一、与回流有关的症状 106

(二)膀胱炎 106

第五节 回流的临床表现 106

第四节 回流的发病率 106

(五)膀胱挛缩 106

(四)输尿管囊肿的切除 106

(三)输尿管口切开术 106

(二)膀胱颈部后唇的楔形切除术 106

五、X线检查 107

(一)尿路平片 107

(二)静脉肾盂造影 107

四、残余尿测定 107

(三)膀胱造影 107

六、同位素检查 107

七、膀胱镜检查 107

(一)肾区压痛 107

(二)肾功能检查 107

(一)尿液检查 107

三、实验室检查 107

(三)神经系统检查 107

(二)膀胱膨胀 107

二、体格检查 107

一、病史 107

第六节 回流的诊断 107

(二)脊髓病变 107

第七节 膀胱输尿管回流的治疗 108

一、保守治疗 108

(一)指征 108

(二)方法 108

(三)保守治疗效果的观察 108

二、外科手术治疗 108

(五)尿毒症 108

(一)外科手术的指征 109

(三)输尿管膀胱成形术 109

(二)尿流改道术 109

第五章 泌尿生殖系先天性异常 113

第一节 概述 113

(一)遗传因素 113

(二)环境因素 113

第二节 肾脏先天性异常 114

一、肾脏先天性异常的分类 114

(一)肾小球发育障碍 114

(二)肾小球-肾小管结构变异 114

(三)原始肾组织块分裂停顿 114

(四)肾异位和血管生长紊乱 114

(一)单纯性肾囊肿 115

二、后肾发育障碍 115

三、肾小球-小管结构变异:肾囊肿性疾病 115

(一)肾不发育 115

(二)肾发育不全 115

(二)先天性多发性囊肿 116

(三)多囊肾 116

四、肾融合畸形 118

(一)马蹄肾 118

(二)单侧融合肾 119

(三)盆腔融合肾 119

五、肾异位和血管生长紊乱 119

(一)单侧异位肾 119

(五)肾旋转异常 120

(四)胸腔内肾脏 120

(三)交叉异位肾 120

(二)两侧异位肾 120

(六)肾血管异常 121

第三节 输尿管先天性异常 121

一、输尿管不发育 122

二、输尿管发育不全 122

三、多输尿管 122

四、输尿管开口异位 124

(一)先天性输尿管狭窄 126

五、输尿管囊肿 127

(一)原位输尿管囊肿或单纯性囊肿 127

(二)异位输尿管囊肿 127

(三)输尿管囊肿脱出 128

(四)输尿管盲端囊肿 128

六、先天性输尿管狭窄和梗阻 129

(二)先天性输尿管瓣膜症 129

(三)先天性输尿管盲端 130

(四)先天性巨输尿管症 131

(一)腔静脉后输尿管 132

七、输尿管位置异常 132

(二)髂动脉后输尿管 135

(三)输尿管疝 135

八、其他 135

(一)先天性输尿管憩室 135

(二)输尿管扭转 136

(三)输尿管摺叠 136

(四)倒Y型输尿管 136

(一)膀胱完全性重复 137

二、膀胱重复异常 137

一、膀胱不发育 137

第四节 膀胱先天性异常 137

(三)膀胱完全性矢状膈 138

(四)膀胱不完全性矢状膈 138

(五)膀胱完全性额状膈 138

(二)膀胱不完全性重复 138

(六)膀胱不完全性额状膈 139

(七)多房分隔 139

(八)膀胱葫芦状分隔 139

三、膀胱憩室 140

四、膀胱外翻 141

(一)膀胱修复重建整形手术 143

(二)尿路改道手术 145

五、先天性膀胱颈梗阻 145

(一)脐尿管瘘 147

六、脐尿管异常 147

(二)脐尿管囊肿 147

(三)脐尿管窦 148

(四)膀胱脐尿管憩室 149

第五节 尿道先天性异常 149

一、先天性尿道口狭窄 149

二、先天性尿道狭窄 149

三、先天性尿道憩室 149

(一)男性尿道憩室 149

(二)女性先天性尿道憩室 150

四、后尿道瓣膜 151

五、尿道上裂 152

六、尿道下裂 154

(四)会阴型 157

(三)阴茎阴囊型 157

(二)阴茎体型 157

(一)阴茎龟头型 157

七、重复尿道和副尿道 161

第六节 睾丸先天性异常 162

一、无睾症 162

二、多睾症 163

三、融睾症 163

四、隐睾症 163

第七节 附寒、输精管、精囊和其他生殖系先天性异常 171

一、附睾和输精管异常 171

二、精囊异常 171

(四)小阴茎 172

(三)隐匿阴茎 172

(二)双阴茎 172

(一)先天性阴茎缺如 172

三、前列腺异常 172

四、阴茎异常 172

(六)阴茎阴囊转位 173

(五)蹼状阴茎 173

(七)阴茎弯曲 174

五、子宫阴道积液 175

第六章 两性畸性(间性体) 179

第一节 两性畸形概述 179

一、性的分化机理和性别标准 179

(一)性的分化机理 179

(二)性别的标准 180

二、两性畸形的定义和分类 181

三、两性畸形的诊断 181

(一)病史 181

(二)体格检查 182

(三)染色体组型分析及性染色质试验 182

(四)X线及内腔镜检查 183

(五)激素检查 184

(六)阴道细胞检查 184

四、两性畸形的治疗 184

第二节 常见的两性畸形 185

一、细精管发育不全症 185

附:XXY综合征 185

XYY综合征 185

二、性腺发育不良 185

(一)性腺发育不良 186

(二)纯粹型性腺发育不良 186

三、真两性畸形 187

(三)混合型性腺发育不良 187

(四)睾丸发育不良型男性假两性畸形 187

四、男性假两性畸形 188

五、女性假两性畸形 193

第七章 泌尿生殖系损伤 197

第一节 肾脏损伤 197

一、发生率 197

二、分类 198

三、诊断 198

(一)症状与体征 198

(二)检查 199

四、治疗 200

第二节 输尿管损伤 202

(二)手术损伤 203

(一)外伤性损伤 203

一、分类及病理 203

(三)器械损伤 204

(四)放射性损伤 204

二、诊断 204

(一)症状 205

(二)检查 205

三、预防 205

四、治疗 206

(一)输尿管损伤的手术方法 207

(二)晚期合并症的处理 209

第三节 膀胱损伤 209

(一)以膀胱损伤的性质和程度分类 209

(二)辅助检查 210

(一)症状与体征 210

(二)按膀胱损伤程度及其与腹膜的关系分类 210

二、诊断 210

三、治疗 211

第四节 尿道损伤及其后遗症 212

一、分类 212

二、病理 212

(一)损伤种类 212

(二)尿外渗 213

(三)后遗症 213

三、诊断 214

(一)症状 214

(二)辅助检查 214

四、治疗 215

(一)早期治疗 215

(二)晚期治疗 217

一、阴茎损伤 219

(一)阴茎皮肤伤 219

(二)阴茎折断 219

第五节 男性生殖系损伤 219

(三)创伤性阴茎钳闭症 220

(四)阴茎离断 220

(五)阴茎脱位 220

二、阴囊损伤 220

(一)阴囊皮肤损伤 220

(二)睾丸损伤 221

(三)附睾及精索损伤 222

(四)前列腺损伤 222

(一)细菌定量 225

二、细菌学 225

一、引言 225

第一节 概述 225

第八章 泌尿生殖系非结核性感染 225

(二)发病率 226

三、病理生理 226

(一)正常尿路 226

(二)细菌进入尿路途径 227

(三)影响尿路感染形成的因素 229

(四)肾盂肾炎的病理改变 233

四、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 233

五、肾盂肾炎与细菌尿的关系 234

八、尿路感染的治疗 235

(五)尿路感染定位 235

(四)酶试验 235

(三)化学试验 235

(二)细菌培养计数 235

(一)尿液分析 235

七、尿路感染的诊断 235

六、尿路感染的临床分类 235

(六)放射线控查 237

(一)预防 238

(二)治疗原则 238

(三)复发的原因与治疗 239

(四)再感染的治疗 240

(五)抗菌药物治疗 240

第二节 尿路的变应 242

一、病因 242

二、症状 243

(二)脓肾 244

一、急性肾脏感染 244

(一)急性肾盂肾炎 244

三、诊断 244

四、治疗 244

第三节 外科性肾脏感染 244

(三)肾痈 245

(四)气性肾盂肾炎 245

(五)肾周围脓肿 246

二、慢性肾脏感染 247

(一)慢性肾盂肾炎 247

(二)肾乳头坏死 248

(三)肾脏慢性肉芽肿 249

(四)肾脏霉菌感染 250

(五)淀粉样变性病 251

(六)伤寒杆菌肾盂肾炎 251

第四节 输尿管感染 251

(四)结痂性膀胱炎 252

(三)坏疽性膀胱炎 252

一、症状和体征 252

(一)泡状膀胱炎 252

二、病理学与各种类型膀胱炎 252

第五节 膀胱炎 252

(五)滤泡性膀胱炎 253

(六)化学性膀胱炎 253

(七)放射性膀胱炎 253

(八)膀胱软化斑 253

(九)膀胱霉菌感染 253

(十)慢性间质性膀胱炎 253

第九节 附睾炎 253

一、引言 254

(三)反复发作膀胱炎的治疗 254

第六节 男性生殖系统非特异性感染概述 254

三、治疗 254

(一)初步治疗 254

(二)进一步治疗 254

二、男性生殖系感染的发病机理 255

三、男性生殖系感染的诊断方法 255

二、男性尿道炎的处理 256

(五)其他 256

(四)寄生虫 256

(三)病毒 256

(二)霉菌 256

(一)细菌 256

一、病因 256

第七节 尿道炎 256

第八节 睾丸炎 257

一、原发性化脓性睾丸炎 257

二、病毒性睾丸炎 257

八、肉样瘤病 258

七、肉芽肿睾丸炎 258

一、急性附睾炎 258

三、梅毒性睾丸炎 258

六、软化斑 258

五、血丝虫 258

四、放线菌病 258

(一)症状 259

(二)体征 259

(三)治疗 259

二、其他类型的附睾炎 260

第十节 精囊炎 260

一、急性精囊炎 260

二、慢性精囊炎 260

三、发病机理 261

二、诊断 261

第十一节 前列腺炎 261

一、引言 261

四、病理学 262

五、细菌学及其他致病因素 262

六、前列腺炎的分类 262

七、治疗 263

(一)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263

(二)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263

(三)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263

(四)前列眼痛 263

(五)辅助治疗 263

第十二节 阴茎龟头炎与阴茎龟头包皮炎 263

(一)诊断 264

(二)治疗 264

二、糜烂性及坏疽性龟头炎 264

一、病因 264

第九章 泌尿生殖系结核 267

一、泌尿生殖系结核的发病机理及病理 267

二、男性生殖系结核 268

三、泌尿系结核的临床表现 268

四、泌尿系结核的诊断 269

五、肾结核继发对侧肾盂积水 270

第一节 丝虫病 270

(一)发病机理 271

(二)临床表现 271

(三)诊断 271

(一)药物治疗 272

六、泌尿系结核的治疗 272

(二)手术治疗 275

(三)对侧肾盂积水治疗 276

(四)结核性尿道狭窄的处理 276

七、男性生殖系结核病的治疗 276

第十章 泌尿生殖系寄生虫病 276

三、诊断 279

(三)手术 279

(二)药物治疗 279

(一)全身治疗 279

四、治疗 279

(三)慢性期 279

(二)亚急性期 279

(一)急性期 279

二、病理 279

一、流行病学 279

五、生殖系丝虫病 280

(一)阴囊内急性丝虫感染 280

(二)阴囊阴茎象皮肿 280

六、乳糜尿 280

(一)病因 280

(二)症状 280

(三)诊断 280

(四)治疗 281

(三)膀胱炎 282

(四)肾滴虫 282

(二)前列腺精囊炎 282

(五)外生殖器炎 282

三、诊断 282

二、症状 282

一、病因 282

第二节 滴虫病 282

(一)尿道炎 282

一、生活史 283

一、病理 283

第四节 溶组织阿米巴病 283

四、治疗 283

三、诊断 283

二、症状 283

(四)膀胱炎 283

第三节 ?棘球绦虫病(包虫病) 283

(三)前列腺精囊炎 283

(二)尿道炎 283

(一)全身治疗 283

四、治疗 283

二、症状 284

一、病理 284

三、诊断 284

四、治疗 284

第五节 放线菌病 284

四、治疗 284

二、症状 284

一、男性淋病 287

第一节 淋病 287

(一)急性淋菌性前尿道炎及其并发症 287

第十一章 泌尿生殖系性病 287

(二)急性淋菌性后尿道炎及其并发症 288

(三)慢性淋菌性尿道炎及其并发症 288

二、女性淋病 289

三、诊断 289

四、治疗 290

第二节 下疳 291

一、临床表现 291

二、诊断 292

三、治疗 293

第三节 软性下疳 294

一、临床表现 294

二、诊断 295

三、治疗 295

第四节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295

一、临床表现 295

(一)男性 295

(二)女性 296

二、诊断 296

三、治疗 296

二、诊断 297

一、临床表现 297

三、治疗 297

第五节 溃疡性阴部肉芽肿 297

二、尿石的化学物理性质 299

一、历史 299

一、病因分类和病理 299

第一节 尿石症概论 299

第十二章 泌尿生殖系结石和异物 299

(一)基质 301

(二)晶体 302

(三)核 303

三、尿结石晶体成分的分析方法 303

四、尿结石形成的物理化学因素 304

(一)尿结石形成的理论 304

(二)核形成的物理过程 305

(一)机体非代谢性尿结石的病因 307

五、尿结石的病因学 307

(二)导致尿结石的钙代谢紊乱:高钙血和(或)高钙尿 310

(附)高钙尿的非手术和药物治疗 317

(三)胱氨酸尿 320

(四)尿酸结石症和痛风 321

(五)黄嘌呤尿石症 323

(六)高草酸尿症 324

第二节 泌尿生殖系结石各论 326

一、肾结石 326

(一)肾结石的形成过程 326

(二)病理 327

(三)症状 327

(四)诊断 328

(五)鉴别诊断 331

(六)治疗 332

二、输尿管结石 340

(一)发病率 340

(二)病理 341

(三)症状 341

(四)诊断 341

(五)治疗 342

三、膀胱结石 347

(一)发病率 347

(二)病理 348

(三)症状 349

(四)诊断 350

(五)治疗 350

四、尿道结石 351

(二)诊断 352

(三)治疗 352

(一)症状 352

五、女性尿道结石 353

六、其他泌尿生殖系结石 353

(一)精囊结石 353

(二)前列腺结石 353

(三)包皮腔内结石 355

第三节 泌尿系异物 355

一、肾或肾区内的异物 355

二、输尿管内异物 356

三、尿道膀胱内异物 356

一、免疫器官 359

(一)中枢免疫器官 359

(二)周围淋巴器官 359

第一节 肾炎免疫机理基本概念 359

第十三章 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 359

二、免疫细胞 360

(一)特异性免疫活性细胞 360

(二)非特异性免疫活性细胞 360

三、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物质 360

(一)补体 360

(三)免疫球蛋白 361

(二)凝血因子、溶纤维蛋白原和激肽类 361

第二节 免疫反应 362

一、机体自身防护机理 362

二、特异性细胞免疫 362

(一)T细胞转变的过程 362

(二)特异性体液免疫(即B细胞转变过程) 362

三、变态反应 362

(一)第Ⅱ型变态反应(过敏反应,反应素型) 362

(三)第重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 363

(二)第重型变态反应(细胞毒型) 363

(四)第Ⅳ型变态反应(迟发型变态反应) 364

(五)第Ⅴ型变态反应(刺激型) 364

第三节 免疫性肾脏疾病的研究 364

一、抗肾小球基膜肾炎动物模型 366

二、免疫复合物性肾炎动物模型 367

第四节 肾小球疾病的分类 368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 368

(一)蛋白质 368

(二)血尿 368

(三)水肿 368

(四)高脂血症 368

第五节 几种主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368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368

二、迅速进行性肾炎 369

三、肾病综合征 370

四、无症状的尿异常 372

五、慢性肾炎 372

六、多系统疾病中的肾小球肾病 372

七、遗传的家族肾病 374

第六节 肾小球肾炎治疗基本原则 374

一、一般治疗 374

(一)抗生素 374

(二)卧床休息 374

(三)饮食 374

(四)盐及水平衡 374

(五)其它 374

四、中医中药治疗 375

(五)硫唑嘌呤 375

(四)苯丁酸氮芥 375

(二)环磷酰胺 375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 375

二、特异性的免疫抑制 375

(三)氮芥 375

第十四章 肾功能衰竭 377

第一节 概述 377

第二节 肾功能衰竭的图象检查 377

一、超声图检查 377

二、静脉肾盂造影图检查 378

三、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图检查 378

四、同位素检查 378

五、血管造影图检查 378

六、逆行肾盂造影图检查 378

(一)生物利用率 379

(二)药物容量的分布 379

第三节 肾功能衰竭时的用药 379

一、药理原则 379

七、皮下肾造痿术 379

(三)生物转化 380

(四)排泄 380

二、肾功能衰竭时药物中毒的原因 380

(一)血浆药物浓度过高导致的过度药理作用 380

(二)肾功能衰竭时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 380

(三)肾功能衰竭时某些药物的作用 381

三、肾功能衰竭时的用药原则 381

四、肾功能衰竭时的用药方式 381

(一)改变用药间隔时间 381

(二)维持用药间隔时间但调整药物的剂量 381

(一)主要肾动脉的损害 386

一、病因 386

(三)Beauett方式 386

第四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386

(二)主要肾静脉血栓形成 387

(三)尿路梗阻 387

(四)肾小动脉破坏 388

(五)肾小动脉与毛细血管破坏 388

(六)肾小球破坏 389

(七)水、电解质紊乱——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389

(九)急性肾小管坏死 390

(十)肾皮质坏死 391

(十六)高钙血症 394

二、病理生理 394

(十九)同种异体移植物反应 394

(十八)巨球蛋白血症,冷球蛋白血症 394

(十七)骨髓瘤 394

(十四)呼吸衰竭 394

(十五)肝功能衰竭 394

(十三)心力衰竭 394

(十二)急性间质性肾炎 394

(十一)急性肾盂肾炎 394

三、诊断 398

(八)低血容量性休克 399

(一)诊断ARF的步骤与方法 399

(二)ARF的临床与生化表现 399

四、治疗 400

(一)高分解代谢性ARF 400

(二)感染的控制 401

(一)肾前性ARF 402

五、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 402

(五)并发症的处理 402

(三)不伴有高分解代谢的ARF 402

(四)ARF应用速尿的问题 402

(二)肾后性ARF 403

第五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404

一、发病原因 404

二、临床表现 404

三、诊断 405

(一)病史 405

(二)症状 405

(三)体检 406

(四)生化检查 406

四、病理生理 407

(一)氮质血症 407

(四)水代谢 408

(六)钠离子的代谢 408

(五)氢离子排泄 408

(二)氮平衡 408

(三)肾功能衰竭时肾功能适应机制 408

(七)钾离子的代谢 409

(八)钙离子的代谢 409

(九)镁离子的代谢 409

(十)无机磷的代谢 409

(十一)尿酸 409

(十二)硫酸及—系列阴离子和尿色素 409

(十三)器官功能的改变 409

(十四)贫血 410

(十五)肾性骨病 410

(十六)软组织钙化 410

(二十一)尿毒症的免疫机理 411

(二十)性腺功能 411

(二十二)尿毒症“毒素” 411

(十七)高血脂症 411

(十八)葡萄糖代谢紊乱 411

(十九)甲状腺功能 411

五、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处理 412

(一)原则 412

(二)使疾患发展延迟 412

(三)维持内环境稳定 414

(四)各种器官特异症状及其处理 416

(五)长期随访方案 418

(六)透析疗法和同种异体肾移植 418

第十五章 透析疗法 421

第一节 腹膜透析 421

一、原理 421

(一)腹膜透析导管 422

(二)插管操作 422

二、技术操作 422

(三)透析方法 423

三、腹膜透析液 424

(一)组成 424

(二)常用的腹膜透析液 426

四、腹膜透析患者的管理 426

(一)透析过程中患者的管理 426

(二)透析期间患者营养的管理 426

五、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426

(一)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 426

(二)体内生化改变发生的并发症 427

(三)其他并发症 427

六、非卧床持续腹膜透析 427

一、人工肾血液透析的历史 428

第二节 血液透析 428

二、人工肾血液透析的原理 429

(一)透析膜和半透膜 429

(二)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429

(三)膜平衡 430

三、人工肾的构造 430

(一)透析器 430

(二)透析液供给装置 431

(三)自动监护装置 432

四、透析液的组成及其意义 433

(一)透析液的基本条件 433

(二)透析液的成分及意义 433

五、血液透析用动静脉瘘 434

(一)体外动静脉瘘 435

(二)体内动静脉瘘 436

(四)紧急用瘘管 438

六、血浓透析的临床 438

(一)透析适应证 438

(三)动脉表浅化法 438

(二)肝素化法 439

(三)超滤 441

(四)透析中患者的管理 441

(五)透析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442

(六)透析中急性并发症及其处理 442

七、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透析疗法 444

(一)早期透析 444

(一)钠和水 445

(二)钾 445

(四)蛋白质 445

(三)糖和脂肪 445

八、透析患者的饮食管理 445

(二)维持透析 445

(三)晚期透析及透析中止 445

(五)腹膜透析 446

九、慢性透析患者的外科手术 446

十、透析疗法和肾移植的关系 447

第十六章 肾脏移植 451

第一节 肾移植的历史和现状 451

一、肾移植的历史 451

(一)第一阶段 451

(二)第二阶段 451

(三)第三阶段 451

(四)第四阶段 451

一、免疫系统 452

(五)第五阶段 452

二、肾移植的现状 452

第二节 肾移植有关的免疫学 452

二、人的组织相容性抗原 453

(一)移植抗原的释放与处理 454

(二)移植抗原的识别及淋巴细胞的作用 454

三、同种移植后的免疫过程 454

(三)抗体及三个级联系统的作用 455

(三)加速排异反应 456

(二)急性排异反应 456

(四)慢性排异 456

(一)超急性排异 456

四、同种肾移植的排异反应 456

第三节 肾移植的病理 457

(三)免疫适应 457

一、移植肾排异反应的病理改变 457

(一)超急性排异反应 457

(二)免疫耐受 457

(一)免疫促进 457

五、为延长移植体存活的几种尝试 457

(二)急性排异反应 458

(三)慢性排异反应 460

(四)移植肾包膜增厚和浅表性炎症 461

(五)肾血管炎 461

(三)肾移植感染 461

第四节 供体的配型 461

一、红细胞血型的配合 461

(二)肾血管或输尿管阻塞 461

(一)急性肾小管坏死 461

二、排异反应的病理诊断及其鉴别诊断 461

二、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的血清学鉴定 462

三、组织相容性配合试验 463

(一)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463

(二)胞细毒交叉试验 464

第五节 供肾者的选择和术前准备 465

一、供肾者免疫学的选择 465

三、活体供肾者的准备 466

(二)尸体供肾的选择 466

四、尸体供肾者的准备 466

(一)活体供肾者的选择 466

二、供肾者的非免疫学选择 466

(一)肾移植术受肾者的适应证 467

一、受肾者的选择 467

(二)肾移植术受肾者的禁忌证 467

第六节 受肾者的选择及术前准备 467

二、肾移植术前受肾者的准备 468

(一)受肾者术前必须具备的条件 468

(二)受肾者术前必要的检查 469

(三)受肾者术前饮水和水、电解质的管理 469

(五)肾移植手术前输血和妊娠问题 470

(六)移植术前受者双肾切除和其他预备性手术的探讨 470

(四)受肾者手术前贫血、心脏病变、高血压等处理 470

(七)移植术前血液透析 472

二、肾移植受者的麻醉 473

一、活体供肾者取肾手术的麻醉 473

(一)麻醉方法 473

第七节 肾移植术的麻醉 473

(二)麻醉期的管理 474

一、单次低温液灌注保存 475

(一)灌注液 475

第八节 肾脏的灌注和保存 475

(二)保存与肾温缺血时间长短的关系 476

(三)肾缺血状态下细胞代谢抑制剂的应用 477

(四)单次低温液灌注的方法 477

二、连续搏动低温液灌注保存 478

(一)灌注液 478

(三)保存机的种类 479

(四)肾脏活力的判断 479

(二)灌注方法 479

一、供肾摘取手术 480

第九节 肾移植外科技术 480

(一)摘取供肾的原则 480

三、长期冷冻保存 480

(二)活体肾摘取术 481

(三)尸体供肾摘取术 482

二、肾脏的灌注(见本章第八节) 483

三、肾脏移植术 483

(四)供肾质量的评价 483

(一)移植部位的选择 484

(二)肾移植技术操作 484

(一)手术中发生的问题 493

一、早期处理 493

(二)术后少尿或无尿 493

第十节 肾移植后的处理 493

(五)蛋白尿 494

(四)感染的防治 494

(六)高血压 494

(三)液体的管理 494

二、排异的诊断和处理 495

(一)排异的种类和治疗 495

一、手术并发症 497

第十一节 并发症和处理 497

(一)血管并发症 497

(二)急性肾小管坏死时排异的诊断 497

(二)淋巴系统并发症 498

(三)泌尿系统并发症 498

(三)感染的诊断 499

(二)感染的预防 499

(四)几种常见的感染并发症 499

(一)并发感染的原因 499

二、移植后的感染并发症 499

三、移植后的心血管并发症 500

(一)高血压 500

第十二节 肾移植后并发症的中医治疗 501

一、探讨排异反应的中医治疗 501

(二)尿毒性心包炎和心肌病变 501

二、并发感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503

(一)带状疱疹 503

(二)腮腺炎 503

(三)右下肺炎、胸膜炎 503

(四)其他并发症处理 503

第十三节 移植肾切除及再移植 504

一、移植肾切除 504

(一)早期作移植肾切除指征 504

(二)晚期(6个月以上)切除移植肾指征 504

(二)尸体供肾 505

(一)活体供肾 505

一、病人及移植肾的存活率 505

第十四节 肾移植的效果 505

二、再移植 505

(三)影响病人及肾脏存活的因素 506

二、患者的康复 506

第十七章 神经原性膀胱 511

第一节 膀胱的解剖和生理 511

一、与排尿有关的肌肉 511

(一)逼尿肌 511

(二)尿道外括约肌 511

(三)横膈及腹肌 511

二、与排尿有关的神经 511

(一)三组神经 511

(二)两个神经中枢 511

(三)与排尿有关的自主神经受体 512

(四)静脉肾盂造影 513

(三)肾功能测定 513

(五)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 513

(六)膀胱内压测量法 513

一、一般检查 513

(一)尿常规检查 513

第二节 神经原性膀胱的检查 513

(二)排尿量及残余尿量测定 513

(七)排尿期膀胱内压测量法 514

二、特殊检查 514

(一)尿流率测定 514

(二)括约肌肌电图 515

(三)尿道闭合压力图 516

(四)膀胱压力、尿流率和肌电图的同步检查 517

(五)膀胱压力、尿流率和膀胱尿道排尿期电影的同步检查 517

(六)电刺激脊髓反射试验 518

第三节 三种常见的下尿路功能障碍 518

三、逼尿肌括约肌功能的协同失调 519

(一)逼尿肌膀胱颈部功能的协同失调 519

一、逼尿肌无反射 519

二、逼尿肌反射亢进 519

(二)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功能的协同失调 520

第四节 神经原性膀胱的病因和分类 521

一、病因 521

(二)鉴别逼尿肌反射亢进与逼尿肌无反射的方法 521

二、分类 523

(一)Bors分类法 523

(二)目前国际分类 523

第五节 神经原性膀胱的症状诊断和治疗 523

一、症状 523

二、诊断 523

(一)排尿功能障碍是否为神经病变所引起 523

(一)非手术疗法 526

三、治疗 526

(二)手术治疗 527

四、结语 529

第十八章 尿失禁和遗尿症 531

第一节 尿液的正常控制及尿失禁的发病机理、病因和分类 531

一、尿液的正常控制 531

二、尿失禁的发病机理 531

三、病因和分类 531

(一)部分性或完全性尿失禁的分类 531

(二)外伤史 532

(一)神经系统检查 532

二、物理检查 532

(四)其他疾病和服药史 532

(三)手术史 532

(二)尿失禁来源的检查 532

(一)发病时间及伴随症状 532

一、病史 532

第二节 尿失禁的诊断方法 532

(二)尿失禁根据病因性质和部位的分类 532

四、尿流动力学检查 533

(二)膀胱尿道造影 533

(一)膀胱测压 533

(二)尿道测压 533

(一)膀胱尿道镜检查 533

三、内窥镜及造影检查 533

(三)括约肌肌电图和尿流率测定 534

第三节 常见的尿失禁疾病 534

(二)神经性膀胱逼聚肌功能受损 535

(一)神经性尿括约肌功能受损 535

(三)治疗 535

一、神经性尿失禁 535

(三)局部病灶引起的急迫性尿失禁 536

(二)神经性急迫性尿失禁 536

(四)尿道远端梗阻的急迫性尿失禁 536

三、充溢性尿失禁 536

(一)精神性急迫性尿失禁 536

二、急迫性尿失禁 536

(二)前列腺切除手术后尿失禁的程度 537

(一)前列腺切除手术后尿失禁的发病率 537

(三)前列腺切除手术后尿失禁的发病机理 537

四、膀胱颈部及尿道手术后尿失禁 537

(四)前列腺切除手术后尿失禁的预防 538

一、药物治疗 539

第四节 尿失禁的治疗 539

(一)减低膀胱张力的药物 539

(五)前列腺切除手术后尿失禁的治疗 539

(二)增加膀胱颈及尿道阻力的药物 540

二、治疗尿失禁的手术和器具 540

(一)抗尿失禁手术 541

(二)人工括约肌装置和植入手术 544

(三)电刺激器的类型和使用方法 546

(二)适应证和反指征 546

(四)疗效和并发症 546

(一)作用机理 546

三、盆底肌肉电刺激器 546

(三)尿流改道 547

(二)集尿器和导尿 547

第五节 遗尿症 547

(一)阴茎夹和尿道压迫器 547

四、其他治疗 547

(二)发病率 548

二、病因 548

(一)分类 548

一、分类和发病率 548

三、诊断 550

四、治疗 550

(一)药物治疗 550

(二)手术治疗 551

(三)针灸和中药治疗 552

第十九章 肾性高血压 555

第一节 发病率和发病原理 555

一、发病率 555

二、发病原理 555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因酮体系 556

(二)肾脏减低或丧失调节高血压物质的作用 557

(三)去肾性高血压 559

第二节 病理 559

一、肾脏的病理变化 559

(二)慢性变化 560

二、肾小球旁体结构的病理变化 560

(一)急性变化 560

(二)纤维肌肉增生型 561

(一)动脉粥样硬化型 561

(三)多发性大动脉炎 561

三、肾血管的病理变化 561

四、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563

二、排泄性尿路造影 563

(一)放射性同位素肾图 563

一、病史与体格检查 563

第三节 诊断 563

三、分肾功能试验 564

(二)放射性同位素肾扫描 565

五、肾素的临床应用 565

(一)高肾素高血压与低肾素高血压 566

(二)肾素的测定 566

(一)肌丙素试验 567

(二)SQ20881试验 567

六、血管紧张素阻滞剂和转化酶抑制剂试验 567

七、腹主-肾动脉造影 568

八、肾脏活组织检查 571

(一)治疗原则 572

一、内科治疗 572

(二)药物治疗的比较 572

第四节 治疗 572

(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应用 573

二、肾动脉扩张术及腔内血管成形术 573

三、外科治疗 574

(一)适应证 575

(二)手术方法 575

(三)外科治疗效果 583

四、免疫逃避 583

第二十章 泌尿生殖系肿瘤 587

第一节 肿瘤免疫基本概念 587

一、肿瘤细胞与机体的免疫反应 587

二、肿瘤抗原 587

五、肿瘤的免疫治疗 588

(二)免疫缺陷 588

(一)主动免疫治疗 588

(一)抗原调度 588

三、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588

(二)被动免疫治疗 590

(三)过继免疫治疗 591

六、免疫治疗的现状 591

(一)肾腺瘤 592

一、肾脏良性肿瘤 592

(二)错构瘤 592

第二节 肾脏肿瘤 592

七、免疫预防 592

二、肾脏恶性肿瘤 593

(四)血管外皮细胞瘤 593

(一)肾癌 593

(三)血管瘤 593

(二)肾胚胎瘤 600

(三)肾肉瘤 603

(四)肾淋巴母细胞瘤 603

(一)病因 604

一、肾盂肿瘤 604

(二)病理 604

第三节 肾盂和输尿管肿瘤 604

(五)肾被膜肿瘤 604

(三)症状 605

(四)诊断 605

(八)预后 606

(七)治疗 606

二、输尿管肿瘤 606

(六)合并症 606

(五)鉴别诊断 606

(四)治疗 607

(三)诊断 607

(五)预后 607

(二)症状 607

(一)病因 607

第四节 肾脏囊肿性疾病 608

一、单纯性肾囊肿 608

四、先天性多囊肾(成人型) 609

三、先天性多囊肾(小儿型) 609

(一)发病率 609

二、先天性肾多发性囊肿 609

(三)发病机理 610

(四)多囊肾的肾功能 610

(二)病理变化 610

(五)病程与临床表现 611

(六)其他合并症 611

(八)预后 612

(九)治疗 612

(七)诊断 612

五、髓质海绵肾 613

(三)寄生虫病因素 614

二、病理 614

(二)局部刺激 614

三、症状 614

(一)血尿 614

(一)化学性致癌物质 614

一、病因 614

第五节 膀胱肿瘤 614

(三)转移症状 616

四、诊断 616

(二)膀胱刺激症状 616

(一)治疗原则 617

(二)治疗方法 617

五、治疗 617

(三)膀胱癌复发的防治问题 618

第六节 前列腺良性增生症 619

一、发病率 619

二、病因 620

三、病理生理 621

四、症状 623

(一)排尿症状 623

(二)血尿 624

(三)腹压增高引起的症状 624

(四)全身症状 624

五、检查和诊断 624

(一)直肠指检 624

(二)膀胱镜检查 624

(三)残余尿测定 625

(四)膀胱测压图 625

(五)尿流率测定 625

(六)超声断层显像图 626

(七)x线尿路造影检查 626

六、治疗 627

(一)药物治疗 627

(二)手术治疗 629

七、各种手术的特点和评价 631

八、前列腺摘除手术的出血问题 632

(一)发病率 633

一、前列腺癌 633

(二)病因与流行病学 633

第七节 前列腺恶性肿瘤 633

九、前列腺摘除后排尿困难的原因 633

(三)发生部位与临床分类 634

(四)症状 634

(五)诊断 635

(六)治疗 636

(一)发病率 638

(二)病因与病理 638

二、前列腺肉瘤 638

第八节 精囊肿瘤 639

一、精囊囊肿 639

(六)预后 639

(一)病理 639

(一)尿频 639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639

(三)症状 639

(五)治疗 639

(二)诊断 640

(二)尖锐湿疣 640

(一)乳头状瘤 640

一、阴茎的良性肿瘤 640

第九节 阴茎肿瘤 640

(三)治疗 640

(一)症状 640

三、精囊癌 640

(四)治疗 640

(三)诊断 640

(二)症状 640

(三)Buschkc—Lowenestem瘤 641

(四)阴茎角 641

二、阴茎的恶性肿瘤 641

(一)阴茎癌 641

(二)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 643

一、女性尿道癌 644

(一)病理 644

第十节 尿道肿瘤 644

(二)诊断 645

(三)治疗 645

?引生尿道癌 645

(一)病理 645

(二)病因 645

(三)诊断 645

(四)治疗 645

第十一节 睾丸肿瘤 645

一、病因学 645

(一)流行病学 645

二、组织发生学 646

(七)损伤 646

(六)感染 646

(五)内分泌紊乱 646

(四)隐睾或睾丸下降不全 646

(三)遗传因素 646

(二)年龄因素 646

三、病理分类 647

(一)精原细胞瘤 648

(二)胚胎性癌 648

(三)绒毛膜上皮癌 649

(四)畸胎瘤 649

(五)混合性癌 649

(六)生殖腺外的生殖细胞肿瘤 650

(七)非生殖细胞肿瘤 650

(八)睾丸转移性肿瘤 650

(九)双侧睾丸肿瘤 650

四、睾丸的淋巴引流及转移 650

(一)病史与体检 652

六、诊断 652

(二)排泄性尿道造影 652

(一)症状 652

(二)临床分期 652

五、临床症状与分期 652

(三)胸部X线检查 653

(四)淋巴管造影 653

(五)锁骨上淋巴结活检 653

(六)肿瘤标志 653

七、治疗 654

(一)手术治疗 654

(二)放射治疗 656

(三)化学治疗 656

第十二节 阴囊、精索和附睾肿瘤 658

一、阴囊肿瘤 658

三、附睾肿瘤 659

二、精索肿瘤 659

第二十一章 其他泌尿生殖系外科疾病 661

第一节 肾下垂 661

一、病因 661

二、病理 661

三、症状 661

四、诊断 662

五、鉴别诊断 662

六、治疗 662

第二节 阴茎纤维性海绵体炎 663

一、病因 663

二、病理 663

三、症状 663

四、治疗 663

三、分类 664

二、病理 664

第三节 阴囊水囊肿 664

一、病因 664

四、症状 665

五、鉴别诊断 665

六、治疗 666

(一)急性阴囊水囊肿 666

(二)慢性阴囊水囊肿 666

第四节 阴囊乳糜囊肿 666

第五节 阴囊血囊肿 667

四、诊断 667

二、病理 667

一、病因 667

三、症状 667

四、治疗 667

三、诊断 667

二、症状 667

一、病理 667

一、病因 668

第七节 精索静脉曲张 668

五、治疗 668

四、诊断 668

三、症状 668

二、病理 668

一、病因 668

第六节 精液囊肿 668

五、治疗 668

二、病理 669

三、症状 669

四、治疗 669

二、阴囊湿疹 670

第八节 常见的阴囊皮肤疾病 670

一、接触性皮炎 670

三、外生殖器疱疹 671

四、传染性疣 671

五、阴囊瘙痒症 671

六、阴囊皮脂囊肿 671

七、阴囊皮肤坏疽 671

第二十二章 男性不育症和性功能障碍 673

第一节 男性不育症 673

一、病因 673

(一)睾丸生精功能的缺陷 673

(二)内分泌紊乱的影响 673

(三)输精管阻塞 673

(三)实验室检查 674

(二)体检 674

(一)病史 674

(四)甲状腺功能测定 674

(五)睾丸活组织检查 674

(五)外生殖器畸形 674

二、检查和诊断 674

(七)性功能障碍引起的不育 674

(六)免疫因素 674

(四)精索静脉曲张 674

(六)逆行性射精和不射精 675

(五)内分泌失常 675

(四)射精量不足 675

(三)精子活力不足 675

(一)精索静脉曲张症的手术治疗 675

(二)自发性精于减少症 675

(九)免疫学检查 675

(八)X线检查 675

(七)内分泌功能测定 675

(六)染色体检查和口腔粘膜涂片 675

三、治疗 675

(七)全身治疗 676

(八)外科治疗 676

第二节 男性性功能障碍 676

一、正常的性功能 676

(一)健全的性控制中枢 676

(五)正确的性知识 677

(二)阳萎 677

(一)性欲改变 677

二、男子的性功能障碍 677

(四)适当的性刺激 677

(三)健康的生殖器官 677

(二)足量的性激素 677

(三)早泄 679

(四)不射精 679

(五)逆行射精 680

(六)遗精 680

(七)手淫 681

第二十三章 女性泌尿外科 683

第一节 女性排尿生理 683

一、女性尿道解剖 683

二、女性尿道括约肌结构 683

三、女性尿道压力图 683

四、女性尿道功能畅利排尿和避免失禁 684

四、尿道憩室 685

三、尿道脱垂 685

一、尿道炎症 685

第二节 女性尿道疾患 685

二、尿道肉阜 685

五、尿道恶性肿瘤 686

第三节 女性泌尿系统感染 686

一、概述 686

二、发病率 687

三、发病机理 687

(一)细菌感染径路 687

(二)机体抵抗力因素 687

(三)促发并使感染持续的因素 687

四、诊断 688

五、治疗 688

(一)肾盂及输尿管 689

三、泌尿系统的症状 689

(二)膀胱及尿道 689

二、形态学方面的改变 689

一、组织学方面的改变 689

第四节 妊娠对泌尿道的影响 689

(二)尿失禁 690

(三)排尿障碍与尿潴留 690

(四)血尿 690

四、分娩对膀胱及尿道的影响 690

五、膀胱-输尿管返流 691

六、妊娠期的菌尿症及临床尿路感染 691

三、子宫内膜异位 692

(三)胚胎剩余囊肿 692

(二)卵巢良性及恶性肿瘤 692

(一)盆腔炎 692

二、附件疾患 692

(二)子宫体癌 692

(一)子宫肌瘤 692

一、子宫体疾患 692

第五节 妇科疾病对泌尿道的影响 692

(三)子宫肉瘤 692

四、子宫颈癌 693

第六节 妇产科手术引起的泌尿系统损伤 693

一、膀胱损伤 693

(一)经腹全子宫切除术 694

(二)阴道子宫切除术 694

(三)子宫颈残端切除 694

(四)人工阴道术 694

(五)尿失禁手术引起之膀胱颈部损伤 694

二、输尿管损伤 694

(二)损伤部位 695

(三)发生率与损伤方式 695

(四)诊断及处理 695

(一)应用解剖 695

第七节 膀胱阴道瘘 696

一、病因 696

三、症状及诊断 697

四、处理 697

(四)巨大型 697

(一)术前准备 697

(二)手术时机 697

(三)手术径路 697

(三)低位 697

(二)中位 697

(一)高位 697

二、解剖部位 697

第八节 女性排尿功能性梗阻 698

(五)术后处理 698

一、临时表现 698

(四)修补原则 698

四、治疗 699

三、病因 699

第九节 压力性尿失禁 699

二、尿路动力学检查 699

(二)膀胱尿道后角变平 700

(一)尿道长度不足 700

(三)尿道周围肌肉松弛或其它病变 700

(四)雌激素不足 700

二、发病机理 700

一、发病率 700

三、病因及分类 701

(五)尿道抬举试验 702

(六)膀胱尿道镜检查 702

(四)尿道长度测定 702

(七)尿路造影 702

五、鉴别诊断 702

(三)膀胱及尿道压力检查 702

(二)物理检查 702

(一)病史 702

四、诊断 702

(一)非手术疗法 703

七、治疗 703

(二)手术治疗 703

六、预防 703

(三)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706

第二十四章 儿童和婴幼儿泌尿外科 709

第一节 概述 709

一、有明显或可疑的泌尿生殖系症状 709

(一)排尿不正常 709

(二)无尿 710

(三)尿潴留 710

(四)多尿 710

(五)滴尿和尿失禁 710

(六)排尿部位不正常 710

(七)尿液性腹水 710

(一)泌尿系可能受邻近器官病变压迫或移位 711

(二)某些非议尿生殖系异常 711

四、膀胱肿瘤 711

(八)体表或显性的泌尿生殖系畸形 711

二、其他疾病可影响与泌尿生殖系,或可能与泌尿生殖系疾病并发者 711

第二节 小儿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诊断方法 712

一、X线摄片和造影 712

二、同位素肾图 713

三、生物化学方面的观察 713

四、尿路测压检查 713

第三节 小儿尿路感染 715

二、症状和诊断 716

一、病因 716

三、治疗和预防复发 718

第四节 男性尿道和阴茎疾病 718

一、尿道炎 718

二、尿道瘘 718

三、包茎和嵌顿包茎 719

四、阴茎异常勃起 720

(二)症状与诊断 721

(一)病因与分类 721

第五节 睾丸、精索和性腺疾病 721

一、睾丸扭转 721

(三)治疗 722

二、附睾-睾丸炎 722

三、精索炎 722

四、前列腺炎 722

五、阴囊水囊肿 722

(一)病因和分类 723

(二)症状 723

(三)鉴别诊断 723

(四)治疗 724

第六节 女性尿道疾患 724

一、尿道炎 724

(一)病因 725

(二)症状和诊断 725

三、小阴唇粘着 725

二、尿道粘膜脱垂 725

(三)治疗 726

第七节 泌尿生殖系损伤 726

一、肾脏损伤 726

(一)病因 726

(二)症状和诊断 726

(三)治疗 727

二、输尿管损伤 729

三、膀胱损伤 729

(一)病因 729

(二)症状和诊断 729

(二)症状 730

(一)病因和分类 730

(三)治疗 730

四、尿道损伤 730

(三)治疗 730

五、阴茎损伤 731

六、阴囊损伤 731

七、睾丸损伤 731

(一)睾丸挫伤 731

(二)睾丸撕裂伤 732

(三)睾丸脱位 732

第八节 尿结石淀 732

一、发病率、病因和分类 732

二、临床症状 732

三、诊断 733

(一)病理 734

一、肾母细胞瘤 734

第九节 泌尿生殖系肿瘤 734

四、治疗 734

(二)症状和诊断 736

(三)治疗 737

二、小儿少见的肾脏肿瘤 740

(一)肾腺癌 740

(二)肾血管肌肉脂肪瘤 740

(三)其他肿瘤 741

三、肾盂和输尿管肿瘤 741

(一)膀胱横纹肌肉宿 741

(二)膀胱神经纤维瘤 742

(三)膀胱血管瘤和淋巴血管瘤 742

(四)膀胱平滑肌肉瘤和纤维肉瘤 742

五、睾丸肿瘤 743

(三)婴幼儿阴道胚胎性癌 745

(二)阴道明澈细胞腺癌 745

第十节 遗尿症 745

六、前列睬横纹肌肉瘤 745

七、阴道肿瘤 745

(一)阴道横纹肌肉瘤 745

一、病因 746

(一)膀胱控制功能发育延迟 746

(二)环境精神因素 746

(三)睡眠紊乱 746

(四)遗传因素 746

二、诊断 746

三、治疗 747

(一)训练膀胱增加容量 747

(二)施用帮助建立条件反射的醒觉或信号报警装置 747

(三)药物治疗 748

(四)祖国医学 748

第二十五章 男性计划生育 751

第一节 男性生殖生理和男性节育的环节 751

(三)体外精子穿透宫颈粘液试验 752

一、男性生殖过程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752

二、睾丸的生理功能 753

三、精子在附睾中成熟 753

四、精子转运、生存及受精能力 753

五、附性腺的功能及其对生育力的影响 754

第二节 男性婚姻保健 754

一、婚姻保健的目的及其重要性 754

(一)不宜结婚或可以结婚不宜生育的疾病 754

(二)生殖系统的疾病 754

(三)禁止结婚的疾病 755

(四)禁止近亲结婚及预防遗传性疾病 755

三、性知识指导 756

二、男性婚前检查 756

第三节 男性生育力的检查方法 757

一、精液的检查 757

(一)精子 757

(二)精浆 758

(三)精液检查 758

二、精子活力的定量试验 760

(一)精子直线前向运动速度试验 760

(二)精子穿透试验 761

(四)塑料管精子营养液穿透试验 762

(五)精子活力测定的显微摄片法 763

(六)性交后试验 764

第四节 男性生育力的其他检查方法 764

一、睾丸活检 764

二、输精道的X线造影检查 764

三、?抗体的检查 764

四、激素测定及激素的动力学试验 765

第五节 男性避孕 765

一、避孕套 765

三、会阴部尿道压迫避孕法 766

四、外用避孕药膜 766

(一)服药方法 767

五、男子口服避孕药-棉酚 767

(二)副反应 767

一、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768

第六节 输籍管结扎术 768

二、术前准备 768

(一)钳穿输精管结扎术 769

三、手术方法 769

(二)直视钳穿输精管结扎术 770

(三)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