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毛泽东的超越  毛泽东哲学与中西哲学融合
毛泽东的超越  毛泽东哲学与中西哲学融合

毛泽东的超越 毛泽东哲学与中西哲学融合PDF电子书下载

马列毛邓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薛广洲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03510943
  • 页数:362 页
图书介绍:
《毛泽东的超越 毛泽东哲学与中西哲学融合》目录
标签:哲学

第一章 原则与前提——一个需要重新界定的问题 21

第一节 中西哲学比较的基本前提 22

一、客观的和内在的需要:走向一体化 23

二、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终极目标 24

二、终极相似:整体的和基本的原则 25

三、人类精神的内在要求 27

第二节 中西哲学基本精神分析 29

一、哲学精髓与精华之辨 30

二、中西哲学精髓分辨:“中”与“异” 35

三、中西哲学精髓的体现 44

第三节 中西哲学基本精神的比较研究 51

第二章 冲突与反应——一个从未遇到的难题 57

第一节 西学东渐:屈辱与豪迈的变奏 58

一、历史回顾:阶段划分与内容演绎 59

二、背景与溯源:东学式微与东学之疾 63

第二节 中学反应:终于睁大了眼睛 67

一、我们也要有坚船利炮 68

二、维新不行,只有革命 74

三、艰难而未完的启蒙 79

第三节 问题未完:走向世界与世界走来 81

一、西学东渐与文化入侵 82

二、中学抗争与价值一律 85

三、百年交汇与当代分歧 90

第三章 尝试与启发——一个牵动先贤的历史课题 94

第一节 尝试之一:东方的太阳最亮 95

一、从点到面:洋务运动的源与果 95

二、哲学的总汇:梁漱溟 100

三、现代的嬗变:新儒家 104

第二节 尝试之二:西方的月亮最圆 108

一、社会下层·基督教文化·革命论 108

二、社会上层·进化论文化·历史论 112

三、介于两者·实用主义文化·方法论 114

四、历史的重复·全盘西化论在当代 118

第三节 尝试之三:国际日期变更线 121

一、从康梁到孙中山:不中不西即中即西 122

二、一代新哲:多元化的融合观 126

三、李泽厚另辟蹊径:西体中用 130

四、并非第三种模式 133

第四章 旧题与新源——一种旧题的新解 13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的文化背景 137

一、从文化到政治 137

二、从政治到文化 14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西哲学融合的影响 145

一、先驱者的沉思 145

二、鲁迅的呐喊 150

三、后继者的拓展 154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主题与偏颇 159

一、主题:自觉的和不自觉的 160

二、偏颇:有意的和无意的 163

第五章 其时与其质——一种以文化交汇为背景的理论 170

第一节 其时:文化交汇的客观必然 171

一、文化的科学寻呼 172

二、实践的现实转换 175

三、理论的逻辑必然 178

第二节 其质:求解历史方程 181

一、萌芽:现实中国的感性催发 181

二、酝酿:救国之路的理性探寻 184

三、成熟:革命实践的哲学写照 189

第三节 超越的起点 193

一、从历史本身出发 194

二、从现实实际出发 197

三、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 203

第六章 精神与旨趣——一种渗透中西哲学精神的理论 208

第一节 从解决社会问题入手 210

一、立志为痛苦人贡献全部力量 211

二、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全景透视 216

第二节 从探求人生真谛入手 223

一、开拓一条新路,走向新人格 224

二、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深层蕴意 233

第三节 从追求人类理想社会入手 239

一、梦想过一种新社会生活 239

第七章 融汇与超越——一个成功融合中西哲学的典范 256

第一节 实事求是与时代精神 257

一、从萌芽到精髓、灵魂 257

二、底蕴·融合与超越 261

三、时代精神·根据及意义 269

第二节 基本精神的融汇与贯通 276

一、同一·斗争与求中·求异 277

二、一般·个别与社会·个人 282

三、自觉能动性与人的内在精神 286

第三节 新哲学观的整合 291

一、语言整合:民族特色与大众趋势 291

二、主体整合: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 296

三、体系整合:超越的融汇 301

第八章 路碑与零公里——一种立足于原点的理论 308

第一节 路碑:中国传统哲学的科学总结 309

一、传统思维方式的批判改造 310

二、哲学论理方向的辨证继承 313

三、传统文化的科学总结和创造发展 318

第二节 原点:当代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建构 321

一、主导地位与毛泽东哲学 324

二、更新与改造·新哲学与新文化的重建 328

第三节 零公里:未来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发展方向 332

一、复兴:希望并不在此 334

二、危机:移植的必然结果 337

三、出发点:改造与创新的历史趋向 340

结束语 一座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思想丰碑 345

一、人类哲学现象的本质体现 347

二、人类历史进程的合理论证 352

三、人类社会终极目标的探索 357

后记 36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