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立克次体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魏曦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4
- ISBN:14119·1648
- 页数:434 页
第一篇 立克次体 2
第一章 概述 2
第一节 立克次体的概念 2
第二节 立克次体的分类 4
第三节 立克次体发现简史及其展望 7
第二章 形态与结构 12
第一节 立克次体的形态 12
一、基本形态与染色性 12
二、生长过程的形态特点 13
三、滤过形及非典型形态问题 17
第二节 立克次体的结构 18
一、外表结构 19
二、细胞包膜 20
三、胞内结构 22
第三章 生理学 25
第一节 立克次体的化学组成 25
第二节 立克次体的代谢 28
一、研究立克次体代谢的条件和方法 28
二、立克次体的分解性代谢 29
三、立克次体的合成性代谢 32
第三节 立克次体的增殖 35
一、立克次体的主要增殖方式 35
第四节 宿主-寄生物相互作用 36
四、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因 36
二、“复制”增殖问题 36
三、无活细胞培养或细胞外生长问题 36
一、鸡胚培养 37
二、组织细胞培养 39
三、立克次体通透性 43
四、能荷——细胞的能量状态及其代谢潜力的客观指征 44
五、影响立克次体生长繁殖的因素 44
六、立克次体的干扰作用和干扰素 48
三、非孟德尔式基因 50
二、立克次体的DNA-DNA杂交 50
一、立克次体的基因组大小 50
第一节 立克次体的遗传 50
第四章 遗传与变异 50
四、突变 51
五、基因的相互作用 52
第二节 立克次体变异的实验研究 53
一、毒力变异 53
二、抗原性变异 54
三、抗药性变异 54
四、型间变异 54
第一节 实验病理学 56
一、普氏立克次体及莫氏立克次体 56
第五章 病理学 56
二、恙虫病立克次体 57
三、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58
四、Q热立克次体 60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 62
一、血管通透性增高与血液循环障碍 62
二、水和电解质变化 63
三、器官功能障碍 64
四、免疫病理反应在发病学中的意义 65
第三节 病理形态学 65
二、斑疹伤寒的病变特征 66
一、血管病变的基本形式 66
第四节 各立克次体病的病变比较 70
一、初发病灶 70
二、血管病变 71
三、皮疹 71
四、中枢神经系统 71
五、心血管系统 72
六、肺 73
七、肝 75
八、脾及淋巴结 75
九、肾及肾上腺 77
十、其他 77
二、蚤和立克次体的关系 80
一、虱和立克次体的关系 80
第六章 生态学 80
第一节 节肢动物和人类病原性立克次体的关系 80
三、蜱和立克次体的关系 81
四、恙螨和立克次体的关系 82
五、革螨和立克次体的关系 82
六、其他节肢动物和立克次体的关系 82
第二节 立克次体和脊椎动物的关系 82
第三节 立克次体在自然界的循环 84
一、人类病原性立克次体在自然界的演变 84
二、立克次体在自然界的循环 85
三、立克次体和寄主间的相互作用 86
二、立克次体的感染方式 87
第四节 立克次体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 87
一、立克次体的传播途径 87
第七章 免疫学 90
第一节 细胞免疫 90
第二节 体液免疫 92
第三节 抗毒性免疫与抗染性免疫 95
一、抗毒性免疫 95
二、抗传染性免疫 96
第八章 特异性防治 100
第一节 特异性预防 100
一、灭活疫苗 100
二、活疫苗 103
一、抗生素治疗 106
第二节 化学治疗 106
二、氨苯磺胺、对位氨基苯甲酸和对位羟基苯甲酸治疗 107
第九章 基本技术及实验诊断法 109
第一节 立克次体的染色法 109
一、Gim?nez染色法 109
四、吖叮橙染色法 110
第二节 立克次体的培养法 110
一、鸡胚培养 110
三、Giemsa染色法 110
二、Macchiavello染色法 110
二、组织培养 112
三、动物实验 115
第三节 立克次体的浓缩和提纯 119
一、分级离心法 119
二、浓盐乙醚法 119
三、吸附及层析法 119
四、密度梯度离心法 121
第四节 立克次体大分子的理化鉴定 122
一、DNA碱基组成的测定法 122
二、蛋白质成分的测定法 123
一、补体结合试验 124
第五节 血清学试验方法 124
二、微量凝集试验 128
三、免疫荧光技术 130
四、毒素中和试验 133
五、立克次体中和试验 133
六、间接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 134
七、胶乳凝集试验 135
八、免疫酶技术 135
九、抗球蛋白致敏试验和放射性同位素沉淀试验 137
十、对流免疫电泳 137
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 138
一、吞噬试验 138
第六节 细胞免疫体外测定法 138
三、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139
第七节 电子显微镜技术 139
一、超薄切片技术 139
二、负染色技术 140
三、扫描电镜标本制作技术 141
四、免疫电镜技术 141
第八节 立克次体病的实验诊断 142
一、标本采集和处理 142
二、直接检查 143
三、分离与鉴定 143
四、血清学诊断 146
第一节 历史 150
第十章 普氏立克次体 150
第二节 分布 151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 152
一、形态学 152
二、化学组成与物质代谢 153
三、动物实验性感染 153
四、培养方法 154
五、变异性 157
六、抵抗力 162
第四节 抗原性及免疫性 162
二、症状和体症 166
一、潜伏期 166
第五节 临床表现 166
三、并发症 167
四,实验室发现 167
第六节 复发型斑疹伤寒 168
第七节 诊断 169
一、临床诊断 169
二、微生物学诊断 169
三、鉴别诊断 174
第八节 治疗 174
一、一般护理 174
一、传播过程的基本环节 175
第九节 流行病学 175
三、特效药物治疗 175
二、对症治疗 175
二、流行病学特征 177
三、血清流行病学 178
四、流行间隙期中普氏立克次体的保存场所 181
五、普氏立克次体在动物种群中循环的研究 182
第十节 预防措施 185
一、消灭病媒 185
二、控制传染源 186
三、预防接种 186
(附)加拿大立克次体 186
第一节 历史 191
第十一章 莫氏立克次体 191
第二节 分布 192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 193
一、形态学 193
二、化学组成与物质代谢 193
三、动物实验性感染 193
四、变异性 195
五、抵抗力 197
第四节 抗原性及免疫性 198
第五节 临床表现 200
一、潜伏期 200
第六节 诊断 201
一、传播过程的基本环节 201
二、症状与体征 201
二、临床经过 202
三、血清学诊断 202
一、流行病学资料 202
四、病原体分离 203
五、鉴别诊断 203
第七节 治疗 203
三、病原体分离 204
第八节 流行病学 204
二、流行病学特征 209
三、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几个问题 210
第九节 预防措施 211
一、消灭病媒 211
二、控制传染源 212
三、早期诊断及治疗 213
四、预防接种 213
第十二章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214
一、分类学中的位置 214
二、培养性质 214
第一节 概述 214
三、血清学反应问题 215
四、分布 215
第二节 立氏立克次体 215
一、历史及分布 216
二、生物学特性 216
三、抗原性及免疫性 224
四、临床表现 226
五、诊断 228
六、治疗 231
七、流行病学 232
八、预防措施 236
一、历史及分布 237
第三节 西伯利亚立克次 237
二、生物学特性 238
三、抗原性 242
四、临床表现 244
五、诊断 245
六、治疗 245
七、流行病学 245
八、预防措施 249
一、历史及分布 249
笫四节 康氏立克次体 249
二、生物学特性 250
三、临床表现 251
四、诊断 252
五、治疗 252
六、流行病学 253
七、预防措施 254
第五节 小蛛立克次体 254
一、历史及分布 254
二、生物学特性 255
三、抗原性 257
四、临床表现 258
五、诊断 258
六、流行病学 259
七、防治措施 260
第六节 澳大利亚立克次体 260
一、历史及分布 260
二、生物学特性 260
三、抗原性 260
四、临床表现 261
五、诊断 261
六、流行病学 261
一、派氏立克次体 262
三、西蒙大拿U立克次体 262
二、蒙大拿立克次体 262
第七节 其他斑点热立克次体 262
七、防治措施 262
四、巴基斯坦及泰国新种 263
五、斯洛伐克立克次体 263
六、扇头蜱立克次体 265
七、“瑞士因子” 265
第十三章 恙虫病立克次体 268
第一节 历史 268
一、恙虫病的名称 268
二、恙虫病的发现史 269
三、恙虫病立克次体的发现史 271
第二节 分布 272
一、流行地区范围 272
二、动物地理学 273
三、疫源地分布地区特征 274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 275
一、形态和生理 275
二、培养特性 276
三、动物实验性感染 278
四、毒素 280
五、抵抗力 280
第四节 抗原性及免疫性 280
一、抗原性 280
二、免疫性 284
第五节 临床表现 287
一、主要体征 288
二、恢复期遗留的症状 289
第六节 诊断 290
一、临床诊断 290
二、血清学诊断 291
第七节 治疗 295
第八节 流行病学 296
一、流行特征 296
二、贮存宿主 299
三、传播媒介 302
四、流行病学分类 305
一、形态及体色 306
第九节 恙螨 306
二、生活史 307
三、生态学 309
第十节 预防措施 318
一、缩小和消灭恙螨孳生地 318
二、并发症及慢性Q热 319
二、灭螨 319
三、灭鼠 319
四、预防接种 320
五、个人防护 321
第十四章 Q热立克次体 323
第一节 历史及分布 323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325
一、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 325
二、繁殖和代谢 327
三、动物实验性感染 330
三、Q热与布鲁氏菌病混合感 332
四、变异 335
五、抵抗力及生活力 338
第三节 抗原性及免疫性 339
一、抗原性 339
二、免疫性 342
第四节 临床表现 345
一、主要症状及体征 345
第五节 诊断 353
一、临床诊断 354
二、血清学诊断 354
三、病原体分离 356
第六节 治疗 359
第七节 流行病学 360
一、疫源地类型 360
二、传染源 363
三、传播途径 367
第八节 预防措施 368
第十五章 战壕热(五日热)立克次体 371
第一节 历史 371
第二节 分布 372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 373
一、形态和生理 373
二、培养特性 373
第四节 抗原性及免疫性 376
第五节 临床表现 376
一、发热 376
二、皮疹 377
三、神经系统症状 377
第六节 诊断 377
第七节 流行病学 377
第八节 防治措施 378
第一节 概述 380
一、研究简史 380
第二篇 衣原体 380
第十六章 衣原体概论 380
二、命名 381
第二节 生物学性状 383
一、形态结构 383
二、生活周期 386
三、细胞壁缺损型和隐性感染 387
四、抗原性 388
五、抵抗力 389
第三节 化学组成和代谢机能 390
一、化学组成 390
二、物质代谢 391
一、衣原体在分类学上的位置 392
三、提纯 392
第四节 分类和鉴定 392
二、鉴定 393
第五节 实验室诊断 395
一、细胞学检查 395
二、血清学诊断 398
三、衣原体分离 401
第六节 发病机制和引起的疾病 406
第十七章 沙眼衣原体 411
第一节 历史 411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414
一、生活周期 414
四、动物实验性感染 415
三、染色性状 415
二、结构和化学组成 415
五、组织培养 416
六、抵抗力 416
七、血清学分型 417
第三节 致病性及其防治 419
一、临床表现 419
三、人类的鹦鹉热 420
二、病理 421
三、诊断 421
四、治疗 421
五、流行病学 422
六、预防措施 423
第十八章 鹦鹉热衣原体 424
第一节 历史 424
(一)感染型 426
第二节 致病性及其防治 426
一、禽类的鹦鹉热 426
(二)传播方式 427
(三)症状和病理 428
二、哺乳动物的鹦鹉热衣原体感染 428
(一)感染型和传播方式 428
(二)对人类感染的意义 429
(一)临床特征 430
(二)病理 431
(三)治疗 431
(四)流行病学 432
(五)预防措施 433
- 《医用物理学 第3版》陈月明 2019
- 《医用解剖学 第2版》姚志彬主编;汪华侨,初国良副主编 2019
- 《医用物理 第2版》李长驰主编 2018
- 《含医用物理实验指导与单元练习 第2版》李长驰主编 2018
- 《翦伯赞全集 第10卷 中外历史年表 主编》翦伯赞著 2008
- 《医用高职英语》刘丽洁主编 2011
- 《“十三五”规划教材 医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第3版》陈峰编著 2018
- 《公路工程造价员》陈楠主编 2013
- 《农网配电营业技师培训教材》王金笙主编 2010
- 《动物故事 70则中国原生态童话作品》何承伟本册主编 2013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Prometheus技术秘笈》百里燊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药剂学实验操作技术》刘芳,高森主编 2019
- 《林下养蜂技术》罗文华,黄勇,刘佳霖主编 2017
- 《脱硝运行技术1000问》朱国宇编 2019
- 《催化剂制备过程技术》韩勇责任编辑;(中国)张继光 2019
-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管理策略 信息安全经济学视角》赵柳榕著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