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工业废气污染控制与利用
工业废气污染控制与利用

工业废气污染控制与利用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童志权,陈焕钦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02503072
  • 页数:725 页
图书介绍:
《工业废气污染控制与利用》目录

目 录 1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引言 1

第二节空气污染物的定义及浓度表示法 1

第三节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人类的危害 4

第四节空气污染物的类别 8

一、粒子物质 8

二、含硫化合物 9

三、有机化合物 10

四、含氮化合物 10

五、一氧化碳 11

六、卤素及其化合物 12

七、放射性物质 13

第五节大气污染物的常规分析指标 15

一、总悬浮颗粒物 15

二、降尘 15

三、总氧化剂 16

四、氮氧化物 17

五、二氧化硫 18

六、一氧化碳 19

七、总碳氢化合物 19

一、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20

第六节大气环境质量与污染物排放标准 20

二、美苏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30

第七节控制空气污染的法律制订过程及发展趋势 31

第八节空气污染的控制 34

一、粒子污染物的控制 34

二、气态污染物的控制 34

第二章工业废气的稀释扩散控制 37

第一节大气概述 37

一、大气的分层 37

二、主要气象因素 38

一、气象因素 40

第二节影响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的因素 40

二、地形地物 47

第三节大气污染浓度估算 49

一、高斯扩散模式的基本形式 49

二、一般气象条件下大气污染浓度估算 50

三、特殊气象条件下大气污染浓度估算 65

四、长期平均浓度的计算 73

第四节烟囱高度的计算 74

一、烟囱高度的计算方法 75

二、烟囱高度计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76

二、除尘器的种类 78

一、粒子的种类 78

第三章粒子污染物的控制 78

第一节概论 78

第二节重力沉降室 80

一、沉降室中的层流流动 80

二、沉降室的湍流流动 83

三、沉降室的压力降 85

四、沉降室的合理尺寸 86

第三节旋风除尘器 87

一、旋风除尘器的效率 88

二、旋风除尘器的压力降和消耗的功率 92

三、旋风除尘器的分类 94

四、旋风除尘器的选择 98

第四节湿式除尘器 116

一、喷雾室洗涤器 116

二、旋流式洗涤器 121

三、文丘里洗涤器 123

第五节袋滤器 126

一、引言 126

二、袋式除尘器的特性 128

三、脉冲反吹袋式除尘器 132

四、机械振动袋式除尘器 133

五、反向流动袋式除尘器 134

六、压力降 136

七、收集效率 137

第六节静电除尘器 139

一、引言 139

二、基本工作原理 140

三、收集效率 145

四、粒子的荷电 148

五、粒子的移动速度 149

六、电场强度 151

七、电阻值的改变 152

第四章气体吸收 155

第一节概述 155

第二节吸收过程的气液相平衡 157

一、平衡溶解度 157

二、亨利定律 159

第三节吸收过程的机理 161

一、对流传质理论 161

二、吸收速率方程式 162

第四节填料塔的设计基础 165

一、物料衡算和操作线 165

二、最小的和设计的液-气比 167

三、单位塔高的压降和塔径计算 169

第五节吸收塔的计算 177

一、填料高度的计算 177

二、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179

三、传质单元高度的计算 185

四、理论塔板数的计算 188

第六节解吸和多组分吸收 189

一、解吸 189

二、多组分吸收 194

二、化学反应对相平衡的影响 201

一、化学吸收法的特点 201

第七节化学吸收 201

三、增强因子 202

四、化学吸收塔设计基础 202

第五章气态污染物的吸附法控制 212

第一节吸附现象与吸附剂 213

一、吸附现象 213

二、吸附剂及其选择 215

第二节吸附理论 219

一、吸附平衡 219

二、吸附速率 225

第三节固定床吸附过程计算 227

一、吸附负荷曲线与透过曲线 229

二、透过曲线的计算 234

三、等温固定床吸附器的计算 237

第四节吸附剂的再生 248

一、再生方法 248

二、吸附剂的劣化现象与残余吸附量 251

第五节吸附浸渍 253

第六章燃烧和催化燃烧 255

第一节概述 255

第二节直接燃烧 257

第三节热力燃烧 258

一、热力燃烧的反应温度与驻留时间 259

二、燃烧化学和热力学 260

三、燃烧室的设计 261

第四节催化燃烧 264

一、概述 264

二、催化燃烧原理 266

三、催化燃烧用催化剂 279

第七章气态污染物的冷凝与膜分离法控制 289

第一节冷凝法 289

一、冷凝设备 289

二、冷凝原理及污染物热力学性质 290

三、冷凝计算 292

第二节膜分离法 302

一、气体分离膜的特性参数 303

二、气体膜分离机理 307

三、Prism分离器回收合成氨弛放气中的氢 310

第八章硫氧化物的控制 313

第一节引言 313

第二节含二氧化硫废气的控制方法 314

一、高烟囱扩散稀释 314

二、采用低硫燃料 314

四、废气脱硫 315

三、燃料脱硫 315

第三节石灰或石灰石湿式洗涤法 316

一、反应原理与工艺流程 316

二、影响吸收反应的因素 318

第四节双碱法 320

第五节亚硫酸钠循环吸收法 322

第六节亚硫酸钠法 325

第七节氨吸收法 329

一、氨-酸法(氨-硫酸法) 329

二、碳酸氢铵法 333

第八节氧化镁法 335

第九节稀硫酸吸收法 337

一、化学原理 337

二、影响吸收效率的因素 338

三、工艺流程 339

第十节柠檬酸钠法 340

第十一节吸收二氧化硫的膜法工艺 342

一、吸收过程 342

二、分水部分 343

三、释放硫酸盐 345

一、喷射鼓泡反应器 347

第十二节烟气脱硫的喷射鼓泡法 347

二、化学反应 349

三、工艺流程 352

第十三节吸附法除二氧化硫 353

一、影响吸附回收SO2的因素 353

二、吸附剂的种类 353

三、吸附SO2的方法 354

第十四节干法脱二氧化硫 355

一、概述 355

二、循环喷雾干燥法 356

二、大气中氮氧化物的危害 361

一、环境中氮氧化物的来源 361

第九章含氮氧化物废气的净化与利用 361

第一节环境中氮氧化物的来源、危害和氮氧化物污染控制现状 361

三、氮氧化物污染及其控制现状 362

第二节还原法和分解法净化NOx废气 366

一、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366

二、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367

三、炽热碳还原法 373

四、催化分解法 374

第三节液体吸收法 375

一、水吸收法 375

二、酸吸收法 376

三、碱液吸收法 381

四、氧化吸收法 388

五、液相还原吸收法 392

六、液相络合吸收法 396

第四节吸附法 398

一、分子筛吸附法 398

二、活性炭吸附法 403

三、硅胶和泥煤吸附法 405

第五节几种治理NOx主要方法的技术经济比较 407

一、气体氟化物的性质及对人类的危害 408

第一节概述 408

第十章含氟废气的净化与利用 408

二、含氟废气的来源 410

三、含氟废气的净化与综合利用 412

第二节含氟废气的水吸收 413

一、吸收原理 413

二、水吸收流程 414

三、水吸收设备 417

第三节利用含氟废气生产冰晶石 420

一、人造冰晶石的生产 420

二、碱液吸收法制取冰晶石 425

三、生产冰晶石的其他方法简介 431

第四节含氟废气的其他利用 432

一、氟硅酸钠生产 432

二、氟化铝生产 434

三、氟化钠的生产 435

四、氟硅酸镁的生产 437

第十一章含氯及氯化氢废气的净化与利用 440

第一节含氯及氯化氢废气的来源及危害 440

一、含氯废气的来源 440

二、含氯废气的危害 441

第二节氯和氯化氢的主要性质 444

一、水吸收法 446

第三节含氯废气的液体吸收净化法 446

二、碱液吸收法 448

三、氯化亚铁溶液或铁屑吸收法 454

四、溶剂吸收法 457

第四节含氯废气的联合净化法和其他净化方法 464

一、氢氧化钙-硫酸法 464

二、燃烧-水吸收和燃烧-水吸收-电解法 465

三、冷静-淋洗-压缩冷冻法 466

五、吸附法 467

四、压缩冷冻法 467

第五节含氯化氢废气的净化与综合利用 468

一、含氯化氢废气的净化 468

二、工业废氯化氢的综合利用 470

三、氯化尾气的精制 476

第六节含氯废气净化方法的应用 478

一、根据废气中氯含量选择处理方法 478

二、按废气组成选择处理方法 479

三、按废气量大小选择处理方法 480

第一节概述 481

第十二章硫化氢废气的净化与利用 481

第二节净化尾气回收硫磺的克劳斯法 484

一、克劳斯法的基本原理与流程 484

二、克劳斯硫磺回收装置的尾气净化法 488

第三节催化转化(干法)脱除硫化氢 501

一、氢氧化铁法 501

二、活性炭法 501

三、氧化锌脱硫 502

四、铁、锰、锌混合氧化物脱硫 503

五、铋钒催化剂脱硫 504

一、醇胺吸收法 507

第四节有机溶剂吸收法 507

二、环丁砜法和改良甲醇法 509

三、ADA法(蒽醌二磺酸盐法) 510

四、非醌芳香族化合物法 511

第五节碱液吸收法 516

一、碳酸钠吸收法 516

二、氨水吸收法 516

三、石灰乳吸收法(制硫脲) 517

四、氢氧化钠吸收法 517

五、碱液管道喷射法除H2S 518

第一节含氨废气的净化与利用 521

一、大气中氨的危害及氨的物化性质 521

第十三章含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废气的净化与利用 521

二、含氨废气的净化与利用 523

三、洗涤法 531

第二节含一氧化碳废气的净化与利用 537

一、一氧化碳的性质、来源及危害 537

二、含一氧化碳废气的净化与利用 542

第三节含二氧化碳废气的综合利用 548

一、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及对环境的影响 548

二、含二氧化碳废气的综合利用 551

第十四章奥气及其控制 562

第一节概述 562

第二节臭味物质的性质与来源 563

一、臭味物质的化学结构特征 563

二、臭气物质的物理特性 564

三、臭气的来源 566

四、臭气的危害 566

第三节臭味的测量标准和阈值浓度 568

一、臭味的性质分类 568

二、臭味强度及测量 569

三、臭气的阈值浓度 570

四、臭味的浓度单位 571

二、稀释扩散法 574

一、掩蔽法 574

第四节控制臭气的物理方法 574

一、空气氧化法 576

第五节控制恶臭的化学方法的工艺与设备 576

二、化学氧化法 578

四、吸附法 582

五、联合法 589

六、脱臭剂 592

笫一节概述 595

一、含有机化合物废气的来源及危害 595

第十五章含有机化合物废气净化与利用 595

二、净化方法及选择 598

第二节含烃类废气的直接燃烧 601

笫三节含烃及其衍生物废气的催化燃烧和溶剂吸收 605

一、含烃及其衍生物废气的催化燃烧 605

二、烃类废气的溶剂吸收 609

第四节含卤代烃类废气的吸收、吸附净化 612

一、含氯乙烯废气的净化 612

二、含四氯化碳废气的净化 619

第五节冷凝法的应用 619

一、直接冷凝法回收净化含癸二腈废气 619

二、吸收-冷凝法回收氯乙(甲)烷和丙烷 620

三、吸附-冷凝法净化含二氯乙烷尾气 624

第六节含沥青烟气的净化 625

一、沥青的分类及组成 625

二、沥青烟气的来源及危害 625

三、氧化沥青尾气的净化 627

四、沥青烟气的净化 633

第七节含氧有机物废气的净化 636

一、含醛类废气的净化 636

二、含酚废气的净化 640

三、合成脂肪酸尾气的治理 643

四、苯酐尾气的净化与综合利用 644

第八节其他有机化合物废气的净化 646

一、含有机硫化物废气的净化 646

二、含有机氮化物废气的净化 650

第十六章含汞废气的净化 653

第一节环境中汞的来源及危害 653

一、环境中汞及其化合物的来源 653

二、汞对人体的危害 654

第二节汞及其主要化合物的性质 655

一、汞的性质 655

二、汞的化合物 658

三、汞齐 660

第三节国内汞蒸气的净化方法 661

一、溶液吸收法 661

二、固体吸附法 673

三、联合净化法 681

四、气相反应(碘升华)法 684

第四节含汞化合物气体的净化 685

一、氯化汞气体的净化 685

二、消化吸附法治理雷汞废气 688

第五节国外汞蒸气净化方法简介 689

一、吸附法 689

二、吸收法 692

三、纤维过滤法——Brink除汞器 693

第十七章含铅、砷废气的净化 694

第一节含铅废气的净化 694

一、铅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694

二、含铅烟气的净化 697

第二节 含砷废气的净化及含砷物料的利用 709

一、砷及其主要化合物的性质 709

二、环境中砷的来源及危害 711

三、砷污染控制 713

四、含砷物料的综合利用 71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