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外科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公良,赵连璧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1
- ISBN:14119·1429
- 页数:751 页
第一章 绪论(赵连壁 郭志文) 1
第一节 野战外科学发展概况 1
一、武器的发展与野战外科学的形成 2
二、我军野战外科学的发展 3
一、大量伤员 5
第二节 野战外科工作的特点 5
四、伤员后送 6
三、分级救治 6
二、野战环境 6
(一)战术后方(作战区) 8
二、分级救治的组织体制和任务分工 8
第二章 野战外科的组织原则和工作方法(赵连璧 郭志文) 8
第一节 分级救治的组织体制 8
一、确定分级救治组织体制的基本依据 8
(二)战役后方(兵站区) 9
(二)伤员分类的基本形式 10
(一)伤员分类的意义 10
(三)战略后方 10
第二节 伤员分类 10
一、伤员分类的意义、形式和要求 10
(一)伤部 11
二、伤员分类的医学依据 11
(三)做好伤员分类的基本要求 11
(三)伤因 12
(二)伤型 12
一、连、营急救 13
第三节 各级救治机构的任务 13
(四)伤情 13
三、伤员分类标志 13
(一)伤员分类 14
二、团救护所的紧急救冶 14
(一)连抢救组的战地急救 14
(二)营救护所补充急救 14
(三)复苏措施 15
(二)紧急救治 15
(一)伤员分类 16
三、师救护所的早期治疗 16
(四)伤员后送 16
(二)手术治疗 17
四、一线医院 18
(六)轻伤留治 18
(三)复苏 18
(四)重伤观察和手术后留治 18
(五)隔离治疗 18
(二)二期治疗 19
(一)早期专科治疗 19
(一)伤员分类 19
(二)手术治疗 19
(三)早期专科治疗 19
(四)轻伤留治 19
(五)伤员后送 19
五、二线医院 19
(三)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和体位 20
(二)做好后送前准备 20
第四节 伤员后送工作 20
一、安全后送措施 20
(一)掌握后送指征 20
二、后送文件 21
(四)做好途中急救和护理工作 21
一、高速轻武器 24
第一节 常规杀伤武器的某些进展 24
第一篇 战伤的类型和特点 24
第三章 常规杀伤武器及其致饬特点(王正国) 24
(一)钢珠弹 27
二、高速小弹片武器 27
(三)橘子弹 28
(二)球形碎片弹 28
(七)箭头弹 29
(六)跳弹 29
(四)蜘蛛雷 29
(五)百舌鸟火箭 29
(二)龙齿雷 30
(一)布袋雷 30
三、小型爆炸武器 30
(一)凝固汽油弹 31
四、燃烧武器 31
(三)穿弹 31
(四)定向地雷 31
五、气浪弹 32
(五)镁弹 32
(二)磷弹 32
(三)铝热弹 32
(四)N.P.T 32
(二)缺氧 33
(一)冲击波 33
六、燃料空气炸弹 33
(三)激光炮 34
(二)激光弹 34
(三)热力作用 34
(四)弹片 34
七、激光武器 34
(一)激光枪和激光致盲武器 34
(二)伤道出口远较入口为大 35
(一)组织损伤严重 35
第二节 几种常规武器的杀伤特点 35
一、高速轻武器伤 35
(四)损伤重 36
(三)盲管伤多 36
(三)盲管伤和多脏器伤增多 36
二、高速小弹片(钢珠)伤 36
(一)伤口小 36
(二)伤口多 36
五、燃料空气炸弹伤 37
四、气浪弹伤 37
三、小型爆炸武器损伤 37
第一节 创伤弹道学 38
第四章 火器伤(李勤举 孙传兴 高岚 王正国) 38
(三)体内继发性投射物效应 39
(二)空腔形成作用 39
一、投射物的致伤原理 39
(一)直接损伤作用 39
(二)投射物的稳定性 41
(一)投射物的速度 41
二、决定伤情的因素 41
(四)投射物的种类 42
(三)投射物的质量 42
(五)人体组织特性 43
(一)入口与出口 44
三、创伤弹道的损伤特点 44
第二节 火乐伤的初期外科处理 45
(四)伤道污染 45
(二)伤道 45
(三)伤道的病理形态学表现 45
(一)清创缝合原则 46
一、清创注意事项 46
(二)创口的扩大和精创术 47
二、清创方法 47
(一)皮肤和伤口的准备 47
(四)感染伤口的清创术 49
(三)各类组织的处理原则 49
(一)延期缝合 50
(五)引流 50
(六)包扎和制动 50
三、清创的手术后处理 50
四、火器伤的后续治疗 50
(四)引流 51
(二)二期缝合 51
(三)早期植皮或其它加速伤口愈合的方法 51
(三)金属异物定位的方法 52
五、火器伤金属异物存留的处理 52
(一)金属异物取出的适应证 52
(二)金属异物摘除的手术时机 52
(四)金属异物摘出手术的注意事项 53
第五章 冲击伤(王正国) 54
一、超压和负压的直接作用 55
第一节 冲击波的致伤原理 55
(五)压力差 56
(一)血液动力的变化 56
(二)内爆效应 56
(三)碎裂效应 56
(四)惯性作用 56
二、动压的抛掷和撞击作用 57
二、按作用方式分类 58
三、继发作用 58
第二节 冲击伤的分类 58
一、按传导介质分类 58
二、其它防护 59
三、按致伤因素分类 59
四、按损伤部位分类 59
第三节 冲击伤的临床特点 59
第四节 冲击伤的防护 59
一、工事防护 59
(二)临床征象 60
三、防护动作 60
第五节 几种常见的冲击伤及其治疗原则 60
一、听器冲击伤 60
(一)病理变化 60
(二)临床征象 61
(三)诊断 61
(四)治疗 61
二、胸部冲击伤 61
(一)病理变化 61
(三)诊断 62
(四)治疗 63
(一)病理变化 65
三、腹部冲击伤 65
(四)治疗 66
(二)临床征象 66
(三)诊断 66
(四)治疗 66
四、颅脑冲击伤 66
(一)冲击波引起颅脑伤的途径 66
(二)病理变化 66
(三)临床征象和诊断 66
(二)飞石伤 67
五、四肢和脊柱冲击伤 67
六、其它 67
(一)玻片伤 67
三、师救护所和一线原院的早期治疗 68
第六节 分级救治原则 68
一、连、营急救 68
二、团救护所的紧急救治 68
四、二线医院 69
(一)核武器简介 70
第六章 复合伤(刘荫秋 王正国) 70
第一节 核武器复合伤 70
一、核武器杀伤作用概述 70
(二)核武器的杀伤作用 71
(一)发生率 75
(三)核武器的杀伤范围 75
二、核武器复合伤的发生情况 75
(二)复合伤类型 76
(三)伤情分级 77
(一)放射性复合伤的临床病理特点 78
三、核武器复合伤的临床病理特点 78
(二)非放射性复合伤的临床病理特点 80
四、核爆炸时大批复合伤伤员的诊断 81
(五)其它检查 82
(一)伤员在爆炸当时的情况 82
(二)伤员周曙环境的情况 82
(三)从体表烧伤情况推断其它损伤 82
(四)从早期症状判断伤情 82
(一)杀伤区抢救 83
五、核武器复合伤的防护 83
(一)工事防护 83
(二)大型兵器防护 83
(三)简易防护 83
六、核武器复合伤的救治 83
(三)后续治疗 84
(二)早期救治 84
(五)刺激性毒剂 87
第二节 化学性复合伤 87
一、军用毒剂简介 87
(一)神经性毒剂 87
(二)糜烂性毒剂 87
(三)失能性毒剂 87
(四)窒息性毒剂 87
(二)伤口染毒的复合伤的特点 88
(六)全身中毒性毒剂 88
二、化学性复合伤的临床特点 88
(一)毒剂中毒合并创伤的特点 88
(三)化验检查 89
三、化学性复合伤的诊断 89
(一)中毒史 89
(二)症状 89
(二)早期救治(师、团救护所) 90
(四)毒剂检验 90
四、化学性复合伤的救治 90
(一)染毒区急救 90
五、后续治疗(二线医院) 91
第七章 烧伤(黎鳌 王启民 盛志勇) 92
第一节 皮肤的解剖生理要点 93
一、烧伤面积的估计 94
第二节 烧伤严重程度的估计和分类 94
二、烧伤深度的估计 95
一、体液渗出期 97
三、战时烧伤严重程度的分类 97
第三节 烧伤的临床过程和病理生理特点 97
三、修复期 99
二、急性感染期 99
一、急救 100
第四节 烧伤的急救、后送和早期处理原则 100
(一)轻、中度烧伤的早期处理要点 101
二、后送 101
三、入院后的早期处理 101
一、烧伤休克的早期诊断 102
(二)重度烧伤的早期处理程序 102
第五节 烧伤休克的防治 102
(一)补液 103
二、烧伤休克的防治原则 103
(四)其它治疗 105
(二)维持良好的呼吸功能 105
(三)镇静镇痛 105
一、烧伤创面的早期处理 106
第六节 烧伤创面的处理 106
三、深度烧伤创面的处理 107
二、浅度烧伤创面的处理 107
四、感染创面的处理 109
第七节 全身感染的防治 111
五、创面常用的中草药 111
二、防治原则 112
一、诊断要点 112
二、肾功能不全 114
第八节 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114
一、肺部并发症 114
五、化脓性静脉炎 115
三、急性消化道溃疡 115
四、脑水肿 115
二、头面部烧伤 116
第九节 特殊部位烧伤 116
一、呼吸道烧伤 116
三、手烧伤 117
四、会阴部烧伤 118
一、化学性烧伤 119
第十节 特殊原因烧伤 119
二、凝固汽油烧伤 120
三、电烧伤 121
一、皮片的切取 123
第十一节 烧伤后游离皮肤移植术 123
二、游离皮片的移植 127
三、移植后的处理 129
四、同种异体皮、异种皮和人工皮 130
二、团救护所的紧急救治 131
第十二节 烧伤的分级救治原则 131
一、连、营急救 131
四、二线医院的确定性治疗 132
三、师和一线医院的早期治疗 132
第一节 致伤原因 133
第八章 冻伤(刘恩波 盛志勇 王正国) 133
一、病理生理 134
第二节 冻伤分类与易冻部位 134
一、分类 134
二、易冻部位 134
第三节 局部冻结损伤 134
二、临床表现 136
四、急救与治疗 137
三、预防 137
第五节 战壕足 141
第四节 冻疮 141
二、体检与检验 142
第六节 冻僵 142
一、临床表现 142
一、连、营急救 143
三、急救 143
四、常见并发症 143
第七节 分级救治 143
四、二线医院的治疗 144
二、团救护所的紧急救治 144
三、师救护所或一线野战医院的早期治疗 144
一、挤压综合征的发病机理 145
第九章 挤压综合征(李竹林 盛志勇) 145
第一节 挤压综合征的病理学 145
(一)肌肉 146
二、挤压综合征的病理变化 146
第二节 挤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处理 147
(二)肾脏 147
二、挤压综合征的处理原则 148
一、挤压综合征的诊断 148
(五)深筋膜切开减压术 149
(一)早期诊断 149
(二)妥善处理伤肢 149
(三)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 149
三、挤压综合征的治疗 149
(一)补充血容量 149
(二)严密监测肾脏功能 149
(三)防治感染 149
(四)严密观察伤肢 149
(六)筋膜间隙切开的方法 150
三、师救护所和一线医院的早期处理 152
第三节 分级救治 152
一、连、营急救 152
二、团救护所的紧急救治 152
四、二线医院的治疗 153
(一)炎症的基本病理和病理生理变化 156
第三篇 战伤的机体反应 156
第十章 战伤病理学(田惠民 黎鳌) 156
第一节 战伤的局部反应 156
一、炎症 156
(二)炎症的化学介质 159
(一)肉芽组织的形成 161
二、修复 161
三、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 162
(二)伤口收缩 162
(三)上皮的生长 162
(二)全身因素 163
(一)局部因素 163
(一)蛋白的分解 164
第二节 全身反应 164
一、代谢反应 164
(二)水、钠潴留 165
二、内分泌系统反应 166
(三)高糖血症 166
(四)脂肪的消耗 166
(二)肾上腺 167
(一)丘脑下部——垂体 167
三、战伤反应过程的分期 169
(三)甲状腺 169
第十一章 创伤休克(李德馨 华积德 李复金) 171
一、微循环的结构和功能 172
第一节 休克的发生机理和病理生理要点 172
二、创伤休克的心血管系统和代谢反应 174
(二)肾脏 177
三、休克时各脏器的改变 177
(一)肺脏 177
二、皮肤颜色和温度的改变 178
(三)肝脏及胃肠道 178
(四)脑 178
第二节 创伤休克的症状、体征和程度判断 178
一、神志变化 178
四、动脉血压的变化 179
三、脉搏的变化 179
六、中心静脉压的变化 180
五、尿量的变化 180
七、实验室检查 182
八、创伤休克与其它类型休克的鉴别 183
二、休克的治疗 184
第三节 创伤休克的防治 184
一、休克的预防 184
(二)恢复有效血容量 185
(一)消除病因 185
(三)纠正酸中毒 189
(四)心血管药物的应用 190
(五)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192
第四节 分级救治原则 193
(六)给氧和人工辅助呼吸 193
第十二章 战伤感染(刘知难 孙传兴 黎介寿) 195
(二)链球菌 196
第一节 战伤细菌学 196
一、常见的化脓性细菌 196
(一)葡萄球菌 196
(七)真菌 197
(三)绿脓杆菌 197
(四)大肠杆菌 197
(五)变形杆菌 197
(六)粘质沙雷氏杆菌 197
(一)细菌的来源 198
二、厌氧性细菌 198
(一)破伤风杆菌 198
(二)气性坏疽杆菌族 198
第二节 战伤感染的成因 198
一、细菌因素 198
(二)影响抵抗力降低的局部因素 199
(二)细菌的数量 199
(三)细菌的种类和毒力 199
二、人体抵抗力与感染 199
(一)影响抵抗力降低的全身因素 199
(三)做好紧急救治 200
三、促成战伤感染的因素 200
(一)时间因素 200
(二)外科处理的失当 200
第三节 战伤感染的预防 200
(一)加强无菌观念 200
(二)做好阵地急救 200
二、临床表现 201
(四)早期施行清创术 201
第四节 化脓性感染 201
一、一般情况 201
第五节 破伤风 203
三、治疗 203
(三)典型症状 204
一、发病机理 204
二、临床表现 204
(一)潜伏斯 204
(二)早期症状 204
(三)联合免疫 205
(四)诊断要点 205
(五)预后 205
三、预防 205
(一)自动免疫 205
(二)被动免疫 205
(二)抗毒血清的早期应用 206
(四)正确处理伤口 206
四、治疗 206
(一)抗痉挛措施 206
(一)病因和病理 207
(三)伤部处理 207
(四)防治并发症 207
第六节 厌氧性感染 207
一、气性坏疽 207
(二)临床表现 208
(五)治疗 209
(三)诊断 209
(四)预防 209
三、厌氧性链球菌性肌炎 210
二、厌氧性蜂窝组织炎 210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211
第七节 感染性休克 211
一、感染性休克的病理 211
二、感染性休克的分型 211
(二)补充有效的血容量,纠正酸中毒 212
四、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212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212
一、磺胺类药物 213
(三)支持心脏药物的应用 213
(四)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213
(五)控制感染 213
第八节 抗菌药物简介 213
(三)副作用 214
(一)抗菌作用 214
(二)吸收、分布和排泄 214
(四)药品的选择和合理应用 215
(二)抗菌素的副作用 216
二、抗菌素 216
(一)抗菌素的作用原理 216
(三)抗菌素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221
(四)早期使用抗菌素预防战伤感染的方法 222
第十三章 伤后内脏并发症(盛志勇 徐建国 张训 李德馨 马永江) 223
(二)肺表面活性物质 225
第一节 伤后肺部常见的并发症 225
一、肺脏的微结构和呼吸生理 225
(一)肺泡上皮 225
二、呼吸生理要点 227
(三)肺毛细血管内皮 227
(四)肺组织间隙 227
(五)肺淋巴管 227
(三)肺部气体交换(换气) 228
(一)肺容量 228
(二)肺通气量 228
(四)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229
(五)呼吸的动力 230
(一)创伤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231
(六)呼吸的调节 231
三、伤后呼吸功能衰竭及肺部感染 231
一、水和钠的正常代谢 233
(二)肺部感染与肺不张 240
第二节 伤后急性肾功能衰竭 241
一、肾脏的解剖生理 241
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原因和机理 243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原因与分类 243
(二)急性少尿型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理 243
(三)急性非少尿型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理 245
三、急性少尿型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245
(一)临床表现 246
二、高镁血症 246
(二)实验室检查 247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247
四、急性少尿型肾功能衰竭的预防和治疗 248
(一)预防 248
(二)少尿、无尿期的治疗 249
(三)呼吸性酸中毒的处理 250
(四)呼吸性礴中毒的处理 250
(三)多尿期的治疗 260
第三节 伤后心功能不全 261
(一)诊断 261
(二)治疗 261
五、急性非少尿型肾功能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261
一、伤后心功能不全的病因 262
(一)心室输出障碍 262
(一)平板法 262
(三)心室外填塞 263
(二)心室壁损害 263
二、伤后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264
三、伤后心功能不全的处理 264
(二)调节心储备功能以增加心输出量 264
(一)减轻心脏工作量 264
第四节 伤后肝功能不全 265
(三)减少体液 265
(二)胆红质负荷增加 266
二、伤后肝功能不全的病理 266
二、伤后肝功能不全的病因 266
(二)肝脏缺氧 266
(四)感染 267
三、伤后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267
(三)心力衰竭 267
四、伤后肝功能不全的防治 268
一、应激性溃疡 269
(一)应激性溃疡的病因 269
(二)应激性溃疡的临床表现 269
第五节 伤后常见的消化道并发症 269
(四)应激性溃疡的治疗 270
(三)应激性溃疡的预防 270
二、急性胃扩张 271
(一)急性胃扩张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271
(三)急性胃扩张的预防和治疗 272
(二)急性胃扩张的并发症 272
二、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病机理 273
第六节 战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 273
(一)脂肪栓子的来源 273
(二)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的诱因 274
三、脂肪栓塞综合征的诊断 275
三、脂肪栓塞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275
(二)补充血容量 276
(三)其它 276
四、脂肪栓塞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 276
(一)立即有效地固定伤肢 276
第十四章 战伤急救技术(吴先道 华积德 石凯军 徐印坎) 278
第一节 止血 278
一、出血的性质 278
(二)血液生物化学特性的变化 278
第三篇 战伤救治的基本技术 278
(一)指压法 279
(二)加压包扎法 279
二、止血的方法 279
(三)屈曲肢体加垫止血法 280
(四)止血带止血法 280
(六)结扎法 281
第二节 包扎 281
(一)展开式三角巾包扎法 281
一、三角巾的应用 281
(五)填塞止血法 281
(二)折迭式(带巾)三角巾包扎法 283
二、四头带的应用 284
(一)绷带的基本缠法 285
三、绷带的应用 286
(二)应用绷带的注意事项 286
(三)身体各部的缠法 286
一、固定器材的选择 288
第三节 固定 288
二、上肢伤的固定 289
三、下肢伤的固定 290
四、头颈部伤的固定 292
(一)石膏的特性 293
(二)石膏绷带的制作 293
五、野战石膏技术 293
(三)包扎石膏前的注意事项 294
(四)包扎石膏时的注意事项 295
(六)石膏固定时注意事项 296
(五)常用石膏的类型 296
(七)战时治疗用石膏的类型和包扎法 297
(八)对伤员的观察与护理 300
(九)石膏的维修、剖开与拆除 301
一、火线抢救 302
第四节 输送及后送 302
(一)单人搬运法 302
(二)双人搬运法 302
(三)不同部位战伤的搬运法 302
三、空运后送伤员应注意事项 306
二、战地后送 306
四、后送伤员应注意的事项 307
二、类型 308
第十五章 心肺复苏术(李复金 李德馨 华积德 牛庆中) 308
第一节 心搏、呼吸停止的原因及诊断 308
一、原因 308
一、组织缺氧 309
第二节 心搏、呼吸停止的病理生理 309
三、诊断 309
二、二氧化碳蓄积 309
三、脑水肿 309
一、初期复苏阶段 310
二、巩固阶段 310
第三节 复苏过程的阶段性 310
(一)消除原因 311
(二)心脏复苏 311
三、恢复阶段 311
第四节 心搏、呼吸停止的抢救程序和措施 311
一、现场急救 311
(三)呼吸复苏 316
二、复苏效果的观察 319
三、复苏后的处理 320
(一)维持有效循环功能 320
(二)维持呼吸功能 321
(三)脑缺氧的防治 321
(五)维护肾功能 326
四、中西医结合疗法 326
(四)预防复苏后的感染 326
第五节 溺水的复苏 327
一、溺水的病理生理 327
五、战时复苏组织与必要装备 327
(一)组织复苏室 327
(二)复苏器材装备 327
三、溺水的急救与治疗 328
二、溺水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328
第六节 电击伤的复苏 330
第十六章 战伤伤员补液和营养补充问题(陆维善 颅倬云 王景阳 黎鳌 黎介寿) 331
二、溶液百分数换算成毫当量/升法 332
第一节 常用溶液 332
一、常用溶液和药物的电解质含量 332
第二节 水和钠的代谢失调 333
(一)水和钠的缺乏——脱水 337
二、水和钠代谢失调的常见临床类型 337
(二)水过多(水中毒) 339
第三节 钾的代谢失调 340
一、低钾血症 341
二、高钾血症 343
第四节 镁的代谢失调 344
一、镁缺乏症 344
一、概念 346
第五节 酸碱平衡失调 346
(二)代谢性酸中毒的处理 348
二、酸碱平衡失调的诊断 348
三、酸碱平衡失调的处理 348
(二)代谢性碱中毒的处理 349
第六节 战伤伤员水、电解质和酸礴平衡失调的临床判断和一般处理原则 350
一、临床判断 350
二、处理的一般原则 351
(一)处理程序 351
第七节 战伤伤员的营养补充 353
(二)胃肠道高价营养液 354
一、胃肠道营养 354
(一)管饲饮食 354
(三)高价营养液的配制 355
二、静脉营养 355
(一)周围静脉营养 355
(二)腔静脉高价营养 355
(五)腔静脉(深静脉)插管术 356
(四)成人需要量 356
(六)并发症 358
(七)护理 359
(一)ABO血型系统 360
第十七章 输血与输血组织(王景阳 高岚 周同彬) 360
第一节 血型与血型鉴定 360
一、血型 360
(二)补充什么 361
(二)Rh血型系统 361
(三)补充多少 361
二、血型鉴定法 362
(二)干燥标准血清法 362
(三)试管法 363
(四)在无ABO标准血清情况下判定血型的方法 363
三、血型鉴定发生错误的原因 363
(一)由于ABO标准血清质量高造成的差误 363
(二)由于被检者红细胞发生的问题 364
(三)由于检查技术不当所造成的差误 364
四、交叉配血试验 364
(一)玻片法 364
(二)大量输血时交叉配血试验 365
第二节 输血 365
一、输血的作用和方法 365
(一)输血的作用 365
(二)输血的方法 366
(三)大量输血 367
(四)各种血液成分的利用 368
二、输血反应和并发症 369
(一)输血后短期内出现的反应和并发症 369
(二)输血传播疾病 373
第三节 血库 374
一、采血 374
(一)血瓶采血法 374
(二)塑料血袋采血法 376
二、血液保存和贮放 376
(一)血液保存液 376
(二)温度的影响 377
三、ACD全血在保存过程中的变化 377
(一)血液有形成分的变化 378
(二)血液的贮存 379
四、库存血液输注前检查 379
五、血液装箱、贮存和运输 379
(一)各型血液混合装箱运输 379
(三)血液的运输 380
一、现代战争中野战麻醉的特点 382
第十八章 野战麻醉(李维潘 王景阳 李复金 靳冰 郑斯聚 李德馨) 382
第一节 野战麻醉的基本问题 382
(一)麻醉前准备 383
二、麻醉军医的任务 383
三、野战麻醉装备 383
四、麻醉前准备和用药 383
(二)麻醉前用药 384
(二)插管前麻醉 385
五、气管插管术 385
(一)插管前准备 385
(三)插管的方法 386
(四)气管插管和拔管的注意事项 387
(二)氟烷麻醉 388
第二节 吸入麻醉 388
一、几种吸入麻醉剂和麻醉方法 388
(一)乙醚麻醉 388
(三)甲氧氟烷麻醉 389
(一)开放点滴法 390
(四)三氯乙烯麻醉 390
二、吸入麻醉的使用方法 390
(三)半开放式麻醉法 391
(二)紧闭麻醉法 391
一、硫喷妥钠静脉麻醉 392
第三节 静脉麻醉 392
(一)药理作用 393
二、氯胺酮麻醉 393
(二)用法和用量 394
(二)用法和剂量 394
(三)应用范围 394
(四)禁忌证 394
三、γ-羟基丁酸钠(简称γ-OH)静脉复合麻醉 394
(一)药理作用 394
(一)药理作用 395
(三)应用范围 395
四、神经安定镇痛麻醉 395
五、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 395
(一)麻醉方法 396
(二)实施方法 396
(三)注意事项 396
六、东莨菪碱静脉复合麻醉 396
(二)手术终催醒 397
(二)神经阻滞药物的性能和用法 398
第四节 局部麻醉和传导阻滞麻醉 398
一、神经阻滞药物 398
(一)神经阻滞药物的药理作用 398
(一)局部浸润麻醉法 399
(三)局部麻醉前用药 399
(四)注意事项 399
二、局部麻醉 399
(三)环状阻滞及套式封闭法 400
(二)区域阻滞麻醉法 400
(一)臂神经丛阻滞术 401
三、神经干阻滞麻醉 401
(一)穿刺方法 402
(二)肋间神经阻滞术 402
(三)腹壁局部神经阻滞术 402
四、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术 402
(五)并发症及其处理 404
(二)药物的选择 404
(三)麻醉药浓度的选择 404
(四)注药方法 404
(三)麻醉平面的调节 405
五、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405
(一)穿刺方法 405
(二)麻醉药物用法 405
一、呼吸功能障碍及其处理 406
(四)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406
第五节 麻醉意外的防治 406
(一)呼吸道梗阻 407
(四)呼吸抑制或停止 408
(二)支气管痉挛 408
(三)急性肺水肿 408
(一)低血压 409
二、循环机能障碍及其处理 409
(一)中毒的表现 410
(二)急性心力衰竭 410
(三)麻醉和手术中的心律失常 410
三、局部麻醉药的毒性反应及防治 410
一、烧伤伤员的麻醉 411
(二)中毒的预防 411
(三)中毒的处理 411
第七节 严重战伤伤员的麻醉选择 411
三、颅脑伤伤员的麻醉 412
二、休克伤员的麻醉 412
四、颌面、颈部伤伤员的麻醉 413
六、腹部伤和骨盆部伤伤员的麻醉 414
五、胸部伤伤员的麻醉 414
九、放射性复合伤伤员酌麻醉 415
七、四肢伤伤员的麻醉 415
八、脊柱脊髓伤伤员的麻醉 415
(一)头皮分层 418
第四篇 各部位战伤 418
第十九章 颅脑伤(段国升 朱诚 刘承基 赵崇智 高岚) 418
第一节 颅脑的外科解剖和生理要点 418
一、头皮软组织 418
(二)颅底部 419
(二)头皮的血管和神经分布 419
(三)头皮的淋巴引流 419
二、颅骨 419
(一)颅盖部 419
(一)硬脑膜 421
五、脑膜 421
(一)大脑 422
(二)蛛网膜 422
(三)软脑膜 422
四、脑 422
(四)脑干 425
(二)间脑 425
(三)小脑 425
(五)脑室系统和脑脊液循环 426
(六)脑血液循环 427
(一)火器性伤 429
第二节 颅脑伤的分类 429
一、开放性颅脑伤的分类 429
一、脑水肿 431
(二)非火器性伤 431
二、闭合性颅脑伤的分类 431
(一)头皮软组织伤 431
(二)颅骨骨折 431
(三)脑损伤 431
第三节 脑水肿和脑疝 431
(二)枕骨大孔疝 432
二、脑疝 432
(一)小脑幕切迹疝 432
二、火器性颅脑伤的形成和病理 433
第四节 火器性颅脑伤 433
一、野战情况下火器性颅脑伤的特点 433
(四)肢体活动和肌张力 434
三、火器性颅脑伤的主要临床表现 434
(一)意识障碍 434
(二)生命体征的变化 434
(三)瞳孔变化和眼球运动 434
五、火器性颅脑伤的处理 435
(五)神经反射 435
(六)其它 435
四、检查 435
(一)伤史和体格检查 435
(二)创口检查 435
(三)辅助检查 435
(三)火器性穿透伤的清创术 436
(一)创伤处理的分期 436
(二)大批伤员到达时手术顺序安排 436
(五)特殊类型仿的处理 439
(四)颅内异物定位 439
(六)并发症的处理 442
(七)手术前后的处理 446
(一)外界暴力的作用方式 450
第五节 闭合性颅脑损伤 450
一、闭合性颅脑伤的形成 450
(三)脑损伤的形成 451
(二)颅骨骨折的形成 451
(六)伤型分类 452
二、闭合性脑损伤的病理 452
(一)脑震荡 452
(二)脑挫、裂伤 452
三、闭合性颅脑损伤的诊断要点 452
(一)伤史采集 452
(二)生命体征的测定 452
(三)神经系统的重点检查 452
(四)辅助检查 452
(五)伤情判断 452
(四)颅内血肿的诊断要点 453
四、几种特定损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453
(一)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 453
(二)原发性脑干伤 453
(三)丘脑下部伤 453
(一)头皮裂伤清创术 454
(五)急性硬脑膜下积液和慢性硬脑膜下水瘤 454
五、闭合性颅脑伤的手术处理 454
(三)颅骨骨折的整复手术 455
(二)头皮撕脱伤的修补术 455
(四)颅内血肿清除术 456
一、连、营急救 458
(五)颞肌下减压术 458
(六)脑脊液漏修补术 458
第六节 颅脑伤的分级治疗 458
四、二线医院治疗 459
二、团救护所的紧急救治 459
三、师救护所和一线医院的早期治疗 459
第二十章 颌面颈部伤(周树夏 王贤俶 洪民 寿柏泉 刘乾初 姜泗长 肖轼之 蔡用舒 李永年) 461
(二)眼部 462
第一节 颌面颈部解剖生理及病理生理 462
一、颌面颈部解剖生理 462
(一)颌面部 462
(三)耳部 463
(五)颈部 464
(四)鼻部 464
一、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治窒息 465
二、颌面颈部伤病理生理 465
(一)呼吸道梗阻 465
(二)出血 465
(三)感染 465
第三节 颌面颈部伤救治原则 465
二、止血及抗休克 466
(二)其它损伤的处理 468
三、防治感染 468
第三节 颌面部伤 468
一、颌面部软组织伤的初期外科处理 468
(二)上颌骨伤 471
(一)牙和牙槽突损伤 471
二、颌面部骨伤 471
(三)下颌骨伤 473
(二)各级人员的救治范围 479
(一)眼部伤的分类 479
的四节 眼部伤 479
一、眼部伤的分类和各级人员的救治范围 479
(二)麻醉 480
(一)手术前准备 480
二、眼部伤手术处理和麻醉方法 480
(三)手术后疗法 481
(一)眼附属器穿通伤 482
三、眼部穿通伤 482
(二)眼球穿通伤 483
(三)眼部异物伤 484
(四)眼球穿通伤的并发症 486
(三)晶状体脱位 492
(二)前房积血 492
四、眼部钝挫伤 492
(一)角膜上皮擦伤及混浊 492
(七)眼部挤压伤和眶尖综合征 493
(六)视网膜震荡 493
(八)眼球破裂 493
(五)玻璃体出血 493
五、眼部热烧伤 494
六、眼部化学伤 494
(九)眼眶损伤 494
八、眼部辐射伤 495
(一)电离辐射伤 495
(三)神经性毒剂 495
七、眼部军事毒剂伤 495
(一)刺激性毒剂(催泪性毒剂) 495
(二)糜烂性毒剂 495
一、外耳损伤的处理 496
(四)挫伤性白内障 496
第五节 耳部伤 496
(二)眼直接辐射伤 496
(三)雪盲 496
(四)日光性眼炎 496
四、迷路震荡 497
三、爆震性耳聋 497
二、外伤性鼓膜破裂的处理 497
二、鼻骨及鼻窦骨折的处理 498
一、外鼻软组织伤 498
五、脑脊液耳漏 498
六、头部外伤性面瘫 498
第六节 鼻部伤 498
(二)后鼻孔填塞法 499
(一)前鼻孔填塞法 499
(一)开放性鼻骨骨折的处理 499
(二)闭合性鼻骨骨拆的处理 499
三、鼻出血的处理 499
一、颈部血管伤 500
第七节 颈部伤 500
四、鼻及鼻窦异物 500
(一)咽喉部开放伤 501
二、颈部咽喉、气管、食管伤 501
(三)颈部异物 502
(二)咽喉部闭合伤 502
四、二线医院的治疗 503
三、师救护所和一线医院的救治 503
第八节 颌面颈部伤的分级救治 503
一、连、营急救 503
二、团救护所的救治 503
一、胸部外科解剖 505
(一)胸壁 505
第二十一章 胸部伤(高声甫 吴公良 蔡用之 黄孝迈 胡明道) 505
(二)胸膜及胸膜腔 506
(三)气管及肺脏 506
(七)胸导管 507
二、胸部伤的分类及病理生理要点 507
(六)食管 507
(四)纵隔 507
(五)心脏及心包 507
(三)胸腔开放 508
(二)肺和纵隔受压 508
(一)出血 508
(四)胸壁骨折软化 509
第二节 胸部伤的救治原则 510
一、恢复胸壁的完整性 510
(六)心包腔内出血 510
(五)呼吸道阻塞 510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511
三、补充血容量及止血 511
四、解除胸腔内和心包内的压力 512
(二)血胸 513
(一)开放性气胸 513
一、胸部开放伤 513
五、适时地进行开胸手术,从严掌握战地开胸手术适应证 513
第三节 胸部伤的诊断和治疗 513
(三)肺穿透伤 517
(四)食管伤 521
(五)心包、心脏伤、急性心包填塞症 521
(六)胸腔内大血管伤 522
(七)胸腹联合伤 523
二、胸部闭合伤 525
(一)肋骨骨折和胸骨骨折 525
(二)气胸 528
(三)纵隔气肿和皮下气肿 529
(四)外伤性窒息 530
(五)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530
一、急性脓胸 531
二、慢性脓胸 531
第四节 胸部伤的并发症 531
三、肺脓肿 532
四、胸内异物存留 533
第五节 胸部伤的分级救治 534
一、连、营急救 534
六、食管胸膜瘘 534
五、支气管胸膜瘘 534
三、师救护所和一线医院的早期治疗 535
四、二线医院的治疗 535
三、团救护所的救治 535
第一节 腹部解剖生理和腹部伤的分类 537
一、腹部解剖生理 537
第二十二章 腹部伤(张肇祥 华积德 黎介寿 高洪深 陈寿康 蔡荣星) 537
一、临床表现 543
二、诊断 543
第二节 腹部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543
二、腹部伤的分类 543
二、腹壁伤的处理 546
一、腹部伤处理的基本原则 546
第三节 腹部伤的处理 546
三、剖腹探查术 547
第四节 腹内各种脏器战伤的处理 550
一、胃损伤 550
二、十二指肠伤 551
(一)十二指肠伤的处理 552
三、小肠伤 553
(一)小肠伤的处理 553
(二)十二指肠术后易发生的并发症 553
四、结肠伤 555
(二)小肠伤术后并发症 555
五、肝脏伤 557
(一)肝脏伤的处理 558
(二)肝脏伤手术后并发症 562
六、肝外胆管伤 563
(一)肝外胆管伤的处理 563
(二)肝外胆管伤手术后并发症 564
七、脾脏伤 566
(一)脾脏伤的处理 567
(二)脾切除术后并发症 567
(一)胰腺伤的处理 568
(二)胰腺伤手术后并发症 568
八、胰腺伤 568
九、肾脏伤 570
(一)肾脏伤的处理 570
(二)肾脏伤手术后并发症 573
十、输尿管伤 573
(一)腹膜后血肿发生原因 574
(二)腹膜后血肿的诊断 574
第五节 腹膜后血肿 574
一、继续抗休克 575
二、控制感染 575
第六节 腹部伤手术后处理 575
(三)腹膜后血肿的处理 575
四、胃肠减压术 576
五、引流物及填塞物的处理 576
三、补充营养,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576
一、出血 577
二、感染 577
第七节 腹部伤手术后并发症 577
六、后送 577
四、肠梗阻 580
五、肠瘘 580
三、腹壁切口裂开 580
二、团救护所紧急救治 584
三、师救护所和一线医院的早期治疗 584
一、连、营急救 584
六、肺部并发症 584
第八节 腹部伤的分级救治 584
(一)骨盆 586
一、骨盆部的解剖 586
第一节 骨盆部的解剖、病理生理和分类 586
第二十三章 骨盆部伤(葛宝丰 蔡荣星 高岚) 586
(二)盆腔 587
(三)会阴 589
(四)外阴 589
(一)出血与休克 590
(二)严重感染 590
二、骨盆部伤的病理生理和分类 590
(五)直肠及肛管 590
(一)症状 591
(二)体格检查 591
第二节 骨盆部伤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591
(三)泌尿生殖及排便机能的影响 591
(四)分类 591
(二)感染的预防 593
(三)及时解除尿潴留 593
(一)休克的防治 593
(三)其它检查 593
第三节 骨盆部伤的治疗 593
一、救治原则 593
二、膀胱损伤 595
三、尿道损伤 598
(二)后尿道修补术 599
(一)前尿道修补术 599
(三)尿道扩张术 600
四、男性外生殖器损伤 601
(一)阴茎伤 601
(二)阴囊伤 602
五、直肠肛管损伤 602
(一)髂外动脉损伤 603
(二)髂内动脉损伤 603
六、血管损伤 603
第十节 胸部外科解剖和胸部伤的分类及病理生理要点 605
(二)闭合性骨盆骨折 605
(一)火器性骨盆骨折 605
七、骨盆骨折 605
三、师救护所和一线医院的早期治疗 607
二、团救护所的紧急救治 607
第四节 骨盆部伤的分级救治 607
一、连、营急救 607
四、二线医院的治疗 608
(一)脊柱的解剖生理 609
一、脊柱、脊髓的解剖要点 609
第二十四章 脊柱、脊髓伤(赵崇智 石凯军 朱诚 范国声 陈受谦 徐印坎) 609
第一节 脊柱、脊髓的解剖、病理要点和脊柱、脊髓伤的分类 609
(二)脊髓的解剖生理 610
(三)脊髓受压 612
(二)脊髓挫、裂伤 612
二、闭合性脊髓伤的病理要点 612
(一)脊髓震荡 612
(一)开放性脊柱、脊髓伤 613
三、脊柱、脊髓伤的分类 613
(一)脊髓各节段完全性损伤的临床特点 614
一、临床症状 614
(二)闭合性脊柱、脊髓伤 614
第二节 脊柱、脊髓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614
(一)局部检查 615
二、临床检查 615
(二)脊髓不完全性伤综合征 615
(三)脑脊液和脑脊液动力学检查 616
(二)神经系统检查 616
(三)脊髓损伤程度的判定 617
(二)脊髓损伤平面定位 617
(四)X线检查 617
三、临床诊断 617
(一)骨折脱位 617
一、脊柱、脊髓伤的救治原则 618
第三节 脊柱、脊髓伤的治疗 618
二、开放性脊柱、脊髓伤的治疗 619
(一)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 620
三、闭合性脊柱伤的治疗 620
(二)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治疗 621
(一)手术治疗 623
四、闭合性脊髓伤的治疗 623
(二)综合治疗 626
二、泌尿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627
一、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627
第四节 脊柱、脊髓伤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627
三、病理性植物神经反射征候群 628
(二)褥疮的治疗 629
(一)褥疮的预防 629
四、褥疮的预防和治疗 629
七、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治疗 630
六、肢体痉挛的预防和治疗 630
五、肢体挛缩与畸形的预防和治疗 630
二、团救护所的紧急救治 631
一、连、营急救 631
八、脊髓伤后疼痛的治疗 631
第五节 脊柱、脊髓伤的分级救治 631
四、二线医院的治疗 632
三、师救护所和一线医院的早期治疗 632
第二十五章 四肢骨与关节伤(王隐村 陆裕朴 魏征 石凯军) 633
(二)关节的结构与功能 634
(一)骨的结构与功能 634
第一节 四肢骨与关节的解剖、病理、生理要点及分类 634
一、解剖 634
(四)四肢主要管状骨的解剖特点及显露途径 635
(三)肌肉运动的特点 635
(五)四肢主要关节的解剖特点、手术途径及其穿刺部位 639
(六)手部的解剖与功能特点 644
(七)足部的解剖与功能特点 645
(八)四肢主要神经、血管的表面标志 646
(三)骨的感染 648
(二)骨折的愈合 648
二、病理生理要点 648
(一)出血 648
三、四肢骨伤的分类 649
(五)关节的创伤性滑膜炎和关节炎 649
(四)延迟愈合和不愈合 649
二、关节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650
一、骨折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650
四、四肢关节伤分类 650
第二节 四肢骨与关节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救治原则 650
(三)做好清创术 651
(二)防止感染 651
三、救治原则 651
(一)急救要及时而有效 651
(一)肩胛骨的火器伤 652
四、四肢火器性骨折的诊断及治疗 652
(四)及时做筋膜切开减张术 652
(五)纠正贫血 652
(六)及时处理血管及神经伤 652
(七)火器性关节伤的处理 652
(四)尺骨、桡骨的火器伤 653
(三)肱骨的火器伤 653
(二)锁骨的火器伤 653
(五)股骨的火器伤 654
(六)胫骨、腓骨的火器伤 655
(二)肘关节火器伤 656
(一)肩关节火器伤 656
五、四肢火器性关节伤的诊断和治疗 656
(四)髋关节火器伤 657
(三)腕关节火器伤 657
(六)踝关节火器伤 658
(五)膝关节火器伤 658
(一)手部战伤的类型 659
六、手部战伤的诊断和治疗 659
(三)初期外科处理 660
(二)急救 660
(三)初期外科处理 662
(二)急救 662
七、足部战伤的诊断和治疗 662
(一)足部战伤的类型 662
(二)治疗 663
(一)诊断 663
第三节 四肢骨、关节火器伤的并发症 663
一、创伤性化脓性骨髓炎 663
二、创伤性化脓性关节炎 665
(一)发生的原因和预防 666
三、骨折不愈合 666
(一)原因和预防 667
四、畸形愈合 667
(二)诊断和治疗 667
(二)诊断与治疗 668
(一)片状撕脱伤 669
一、分类 669
五、关节强直和畸形 669
六、关节疼痛 669
第四节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治疗 669
(四)皮肤坏死、感染创面的治疗 670
(三)手术后处理 670
(二)套状撕脱或完全撕脱伤 670
(三)潜行剥脱防 670
二、治疗方法 670
(一)急救 670
(二)清创 670
(一)肱骨干骨折 671
一、四肢闭合性骨折 671
第五节 四肢主要骨与关节闭合性损伤 671
(四)股骨干骨折 672
(三)尺骨上1/3骨折及桡骨头脱位 672
(二)尺骨、桡骨骨折 672
(六)踝部骨折 673
(五)胫、腓骨骨干骨折 673
(一)肩关节脱位 674
二、四肢闭合性关节脱位 674
(七)跟骨骨折 674
(二)肘关节脱位 676
(三)髋关节脱位 677
(四)膝关节脱位 678
三、师救护所和一线医院的早期治疗 679
二、团救护所的紧急救治 679
第六节 四肢骨关节伤的分级救治 679
一、连、营急救 679
四、二线医院的治疗(包括后方医院和专科医院) 680
一、周围血管的外科解剖 681
第一节 周围血管的外科解剖、伤后病理与分类 681
第二十六章 周围血管伤(陆裕朴 石凯军 范国声) 681
一、救治原则 682
第三节 周围血管伤的处理 682
二、伤后病理生理特点及分类 682
第二节 周围动脉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682
(一)急救止血 683
四、治疗方法 683
二、周围血管伤的治疗 683
三、出血性休克的治疗 683
(三)火器性血管伤的处理 684
(二)清创术 684
(二)锁骨下动、静脉的显露 691
(一)颈动、静脉的显露 691
(四)血管伤与筋膜间隙综合征 691
五、周围血管手术的显露 691
(三)上臂及肘部肱动、静脉的显露 692
(六)内收肌管部股动脉的显露 693
(五)股三角部股动脉的显露 693
(四)桡动脉远侧的显露 693
(八)胫后动脉的显露 694
(七)腘动脉的显露 694
(九)胫前动脉的显露 695
二、假性动脉瘤 696
一、陈旧性动脉伤——肢体缺血 696
第四节 周围血管伤的并发症 696
三、创伤性动静脉瘘 697
二、团救护所的救治 698
一、连、营急救 698
第五节 周围血管伤的分级救治 698
三、师救护所和一线医院的早期治疗 699
一、周围神经的组织解剖 700
第一节 周围神经的解剖及病理生理特点 700
第二十七章 周围神经伤(胥少汀 卢世璧 徐印坎 朱诚) 700
(一)臂丛 701
二、四肢主要周围神经的解剖关系 701
(三)肌皮神经 702
(二)腋神经 702
(六)尺神经 703
(五)正中神经 703
(四)桡神经 703
(七)坐骨神经 705
(二)神经再生 707
(一)退行性改变 707
三、周围神经伤的病理生理 707
第二节 周围神经伤的判断和分类 708
第三节 周围神经伤的治疗 709
二、局围神经伤的工期处理原则 710
(二)闭合性周围神经伤 710
一、周围神经伤的初期处理原则 710
(一)开放性周围神经伤 710
(一)暴露主要神经的切口和方法 711
(二)神经缝合术 715
(三)神经松解术 716
(四)神经移植术 717
第四节 灼性神经痛 718
第五节 周围神经伤的分级救治 720
第一节 野战截肢术 721
第二十八章 截肢与断肢再植(王成琪 徐印坎) 721
二、野战截肢应注意事项 722
一、早期截肢的适应证 722
(四)延期缝合与二期修整术 723
(三)手术步骤 723
三、早期截肢技术 723
(一)麻醉 723
(二)术前准备 723
(一)截肢平面的选择 726
四、定型截肢术 726
(二)残端处理要求 727
五、截肢后的观察与护理 728
(二)配装假肢时,残肢应具备的条件 729
(一)配装假肢的时机 729
六、伤肢痛的处理 729
(一)残端痛 729
(二)幻肢痛 729
七、假肢装配前准备工作 729
一、断肢再植必备的条件 730
第二节 断肢再植 730
(三)配装假肢的功能练习 730
(一)清创术 731
三、断肢再植的手术程序 731
二、断肢伤员的急救处理与再植的术前准备 731
(二)断肢再植 732
(二)局部方面 735
(一)全身方面 735
四、断肢再植的手术后处理 735
六、功能重建 736
五、断肢再植后并发症及其处理 736
第二十九章 多发伤(盛意勇 王正国) 737
(二)伤势较重,死亡率较高 738
(一)生理紊乱严重 738
第一节 多发伤发生率与临床特点 738
一、发生率 738
二、临床特点 738
(四)处理各部位创伤时可能发生矛盾 739
{三)容易漏诊 739
四、进行必要的复查 740
三、判明伤员的全身情况 740
第二节 多发伤的诊断 740
一、力求详尽了解受伤史 740
二、力求作较全面的检查 740
(二)后送 741
(一)急救 741
第三节 多发伤的处理 741
一、师以前的处理 741
(二)手术处理 742
(一)复苏 742
二、师救护所及野战医院的处理 742
(三)手术后处理 743
[附录一] 46种战时常用静脉滴注药物的化学性配伍变化表 744
[附录二] 国际计量系统单位 745
[附录三] 伤票、野战病历(式样) 746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美国小学分级阅读 二级D 地球科学&物质科学》本书编委会 2016
- 《强磁场下的基础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编 2020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进化论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医学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新闻走向科学》吴勤如著 1992
-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中医内科学》(中国)刘德培 2019
- 《科学令人如此开怀 电磁的魔力》纸上魔方 2017
- 《环境科学专业化学类实验教程》王刚编著 2019
- 《断陷湖盆比较沉积学与油气储层》赵永胜等著 1996
- 《东方杂志 第110册 第25卷 第一至四号 1928年1月-1928年2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
- 《清明 我们的节日》冯骥才编 2017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甘肃省档案馆指南》甘肃省档案馆编 2018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情报学 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赵冰峰著 2018
- 《花时间 我的第一堂花艺课 插花基础技法篇》(日)花时间编辑部编;陈洁责编;冯莹莹译 2020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Prometheus技术秘笈》百里燊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药剂学实验操作技术》刘芳,高森主编 2019
- 《林下养蜂技术》罗文华,黄勇,刘佳霖主编 2017
- 《脱硝运行技术1000问》朱国宇编 2019
- 《催化剂制备过程技术》韩勇责任编辑;(中国)张继光 2019
-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管理策略 信息安全经济学视角》赵柳榕著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