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企业家成长制度论
企业家成长制度论

企业家成长制度论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丁栋虹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810494228
  • 页数:381 页
图书介绍:
《企业家成长制度论》目录

企业家研究的时代要求(自序) 1

第一章 导言 1

第一节 课题的意义 1

一、理论意义 3

二、实践意义 7

第二节 研究内容 9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 9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12

第三节 研究方法 14

第二章 资产重组 17

第一节 经济主体错位 17

一、正视经济主体错位的现实 17

二、寻求主体互动的改革模式 26

三、深化国企改革必须进行三个构造 29

第二节 存量资产社会化 32

一、职工股份化的历史选择 32

二、国有企业的前景再造 41

三、中小企业的职工股份化 48

第三节 增量资产个人化 57

一、面向未来,重建合约 57

二、企业家持股的实践运作 62

三、通过企业家持大股改造国有企业 70

第四节 财产权不可侵犯 73

一、资产收入增加,社会进步的标志 73

二、要注意观察财产的实际用途 74

三、给中国的有产者“国民待遇” 76

第一节 身份制度 85

一、使企业家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85

第三章 企业家制度 85

二、改革官本位,构建企业家职业本位机制 90

三、取消对农民企业家的身份限制 93

四、建立企业家成长的阶梯机制 95

五、建设企业家更替机制 105

第二节 创业制度 110

一、创业高于就业 110

二、建立全社会成员创业的激励机制 111

三、科学家为何被逐出企业 119

第三节 选聘制度 123

一、国外企业家选拔的一般机理 123

二、建设我国国营企业家选聘机制 133

三、优化企业家选聘的管理工作 141

第四节 分层制度 145

一、企业家内部分层的理论思路 146

二、企业家内部分层的实践思路 150

三、优化企业组织,发挥合力效果 155

第五节 决策制度 158

一、建立决策支持系统 159

二、杜邦决策体制的演变 164

三、国有企业的决策管理 167

第六节 考绩制度 167

一、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意义 168

二、业绩评价的国外借鉴 170

三、经营业绩评价系统的技术设计 177

四、规范竞争上岗企业家的考绩机制 189

第七节 报酬制度 194

一、企业家报酬的理论基础 194

二、建立企业家报酬激励体系 201

三、大力推行企业家期权制度 211

四、坚决落实企业家年薪制 233

五、实现激励与约束的主体统一 247

第八节 督导制度 250

一、企业家督导机制的模式分析 251

二、分散股权,优化企业家的内部监督 261

三、强化国有企业企业家的外部监督 265

第九节 组织制度 275

一、企业家组织化的合理性 276

二、日本企业家的组织化 281

三、我国企业家组织化的政策推进 283

四、我国企业家组织化的实践推进 288

第四章 市场机制 292

第一节 测评机制 292

一、人才测评的基本方法 294

二、企业家测评的市场机制 297

三、企业家评价的中介机构 299

第二节 竞争机制 300

一、允许农村企业家进城 300

二、允许企业家跨区流动 301

三、欢迎国外企业家入场 303

四、建立人才聚集与辐射机制 304

五、解决企业家错位 305

第三节 信用机制 307

一、企业家信用的本质 307

二、企业家信用扩张 310

三、建立企业家征信制度 311

第一节 自然人企业 313

一、私营企业 313

第五章 企业模式 313

二、家族企业 318

三、发展自然人企业 324

第二节 中小企业 329

一、中小企业是企业家的重要舞台 329

二、中小企业发展的现实障碍分析 330

三、企改新潮流:大变小 331

四、中小企业促进政策框架思考 333

第三节 企业并购 336

一、按国企功能进行国企改革 336

二、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企“三改” 337

三、通过企业转制,优化企业组合 338

第四节 金融支持 340

一、金融中介支持系统与人力资本股份化 341

二、强化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机构建设 342

三、优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 346

第六章 管理改革 352

第一节 保护制度 352

一、企业家稀缺是我国企业成长的重要约束 352

二、企业家要学会自我发展与自我保护 357

第二节 行为制度 358

一、积极不干预经济主体本身 359

二、积极干预经济主体相互关系 362

三、倡导经济自由 367

第三节 培训制度 370

一、建立企业家培训机制 370

二、建立企业家人才的“蓄水池” 373

三、培育企业家精神 374

参考文献 377

后记 38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