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器官衰竭的现代救治
器官衰竭的现代救治

器官衰竭的现代救治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岳茂兴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800201171
  • 页数:488 页
图书介绍:
《器官衰竭的现代救治》目录

第一节 概述 1

第一章 肺功能衰竭及其救治 1

第二节 正常的呼吸功能 2

一、呼吸的过程 2

二、呼吸道的解剖特征 3

三、与呼吸功能有关的名词解释及其意义 3

第三节 肺功能衰竭的病因 11

一、通气衰竭的病因 12

二、通气/血流比率失调方面的病因 12

五、弥散功能衰竭方面的病因 13

一、诊断要点 13

第四节 肺功能衰竭的诊断及分级 13

四、通气/血流比率小于正常 13

三、内呼吸障碍方面的病因 13

二、肺功能衰竭的分级 14

第五节 肺功能衰竭的救治 14

一、病因治疗 15

二、纠正缺氧、排除二氧化碳 20

第六节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48

一、概述 48

二、病因 51

三、病理 53

四、发病机理 53

五、临床表现 57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59

七、治疗 60

第七节 急性肺水肿 68

一、肺循环的解剖生理特点与肺水肿的关系 69

二、病因和病理 70

三、肺水肿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 74

四、临床表现及诊断 75

五、治疗 76

第二章 肾功能衰竭及其救治 81

第一节 肾脏的功能 81

一、肾脏的功能单位 81

二、近球旁器 82

三、肾小球功能 83

四、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泌尿功能 86

五、肾脏的内分泌功能 93

一、肾功能障碍的主要症状 95

第一节 肾功能障碍的主要症状及实验室检查 95

二、肾功能障碍的实验室检查 98

一、X线检查 103

第二节 肾功能障碍的器械检查 105

二、放射性核素检查 106

三、肾脏超声检查 106

四、肾脏活体组织检查 106

第四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107

一、病因 107

二、发病机理 109

三、病理生理学 110

四、临床表现 111

五、诊断 115

六、治疗 118

八、预后 126

七、预防 126

第五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127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127

二、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 127

三、诊断 135

四、治疗 137

第六节 腹膜透析 141

一、原理 141

二、适应症、禁忌症 141

三、透析方法 142

四、透析液的成分与配制 144

一、原理 146

第七节 血液透析(人工肾) 146

二、适应症、禁忌症 147

三、操作方法 148

四、透析液 148

五、并发症 149

六、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比较 149

第八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时的营养疗法 150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时的营养代谢状况 150

二、急性肾功能衰竭时的营养治疗原则 151

三、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蛋白质摄入的计算公式 152

四、急性肾功能衰竭时氨基酸注射液配方 153

六、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尿毒症时的营养治疗重点 154

七、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应用的要素饮食 154

五、静脉营养对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益处 154

第三章 肝功能衰竭及其救治 157

第一节 概述 157

第二节 肝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 159

一、急性肝功能衰竭 159

二、慢性肝功能衰竭 159

第三节 肝功能衰竭的病因 160

一、生物性致病因素 160

二、化学性致病因素 160

三、药物性致病因素 161

四、黄曲霉毒素及其他霉毒素 161

九、脑病脂肪肝综合症(Reye综合症) 162

十二、慢性肝病基础上的其他诱发因素 162

十一、严重复合创伤、缺血、缺氧等 162

十、中暑、毒蛇咬伤等 162

七、遗传因素 162

八、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162

六、营养不良的因素 162

五、毒草中毒 162

第四节 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 163

一、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 163

二、慢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 164

第五节 肝功能衰竭的救治 164

一、除去诱因 164

八、灭滴灵的应用 165

七、支链氨基酸的输入 165

五、抑制肠内细菌的过度生长、减少氨的产生 165

六、促进氨的代谢 165

三、消除肠内蛋白质或积存的血液 165

二、补给热量、调节电解质平衡、保肝 165

四、保肝药物的应用 165

九、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的应用 166

十、肝移植 166

十一、左旋多巴的应用 166

十二、中医中药治疗 166

十三、人工肝辅助装置 167

十四、换血疗法 168

十五、换血浆疗法 168

十六、全身清洗疗法 168

一、肝功能衰竭时营养不良的特点和治疗 169

二、肝功能衰竭病人的饮食原则 169

第六节 肝功能衰竭时的营养支持 169

三、肝功能衰竭病人的蛋白质摄入 170

四、专供肝功能衰竭病人应用的口服制剂配方 170

五、输入支链氨基酸的优点 171

六、葛支链氨基酸混合营养液的具体应用方法 171

七、高支链氨基酸溶液 172

八、专供肝功能衰竭应用的要素饮食 172

九、肝昏迷病人蛋白质的合理供给 172

十、奶、蛋、肉中所含氨基酸的量 174

十一、低脂肪低蛋白质肝昏迷软饭饮食举例 174

第七节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 175

一、肝性脑病的分类 175

二、肝性脑病的发病机理 176

四、肝性脑病的鉴别诊断 178

三、肝性脑病的分级 178

五、一种供床头使用的临床昏迷检查表 179

第八节 肝肾综合症(hepata-renal Syndrome) 180

一、肝肾综合症的分类 181

二、肝肾综合症的发病机理 181

三、肝肾综合症的临床表现 182

四、肝肾综合症的鉴别诊断 183

第九节 肝脏在多器官衰竭中的作用 184

一、肝脏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关键器官 184

二、肝细胞的正常功能 185

三、肝脏在多器官衰竭发生中的作用常被忽视 185

第十节 肝功能的监测项目 186

一、肝功能的监测项目 186

五、各种肝胆系疾病时,血清内几种酶活力的改变状况 188

六、酶代谢的肝功能试验正常值 188

二、一些肝功能测定项目的正常值 188

四、血清蛋白纸上电泳结果分析 188

三、凡登堡试验的结果判断与临床意义 188

七、血氨的测定 194

八、肝内血流量的测定 195

九、酚四溴酰钠试验的临床意义 197

十、血浆胶体渗透压与血浆蛋白置的关系 198

第四章 胃肠道功能衰竭及其救治 199

第一节 概述 199

第二节 胃肠道功能衰竭的诊断要点 201

第三节 胃肠道功能衰竭的病因 201

胃肠道缺血时的临床表现 203

应激性溃疡的临床表现 203

第四节 胃肠道功能衰竭时的临床表现 203

第五节 胃肠道功能衰竭的发病机理 204

一、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理 204

二、胃肠道缺血的发病机理 207

第六节 胃肠道功能衰竭时的鉴别诊断 207

一、Mallory-Weiss综合症 208

二、消化性溃疡出血 208

三、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 208

四、胃癌合并消化道出血 208

五、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208

六、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209

七、溃疡性结肠炎 209

九、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症 210

八、胆道大出血 210

第七节 胃肠道功能衰竭的治疗 211

一、应激性溃疡的治疗 211

二、胃肠道缺血的治疗 215

第八节 胃肠道功能衰竭时的营养支持 216

一、胃肠道衰竭时的营养代谢状况 216

二、胃肠道功能衰竭时的营养治疗原则 216

三、胃肠道功能衰竭时的食谱 217

第九节 难辨梭状厌氧芽孢杆菌性结肠炎 218

一、难辨菌结肠炎的发病机理 219

二、难辨菌结肠炎的病理改变 220

三、难辨菌结肠炎的诊断要点 220

四、难辨菌结肠炎的临床表现 221

五、难辨菌结肠炎的鉴别诊断 222

六、难辨菌结肠炎的治疗 223

第五章 心力衰竭及其救治 226

第一节 概述 226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 227

一、代偿性心动过速 227

二、代偿性心脏扩张 228

三、代偿性心脏肥厚 229

四、肾脏、肾素、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 230

五、植物神经系统 232

第三节 诱发心力衰竭的各种因素 233

一、组织需氧量进一步增加 234

二、血容量增多 235

四、其他 236

一、左半侧心力衰竭 237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症状学 237

二、右半侧心力衰竭 247

第五节 心力衰竭时的救治 250

一、确定和处理特殊病源以及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 250

二、休息 250

三、控制心率 251

四、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搏出量 252

五、减轻前负荷以减少郁血 260

六、减轻后负荷——血管扩张剂 268

七、吗啡的应用问题 273

八、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273

九、外科治疗 275

一、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代谢状况 276

二、心力衰竭患者的营养治疗原则 276

第六节 心力衰竭的营养疗法 276

三、心脏高营养的配制 277

四、心力衰竭病人的食谱举例 278

第六章 脑功能衰竭及其救治 280

第一节 概述 280

第二节 昏迷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280

一、昏迷的概念 280

二、昏迷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281

三、脑的不同部位损害与昏迷的关系 284

第三节 昏迷的病理学基础 285

一、颅内压增高 285

二、脑水肿 287

三、脑疝 288

第四节 昏迷的神经生化基础 292

一、脑能量代谢障碍 293

二、神经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等方面的障碍 293

三、假神经递质 294

四、环-磷酸腺苷的减少 294

五、脑缺血和脑缺氧 295

第五节 急性脑功能衰竭的病因分类 295

一、全身性疾病 295

二、颅内病变 295

一、意识障碍 301

(一)营养支持疗法的重要性 301

第六节 急性脑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 301

二、意识障碍伴有颅神经损害症状 304

三、意识障碍伴有运动障碍 307

四、意识障碍伴不随意运动 308

五、意识障碍伴反射异常 309

六、意识障碍伴颅内压增高 309

七、意识障碍伴脑膜刺激症状 310

第七节 急性脑功能衰竭的诊断 310

一、有无意识障碍 310

二、意识障碍的程度 312

三、意识障碍的原因 318

第八节 急性脑功能衰竭的监护 324

一、颅内压监护 325

二、神经电活动监护 329

三、脑诱发电位监护 332

(一)维持呼吸道通畅 334

第九节 急性脑功能衰竭的救治 334

二、对症治疗 334

一、病因治疗 334

(二)维持血循环功能 336

(三)呼吸衰竭的处理 336

(四)降低颅内压的控制脑水肿 336

(五)躁动的处理 345

(六)抽搐和癫痫的控制 345

三、冬眠低温治疗 346

(一)应用原理 346

(二)适应症 346

(三)常用药物配方 347

(四)给药方法 347

(五)降温 347

四、高压氧疗法 348

(六)复温 348

(七)注意事项 348

(一)治疗原理 349

(二)适应症 349

五、并发症的处理 349

(一)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349

(二)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349

(三)顽固性呃逆的处理 350

六、支持疗法 350

(一)营养和补液 350

(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与酸碱平衡 352

(三)改善脑代谢 356

(四)脑保护剂——巴比妥酸盐疗法 358

一、凝血因子的命名 359

第一节 正常凝血机制 359

第七章 凝血功能衰竭及其救治 359

二、凝血过程 360

第二节 抗凝血系统 363

一、一般的抗凝系统 363

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364

第三节 临床常见的凝血功能衰竭(DIC) 367

一、病因和发病机理 367

二、病理生理 370

三、临床表现 370

四、实验室检查 373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375

六、治疗 376

(三)肝素 377

(二)抗血小板粘聚药物 377

(一)原发病的治疗 377

(五)促纤溶药物应用 379

(六)抗纤溶药物的应用 379

(七)肾上腺皮质激素 379

(四)凝血因子的补充 379

(八)中医中药 380

(九)加强支持疗法 380

第四节 其它类型的凝血功能衰竭 380

一、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380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380

(二)临床表现 381

(三)实验室检查 381

(四)诊断 381

(一)病因 382

二、抗凝物质增多所致的凝血障碍 382

(五)治疗 382

(二)临床表现 384

(三)实验室检查 384

(四)治疗 386

三、其它 387

第八章 营养物——能量代谢衰竭 388

第一节 概述 388

第二节 能源物质代谢 389

一、能源来源 389

二、葡萄糖的代谢、转化、储存 390

三、糖的分解代谢 391

四、病理情况下组织的能量代谢 395

三、组织器官利用能源的途径 395

第三节 组织器官能源代谢的特点 395

二、组织器官的主要能源物质 395

一、组织器官能源代谢差异 395

第四节 机体对代谢异常的病理生理反应 396

一、血管张力变化 396

二、心脏的代偿改变 397

三、肺脏的代偿改变 398

第五节 燃料——能量代谢衰竭的治疗 398

一、心脏支持疗法 399

二、呼吸支持疗法 399

三、营养支持疗法 400

(二)营养支持疗法的先期条件 402

(三)营养支持疗法的决定 402

(四)需要的热量 403

(五)需要的蛋白质 404

(六)营养物的适当比例 405

(七)营养支持疗法的途径 406

(八)营养支持疗法持续时间 407

(九)营养支持疗法的疗效 407

(十)营养支持疗法的合并症 408

第六节 多器官衰竭患者的液体问题 408

一、水份与渗透压 409

二、低容量休克的液体问题 409

三、机体对休克的反应 410

四、紧急抢救后的多器官衰竭 411

五、左心室做功/中心充盈压对治疗的反应 412

六、关于胶体液问题 413

七、关于大剂量皮质激素对液体治疗的意义 414

八、败血症的治疗 415

九、关于加用变力性药物问题 415

第九章 免疫功能衰竭及其救治 417

第一节 概述 420

第二节 特异性免疫系统 420

一、单核巨噬细胞 420

二、T淋巴细胞 421

三、B淋巴细胞 421

四、T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422

五、B细胞产生的抗体 422

第三节 免疫缺陷病 424

六、抗人体淋巴细胞两种球蛋白 424

一、免疫缺陷病中各种病原体的严重感染 425

第四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427

一、病原学及发病机理 428

二、临床表观 429

三、艾滋病的诊断标准 430

四、艾滋病治疗 431

1.病因治疗 431

2.治疗机会性感染 431

3.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431

第五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 431

五、中医中药 432

三、转移因子 432

四、增强机体一般抵抗力 432

二、骨髓移植和胸腺移植 432

一、丙球蛋白制剂 432

第六节 免疫缺陷的治疗 432

第十章 多器官衰竭及其防治 433

第一节 概述 433

第二节 多器官衰竭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436

第三节 多器官衰竭的诱发因素及原因 441

一、严重创伤、出血、低血压、休克、大面积烧伤及进行大手术 442

二、败血症及严重感染 443

三、大量输液输血以及不适当的药物应用 444

(一)低灌流和缺氧学说 445

一、同源性发病机制 445

第四节 多器官衰竭的发病机制 445

四、临床医疗措施不当或诊疗上的错误 445

(二)内毒素学说 447

(三)免疫学说 447

(四)急性代谢障碍学说 449

二、序贳性发病机制 450

第五节 各器官功能衰竭之间的相互影响 451

一、肺与其他器官的相互关系 451

二、肝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452

第六节 多器官衰竭的病期 453

第七节 多器官衰竭的诊断 455

第八节 多器官衰竭的临床表现 455

第九节 多器官衰竭的救治 457

一、对严重外伤、大面积烧防、严重感染及败血症、大手术后的患者进行重点观察和监护 457

三、消除病因、控制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 458

二、早期及时有效地采取抗休克措施 458

四、严格地掌握外科手术时机 459

五、避免医源性损害 459

六、营养支持及避免大量输库存血液 459

七、肺功能衰竭的防治 460

八、肾功能衰竭的防治 461

九、肝功能衰竭的防治 462

十、胃粘膜衰竭的防治 462

十一、心功能衰竭的防治 463

十二、中枢神经系统衰竭的防治 464

十三、免疫系统衰竭的防治 464

十四、凝血功能衰竭的防治 465

十五、防止营养衰竭 465

十六、多器官衰竭时的营养代谢状况及其支持疗法 466

附录 479

一、心肺复苏术的顺序 479

二、心搏骤停的主要临床表现 479

三、急救药品种类按照字母表简介 480

四、心肺复苏时的“五不要” 480

五、第一期复苏成功的指标 481

六、第二期心脏复苏的征象 481

七、第三期复苏的内容 481

八、cmH2O→KPa速见表 481

九、mmHg→kPa速见表 482

十、热能单位的相互换算 485

十一、由飘浮心导管所测得的信息及其正常值 485

十二、血液生化单位与换算因数 486

参考文献 48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