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民族学纲要
民族学纲要

民族学纲要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昌儒著(贵州民族学院)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41206857
  • 页数:433 页
图书介绍:
《民族学纲要》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民族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1

一、民族学的研究对象 1

二、民族学的研究范围 3

第二节:民族学的特点和任务 4

一、民族学发展综述 4

二、民族学的特点 7

三、民族学的任务 8

一、民族学与人类学的关系 13

第三节:民族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13

二、民族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15

三、民族学与民族理论的关系 16

四、民族学与民俗学的关系 17

五、民族学与民族史的关系 19

六、民族学与考古学的关系 19

七、民族学与语言学的关系 20

八、民族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1

九、民族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 21

第一节:资产阶级民族学的历史沿革、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22

一、欧美民族学的创始 23

第二章:民族学简史与民族学学说史 23

二、摩尔根的民族学 29

三、摩尔根以后的几个主要资产阶级民族学学派 33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诞生与发展 53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民族学的贡献 53

二、拉法格、普列汉诺夫对民族学的贡献 57

三、列宁、斯大林对民族学的贡献 61

四、苏维埃民族学派 71

第三节:中国民族学简史 77

一、中国民族学的历史渊源 77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在我国的发展过程 94

第四节:国际民族学界的情况与展望 99

一、法国民族学概况 100

二、英国民族学概况 102

三、美国民族学概况 103

四、德国民族学概况 104

五、1991年以前苏联民族学概况 106

六、欧洲原社会主义国家民族学概况 107

七、今后的展望和前途 109

第三章:民族概论 111

第一节:民族共同体发展史略 111

一、氏族、部落的产生和发展 112

二、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115

一、中国民族概况 123

第二节:中国民族概况和民族问题 123

二、旧中国的民族问题 126

三、新中国的民族问题 130

第三节:世界民族概况和民族问题 134

一、世界民族概况 134

二、世界民族问题 146

第一节:人类起源的理论 152

一、人类对自身起源的认识 152

第四章:种族及种族问题 152

二、人类发展过程 154

第二节:种族的起源、分类及其分布 157

一、种族的起源 157

二、种族分类的标准 159

三、种族的特征及分布 160

四、世界种族发展及前景 162

第三节:种族与民族 165

一、种族与民族的区别 165

二、种族主义批判 166

第一节:生产力发展史略 170

第五章:民族社会经济形态 170

一、石器时代 171

二、金属时代 173

三、蒸汽机时代 175

第二节:生产关系发展史略 178

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起源 179

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起源 181

第三节:社会经济形态的分类 185

一、以生产资料占有方式区分的社会经济形态 185

二、以生产过程的社会化程度来区分的社会经济形态 186

三、我国各民族社会经济形态种种 187

第六章:民族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 191

第一节:社会组织的起源和发展 191

一、社会组织的定义与分类法 191

二、社会组织的起源和发展 194

第二节:社会制度 195

一、社会制度的概念 195

二、社会制度的特性与功能 196

三、社会制度的要素及其构成 199

四、社会制度的种类 200

第三节:我国民族的社会组织及其政治制度种种 201

一、我国各民族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201

二、保留原始社会残迹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 202

三、奴隶制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 204

四、封建领主制下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 208

五、地主经济下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 210

第七章:民族婚姻、家庭研究 212

第一节: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 212

一、两种生产的涵义 212

二、两种生产相适应的规律 219

三、两种生产原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20

一、民族学家的观点述略 222

第二节:家庭与婚姻的起源及其发展 222

二、婚姻、家庭的几种形式 223

三、我国一些民族中的群婚残余 228

四、我国一些民族中的对偶婚残余 231

五、各民族婚姻、家庭的发展前景展望 232

第三节:关于从母系制向父系制过渡的问题 236

一、“产翁制”、“舅权制”是母系制向父系制过渡的一种形式 236

二、“不落夫家”、“抢婚”等习俗实质上是母权对父权的一种顽强反抗 239

三、母权向父权过渡的社会经济根源 241

第四节:亲属称谓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243

一、亲属称谓及其研究情况介绍 243

二、亲属称谓制分类 248

三、亲属称谓制的起源与发展 250

第八章:民族精神文化研究(上) 252

第一节:思维、语言与文字 253

一、思维、语言的产生及发展 253

二、文字的起源与发展 256

第二节:自然科学的起源 259

一、关于地理、天文、历法知识 260

二、关于动植物的知识 263

三、关于数的知识 264

四、关于医药知识 265

一、民间文学的起源和功能 266

第三节:民间文艺的起源与发展 266

二、民族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274

第九章:民族精神文化研究(下) 284

第一节:礼仪道德观念的起源与发展 284

一、礼仪道德观念的起源 285

二、礼仪道德观念的发展 286

三、礼仪道德观念的社会作用 289

第二节:风尚习俗的起源与发展 291

一、风俗的起源 291

二、风尚习俗的种类 295

三、风俗的社会作用 306

一、关于宗教的理论及其评述 307

第三节:宗教的起源与发展 307

二、宗教的起源与发展 310

三、巫与巫术 324

第十章:应用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328

第一节: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扶持问题 328

一、完善民族地区经济关系 328

二、正确处理开发自然资源与扶持民族经济的关系 337

三、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343

一、民族人口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351

第二节:民族人口问题 351

二、民族人口的社会分布 364

三、民族人口的质量问题 370

第三节:发展民族教育问题 374

一、民族教育与社会化 374

二、民族教育的结构问题 376

三、双语教育问题 380

第十一章:民族学调查研究的方法论 391

第一节:民族学调查研究方法简况 391

一、资产阶级民族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391

阶级民族学的区别 393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在调查研究方法上与资产 393

三、民族学调查研究的几种方法 395

第二节:民族学工作者调查研究的基本功训练 398

一、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修养 398

二、应当具备适应各种环境和社交的能力 399

三、应当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400

四、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401

第三节:民族学的调查研究应当注意社会效果 401

第一节:民族学调查研究的程序 404

一、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404

第十二章:民族学调查研究的程序和方法 404

二、资料的搜集 407

三、调查的收尾工作 415

附:民族学调查表格和调查参考提纲 415

第二节:民族学的研究方法 426

一、定量与定性研究 426

二、社会现象的度量 426

三、相关分析 428

四、回归分析 428

五、多学科的综合比较研究 429

六、撰写调查报告 429

后记 43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