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薛若邻 1
第一章 巫与傩 1
一、巫的南北分野 1
1.巫、巫术与宗教 1
2.羌氐氏族的三大集团 4
3.西北苗民的繁衍 5
4.南、北巫文化的比较 6
作者前言 7
5.萨满巫文化与傩祭巫文化 12
6.方相、面具、蚩尤 16
7.萨满与傩祭的共性与个性 19
8.萨满与巫傩的共同命运 24
二、傩神与开天神话 27
1.傩坛中的“祭祀神”与“宗主神” 27
2.傩神的地域性与民族性 29
3.“洪水神话”的波澜 34
4.上古血缘婚的折光 40
5.伏羲在巫傩中的地位 42
6.女娲与“踩九州” 43
7.盘瓠-盘古事变对巫傩的影响 44
8.古巫的历史功绩 50
一、神话中度过童年的楚民族 55
1.祝融氏及其后裔 55
第二章 楚族与巫傩 55
2.大巫熊铎为楚奠基 56
3.楚庄王钦马黄河 57
二、傩文化滥觞中的巫、神对抗 58
1.颛顼南下为楚先祖 58
2.蚩尤与黄帝的“古巫大战” 59
3.“三苗国”的崛起 61
4.重、黎“绝地天通” 62
5.楚巫报复颛顼的特殊手段 64
6.舜逐欢兜于崇山 65
7.禹制祭器,从原始宗教迈向人为宗教 67
1.周公制“礼”,巫、祝分治 73
第三章 巫傩幽灵 73
一、周代:巫傩的规范 73
2.傩祭形成理论中的两个时代缺环 75
3.周代傩祭的等级 77
4.巫傩古剧--蜡祭 78
5.《周易》与伏羲八卦 80
二、春秋战国:楚巫的中兴 84
1.楚巫理论家观射父 84
2.庄王求雨,再兴巫教 85
3.《九歌》与巫风 87
三、秦汉:巫觋干朝政 89
1.秦先祖与楚先祖 89
2.秦始皇与楚巫 90
3.汉刘邦尊楚制,重祭祀 91
4.汉武帝立“粤祝词” 93
5.壮观的汉宫傩 94
6.汉代“雩礼”巫术 95
7.武帝末年的“巫蛊案” 96
四、南北朝:倡优入傩仪 97
1.傩祭倡优化是巫觋政治失宠的出路 97
2.巫术集成《荆楚岁时记》 99
3.西域月氏与胡族 102
4.“胡公头”乃巫、佛合流的产物 103
5.楚先民返祖归宗的《上云乐》 104
6.南北朝宫傩承汉制 105
五、隋唐:民间巫傩盛 106
1.朴素的隋朝宫傩 106
2.唐朝宫傩世俗化 107
3.楚、巴巫风烈 108
4.龙女、钟馗入傩俗 110
5.晚唐安徽祀昭明 111
6.粤巫崇“枫人” 112
六、宋元:傩祭戏剧化 113
1.隆重的宋代宫傩和娱人的乡傩 113
2.“诸军傩”与“百姓傩” 116
3.桂林傩面具和傩戏 117
4.巴蜀傩祭中的“二郎神” 119
5.三湘楚巫遗风 121
6.黔、粤、吴中荆楚旧俗 123
7.元朝汉巫受压抑 125
8.东楚仍巫风 126
9.滇地楚巫盛 127
七、明代:楚地遍巫风 127
1.朱元璋遍访应祀神 127
2.南通借城隍兴巫风 128
3.傩神孟姜女脱颖而出 129
4.湘北古傩犹存 135
5.湘、桂祭祀盘古 136
6.唐明皇入傩坛 139
7.黔地乡傩、地戏并存 142
8.安徽贵池傩戏兴盛 145
9.广西贵县祀“梅山祖” 146
10.江西瑞州行猖祭 148
11.广东番禺“跳大王” 149
12.陕西端公崇“茅山” 150
13.云南乡傩唱“关索” 152
八、清代:傩戏寓傩祭 154
1.清初沅湘傩坛作“神戏” 154
2.广西壮人剧戏“作星” 156
3.贵州土人“跳鬼”迎“山魈” 156
5.广东游傩“扮戏剧” 159
4.安徽傩班“扮台戏” 159
6.四川社戏“赛神幢” 160
7.清代中叶三湘傩戏风行 161
8.江西行古傩,粤东“跳茅山” 165
9.历史人物入桂傩 166
10.贵州苗巫演“仙娘” 167
11.江浙驱傩跳“女判” 168
12.巴蜀巫觋“迎猫虎”,云南端公“舞春棒” 169
13.晚清巫傩迷信有共识 170
14.三湘傩祭成“乡例” 171
15.江西竞修“傩神庙” 176
16.贵州傩戏的演变 177
17.西南傩俗尽楚风 178
18.巫傩中的“马氏神” 180
九、民国:巫傩渐衰微 183
1.广西“革故鼎新”出现“禁巫”现象 183
2.西南各地巫傩处境艰难 184
3.湖南“还傩愿”被贬为“陋习” 186
第四章 傩与宗教、民族、民俗 192
一、巫傩中的儒、道、释 192
1.《周礼》“傩”记与儒家的祭祀观 192
2.巫与道的融和互补 195
3.“佛光”射入傩祭 197
4.道教神系中的原始宗教痕迹 199
5.傩祭神谱的三种表现形式 202
6.傩坛法事的地方性、民族性与封闭性 210
7.部分傩坛法事简介 214
8.傩坛中的“念咒”巫术 219
9.沟通神鬼的“符箓” 223
10.隐晦莫测的“字讳” 232
11.神秘的“手语”--掌诀 233
12.巫傩的民间机构、师承形式及派系 236
13.傩戏中的宗教成份 240
二、巫傩文化中的多民族因子 245
1.洪水神话的启示 245
2.湘楚民族融合的“五溪蛮”现象 248
3.迁徙中的民族融合 252
4.傩文化中民族融合的历史烙印 254
三、傩坛中的巫术民俗 260
1.商周古巫的巫术、祭祀并举 260
2.祀神治病 261
3.追魂赎魂 264
4.禳灾纳吉 266
5.求神赐子 268
6.其他巫术民俗 269
第五章 巫傩艺术 273
一、傩坛:原始的洞穴神界 273
1.神灵与“桃源洞” 273
2.湘西凤凰傩坛 275
3.沅水沅陵傩坛 278
4.澧水石门傩坛 279
5.湘水衡南傩坛 280
6.湘南瑶族傩坛 281
7.贵州德江傩坛 282
8.贵州道真傩坛 283
9.四川江北傩坛 284
二、面具:巫术、图腾的嬗变 285
1.面皮崇拜 285
2.巫术面具 286
3.面具材料与祭仪 287
4.桂林傩戏面具 289
5.傩面具结构 290
6.傩面具造型 292
7.傩坛偶像 300
8.古楚地部分地区傩面具现状 301
9.部分傩面具人物简述 303
三、法器:荒诞的巫术遗存 309
1.工具思维与艺术思维 309
2.牛角与犀牛 311
3.师鞭与“赶山鞭” 312
4.师棍与蛇 313
5.杯筊与竹子 315
6.师刀与柳巾 316
7.“桥”与“长沙箓” 318
8.法冠与法衣 320
9.法铃与伞 323
1.上古巫音 324
四、傩腔:巫音的延续 325
2.傩坛巫音 325
3.傩腔的初级阶段 327
4.傩腔的曲调派生 328
5.湘楚主要傩戏流行区傩腔简介 329
6.傩腔曲调的结构形态 332
7.傩腔的基本板式 334
1.史前戏剧源于祭祀 335
五、傩戏:人神交感的舞台 335
2.傩坛上的“人神” 336
3.傩舞中“神人合一”的因素 337
4.法事孕育的傩戏 338
5.傩坛法事戏剧的特点 340
6.傩堂大本戏《孟姜女》情节的流变 344
7.傩戏《孟姜女》的艺术特色 348
8.傩戏《庞氏女》的形成及艺术特色 350
9.傩戏《龙王女》的艺术特色 358
10.傩戏《花关索》在各地的流变 360
11.傩戏《桃源洞》的形成、发展及其艺术风格 362
后记 368
- 《交感巫术》弗兰柔李安宅 1934
- 《萝铃的魔力之巫术族的预言 下》陈柳环著 2009
- 《金枝 巫术与宗教之研究 下》(英)詹姆斯·乔治·弗雷泽著;徐育新,汪培基,张泽石译 1998
- 《金枝 巫术与宗教之研究 上》(英)詹姆斯·乔治·弗雷泽著;徐育新,汪培基,张泽石译 1998
- 《中国古代丑史 巫术丑史 第4卷》吴德慧编 2002
- 《萝铃的魔力之巫术族的预言 上》陈柳环著 2009
- 《图解:医学的故事:从巫术到现代医学的有趣历程》王威著 2008
- 《与巫为邻 欧洲巫术的社会和文化语境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of European witchcraft》(英)罗宾·布里吉斯(Robin Briggs)著;雷鹏,高永宏译 2005
- 《夜间的战斗 16、17世纪的巫术和农业崇拜》(意)卡洛·金斯伯格(Carlo Ginzburg)著;朱歌姝译 2005
- 《风水与巫术 下》邢春如,刘心莲,李穆南主编 2007
- 《海南闽语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研究》庞雅著 2019
- 《护航先锋海口舰》王通化,孙伟帅,陈国全 2020
- 《海南野生鹧鸪茶》李娟玲著 2019
- 《出版社微信公众号传播力观察报告》刘婷婷著 2018
- 《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南卷》陈小荣主编;房殿生本卷主编 2019
- 《海南大学诉讼法学文丛 旅游纠纷解决机制》王琦等著 2015
- 《丰碑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大观 广东·海南卷》窦忠如,刘华夏责任编辑;(中国)文慧敏,杨凤城,杨江华 2019
- 《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分章练习冲刺模拟试卷 中级2013中大网校中国法制出版社指定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辅导用书》李旸,赵波著 2013
- 《海南蕨类植物 严岳鸿》严岳鸿,周喜乐主编 2018
- 《这本书 Book 01》黄俊郎文画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