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汉字通论
汉字通论

汉字通论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钧锡著
  • 出 版 社: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43400634
  • 页数:446 页
图书介绍:本书重点研究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形式和演变,弥补了国内以往研究的不足,对我们理解今日美国高等教育并从中找到借鉴之处,具有较大的意义。
《汉字通论》目录
标签:通论

第一章 绪论 1

一、文字的性质和作用 1

(一) 文字的性质 1

(二) 文字的社会作用 5

二、汉字的特点和功绩 8

(一) 汉字的特点 8

(二) 汉字的功绩 16

(三) 汉字的学习 21

三、研究汉字的科学——汉字学 22

第二章 汉字的起源 27

一、汉字是众人的集体创造 27

二、汉字的产生 29

三、汉字产生的年代 41

一、传统所谓“六书” 44

第三章 汉字的造字法 44

二、汉字造字法分析 46

(一) 口象形 47

(二) 指事 49

(三) 会意 51

(四) 形声 55

(五) 假借 63

(六) 转注 65

(七) 改造 67

三、造字法的发展和形声制的确立 72

第四章 汉字的字体 77

一、字体的演变 77

(一) 甲骨文 78

(二) 金文 83

(三) 篆书 86

(四) 隶书 97

(五) 草书 103

(六) 楷书 109

(七) 行书 112

(八) 现代汉字的字体 115

二、字体变迁大势和汉字结构的变化 118

(一) 字体演变对于汉字结构的影响 118

(二) 汉字形体演变中简化和繁化的矛盾 123

(三) 文字形体发展演化的辩证法 129

第五章 汉字的字义 135

一、字义和词义 135

二、字义的演变 138

(一) 字义的扩大 139

(二) 字义的缩小 140

(三) 字义的更替 142

三、单义字和多义字 143

(一) 本义和基本义 143

(二) 引申义和比喻义 145

(三) 假借字和假借义 147

(四) 关于多义字的分析 152

四、字形和字义 154

(一) 部首的创建和变化 154

(二) 部首对辨识字义的作用 157

(三) 主要部首解说 159

五、字音和字义 191

(一) “音近义通”说 191

(二) 声旁的表意作用 194

第六章 汉字的字音 199

一、汉字字音的结构 199

二、古今字音的变化 204

三、汉字中的多音字 210

(一) 多义多音字 212

(二) 同义多音字 219

(三) 异读字 224

四、形声字和它的声旁 229

(一) 声同、韵也同 230

(二) 声同、韵不同 248

(三) 韵同、声不同 251

(四) 声、韵全不同 262

(五) 其他 271

第七章 汉字的结构和书写 282

一、笔画系统 282

(一) 笔画和书写 282

(二) 书写和笔顺 286

二、偏旁系统 288

(一) 偏旁的分析 288

(二) 偏旁分析和汉字教学 293

三、部位系统 297

(一) 部位的分析 297

(二) 部位分析和汉字书写 298

四、提高书写水平 302

(一) 掌握字体特点 302

(二) 注意卷面整洁 307

(三) 把字写得好些 308

第八章 汉字的改革 312

一、汉字的长处和短处 312

(一) 汉字的长处 313

(二) 汉字的短处 316

二、汉字改革的方向和特点 319

(一) 汉字改革的方向 319

(二) 汉字改革的特点 322

三、三十年来汉字的整理和简化工作 325

(一) 整理汉字字形 326

(二) 精简汉字字数 328

(三) 减少汉字笔画 330

(四) 余论 334

四、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当前的主要任务 335

(一) 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336

(二) 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 337

(三) 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340

第九章 汉字使用的规范化 344

一、读音规范化 345

(一) 学习规范字音 345

(二) 防止读错字 346

二、形体规范化 356

(一) 学习规范字形 356

(二) 防止写错字 359

第十章 我国的汉字学研究 378

一、传统文字学研究 379

(一) 创始时期 379

(二) “说文学”时期 382

(三) 科学文字学时期 388

二、古文字学研究 389

(一) 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 390

(二) 金文的出土和研究 398

(三) 其他古文字的出土和研究 403

三、现代汉字学研究 408

(一) 关于字量的研究 410

(二) 关于汉字信息处理的研究 412

(三) 关于汉字教学法的研究 414

(四) 其他 416

四、汉字改革的研究 418

(一) 建国前时期 419

(二) 建国后时期 425

附录一:《说文解字》部首表 431

附录二:汉字部分偏旁名称表 443

后记 44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