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爱的运行模式:青年爱情社会心理透视
爱的运行模式:青年爱情社会心理透视

爱的运行模式:青年爱情社会心理透视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鲁平著
  • 出 版 社: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04808350
  • 页数:194 页
图书介绍:
《爱的运行模式:青年爱情社会心理透视》目录

第一章 青年爱情的本质、特征及其心理机能 1

第一节 青年爱情的内涵和外延 1

一 青年爱情的神话界定 2

二 青年爱情的学科定义 2

三 青年爱情的时代下限与上限 5

第二节 青年爱情的本质 7

一 爱情本质探寻的历史反思:“唯精神论”与“唯性欲论”的历史演进及其理论失足 8

二 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爱情本质观:爱情的双重结构 10

三 青年爱情的本质 15

第三节 青年爱情的特征 16

一 爱情的一般社会心理特征:深层性、强烈性、排他性平等性、依存性 16

二 青年爱情的最佳前景性 20

三 青年爱情的多元性 22

四 青年爱情的双重性 23

五 青年爱情的创新性 24

第四节 青年爱情的心理机能及其内在机制 24

一 青年爱情的正功能与负功能 25

二 青年爱情的显功能与潜功能 26

第五节 青年爱情运行的社会形式 27

一 自由的对象性关系结构中的运动 27

二 稳定的对象性关系结构中的运动 28

第二章 青年恋爱的性角色期待 29

第一节 青年恋爱的性角色期待的发生 29

一 青春期性意识的觉醒与求偶欲求的产生 29

二 性角色期待在内心世界形成的历程 31

第二节 青年恋爱的性角色期待的内参照系与外参照系 31

一 内参照系——主体内部的心理背景 32

二 外参照系——主体外部的社会环境 34

第三节 青年恋爱的性角色期待的性别角色差异 36

一 男性心目中理想的女性角色期待 36

二 女性心目中理想的男性角色期待 38

第四节 青年恋爱的性角色期待的定型化及其潜在的危机 40

一 性角色期待是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 40

二 性角色期待定型化潜在的危机 40

三 典型分析:大姑娘的心理困惑及成因 41

第三章 青年恋爱的社会知觉 44

第一节 青年恋爱知觉的涵义及其基本类型 44

一 恋爱知觉的涵义 44

二 准恋爱知觉与狭义恋爱知觉 45

三 对客体知觉与对主客体人际关系知觉 46

第二节 青年恋爱知觉的社会渗透 49

一 外显性知觉 50

二 内隐性知觉 52

第三节 青年恋爱知觉的偏见与准确性 59

一 首因效应 59

二 光环效应 60

三 刻板效应 61

四 投射效应 61

五 情感效应 62

第四章 青年恋爱的人际吸引 63

第一节 青年恋爱吸引的实质及其主要类型 63

一 恋爱吸引的实质 63

二 准恋爱吸引与狭义恋爱吸引 64

三 性吸引、爱情吸引与功利吸引 64

四 外显性吸引与内隐性吸引 66

第二节 青年恋爱吸引的一般规律 67

一 青年恋爱吸引的邻近性 67

二 青年恋爱吸引的相似性 69

三 青年恋爱吸引的互补性 70

四 青年恋爱吸引的渗透性 71

第三节 青年恋爱吸引的主要因素及其内在心理机制 71

一 外貌吸引 72

二 认知吸引 72

三 人格吸引 74

四 “罗密欧——朱丽叶”效应 76

五 竞争效应 77

六 吸引的内在心理机制:需要满足 78

第四节 青年恋爱吸引的艺术 78

一 适度的“自我暴露” 78

二 “角色扮演法” 79

第五章 青年恋爱的社会互动 80

第一节 青年恋爱互动的涵义及其类型 80

一 恋爱互动的涵义 80

二 正向符号刺激——正向符号反应 82

三 反向符号刺激——正向符号反应 82

四 正向符号刺激——反向符号反应 83

五 反向符号刺激——反向符号反应 84

第二节 青年恋爱互动的技巧与方法 86

一 互动景观的选择艺术——“约会”地点的最佳选择 86

二 互动频率的选择艺术——“约会”时间间隔的最佳选择 87

三 互动空间的选择艺术——“约会”中人际空间距离的最佳选择 90

第六章 青年夫妻的角色认同 93

第一节 青年夫妻角色认同的涵义及其心理机能 93

一 夫妻角色认同的涵义 93

二 夫妻角色认同的婚姻整合功能 94

三 夫妻角色认同的个体心态平衡功能 95

第二节 青年夫妻角色认同的历程 96

一 夫妻角色认知阶段 96

二 夫妻角色服从阶段 96

三 夫妻角色顺从阶段 97

四 夫妻角色同化阶段 97

五 夫妻角色内化阶段 97

第三节 青年夫妻角色心理的双重结构与新角色认同 97

一 社会文化的双轨运行是产生夫妻角色心理双重结构的根源 98

二 夫妻角色心理双重结构的正负心理功能 101

三 夫妻新角色的确定与认同 103

第七章 青年夫妻的相互知觉 106

第一节 青年夫妻相互知觉的特点 106

一 在原有“对象图式”的基础上建构新的“对象图式” 106

二 知觉参照系的双重结构 107

三 神秘的性知觉 108

第二节 青年夫妻相互知觉的主要内容 109

一 夫妻情感的相互知觉 109

二 夫妻价值观知觉 113

三 夫妻个性特征相互知觉 115

第三节 青年夫妻相互知觉的途径 116

一 直接知觉与间接知觉 116

二 语言符号知觉与非语言符号知觉 117

第四节 青年夫妻相互知觉的偏见与准确性 118

一 “影子效应” 119

二 “双向暴露效应” 119

第八章 青年夫妻的相互吸引 121

第一节 青年夫妻相互吸引的特点 121

一 内隐性吸引——价值、能力、人格吸引自始至终占主导地位 121

二 互补性吸引功能强化 123

三 吸引的广度深度增强 125

第二节 青年夫妻相互吸引的艺术 126

一 男女双性化 126

二 定势正功能化 128

三 权力权威结构配置优化 129

四 生活方式立体化 130

五 性生活和谐 131

六 适当地称赞对方 132

七 角色扮演法 133

第三节 青年夫妻相互吸引的心理障碍 134

一 不良的个性心理特质 134

二 现实爱人与理想爱人的差距太大 135

三 被动地等待欲求满足 136

四 期待值过高 138

第九章 青年夫妻的互动 139

第一节 青年夫妻互动的特点 139

一 互动主客体关系的稳定性 139

二 互动的高频率性 139

三 互动的深层性 140

四 互动空距的狭小性 140

第二节 青年夫妻互动的主要类型 141

一 直接互动与间接互动 141

二 言语互动与非言语互动 142

三 理智互动与情感互动 142

四 正功能互动与负功能互动 143

第三节 青年夫妻互动的艺术 143

一 加强“印象管理” 143

二 适当的空间分隔 144

三 保持正功能互动 145

第十章 青年夫妻的心理冲突 146

第一节 青年夫妻心理冲突的功能及其基本类型 146

一 夫妻心理冲突的正功能与负功能 146

二 夫妻心理冲突的显功能与潜功能 148

三 夫妻外显心理冲突与内隐心理冲突 149

第二节 青年夫妻心理冲突的原因 150

一 价值观相悖 150

二 经济支出流向意见不一致 151

三 性生活不和谐 151

第三节 青年夫妻心理冲突的调适方法 152

一 自我暗示法 152

二 文饰作用 152

三 幽默作用 153

四 转移作用 153

五 反向作用 154

六 沟通与交流 154

第十一章 青年夫妻的离婚问题 155

第一节 国外的青年离婚问题 155

一 青年离婚的趋势 155

二 青年离婚率上升的主要社会因素 159

第二节 我国的青年离婚问题 161

一 青年离婚的趋势 161

二 青年离婚率上升的主要社会因素 163

三 青年离婚的原因 165

四 青年离婚的正确导向 167

第十二章 青年爱情的未来 168

第一节 青年爱情的未来模式 168

一 单一模式论 168

二 多元模式论 169

第二节 青年爱情发展的历史趋势及其导向 170

一 爱情对象的选择更加自由 170

二 爱情关系的维持主要取决于夫妻的心理整合 171

三 性爱具有排他性 171

附录 青年夫妻的性和谐 173

第一节 夫妻性生理结构及性生理反应 174

一 夫妻性生理结构——静态性生理 174

二 夫妻性生理反应——动态性生理 179

第二节 青年夫妻性和谐的艺术 182

一 唤起双方的性冲动 182

二 性交目标由性高潮导向性交中身体各部位的性快感 183

三 性交体位多样化 185

四 性交频率适度 186

第三节 青年夫妻性和谐的性功能障碍 188

一 早泄 188

二 阳萎 189

三 射精困难 191

四 性交不适和性交疼痛 191

五 阴道痉挛 192

六 性欲缺乏和性感不足 192

后记 19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