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变迁  基于顺德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变迁  基于顺德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变迁 基于顺德的理论与实证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江佐中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03521686
  • 页数:281 页
图书介绍:
《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变迁 基于顺德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目录

1 导言 1

1.1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

1.2 研究方法与基本结构 4

2 制度与制度变迁:理论综述 9

2.1 制度的内涵、构成和功能 10

2.1.1 制度及其内涵 10

2.1.2 制度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12

2.1.3 制度的功能 16

2.2.1 产权理论 19

2.2 制度变迁理论的基石:产权、国家、意识形态 19

2.2.2 国家理论 26

2.2.3 意识形态理论 30

2.3 制度变迁的需求和供给 32

2.3.1 制度需求影响因素简析 33

2.3.2 制度供给影响因素简析 35

2.3.3 成本-收益比和制度变迁 36

2.4 制度变迁的主体、方式、过程与路径依赖 38

2.4.1 制度变迁的主体 38

2.4.2 制度变迁的方式 39

2.4.3 制度变迁的一般过程 41

2.4.4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42

2.5 制度与经济发展:一个理论框架 45

2.5.1 经济增长的源泉 45

2.5.2 制度与经济发展:一个模型说明 46

2.6 小结 48

3 顺德的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52

3.1 经济总量的增长 52

3.2 增长与结构变迁 53

3.2.1 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 55

3.2.2 所有制结构 58

3.2.3 资源利用结构 60

3.3 增长、效率和公平 66

3.4 一个假说:顺德的崛起是一系列制度变迁的函数 76

4 诱致性变迁与帕累托改进:以土地制度为核心的顺德农村改革 81

4.1 从集体生产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2

4.1.1 剥夺农民权利的人民公社体制导致长期低效率 82

4.1.2 一场几乎没有阻力的激进改革 88

4.2 从家庭承包制到股份合作制 94

4.2.1 家庭承包制的贡献和局限 94

4.2.2 以完善土地承包为重点的“三位一体”改革 100

4.2.3 股份合作制:家庭承包制基础上的制度创新 106

5 走出所有制的误区:顺德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115

5.1 制度遗产与路径依赖:从社队企业到乡镇企业 116

5.1.1 社队企业--人民公社的制度遗产 116

5.1.2 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计划经济的异军突起 118

5.2 瞩目的成就与惊心的包袱 123

5.2.1 “三个为主”创出瞩目的成就 123

5.2.2 产权不清导致惊心的包袱 127

5.3 冒风险的制度创新:两年基本完成企业产权改革 131

5.3.1 面临新形势,提出新方针 131

5.3.2 精心设计,稳步推进 133

5.3.3 顺德产权改革:是重要的制度创新还是否定社会主义 138

6 制度供给者的变化:顺德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49

6.1 政府进入的过度与不足:政府职能的界定 150

6.1.1 市场经济对政府职能的基本要求 150

6.1.2 改革前的角色和职能错位:政府进入的过度与不足 154

6.2 机构改革走出“怪圈”,实现彻底“消肿” 160

6.2.1 “奉命改革”思路不清,机构越精简越膨胀 160

6.2.2 面向市场自我革命,彻底“消肿” 165

6.3 转变职能,依法行政,政府进入角色 173

6.3.1 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 173

6.3.2 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离 176

6.3.3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市民后顾之忧 180

6.3.4 专注社会经济管理,致力营造“三个环境” 183

7 降低交易成本:顺德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变迁 188

7.1 悠久的经商传统与浓厚的主体意识:顺德另一宝贵的制度遗产 189

7.1.1 顺德人独特观念意识赖以产生的独特环境 189

7.1.2 独特环境造就了独特的顺德观念意识 194

7.2 路径依赖:顺德非正式制度安排和改革发展的良性互动 200

7.2.1 务实品格和改革发展 202

7.2.2 进取精神和改革发展 208

7.2.3 开放心态和改革发展 216

7.3 精神文明建设:顺德政府的意识形态教育投资 223

7.3.1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倡导文明进步风尚 224

7.3.2 创设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通过开展活动建设精神文明 229

7.3.3 硬件建设舍得投入,文明其人同时文明其生存环境 233

7.3.4 着眼未来加大投入,构建现代教育体系 236

8 结论与展望 240

8.1 简单的结论和讨论 240

8.2 跨世纪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52

8.3 最新的发展与展望 259

主要参考文献 268

后记 27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