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山东教育通史  古代卷
山东教育通史  古代卷

山东教育通史 古代卷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承福主编;张良才等著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209027971
  • 页数:475 页
图书介绍:编辑推荐:本书是一部较为全面地研究山东教育历史的著作,在研究方法上采用“梳理”与“解剖”两种方式。所谓梳理,是从发展的角度分阶段地理清山东教育发展的基本线索,全面地展现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山东教育的整体状况;所谓解剖,是对与教育密切相关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作较为详尽的阐释。本书分古代卷和近代卷,近代卷着重阐述山东教育工作者在一系列政治变革中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过程;古代卷着重阐述教育在形成和传承齐鲁文化中的作用。全书分析科学、史料真实,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山东教育通史 古代卷》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山东先民的早期教育活动 1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的山东教育 1

一、沂源人的教育 1

二、新泰人的教育 3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的山东教育 5

一、北辛文化时期的山东教育 5

二、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山东教育 7

第三节 夏、商时期的山东教育 11

一、龙山文化时期的山东教育 11

二、夏、商时期的山东教育 14

第二章 齐国的文化与教育 18

第一节 齐文化的形成 18

一、齐国的建国方针 19

二、管、晏相齐与文化中心地位的东移 27

第二节 齐国“四民分业”的社会教育 35

第三节 稷下学宫与齐国文化中心地位的确立 37

一、稷下学宫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38

二、稷下学宫的兴衰 39

三、稷下学宫的教育与学术活动 51

四、稷下学宫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 63

第三章 鲁国的文化与教育 67

第一节 鲁国的建国方针 67

第二节 鲁国的礼乐文化 69

一、礼乐文化的起源 69

二、周公“制礼作乐” 71

三、鲁国礼乐传统的形成 76

四、鲁国礼乐文化的特点 77

第三节 学术官夺下的鲁国教育 81

一、鲁国重“礼”的文教政策 81

二、鲁国的贵族学校 83

一、孔门私学产生的社会根源 92

第四章 孔门私学与儒学的传播 92

第一节 孔门私学 92

二、孔门私学的昌盛 102

第二节 儒家学派的形成 113

一、儒之流变 113

二、孔子对儒的形象设计 116

三、孔门后学与儒学的传播 120

第五章 山东著名教育人物(先秦) 145

一、孔子 145

二、墨子 151

三、子思 159

四、孟子 164

五、荀子 172

六、淳于髡 180

第六章 秦汉时期山东儒学的复兴 189

第一节 山东儒生与秦政 189

第二节 山东儒生与儒学的官学化 197

第三节 两汉时期山东的儒学传授 209

第七章 汉——唐时期山东的学校教育与科举 217

第一节 汉代山东的学校教育 217

一、郡国学校 218

二、私学 219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的学校教育 225

一、郡县学 225

二、私学 228

第三节 隋唐时期山东的学校教育与科举 230

一、州、县学 230

二、私学 232

三、科举取仕 233

第八章 源远流长的颜氏家学 236

第一节 颜氏家学渊源 236

第二节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 239

一、生平及著作 240

二、《颜氏家训》的特点及影响 242

三、颜之推的家教观 245

四、颜之推的治学观 248

第三节 颜师古与《汉书注》 250

一、生平 250

二、《汉书》与颜师古之注 252

第四节 颜真卿及其书法艺术 256

一、生平 256

二、书法艺术 258

三、探源与启示 261

第九章 山东著名教育人物(汉——唐) 265

一、叔孙通 265

二、匡衡 270

三、郑玄 273

四、王肃 285

五、王弼 293

第十章 泰山学派与北宋理学思潮的崛起 305

第一节 “庆历兴学”与士林风气的转变 306

第二节 孙复的学术思想与教育活动 310

一、孙复的生平及政治、教育活动 310

二、孙复的学术思想 311

第三节 石介的学术思想与教育活动 317

一、石介的生平及政治、教育活动 317

二、石介的哲学思想 323

三、石介的文学批评思想 335

四、石介的教育思想 338

第十一章 宋——清时期的山东学校教育与科举 342

第一节 宋代的山东学校教育与科举 342

一、州、县学 345

二、私学 355

三、佛教及道教的教育活动 365

四、科举取仕 369

第二节 元代的山东学校教育与科举 373

一、路、府、州、县学 374

二、私学 380

三、科举取仕 382

第三节 明代的山东学校教育与科举 390

一、府、州、县学 391

二、私学 396

三、科举取仕 398

第四节 清代(鸦片战争前)的山东学校教育与科举 406

一、府、州、县、卫学 407

二、义学和私学 412

三、科举取仕 414

第十二章 宋——清时期的山东书院 429

第一节 宋——清时期山东书院概况 430

一、发展概况 430

二、书院的种类 432

三、书院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433

四、书院的组织与管理 435

五、书院的经费来源与使用 437

第二节 山东书院的特点 439

一、院址依“圣迹”而设 440

二、书院、官学、科举融为一体 441

三、建立了严密的管理制度 443

四、书院经费比较充足 446

五、建筑仿效官学 446

第十三章 山东著名教育人物(宋——清) 448

一、戚同文 448

二、张后觉 450

三、韩梦周 451

四、许瀚 452

附录 454

表一:宋、元、明、清山东书院一览表 454

表二:山东历代状元名录表 47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