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课堂经济学
课堂经济学

课堂经济学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田千兴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810279386
  • 页数:378 页
图书介绍:
《课堂经济学》目录
标签:课堂 经济

目 录 1

绪 论 1

第一节 课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一、什么是课堂经济学 1

二、课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

三、课堂经济学与经济学 5

四、课堂经济学与教育经济学 8

第二节 课堂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10

一、课堂经济学要揭示课堂投入 10

与课堂运作的关系 10

与课堂产出的关系 12

二、课堂经济学要揭示课堂投入 12

三、课堂经济学要揭示课堂运作 13

与课堂产出的关系 13

四、课堂经济学要揭示课堂产出 14

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14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课堂经济学的意义和作用 16

一、有利于促进教育科学的繁荣和发展 17

二、有利于明确课堂投入、课堂运作的目的、意义和作用 17

三、有利于促进课堂的建设和发展 18

四、有利于提高课堂理论水平 19

和课堂产出质量 19

五、有利于促进课堂改革和发展 21

六、有利于实现课堂为社会发展服务 22

途径和方法 23

第四节 学习和研究课堂经济学的原则、 23

一、学习和研究课堂经济学的基本原则 24

二、学习和研究课堂经济学的基本途径 27

和基本方法 27

第一章 课堂投入 30

第一节 课堂投入概述 30

一、课堂投入的基本含义 30

二、课堂投入的特征 31

三、课堂投入的地位和作用 36

四、课堂投入的效益及其特性 41

第二节 课堂投入来源 43

一、外部投入的来源 43

二、内部投入的来源 46

三、外部投入与内部投入的关系 48

四、个体投入和群体投入的关系 50

第三节 课堂投入指标体系 51

一、确立课堂投入指标的意义 51

二、课堂投入指标体系的构建 51

三、课堂投入分指标的构成 52

四、课堂投入分指标的确定 55

第四节 课堂投入布局 63

一、课堂投入布局的意义 63

二、课堂投入布局与课程建设的关系 66

三、课堂投入布局与课堂建设的关系 68

第二章 课堂建设 70

第一节 课堂建设概述 70

一、课堂建设的意义 70

二、课堂建设的层次和类型 72

三、课堂建设的特点 77

第二节 课堂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80

一、课堂建设的作用 80

二、课堂建设的地位 86

第三节 课堂建设的原则 91

一、课堂建设原则的意义 91

二、课堂建设原则的依据 92

三、课堂建设的原则 94

第四节 课堂建设的内容和要求 98

一、课堂物质层面建设的内容和要求 98

二、课堂精神层面建设的内容和要求 112

三、课堂制度层面建设的内容和要求 128

一、课堂目标的意义 132

第三章 课堂目标 132

第一节 课堂目标概述 132

二、课堂目标的特性 141

第二节 课堂目标的层次和类型 143

一、课堂目标的层次 144

二、课堂目标的类型 145

三、课堂目标层次与类型的关系 147

第三节 课堂目标的构建 147

一、抓好构建课堂目标的前提 147

二、明确构建课堂目标的原则 152

三、掌握构建课堂目标的模式 155

第一节 课堂劳动概述 159

一、课堂劳动的涵义 159

第四章 课堂劳动 159

二、课堂劳动的特性 162

三、课堂劳动的作用 166

第二节 课堂劳动的形态和种类 169

一、课堂劳动的形态 169

二、课堂劳动的种类 172

第三节 课堂劳动资料 176

一、课堂劳动资料的涵义 176

二、传统的课堂劳动资料 177

三、现代的课堂劳动资料 179

第四节 课堂劳动时间 183

一、课堂劳动时间的意义 183

二、课堂劳动时间的形态 184

三、课时的掌握和运用 186

第五节 课堂劳动技能 188

一、课堂劳动技能概述 188

二、传统的课堂劳动技能 190

三、现代的课堂劳动技能 192

四、课堂劳动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194

第六节 课堂劳动方法 196

一、课堂劳动方法概述 196

二、传统的和现代的课堂劳动方法 197

三、探索和创造新的课堂劳动方法 197

第五章 课堂运作 199

第一节 课堂运作概述 199

一、课堂运作概念 199

二、课堂运作的特征 200

三、课堂运作的地位和作用 202

一、课堂运作的任务 204

第二节 课堂运作的任务和内容 204

二、课堂运作的内容与资源再现 206

第三节 课堂运作的模式 209

一、课堂运作模式概念 209

二、课堂运作模式的类型 209

三、课堂运作模式的双层结构 211

第四节 课堂运作规律 212

一、课堂运作是师生的互作过程 212

二、课堂运作是承传与接纳并存的过程 214

三、课堂运作是主导调控与主体发展 215

相统一的过程 215

四、课堂运作是可重复的整合过程 216

一、知识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218

第五节 课堂运作原则 218

二、理论与实际统一原则 220

三、继承性与创造性统一原则 221

四、主导与主体统一原则 223

五、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统一原则 225

六、局部与整体统一原则 226

第六节 课堂运作方法 228

一、课堂运作方法概述 228

二、课堂运作方法 229

第六章 课堂流通 231

第一节 课堂流通概述 231

一、课堂流通的基本含义 231

三、课堂流通的制约因素 235

二、课堂流通的特性 235

四、课堂流通的作用 237

第二节 课堂流通的特征 240

一、课堂流通具有学生认知的“源头”性 240

二、课堂流通具有“再造人”的“再造”性 242

三、课堂流通具有符合逻辑的思辩性 245

四、课堂流通具有有序运作的规律性 247

第三节 课堂流通量 252

一、课堂流通量的概念 252

二、课堂流通率及其性质 254

三、课堂流通量与课堂流通率的关系 255

第四节 课堂流通受阻与沟通 255

一、课堂流通受阻的概念 255

二、课堂流通受阻原因分析 256

三、课堂流通受阻的沟通 259

第五节 课堂接纳与消化 267

一、课堂接纳与消化的概念 268

二、课堂接纳过程 269

三、课堂消化过程 270

四、课堂接纳与消化的途径 271

第七章 课堂改革 276

第一节 课堂改革的意义 276

一、课堂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277

二、课堂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79

三、课堂改革促进人力资本的增长 281

一、改革课堂观念 284

第二节 课堂改革的内容 284

二、改革课堂内容 286

三、改革课堂手段 288

四、改革课堂方法 289

第三节 课堂改革措施 291

一、坚持课堂改革的正确方向 291

二、切实抓好课堂基础工作 293

三、坚持“两个轮子转”的双向课堂指标 294

四、坚持以教育科学研究促进课堂活动 295

五、坚持分类指导,突出课堂特色 296

六、加强教研室和施教队伍建设 296

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 299

一、课堂管理的意义 299

第八章 课堂管理 299

二、课堂管理与人力资本增长 302

三、课堂管理的特点 304

第二节 课堂管理的规律 308

一、课堂管理规律的含义 308

二、课堂管理规律的特点 308

三、课堂管理规律的运用 309

第三节 课堂管理的原则 310

一、课堂管理原则概述 310

二、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 312

第四节 课堂管理的方法 318

一、课堂管理方法概述 318

二、课堂管理的基本方法 320

一、课堂产出的意义 327

第九章 课堂产出及其评价 327

第一节 课堂产出概述 327

二、课堂产出的必然性和可变性 332

三、课堂产出的制约因素 333

四、课堂内在效率和课堂经济效率 335

第二节 课堂产出特征 338

一、课堂产出的层次性 338

二、课堂产出的类别性 340

三、课堂产出的积淀性 340

四、课堂产出的社会性 341

五、课堂产出的增效性 342

第三节 增强课堂产出意识,抓好课堂产出 342

树立现代课堂效益意识 343

一、转变人才生产传统观念, 343

二、增强课堂产出意识 346

三、抓好课堂产出 348

第四节 课堂产出指标 352

一、设计课堂产出指标的依据和原则 352

二、课堂产出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构建 354

三、课堂产出分指标的构建与确定 354

第五节 课堂产出评价 362

一、课堂产出评价的含义 362

二、课堂产出评价的种类 362

三、课堂产出评价的作用 367

四、课堂产出评价的方式 370

五、课堂产出评价的实施 37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