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
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

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PDF电子书下载

军事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史全生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810501887
  • 页数:547 页
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目录

第一章 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创始 1

第一节 从古代传统的军事教育到近代新式训练的转折 1

一、中国古代军事教育的发展 1

二、清朝的兵备废弛 5

三、洋枪队的创建和训练 8

四、练军的建立和湘军、淮军的新式训练 13

第二节 中国近代新式海军教育的肇始--福州船政学堂的创立和影响 19

一、福州船政局和船政学堂的创立 19

二、福州船政学堂的新教育体制 23

三、福州船政学堂在中国近代海军史上的地位 29

第三节 近代海军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33

一、天津水师学堂的创办 33

二、其他各水师学堂的创建 38

三、海军各专业技术学校的创设 43

四、海军留学生的派遣 47

五、海军各训练制度的形成 52

第四节 新式陆军教育的创立 57

一、北洋武备学堂的建立 57

二、北洋武备学堂的历史影响 61

三、19世纪后期其他陆军学堂的创立和早期陆军留学生的派遣 66

第二章 清末陆军教育的发展与海军教育的恢复 71

第一节 各省武备学堂的兴建与武举制度的废除 71

一、各省武备学堂的兴办 71

二、武举制度的废除 75

第二节 新建陆军教育体系的形成 80

一、新建陆军教育管理机构的建立 80

二、四级三类各陆军学堂的建立 84

三、陆军各专业技术学校的建立 90

四、陆军留学生的大量派遣 95

五、清末新军的部队教育 99

第三节 甲午战后海军教育的衰败与恢复 105

一、甲午战后海军教育的衰败 105

二、20世纪初年海军教育的恢复 108

第四节 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的军事教育思想 113

一、李鸿章的军事教育思想 113

二、张之洞的军事教育思想 118

三、袁世凯的军事教育思想 123

第三章 近代军事教育与辛亥革命 129

第一节 留日学生的军事教育活动 129

一、清末留日武备生的兴起 129

二、东京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的成立 134

三、东京青山革命军事学校的建立 138

第二节 国内革命志士的军事教育活动 141

一、国内爱国志士自发的军事教育活动 141

二、同盟会等革命党人在国内的军事教育活动 147

第三节 武昌起义和各军校学生的响应 152

一、武昌起义和各军校学生的积极参加 152

二、各地军校学生响应武昌起义的斗争 155

第四章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军事教育 159

第一节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陆军学校教育的改良与发展 159

一、民国初年军事教育管理机构的建立 159

二、陆军预备学校的创设 163

三、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创办与影响 166

四、陆军大学的续办 172

五、陆军各专业技术学校的创办和续办 176

第二节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陆军部队教育 181

一、北洋政府时期的陆军在职军官教育 181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士兵教育 185

第三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海军与空军学校教育 189

一、北洋政府时期的海军学校教育 189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空军学校教育 193

第四节 北洋政府军事教育的分散和崩溃 198

一、昙花一现的各派军阀的军事教育 198

二、北洋中央政府军事教育的衰落和崩溃 203

第五章 国民革命时期的军事教育 208

第一节 黄埔军官学校的建立 208

一、孙中山新三民主义军事教育思想的形成 208

二、黄埔军校的建立 212

三、黄埔军校各分校的创立 216

四、中国共产党对黄埔军校的贡献 220

五、苏联和共产国际对黄埔军校的贡献 224

第二节 黄埔军校的特点和历史影响 229

一、黄埔军校的办学特点 229

二、黄埔军校对国民革命的贡献 234

三、黄埔军校在中国近现代政治和军事史上的地位 238

第三节 国民革命时期的其它军事教育 243

一、军事教导团的建立 243

二、“建国”各军随营学校的建立 246

第六章 南京国民政府军事教育体系的建立 250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军事教育 250

一、黄埔军校和其他革命军校的“清党”与蜕变 250

二、原北洋各军事教育机构的接办 254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军事教育体系的建立及其派系斗争 258

一、南京国民政府中央陆军军事教育体系的建立 258

二、国民政府的海军教育 264

三、国民党中央空军军事教育体系的建立 268

四、各地方势力的军事教育 272

五、国民政府军事教育中的派系斗争 275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的军警教育和青少年的国防教育 279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军警教育 279

二、庐山军官训练团和其他军官训练机构 283

三、各普通学校的军事训练 287

四、童子军教育的实施 290

第四节 南京国民政府军事教育的特点 295

一、军官教育的特点 295

二、士兵教育的特点 300

第五节 蒋介石、杨杰、蒋百里、白崇禧的军事教育思想 303

一、蒋介石的军事教育思想 303

二、杨杰的爱国主义军事教育思想 308

三、蒋百里的军事教育思想 313

四、白崇禧的军事教育思想 317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军事教育的创建 322

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军事学校的创建 322

一、红军草创时期军事学校的创建 322

二、中央红军学校的创立 327

三、红军大学的创立与变迁 331

四、红军专业军事学校的创建 336

第二节 中国工农红军的部队教育 340

一、红军部队的政治思想教育 340

二、红军部队的军事教育 343

第八章 抗战时期国统区的军事教育 349

第一节 军校内迁和军事教育主管机构的改组 349

一、各军事学校的内迁 349

二、军事教育主管机构的改组 352

第二节 大后方正规军校的调整 359

一、陆军大学的加强 359

二、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扩充 364

三、陆军各兵科学校的调整 369

四、空军各学校的充实调整和海军教育的延续 371

五、新疆航空学校 375

第三节 国统区的士兵养成教育 378

一、部队政治训练的加强 378

二、国民政府对部队军事训练的加强 382

三、国民政府的游击干部训练 387

第四节 国统区的地方军事教育 390

一、国统区兵役干部的训练 390

二、国统区地方学校的军事训练 393

三、国统区民众的军事训练 398

第九章 新民主主义军事教育的发展 402

第一节 抗日军人的摇篮--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402

一、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建立 402

二、抗大各分校的建立 407

三、抗大的教育方针与教学体系 412

四、抗大的校风 417

五、抗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421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其他学校的军事教育 425

一、根据地其他军事学校的建立和发展 425

二、普通学校的军事教育 430

三、根据地的民兵训练 434

第三节 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的部队教育 437

一、各部队的政治思想教育 437

二、各部队的军事训练和体育活动 441

三、各部队的文化教育 444

四、中国共产党派遣的军事留学生 447

第十章 日伪统治区短暂的殖民地军事教育 452

第一节 短暂的伪满和伪蒙疆的殖民地军事教育 452

一、伪满和伪蒙疆军警学校的建立 452

二、伪满普通学校和社会军事教育 455

第二节 汪伪殖民地军事教育 459

一、汪伪各军事教育机构的建立 459

二、汪伪奴化军事教育的特点 464

第十一章 国民政府军事教育的崩溃和新民主主义军事教育的胜利 467

第一节 抗战胜利后国统区军事教育的调整和重振 467

一、抗战胜利后国统区各军校的调整和复员 467

二、重振军事教育 470

第二节 国民政府军事教育的崩溃 473

一、国民政府军事教育的崩溃 473

二、台湾地方当局军事教育的确立 476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军事教育体系的确立和胜利 477

一、各大军区军政大学的相继建立 477

二、解放区航空和海军学校及陆军各兵种学校的建立 482

三、解放区的练兵和整军运动 484

四、新民主主义军事教育胜利的历史意义 488

第四节 毛泽东、朱德、刘伯承的军事教育思想 491

一、毛泽东的军事教育思想 491

二、朱德的军事教育思想 497

三、刘伯承的军事教育思想 501

附录 中国近代军事院校简表 507

参考文献 541

后记 54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