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炼成,李忠民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010089713
  • 页数:351 页
图书介绍:本书重点讨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所有制、“三农”、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三产业发展、可持续发展、市场体系、要素市场体系、分配制度、利益格局调整和消费等十个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目录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分析 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在何处? 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论 4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流通论 7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论 8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消费论 9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农”问题 11

第一节 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1

一、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二、中国农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三、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14

四、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 14

第二节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16

一、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要性 16

二、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原则 17

三、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措施 19

第三节 中国现阶段农村和农业的基本经济制度 21

一、中国农村和农业基本经济制度的变迁 22

二、中国现阶段农村和农业的基本经济制度 22

三、中国现阶段农村和农业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矛盾和问题 24

四、深化中国农村和农业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改革 25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6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 26

二、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8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道路 35

第一节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中国特色 35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36

二、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37

三、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 38

四、新型工业化道路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进程的深化 38

五、新型工业化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加快工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39

第二节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与特征 41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 41

二、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 42

三、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定位 46

第三节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创新 48

一、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创新 48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创新 49

三、以自主创新为主的科技战略创新 50

四、实施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创新 52

第四节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路径 53

一、加快工业技术进步,促进工业经济结构的升级 53

二、进行制度创新,创造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制度条件 55

三、推进城市化进程,协调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57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产业的发展 60

第一节 世界第三产业的发展概况 60

一、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发展概况 61

二、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概况 64

第二节 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历程 66

一、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66

二、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 68

第三节 中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路径与模式 74

一、知识经济与第三产业发展 74

二、以发展信息产业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现代化的发展 77

三、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战略设想 79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问题 86

第一节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86

一、传统的经济发展观 86

二、可持续发展观 87

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88

第二节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92

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 92

二、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 94

三、中国的人口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95

第三节 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98

一、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98

二、自然资源可持续供给的实现 100

三、中国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04

四、自然资源供给和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105

第四节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07

一、环境与经济发展 107

二、中国的环境问题及其控制 110

第五节 灾害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14

一、灾害及其社会经济特性 114

二、中国灾害的基本特征 117

三、“灾害风险最小化”的经济发展 120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 126

第一节 中国现阶段商品流通体制的基本构架 127

一、商品流通体制的演变 127

二、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成就 130

三、现阶段商品流通体制的基本框架 134

第二节 完善中国商品流通体制的对策与措施 136

一、商品流通体制所存在的问题 136

二、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目标 137

三、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措施 138

第三节 对外贸易与世界市场 142

一、对外贸易与世界市场的重要性 142

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 144

三、中国外贸发展的战略选择及政策措施 149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素市场体系 155

第一节 培育与发展各类金融市场 155

一、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历史回顾 155

二、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59

三、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方向与思路 161

第二节 人力资源市场 167

一、劳动力市场的划分 167

二、人才市场 170

三、劳动力市场 174

四、职业经理人市场 177

第三节 技术市场 182

一、技术市场概述 182

二、技术市场的类型和构成 182

三、中国技术市场已经初具规模 184

四、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技术市场 188

第四节 产权市场 190

一、产权及产权市场 190

二、中国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状况 193

三、建设规范的社会主义产权交易市场 195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问题 200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探索与建立 200

一、邓小平的分配思想 200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分配政策的变迁 204

第二节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10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按劳分配 21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按生产要素分配 213

三、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21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分配中的各种关系 220

一、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20

二、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224

三、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的关系 228

四、剥削与反贫困的关系 230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232

一、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 232

二、社会主义初次分配 233

三、社会主义再分配 239

第五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第三次分配的探索 243

一、社会保障制度概述 243

二、健全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 247

三、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250

四、第三次分配的探索 252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格局与调整问题 254

第一节 当前中国的收入分配概况 254

一、不平等的衡量与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总体状况 254

二、行业间职工收入差距 257

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258

四、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 263

第二节 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与性质 265

一、分配格局及分配模式的转变 265

二、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267

三、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270

四、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273

五、中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274

六、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276

第三节 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对策与途径 277

一、坚持正确的收入分配原则 278

二、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278

三、整顿收入秩序与调整过高收入 281

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消除绝对贫困 284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87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消费问题 290

第一节 消费是发展生产和流通的根本目的 290

一、消费的概念与性质 290

二、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消费是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 292

三、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消费与生产、分配、流通的一般关系 293

四、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消费在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中的作用 298

第二节 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301

一、消费是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301

二、消费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表现和检验 303

三、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消费需求状况分析 303

四、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应予贯彻的原则 305

第三节 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310

一、中国消费水平的现实问题 310

二、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 314

第四节 中国现阶段生态消费模式 320

一、生态消费模式的必要性 321

二、生态消费模式的内涵和特征 323

三、当前中国生态消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27

四、构建生态型消费模式的途径 328

第五节 中国现阶段公共产品的消费问题 331

一、公共产品和公共消费的内涵 331

二、城市公共产品的消费问题 334

三、农村公共产品的消费问题 336

第六节 关于信息、文化和精神产品的消费问题 340

一、信息产品的消费问题 341

二、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问题 34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