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2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肖浩辉等著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43826372
  • 页数:897 页
图书介绍:本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现实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科学技术发展条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过程和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目录

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历史命运 3

第一章 人类文明的最高成果 3

一 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批判继承 3

二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11

三 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科学体现 14

第四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21

一 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 27

第二章 永放光芒的普遍真理 27

二 不可动摇的理论基石 40

三 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和纲领 52

一 战斗胜利的历程 67

第三章 曲折前进的光辉历程 67

二 迂回曲折的道路 73

三 两股逆流的挑战 79

四 不可逆转的趋势 81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伟大胜利 84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理论准备 84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理论成果 91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成功要诀 95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和产生条件 107

一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107

第二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107

二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114

三 毛泽东思想是解放中国人民的正确理论 120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125

一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25

二 群众路线的根本观点和方法 136

三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们的立足点 143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150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民主革命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150

二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完成 154

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道路 160

四 从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165

第四章 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 170

一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中国化的新硕果 170

二 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176

三 无产阶级政权形式的创新 183

一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190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战略策略思想的新发展 190

二 在实践中创立的战略策略原则 192

三 制定和实行战略策略的依据 198

第六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的创新 205

一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05

二 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 210

三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220

第七章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理论的杰出贡献 223

一 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223

二 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230

三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232

四 逐步建立一支现代化的革命军队 242

第八章 统一战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49

一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 249

二 中国统一战线是包括两个联盟在内的广泛统一战线 255

三 坚持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257

四 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262

五 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基本政策 266

第九章 创造性的思想政治工作 269

一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269

二 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方针 276

三 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281

第十章 科技、教育、文化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286

一 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发展,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286

二 把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91

三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95

四 知识分子队伍建设是科技、教育、文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304

第十一章 符合国情和世情的外交理论和路线 308

一 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 308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准则 312

三 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是对外政策的出发点 321

四 提出对外开放思想,利用外国资金和技术建设社会主义 325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重大贡献 330

一 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特殊环境和条件 330

二 党的建设的独创性理论 334

三 党的领导作用的科学论证 348

一 在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实现新的飞跃 357

第三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357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成果 357

二 在继承捍卫毛泽东思想的实践中实现新的飞跃 365

三 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历史关头实现新的飞跃 373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380

一 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380

二 提出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的科学命题 386

三 提出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的科学论断 391

四 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坚持、运用和发展 395

五 倡导尊重实践与尊重群众相统一的思想作风 398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论中国化的新成果 403

一 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科学认识和理论升华 403

二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论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411

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立论基础和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 416

第四章 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423

一 马列的构想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和升华 423

二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427

三 社会主义本质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到新的科学水平 432

第五章 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观的新视野 440

一 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观 440

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 444

三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 457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战略思想的成功运用 461

一 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461

二 分阶段发展的战略步骤 465

三 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469

四 加快中西部发展的战略布局 472

五 实现战略任务的战略举措 475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的新探索 477

一 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477

二 改革经济体制,建立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484

三 改革政治体制,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492

四 改革科教文卫军队等领域的体制,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 502

一 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认识过程 508

第八章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突破 508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科学内涵 513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划时代意义 518

四 正确认识和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521

第九章 对外开放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526

一 社会主义社会本质上是对外开放的社会 526

二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530

三 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 536

四 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推进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541

一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547

第十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547

二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长期的任务 555

三 稳定压倒一切 566

第十一章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新思路 573

一 不断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加强党的领导 573

二 执政党面临的考验要求加强党的建设 578

三 把党建设成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 584

第十二章 依靠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共同理想的新观点 600

一 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600

二 必须依靠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 609

三 必须依靠人民军队 617

一 从中国实际出发的新构想 626

第十三章 “一国两制”统一祖国的新构想 626

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632

三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和强大生命力 637

第十四章 国际战略和对外策略的新思维 652

一 对当今时代问题的新判断 652

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新发展 656

三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新思路 667

四 对付复杂国际局势的新策略 672

第一章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向世纪的理性思考 679

一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679

二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684

三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理论成果 692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基本纲领的确立 696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696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确立 706

第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跨世纪发展的新战略 712

一 可持续发展战略 712

二 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 717

三 科教兴国战略 722

四 西部大开发战略 728

第四章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蓝图 735

一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35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与特点 737

三 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44

第五章 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实践与创新 748

一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748

二 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755

三 创新公有制观念,正确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 760

第六章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69

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769

二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777

三 努力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782

第七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新发展 787

一 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787

二 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791

三 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797

第八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若干重大关系的系统阐述 803

一 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必须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 803

二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807

三 “若干重大关系”的论述是对《论十大关系》的继承和发展 812

第九章 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视野 820

一 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820

二 按照新的要求全面加强军队建设 824

三 针对新的实际强化军队思想政治工作 832

第十章 “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新主张 836

一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重任 836

二 “一国两制”构想变成现实的巨大成功 841

三 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祖国统一的新主张 851

第十一章 丰富和发展邓小平外交思想,全面开创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856

一 科学分析世纪之交国际形势的新特点 856

二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面开创外交工作的崭新局面 863

第十二章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875

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在党 875

二 “三个代表”的思想是新时期建党的纲领 880

三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883

四 开展“三讲”教育是我们党面向新世纪加强自身建设的重大举措 888

五 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 892

后记 89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