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变质岩的晶质塑性和固态流变
变质岩的晶质塑性和固态流变

变质岩的晶质塑性和固态流变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法)尼古拉斯(Nicolas,A.),(法)波利埃(Poirie,J.P.)著;林传勇,史兰斌译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13031·2838
  • 页数:509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变动的海平面下一篇:宇宙科学传奇
《变质岩的晶质塑性和固态流变》目录

中译版序 1

译者的话 1

序言 1

第一章 引言:变质岩构造分析 1

1.1 本书所研究的变质岩 1

目录 1

1.2 变质岩构造分析的目的 2

1.2.1 构造和变质历史分析的目的 2

1.2.2 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的目的 3

1.3 运动学分析方法 5

1.3.1 连续介质力学方法 5

1.3.2 物理冶金学方法 7

1.3.3 连续介质力学方法与物理冶金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9

2.2 定义:位移、畸变、应变、旋转 12

第二章 固体力学原理 12

2.1 总述 12

2.3 应力 26

2.4 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弹性形变,塑性形变 34

2.4.1 弹性常数 39

2.4.2 塑性应变 40

2.5 应力同应变速率及流变方式之间的关系 53

第三章 物理冶金学原理 57

3.1 晶体中晶格缺陷概论 57

3.2 空位 59

3.2.1 形成,迁移,发射源,吸收源 59

3.2.2 给定温度下空位的平衡浓度 60

3.3.1 概念和定律 63

3.3 自扩散的空位机制 63

3.3.2 扩散系数的测量 71

3.3.3 公式 73

3.3.4 离子晶体中的扩散 75

3.4 位错 80

3.4.1 概论 80

3.4.2 伯格斯矢量 85

3.4.3 位错的应力场 88

3.4.4 位错的自能,线张力 92

3.4.5 外应力施加在位错上的力 98

3.4.6 位错源 101

3.4.7 晶格弯曲与稳态位错构造之间的关系 104

3.4.8 晶格内位错的滑移 107

3.4.9 位错攀移 111

3.4.10 塑性应变与可动位错之间的关系 116

3.5 二维缺陷(或面缺陷) 120

3.5.1 堆垛层错 120

3.5.2 位错壁 124

3.5.3 晶粒边界 127

3.5.4 界面 130

第四章 晶体中的塑性流变与退火过程 132

4.1 概论:加工硬化,恢复 132

4.1.1 加工硬化 133

4.1.2 恢复 140

4.1.3 加工硬化与恢复之间的竞争 145

4.2.1 冷加工状态的位错构造 147

4.2 特征位错构造 147

4.2.2 高温流变的位错构造 148

4.2.3 位错显微构造与外施应力之间的经验关系 149

4.3 高温塑性流变的机制 154

4.3.1 概述 154

4.3.2 应力感生的表面之间的物质扩散流动 155

4.3.3 应力感生的位错之间的物质扩散转移 160

4.3.4 受位错攀移控制的滑移引起的蠕变(魏特曼蠕变) 161

4.3.5 超塑性形变 163

4.3.6 相变超塑性 167

4.4 应力感生的重结晶(压结晶) 169

4.4.1 概述——化学势 169

4.4.2 应力感生的重结晶的坎姆模型 172

4.4.3 讨论 176

4.5 应变感生的重结晶 178

4.5.1 概述 178

4.5.2 成核 179

4.5.3 晶粒边界迁移 181

4.5.4 动态重结晶 184

第五章 造岩矿物的塑性变形 187

5.1 引言 187

5.2 橄榄石 187

5.2.1 结晶学 187

5.2.2 滑移系 189

5.2.3 恢复和重结晶 197

5.2.4 高温蠕变律 197

5.3 蓝晶石 200

5.4.1 结晶学 202

5.4 顽火辉石和斜顽辉石 202

5.4.2 滑移系 203

5.4.3 正顽火辉石与斜顽火辉石之间的转化 204

5.4.4 恢复和重结晶 206

5.4.5 出溶页理 206

5.5 透辉石 207

5.5.1 结晶学 207

5.5.2 滑移系 207

5.5.3 机械双晶 208

5.6.1 结晶学 209

5.6.2 滑移系 209

5.6 角闪石 209

5.6.3 机械双晶 211

5.7 云母 212

5.7.1 结晶学 212

5.7.2 滑移系和扭折 212

5.7.3 重结晶 214

5.8 斜长石 215

5.8.1 结晶学 215

5.8.2 滑移系 215

5.8.3 机械双晶 216

5.9 石英 218

5.9.1 结晶学 218

5.9.2 滑移系 222

5.9.3 机械双晶 225

5.9.4 湿石英的变形机制,水解弱化 226

5.9.5 恢复和重结晶 235

5.9.6 变形实验过程中向柯石英的转化 236

5.10 碳酸盐 237

5.10.1 结晶学 237

5.10.2 机械双晶 239

5.10.3 滑移系 242

5.10.4 高温蠕变 245

5.11 石盐 247

5.11.1 结晶学 247

5.11.2 滑移系 248

5.11.3 压力对交滑移的影响 254

5.11.4 高温蠕变 255

5.12.2 机械双晶和滑移系 258

5.12 硬石膏 258

5.12.1 结晶学 258

5.12.3 应力-应变曲线 259

第六章 塑性流变和重结晶产生的结构和优选方位: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结果 261

6.1 引言 261

6.2 橄榄石集合体的实验变形 261

6.2.1 塑性流变 263

6.2.2 同构造重结晶 266

6.3 云母集合体的实验变形 270

6.3.1 问题的概况 270

6.3.2 低温变形 271

6.3.3 高温变形 274

6.4 石英集合体的实验变形 277

6.4.1 塑性流变 278

6.4.2 同构造重结晶 282

6.4.3 退火重结晶 287

6.5 方解石集合体的实验变形 291

6.5.1 单轴实验变形产生的结构和优选方位 293

6.5.2 解释 298

6.5.3 三轴实验变形产生的优选方位 300

6.5.4 退火作用 303

6.6 白云石集合体的实验变形 303

6.6.1 塑性流变 303

6.6.2 同构造重结晶和退火重结晶 306

6.7 石盐集合体的实验变形 308

6.8 硬石膏集合体的实验变形 308

6.9.1 目的 311

6.9 塑性流变的计算机模拟 311

6.9.2 方法 312

6.9.3 晶胞组合的统计结果 312

6.9.4 孤立晶胞的观察结果 316

6.9.5 与天然和实验变形多晶体的对比 321

第七章 野外构造的运动学方法和应变分析 325

7.1 引言 325

7.2 运动学分析方法 325

7.3 野外构造 328

7.3.1 面状透入性构造 331

7.3.2 线状透入性构造——线理 333

7.3.3 非透入性构造 336

8.2 资料总体的代表性和个数 342

8.1 引言 342

第八章 构造资料的表示方法及分析 342

8.3 不具形貌配置的方向资料 347

8.3.1 方向资料的性质 347

8.3.2 参考系和表示法的基本模式 347

8.3.3 平面表示法的技术 351

8.3.4 方位密度图的编制 352

8.3.5 方位密度图的分析 356

8.4 具形貌配置的资料 359

8.4.1 定位的空间资料 359

8.4.2 定位的方向资料 361

9.1 光学显微镜研究法 364

9.1.1 薄片制备 364

第九章 实验室方法 364

9.1.2 薄片中的主要研究内容………………………?9.2 优选方位的X光测定法 373

9.3 亚构造和位错的观测方法 373

9.3.1 位错缀饰法 374

9.3.2 侵蚀坑 374

9.3.3 X光形貌法(X-ray topography) 377

9.3.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382

第十章 橄榄岩的结构、构造以及优选方位的运动学解释 389

10.1 研究橄榄岩流变的重要意义 389

10.2 变形橄榄岩的不同类型及其产状 389

10.2.1 岩体中的橄榄岩 389

10.2.2 包体中的橄榄岩 392

10.3 结构和优选方位 393

10.3.1 巴尔第塞洛(Baldissero)岩体:冷加工——突出的非旋转剪切流变 394

10.3.2 兰佐核心区(Lanzo Core):热加工——显著的旋转剪切流变 397

10.3.3 兰佐边缘区:强烈的旋转剪切流变 401

10.3.4 玄武岩包体系列;应变的增大,重结晶作用,变形旋回 403

10.3.5 金伯利岩包体:超塑性流变 411

10.4 野外构造 412

10.4.1 叶理和线理 412

10.4.2 褶皱 415

第十一章 橄榄岩中的大规模流变、上地幔地球动力学 419

11.1 引言 419

11.2 橄榄岩中流变的几何模式 419

11.2.1 不同橄榄岩类的流变研究 419

11.2.2 与二辉橄榄岩侵入体有关的流变 420

11.2.3 蛇绿岩套中的方辉橄榄岩体流变的研究 428

11.2.4 最上部地幔的地震波速各向异性 430

11.3 上地幔的蠕变 434

11.3.1 板块构造和上地幔的蠕变 434

11.3.2 上地幔的粘滞性:各种流变机制评价 435

11.3.3 讨论 441

11.3.4 软流圈和低粘滞度带 445

第十二章 变质岩流变解释的设想 448

12.1 概述 448

12.2 面状和线状透入性要素的运动学解释 449

12.2.1 叶理 449

12.2.2 线理 451

12.2.3 板劈理 451

12.3 褶皱的运动学解释 453

参考文献 45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