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现代战伤外科学
现代战伤外科学

现代战伤外科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黎鳌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800207749
  • 页数:1182 页
图书介绍:
《现代战伤外科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现代战争 3

一、战争具有一定的可控性 3

二、战场空间空前扩大 3

三、作战时效显著提高 3

四、作战力量超常编成,空、海军等技术军兵种地位突出 3

五、作战手段增多,作战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4

六、广泛使用C~3I系统,作战指挥向自动化发展 4

七、作战物资消耗巨大,后勤保障艰巨复杂 4

第二节 现代战争条件下的卫勤保障 4

一、卫勤保障高技术化 4

二、卫勤保障立体化 5

三、卫勤保障机动化 5

第三节 现代战争条件下的战伤救治 6

一、高技术武器发展趋势 6

五、卫勤保障军民一体化 6

四、卫勤保障综合化 6

二、武器杀伤性能的发展趋势及致伤特点 7

三、高技术武器对战伤救治的影响 7

四、现代战伤救治的基本原则 7

第二章 战伤救治工作的组织体制和工作方法 10

第一节 战伤救治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10

一、战伤救治组织形式的演变 10

二、我军战伤救治体制的发展概况 11

三、现代战伤救治体制 12

四、我军战伤救治的组织机构 14

第二节 各级救治机构的任务与救治范围 16

一、连抢救组的急救 16

二、营救护所(海军舰艇救护所)补充急救 16

三、团救护所(海军码头救护所、空军乙级场站救护所)紧急救治 17

四、师救护所(海军支队救护所、空军甲级场站救护所)的早期治疗 17

五、一线医院(集团军医院、海军医院船、空中医院)的早期治疗和部分专科治疗 18

第三节 伤员分类 19

一、分类的意义、形式和要求 19

七、战略后方医院的专科治疗和康复治疗 19

六、二线医院(战区基地医院)的专科治疗 19

二、伤员分类的医学依据 21

三、伤员分类标志 22

第四节 伤员后送 23

一、后送组织领导 23

二、后送运输工具 24

四、后送要求 25

三、后送方式 25

第五节 医疗后送文书 26

一、伤票 26

二、野战病历 27

三、后送文件袋 27

四、战时伤病员登记簿 27

五、战斗卫勤日志 27

附录 28

第一节 现代武器发展致战争形态和伤情的改变 37

一、战争形态改变 37

第三章 国外现代战伤外科学的进展 37

二、伤情严重、伤类复杂 38

第二节 现代化卫勤建设促进战伤外科学发展 38

一、贯彻“质量建军”的方针,培养训练有素的卫勤战救人员 38

二、加强阵地救护训练,提高战时自救互救水平 39

三、伤员后送概念的发展和立体后送阶梯的形成 39

四、为建立高效率的卫勤战救目标,推行各种改革措施 40

第三节 战伤外科救治技术的进展 42

一、复苏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42

四、血管外科有很大发展 43

二、大量新型抗生素问世,控制了许多严重感染 43

二、免疫治疗用于战伤外科 43

五、有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大量引进 44

六、电子计算机进一步应用到战伤救治各个领域 44

七、战伤外科装备极大改善 44

第四节 医学鬲科技与卫勤战救标准化 45

一、高科技对多国部队内部可操作性的冲击 45

二、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重视标准化治疗方案的实施 46

一、高速轻武器简介 48

第一节 高速轻武器及其所致损伤 48

第四章 现代常规杀伤武器及其致伤特点 48

二、高速轻武器伤 51

第二节 高速小破片武器及其所致损伤 52

一、高速小破片武器简介 52

二、高速小破片伤 55

第三节 小型爆炸武器及其所致损伤 56

一、小型爆炸武器简介 56

第四节 燃料空气炸药武器及其所致损伤 57

二、小型爆炸武器伤 57

一、燃料空气炸药武器简介 58

二、燃料空气炸药武器伤 60

第五节 气浪弹及其所致损伤 61

一、气浪弹简介 61

二、气浪弹伤 61

第六节 燃烧性武器及其所致的损伤 62

一、凝固汽油弹及其所致损伤 63

四、铝热弹、NPT及其所致损伤 64

三、镁弹及其所致损伤 64

二、磷弹及其所致损伤 64

第七节 激光武器及其所致损伤 65

一、激光和激光武器简介 65

二、激光武器伤 66

第八节 微波、次声和粒子束武器及其所致损伤 67

一、微波武器及其所致损伤 67

二、次声武器及其所致损伤 68

三、粒子束武器及其所致损伤 69

一、现代火器变化 70

第五章 火器伤 70

第一节 现代火器变化对伤情结构的影响 70

二、伤情结构变化 71

第二节 现代火器伤的致伤机制 72

一、直接损伤 72

二、水粒子运动学说 72

三、脉动性瞬时空腔作用 72

四、压力波作用 73

一、武器因素 74

第三节 决定伤情的主要因素 74

第四节 现代火器伤的基本特点及伤口、伤道类型 76

一、现代火器伤的基本特点 76

二、致伤部位的组织学特点 76

二、伤口、伤道类型 78

第五节 现代火器伤的病理形态特征 79

一、原发伤道区 79

二、挫伤区 79

三、震荡区 81

第六节 现代火器伤的远达效应 82

一、远达效应的发生率及发生条件 82

二、远达效应的发生机制 83

三、远达效应的临床意义 85

第七节 现代火器伤的救治原则 85

一、分级救治原则 85

二、初期外科处理原则 86

一、早期清创的方法 87

二、失活组织的判定方法 87

第八节 火器伤的清创处理 87

三、各类组织的处理 88

四、感染伤口的清创术 89

五、清创术后处理 89

第九节 火器伤的后续治疗 89

二、早期植皮 90

四、金属异物的处理 90

二、二期缝合 90

一、延期缝合 90

第六章 冲击伤 93

第一节 有关冲击波的基础知识 93

一、冲击波的物理特性 93

二、冲击波的形成 94

三、冲击波的运行和致伤参数 94

第二节 冲击波的致伤机制 99

一、超压和负压的直接作用 99

二、动压的抛掷与撞击作用 103

第三节 冲击伤的分类与临床特点 104

一、冲击伤的分类 104

三、物体的间接致伤作用 104

二、冲击伤的临床特点 106

第四节 冲击伤的分级救治与防护 107

一、冲击伤的分级救治 107

二、冲击伤的防护 108

第五节 听器冲击伤 109

第六节 眼冲击伤 111

一、肺冲击伤 115

第七节 胸部冲击伤 115

二、心脏冲击伤 119

第八节 腹部冲击伤 120

第九节 颅脑、四肢、脊柱等冲击伤 123

一、颅脑冲击伤 123

二、四肢和脊柱冲击伤 124

三、其它 124

第七章 复合伤 127

二、放射损伤与其他伤害的复合效应 128

一、放射复合伤的发生情况 128

第一节 放射复合伤 128

三、放射复合伤的诊断 132

四、放射复合伤的救治 132

第二节 创伤复合伤 133

第三节 化学战剂及其复合伤 138

一、化学战剂简介 138

二、化学战剂复合伤 139

第八章 烧伤 146

一、烧伤面积的估计 147

第一节 烧伤严重程度的估计 147

二、烧伤深度的估计 148

二、烧伤严重程度的分类 150

第二节 烧伤的临床与病理生理特点 150

一、体液渗出期(休克期) 151

二、急性感染期 151

三、修复期 152

二、后送 153

一、现场急救 153

第三节 烧伤的急救和一般处理 153

三、轻度烧伤的治疗 154

四、中、重度烧伤入院后处理程序 155

第四节 烧伤休克的防治 155

一、早期补液治疗 156

二、其它治疗 158

三、烧伤48h后的补液治疗 158

第五节 烧伤创面的处理 158

一、浅度烧伤创面的处理 159

二、深度烧伤创面的处理 159

三、感染创面的处理 160

四、植皮 160

第六节 烧伤全身性感染 161

第七节 特殊部位烧伤 165

一、吸入性损伤 165

二、头面部烧伤 166

四、会阴部烧伤 167

三、手烧伤 167

第八节 特殊原因烧伤 168

一、电烧伤 168

二、化学烧伤 170

三、凝固汽油烧伤 171

第九节 特殊条件下的烧伤救治 172

一、成批烧伤的专科医院救治 172

二、坑道内烧伤的救治 173

三、高原烧伤的救治 173

四、简陋、艰苦环境的烧伤救治 174

第十节 烧伤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175

一、肺功能不全 175

二、肾功能不全 176

三、应激性溃疡 176

四、脑水肿 176

五、多器官功能不全和衰竭 177

第十一节 烧伤病人的营养 178

一、烧伤后的代谢变化 178

二、烧伤伤员的营养支持 178

第九章 冻伤 180

第一节 冻结性冻伤 181

第二节 非冻结性冻伤和冻僵 186

一、非冻结性冻伤 186

二、冻僵 187

第三节 冻伤的预防和分级救治 189

一、冻伤的预防 189

二、分级救治 191

第十章 挤压伤和挤压综合征 193

第一节 挤压伤、挤压综合征的原因和机制 193

一、挤压伤、挤压综合征的原因 193

二、挤压伤、挤压综合征的机制 194

第二节 挤压伤、挤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198

一、挤压伤的临床表现 198

二、挤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200

三、挤压伤、挤压综合征的诊断步骤 202

二、抗休克治疗 203

三、保护肾脏及功能 203

一、现场急救与早期处理 203

第三节 挤压伤、挤压综合征的治疗和预后 203

四、挤压伤的局部处理 204

五、热量营养的摄入 205

六、高血钾症的处理 206

七、透析疗法 206

八、其他治疗 207

九、预后 207

一、病理形态学改变 209

第一节 战伤局部的一般反应 209

第十一章 战伤病理学 209

二、炎症反应 210

三、局部循环障碍 210

四、组织细胞损伤 211

第二节 伤口 211

一、出血 211

二、炎症 212

第三节 伤道 213

一、分类 213

三、形态特点 214

二、入口和出口 214

四、内容物 215

五、病理分区与基本病理变化 215

第四节 几种组织器官损伤 218

一、肌肉、血管损伤 218

二、骨损伤的变化 219

三、胸腹部损伤 219

四、神经系统损伤 219

二、细胞代谢与组织化学变化 220

一、血液循环的变化 220

第五节 伤道病理生理学变化 220

三、细胞膜电位与功能变化 221

第六节 伤道外组织器官损伤 221

一、邻近组织损伤 221

二、远隔部位损伤 222

第七节 组织修复的基本过程 223

一、局部炎症反应 223

二、细胞增殖分化与肉芽组织生成 225

一、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其调节 226

三、伤口愈合组织重建 226

第八节 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 226

二、胶原的合成及调节 227

第九节 伤口愈合 228

一、伤口收缩 228

二、瘢痕增生与疙瘩形成 229

三、伤口愈合分期 230

第十节 骨折愈合 232

一、骨折愈合过程 232

二、生长因子与骨折修复 234

第十一节 神经组织的再生 235

一、神经组织的特征 235

二、神经细胞损伤和再生的变化 236

二、神经纤维损伤和再生机制 239

第十二节 战伤全身反应与分期 240

一、战伤全身反应 240

二、战伤反应的分期 241

一、下丘脑-垂体系统的反应 242

第十三节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反应 242

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反应 243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变化 243

四、其他激素的变化 244

第十四节 物质代谢的变化 245

一、能量代谢的变化 245

二、糖代谢的变化 246

三、脂肪代谢的变化 247

四、蛋白质代谢的变化 247

五、水和电解质代谢的变化 248

第十五节 免疫系统的变化 249

一、免疫球蛋白的变化 249

二、补体系统的变化 249

三、吞噬细胞的变化 250

四、免疫活性细胞的变化 251

第十六节 循环、呼吸等系统变化 252

一、循环系统的变化 252

二、呼吸系统的变化 252

四、酶活性及激肽系统的变化 253

三、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变化 253

第十二章 战伤休克 258

第一节 分类、预防与现场急救 258

一、分类 258

二、预防 259

三、现场急救 259

第二节 血液循环改变 261

一、微循环改变 261

三、血液流变学变化 262

二、血流动力学变化 262

第三节 休克的细胞机制 263

一、细胞膜损害 263

二、细胞器损害 263

三、细胞内Ca~(2+)超载 264

第四节 神经体液反应及细胞因子作用 265

一、神经体液反应 265

二、细胞因子作用 267

一、代谢障碍 269

第五节 代谢障碍及重要器官损害 269

二、重要器官损害 270

第六节 战伤休克的诊断依据与监测指标 271

一、诊断依据 271

二、监测指标 272

第七节 战伤休克的容量复苏 275

一、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和配血 275

二、补充液体 275

第八节 抗休克药物 277

一、血管活性药物 277

二、改善心功能的药物 278

三、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280

四、代谢治疗药物 280

五、试用中的新药 280

六、其他药物 282

一、伤员自身因素 284

二、病原菌因素 284

第十三章 战伤感染 284

第一节 战伤感染因素及实验室检查方法 284

三、实验室检查方法 285

第二节 战伤感染常见病原菌及其变迁 287

一、球菌感染 287

二、杆菌感染 287

三、无芽胞厌氧菌感染 288

四、真菌感染 288

五、战伤感染常见菌的变迁 289

一、气性坏疽(梭状芽胞肌坏死) 290

第三节 战伤特殊感染 290

二、破伤风 292

第四节 肠源性感染和脓毒症 294

一、肠源性感染 294

二、脓毒症 295

第五节 抗生素的应用 295

一、抗生素的选择 296

二、用药时机 297

四、抗生素的局部应用 298

三、剂量 298

第一节 呼吸功能衰竭 300

第十四章 创伤后内脏并发症 300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309

第三节 心功能不全 317

第四节 消化系统并发症 322

一、应激性溃疡 322

二、急性胃扩张 324

三、麻痹性肠梗阻 326

第五节 颅内并发症 327

一、脑水肿 327

二、脑脓肿 330

三、脑脂肪栓塞综合征 331

第六节 肝功能不全 334

第七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339

一、气道阻塞原因及判断 358

二、通气方法 358

第一节 通气术 358

第十五章 战伤急救技术 358

第二节 止血 360

一、指压法 360

二、加压包扎法 361

三、屈曲肢体加垫止血法 361

四、止血带止血法 362

五、填塞和结扎法 362

一、三角巾 363

第三节 包扎 363

二、四头带 366

三、绷带 366

第四节 固定 369

一、常用的固定器材 369

二、上肢伤的固定 370

三、下肢伤的固定 371

四、头颈部伤的固定 373

第五节 搬运和后送 374

一、搬运 374

二、战地后送 377

第十六章 心肺脑复苏术 378

第一节 心搏骤停 378

第二节 基础生命支持 382

一、疏通气道 382

二、口对口(鼻)人工通气 384

三、胸外心脏按压 386

第三节 后续生命支持 389

一、辅助呼吸设备 389

二、循环支持 391

三、电除颤 392

四、输液及用药 395

第四节 心搏恢复后的处理和预后判断 397

一、稳定循环功能 397

二、调整酸碱失衡 397

三、呼吸功能的维护 398

四、稳定其他系统器官功能 398

五、预后判断 398

二、全脑缺血的病理生理 399

第五节 脑复苏 399

一、全脑缺血的神经病理学 399

三、脑复苏措施的探索 402

四、脑复苏的后遗症和并发症 404

第六节 溺水和触电的复苏 405

一、溺水的复苏 405

二、触电的复苏 406

第十七章 战伤伤员的补液与营养 408

第一节 水和钠的正常代谢 408

一、总体液量、分布及其组成 408

二、渗透浓度和渗透压 409

三、水和电解质的出入量 410

四、机体对水、钠的调节 411

第二节 水和钠代谢失调 412

一、高钠血症 412

二、低钠血症 413

三、水中毒 415

一、钾的生理作用 416

第三节 钾代谢失调 416

二、低钾血症 417

三、高钾血症 418

第四节 镁代谢失调 419

一、低镁血症 419

二、高镁血症 420

第五节 酸碱平衡 420

一、酸碱平衡的调节 421

二、酸碱失衡 422

三、呼吸性酸、碱中毒 424

四、代谢性酸、碱中毒 425

五、复合性酸碱代谢异常 426

第六节 战伤伤员的补液原则 426

一、补液依据 426

二、基本需要量 427

三、额外丢失量 427

四、以往失水量 428

一、代谢改变 429

第七节 战伤代谢改变与营养状态评判 429

二、营养状态的评估 430

三、营养状态的判断 431

第八节 营养支持 432

一、营养需要量 432

二、适应证 433

三、营养支持方法 433

第十八章 输血与战时输血组织 439

第一节 血型与标准血清制备 439

一、红细胞血型 439

二、白细胞和血小板血型 441

第二节 血型鉴定和配血试验 442

一、血型鉴定 442

二、ABO标准血清制备 443

三、配血试验 444

四、血型鉴定和配血试验发生错误及异常原因 445

三、血液的抗凝 446

二、采血前准备 446

一、献血的健康标准 446

第三节 血液的采集与贮存 446

四、采血 447

五、献血并发症 447

六、血液成分的制备及应用 448

七、血液保存 450

八、发血 451

第四节 血浆及血液代用品 451

一、血浆代用品 451

二、血液代用品 452

第五节 输血 454

一、输血适应证 454

二、成分输血疗法 455

三、输血量的估计 455

四、输血速度 457

五、输血方法 457

六、输血注意事项 457

二、细菌污染反应 458

二、过敏反应 458

一、发热反应 458

第六节 输血不良反应 458

四、溶血反应 459

五、大量输血的副作用 460

第七节 战时供血组织 461

一、战时供血特点 461

二、供血机构的设置 461

四、器材设备 462

五、血型检查及O型血抗A抗B效价简易测定法 462

三、血源组织 462

六、采血及血液成分的配备 463

七、血液运输 464

八、血液保存和质量观察 464

第八节 战时输血 465

一、受血量的估计 465

二、前方输血 466

三、自体血回输 466

一、处理呼吸困难 470

第一节 重伤员转运中麻醉人员的作用 470

第十九章 战伤麻醉 470

二、维持吸氧 472

三、镇痛 472

四、纠正低血容量 472

第二节 战伤救治的新进展 474

一、平战结合人才的培训 475

二、休克代偿期氧债的纠正 475

三、高压氧治疗和肺外换气 476

五、麻醉机呼吸器的改进 477

四、机械呼吸的新模式 477

六、无创监测的局限性 478

七、全身麻醉下的脑保护 479

第三节 战伤麻醉用药及其组合 479

一、历史回顾 480

二、阿片类镇痛药 480

三、氯胺酮与催眠药配合 482

四、阈下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 483

五、吸入麻醉药并用肌肉松弛药 483

一、多发伤伴有休克伤员的麻醉 486

第四节 专科战伤的麻醉处理 486

二、颅脑颌面部伤员的麻醉 487

三、烧伤伤员的麻醉 488

四、胸腹部伤伤员的麻醉 489

五、脊柱四肢伤伤员的麻醉 490

六、放射复合伤伤员的麻醉 492

七、老年伤员的麻醉 492

第五节 战伤麻醉中的安全保障 493

一、麻醉装备和药品的准备 493

八、小儿伤员的麻醉 493

二、提高专业队伍的素质 494

三、伤员麻醉期间的过敏反应 495

四、注意事项 497

第二十章 战伤整形外科技术 499

第一节 战伤与整形外科 499

一、伤残重建与整形外科的发展 499

二、现代战伤的特点与整形修复 501

一、分类、适应证和禁忌证 504

三、整形外科在战伤处理中的地位 504

第二节 战伤游离皮片移植术 504

二、植皮术的时机 505

三、战伤早期创面皮片移植术 506

四、皮肤代用品 508

第三节 战伤皮瓣移植基本知识 508

一、适应证 509

二、皮瓣的分类 509

三、皮瓣在战伤早期修复中的应用 509

四、血管显微吻合基本技术 510

五、神经显微缝合技术 512

第四节 头颈部常用皮瓣 513

一、颞顶部皮瓣 513

二、额部皮瓣 514

三、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 514

第五节 胸腹部常用皮瓣 516

一、胸三角皮瓣 516

二、肩胛皮瓣 516

三、胸外侧皮瓣 517

四、胸脐皮瓣 519

五、侧腹部皮瓣 520

六、髂腹部皮瓣 520

第六节 股部常用皮瓣 522

一、股前外侧皮瓣 522

二、股外侧皮瓣 523

三、股内侧皮瓣 523

四、隐动脉皮瓣 524

一、小腿内侧皮瓣 525

第七节 小腿与足部常用皮瓣 525

二、足背皮瓣 526

三、足底皮瓣 527

第八节 上肢常用皮瓣 528

一、前臂皮瓣 528

二、前臂尺侧皮瓣 529

三、示指背侧皮瓣 530

一、胸锁乳突肌肌皮瓣 531

第九节 胸背部常用肌皮瓣 531

二、斜方肌肌皮瓣 532

三、背阔肌肌皮瓣 533

第十节 下肢与腹部常用肌皮瓣 534

一、阔筋膜张肌肌皮瓣 534

二、腓肠肌肌皮瓣 535

三、腹直肌肌皮瓣 537

第十一节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538

第十一章 现代海战战伤救治 542

第一节 现代海战伤员救治与卫勤保障 542

一、海战战伤简史 542

二、海上核战争伤情和卫生减员的特点 543

三、战伤救治与卫勤保障特点 544

第二节 冲击伤 545

一、水冲击波对人体的影响 545

二、水冲击伤 545

第三节 水下低温伤害 546

一、水下低温对人体的影响 546

三、舰船冲击伤 546

二、低体温的病理生理机制 547

三、低体温的症状 549

四、低体温与冻僵人员的急救 549

第二十二章 现代空战战伤救治 550

第一节 航空兵作战环境及其特点 550

一、场站及其特点 550

二、战时飞行的基本特点 550

三、主要战斗机及轰炸机简介 551

第二节 航空生理及航空生物动力学知识 553

一、航空生理学知识 553

二、航空生物动力学知识 555

第三节 空战战伤的特点及救治原则 556

一、场站伤的特点及救治原则 556

二、跳伞伤的特点及救治原则 558

三、飞机失事伤的特点及救治原则 560

第四节 空军战时卫生勤务及分级救治 561

一、场站战时卫生勤务 561

二、场站战前勤务准备 562

三、空战伤的分级救治 563

第二十三章 伤员空运后送 565

第一节 伤员空运后送的组织实施 565

一、伤员空运后送的特点和组织 565

二、伤员空运后送的实施 567

第二节 空运对伤病员的影响 569

一、低气压的影响 569

二、缺氧的影响 570

三、晕机病的影响 571

四、振动、噪声和温度、湿度的影响 572

第三节 伤病员空运前的准备 572

一、空运前准备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573

二、禁忌证和适应证 573

三、空运前的医学处置及要求 575

第四节 伤病员空中医疗护理 576

一、空中医疗护理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576

二、常见伤病的空中医疗护理 583

一、急性高原病 586

第二十四章 高原战伤的救治 586

第一节 高原低氧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586

二、慢性高原病 587

第二节 高原创伤对主要器官的影响 588

一、肺、脑的改变 588

二、心脏改变 589

三、其它系统器官改变 589

第三节 高原创伤休克的特点及其救治原则 589

一、特点 589

二、救治原则 591

第四节 高原火器伤的特点及其救治原则 593

一、特点 593

二、救治原则 594

第五节 高原创伤感染的特点及防治原则 594

一、特点 594

二、防治原则 596

第二十五章 动物咬伤和鳖(刺)伤 598

第一节 动物致伤机制与急救原则 598

第二节 毒蛇咬伤 599

一、兽畜类咬伤 603

第三节 兽畜及鱼类咬伤 603

二、鳄鱼咬伤 605

三、鱼类咬(刺)伤 605

第四节 节足动物螫咬伤和蚂蝗咬伤 605

一、蜂螫伤 605

二、蜈蚣咬伤 606

三、蝎螫伤 606

五、蚂蝗咬伤 607

四、毒蜘蛛咬伤 607

第二十六章 颅脑伤 608

第一节 颅脑的外科解剖和生理特点 608

一、头皮软组织 608

二、颅骨 609

三、脑膜 611

四、脑 612

第二节 颅脑伤的分类 618

一、开放性颅脑伤的分类 619

二、闭合性颅脑伤的分类 620

第三节 颅内高压症 621

第四节 脑水肿 628

第五节 脑疝 634

一、小脑幕裂孔疝 634

二、枕骨大孔疝 635

三、小脑幕裂孔上疝 635

四、大脑镰下疝 635

第六节 火器性颅脑伤 636

五、蝶骨嵴疝 636

第七节 火器性颅脑伤的处理 639

一、创伤处理的分期 639

二、大批伤员的手术安排 640

三、火器穿透伤的清创术 640

四、颅内异物定位 642

五、特殊类型伤的处理 642

六、并发症的处理 645

七、手术前后的处理 649

第八节 闭合性颅脑损伤 653

第九节 颅脑伤的分级救治 662

一、阵地或现场急救 662

二、救护所或急诊室急救 662

三、师医院和一线医院的早期治疗 663

四、二线医院或专科医院治疗 663

第一节 颌面颈部应用解剖及生理特点 666

一、颌面颈部应用解剖 666

第二十七章 颌面颈部伤 666

二、颌面颈部的解剖生理特点 669

第二节 颌面颈部伤的救治原则 670

一、呼吸道梗阻 670

二、止血及抗休克 671

三、防治感染和包扎后送 674

第三节 颌面部战伤 674

一、颌面部软组织伤的初期外科处理 675

二、牙和牙槽突伤 676

三、上颌骨伤 677

四、下颌骨伤 679

五、颌面部伤的护理特点 687

六、颌骨畸形缺损的晚期整复 687

第四节 眼战伤的特点、分类及救治原则 691

一、特点 691

二、分类 692

三、救治原则 693

一、眼睑伤 694

第五节 眼睑、眼眶伤及眼异物 694

二、眼眶伤 696

三、眼异物 696

第六节 眼球穿通 699

一、角膜穿通 699

二、角巩膜穿通 701

三、巩膜穿通 701

四、眼球摘除术 705

五、眼内容物剜出术 706

第七节 眼挫伤 706

一、眼前节挫伤 707

二、眼后节挫伤 708

第八节 特殊眼战伤 710

一、物理烧伤 710

二、冻伤 710

三、化学烧伤 710

四、军事毒剂伤 711

五、辐射性损伤 712

第九节 耳战伤 713

一、外耳伤 713

二、中耳伤 715

三、内耳伤 717

第十节 爆震性听器伤 718

第十一节 鼻部伤 721

一、外鼻伤 721

二、鼻腔伤 722

三、鼻窦伤 724

一、咽部伤 725

第十二节 咽喉部伤 725

二、喉部伤 726

第十三节 颈部战伤 727

一、颈部血管伤 727

二、颈部异物的处理 730

三、胸导管损伤 731

四、甲状腺创伤 731

第十四节 颌面颈部伤的分级治疗 731

一、连、营急救 731

三、师救护所和一线医院的救治 732

二、团救护所的救治 732

四、二线医院的治疗 733

第二十八章 胸部战伤 736

第一节 致伤机制与分类救治 736

一、致伤机制 736

二、分类救治 739

第二节 胸部战伤救治及其进展 740

一、战地救治 740

二、剖胸探查 741

三、救治技术进展 742

第三节 血气胸与外伤性气肿 743

一、一般气胸 743

二、张力性气胸 744

三、开放性气胸 745

四、血胸 745

五、皮下气肿 746

六、纵隔气肿 747

二、伤情分析和处理 748

一、发生机制 748

第四节 急性呼吸功能障碍 748

第五节 胸壁创伤 751

一、胸壁创伤的特点 751

二、胸壁创伤的处理 752

三、单纯肋骨骨折 752

四、胸骨骨折 752

五、连枷胸 753

第六节 心脏创伤 754

一、心脏穿透伤 755

三、心肌破裂 757

二、心肌挫伤 757

第七节 肺与气管创伤 758

一、肺创伤 758

二、气管创伤 759

第八节 血管与食管创伤 762

一、胸内大血管创伤 762

二、食管创伤 764

一、分类 767

第二十九章 腹部战伤 767

第一节 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 767

二、临床表现 768

三、诊断 768

第二节 腹部伤的处理原则 771

一、基本原则 771

二、腹壁伤的处理 772

三、剖腹探查术 773

一、胃损伤 776

第三节 胃、十二指肠损伤 776

二、十二指肠损伤 777

第四节 肠损伤 780

一、小肠损伤 780

二、结肠、直肠损伤 782

第五节 胰腺损伤 785

第六节 肝与肝外胆管损伤 794

一、肝损伤 794

二、肝外胆管损伤 801

第七节 脾脏损伤 803

一、立即脾破裂 803

二、延迟性脾破裂 806

第八节 肾、输尿管损伤 807

一、肾损伤 807

二、输尿管损伤 811

第九节 腹部多脏器伤和膈肌伤 813

一、腹部多脏器伤 813

二、膈肌损伤 814

第十节 腹部大血管损伤及腹膜后血肿 815

一、肠系膜上血管损伤 816

二、肠系膜下血管损伤 816

三、门静脉与肝动脉损伤 816

四、腹主动脉损伤 817

五、下腔静脉损伤 818

六、髂血管损伤 819

七、腹膜后血肿 821

第十一节 创伤性肠外瘘 822

第十二节 腹部伤手术后处理 828

一、继续抗休克 828

二、维持内稳态平衡 828

三、营养支持 828

四、控制感染 829

五、引流物及填塞物的处理 829

六、空腔脏器造口管 829

七、后送 829

一、腹腔内感染 830

第十三节 腹部伤后并发症 830

二、出血 831

三、应激性溃疡出血 832

四、肠、胆、胰瘘 832

五、肠梗阻 832

六、腹壁切口裂开 832

七、肺部并发症 833

一、骨盆 834

第一节 骨盆和会阴部应用解剖 834

第三十章 骨盆和会阴部伤 834

二、盆腔 835

三、会阴 836

四、直肠与肛管 837

第二节 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救治原则 838

第三节 骨盆骨折和髋臼骨折 840

一、骨盆骨折 840

二、髋臼骨折 843

第四节 膀胱伤 844

第五节 男性尿道伤 846

第六节 生殖系统损伤 851

一、阴茎伤 851

二、阴囊及睾丸伤 852

三、女性尿道及生殖器伤 853

第三十一章 脊柱脊髓伤 856

第一节 脊柱、脊髓解剖与损伤特点 856

一、脊柱各节段的解剖与损伤特点 856

二、椎骨的连接及损伤特点 858

三、脊柱的生理功能 859

四、脊髓 860

五、脊髓的血供 863

第二节 致伤机制、分类与病理解剖 866

第三节 临床特点与影像学检查 872

第四节 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874

第五节 颈椎骨折脱位 882

一、上颈椎骨折脱位 882

二、下颈椎骨折脱位 886

第六节 胸腰椎骨折 891

第七节 骶尾部损伤 900

一、骶骨骨折 900

二、尾骨骨折与脱位 902

第八节 脊柱肌肉韧带损伤 903

一、颈部扭伤 903

二、腰部急性扭伤 904

三、安全带引起的损伤 906

四、腰肌劳损 906

五、棘上韧带损伤 908

六、棘间韧带损伤 909

第三十二章 烧伤康复与整形 910

第一节 烧伤康复与畸形预防 910

一、烧伤康复 910

二、瘢痕增生 911

三、瘢痕挛缩 912

第二节 烧伤整形 912

一、治疗计划 913

三、整形手术原则 914

二、形态与功能的统一 914

第三节 头面部缺损与畸形 915

一、瘢痕性秃发和颅骨外露 915

二、颜面部瘢痕 916

三、面颊下颌部瘢痕 916

第四节 眼睑外翻和口唇畸形 918

一、眼睑外翻 918

二、小口畸形 919

三、上唇外翻 919

四、下唇外翻 920

第五节 鼻部畸形 920

一、额部扩张后皮瓣全鼻再造术 921

二、鼻背及鼻翼全厚植皮术 923

三、鼻翼部分缺损的局部皮瓣修复 923

第六节 耳郭畸形 924

一、耳郭粘连与耳后皮片移植 924

二、耳郭上段缺损 924

三、全耳缺损 925

四、耳垂缺损 926

第七节 颈部瘢痕及挛缩 926

一、瘢痕分度 927

二、治疗方法的选择 927

三、常用手术方法 927

第八节 手部畸形 929

一、分类 929

二、手术方法选择 931

第九节 四肢瘢痕挛缩畸形 932

一、上肢 932

二、下肢 935

第十节 会阴、肛门瘢痕挛缩 938

一、会阴 938

二、肛门 940

第十一节 电烧伤 941

一、早期清创 941

三、下肢电烧伤 942

二、上肢电烧伤 942

四、颅骨裸露 943

第十二节 放射性烧伤 943

第十三节 特大面积深度烧伤的后期整形 945

一、存在的问题 945

二、功能部位畸形整复方法的选择 946

三、供皮区的选择 947

四、治疗的长期性 947

一、受伤部位 949

第一节 受伤部位、特点和战地救治 949

第三十三章 四肢与关节战伤 949

二、现代战伤的特点 950

三、战地救治 951

第二节 火器性骨伤的机制和医院救治 953

第三节 皮肤、神经和血管火器伤 955

一、皮肤撕脱伤 955

二、神经血管伤 956

第四节 肩胛骨、锁骨、肱骨和尺桡骨火器伤 957

一、肩胛骨 957

二、锁骨 958

三、肱骨 959

四、尺骨和桡骨 961

第五节 股骨、胫脖骨火器伤 965

一、股骨 965

二、胫骨、腓骨 969

第六节 四肢大关节火器伤 973

一、肩关节 974

二、肘关节 974

四、髋关节 975

三、腕关节 975

五、膝关节 976

六、踝关节 977

第七节 手火器伤 977

一、急救处理 977

二、早期处理 978

三、专科处理 980

第八节 足火器伤 982

一、创伤性骨髓炎 985

第九节 创伤性骨髓炎和化脓性关节炎 985

二、化脓性关节炎 988

第十节 骨折不愈合 989

第十一节 畸形愈合、关节强直和关节疼痛 993

一、畸形愈合 993

二、关节强直 994

三、关节疼痛 996

第三十四章 周围直管战伤 998

第一节 周围血管战伤的特点 998

一、急救止血 1002

第二节 周围血管战伤的救治 1002

二、复苏 1003

三、血管探查手术 1004

四、伤口处理和血管清创 1004

五、静脉创伤的处理 1004

六、抗凝治疗 1005

七、深筋膜切开 1005

一、探查 1006

第三节 周围血管战伤的手术治疗 1006

八、创面覆盖和创口缝合 1006

二、血管结扎 1007

三、血管壁修补 1007

四、血管吻合 1008

五、血管移植 1010

六、早期并发症和再手术 1012

事四节 血管战伤处理特点 1013

一、颈动脉创伤 1013

二、上肢血管创伤 1015

三、下肢血管创伤 1017

第五节 并发症和后遗症 1021

一、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1021

二、创伤性动静脉瘘 1021

三、肢体缺血 1022

四、肢体水肿 1022

第三十五章 周围神经战伤 1024

第一节 火器性周围神经伤的特点 1024

一、副神经 1029

第二节 副神经、臂丛神经和腋神经显露 1029

二、臂丛神经 1030

三、腋神经 1031

第三节 桡神经的显露 1033

一、上臂段桡神经显露法 1033

二、肘部桡神经显露法 1035

三、前臂段桡神经深支显露法 1036

第四节 正中神经的显露 1037

一、上臂段正中神经显露法 1037

二、肘部及前臂上段正中神经显露法 1038

三、腕掌段正中神经显露法 1039

四、掌段正中神经显露法 1041

第五节 尺神经的显露 1043

一、上臂段尺神经显露法 1043

二、肘部尺神经显露法 1043

三、前臂段尺神经显露法 1045

四、腕掌段尺神经显露法 1045

一、股神经 1046

第六节 股神经和坐骨神经显露 1046

二、坐骨神经 1048

第七节 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显露 1051

一、胫神经 1051

二、腓总神经 1054

第八节 火器伤周围神经嵌压症 1054

第九节 火器伤周围神经痛 1057

一、灼性神经痛 1057

二、刺激性神经痛 1063

一、神经缝合术 1064

第十节 周围神经断裂伤的修复治疗 1064

二、神经束间移植术 1066

第十一节 周围神经植入组织运动、感觉功能恢复术 1069

一、感觉神经束植入术 1069

二、运动神经束植入术 1069

第十二节 神经移位修复术 1073

第十三节 周围神经修复后的疗效评价 1077

一、影响功能恢复的因素 1077

二、神经修复后的功能评价 1078

第三十六章 断肢(指)再植与截肢术 1083

第一节 断肢再植的术前处理 1083

一、现场急救与后送 1083

二、掌握适应证 1084

三、术前准备 1085

第二节 断肢再植术 1086

一、清创术 1086

二、骨骼固定 1087

三、血管吻合 1088

四、神经修复 1092

五、肌肉和肌腱修复 1093

六、皮肤缝合、包扎和固定 1094

七、术中注意要点 1094

第三节 断肢再植的术后处理 1095

一、全身情况观察与处理 1095

二、局部情况观察与处理 1095

五、术后制动和更换敷料 1096

三、输液和输血 1096

四、抗凝解痉药应用 1096

第四节 断肢再植术的主要并发症 1097

一、创伤失血性休克 1097

二、急性肾功能衰竭 1097

三、防治感染 1099

四、血液循环危象 1099

第五节 断指再植术的术前处理 1100

三、术前准备 1101

二、掌握禁忌证 1101

一、掌握适应证 1101

第六节 断指再植术 1102

一、清创术 1102

二、指骨固定 1103

三、肌腱修复 1103

四、血管吻合前准备 1104

五、血管、神经吻合术 1104

一、小儿断指再植 1105

第七节 几种特殊断指再植术 1105

六、皮肤缝合、包扎和固定 1105

七、术中注意要点 1105

二、多指断离再植 1106

三、多段断指再植 1106

四、末节断指再植 1107

五、断指移位再植 1108

六、旋转撕裂性断指再植 1109

第八节 断指再植的术后处理 1110

一、一般处理 1110

二、主要并发症及其处理 1110

第九节 早期截肢术 1111

一、早期截肢术的要求 1112

二、适应证 1112

三、注意事项 1112

四、手术步骤 1113

一、延期缝合术 1115

二、二期修整术 1115

第十节 延期修整术和择期截肢术 1115

五、严重感染的截肢术 1115

三、择期截肢术 1116

四、残端的处理原则 1117

五、截肢后观察与处理 1119

第十一节 患肢痛处理和假肢装配 1120

一、患肢痛处理 1120

二、假肢装配 1120

第三十七章 多发伤 1123

第一节 创伤严重度评分法 1124

一、入院前常用评分法 1124

二、入院后常用评分法 1126

第二节 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和诊断依据 1129

一、临床特点 1129

二、诊断依据 1130

第三节 多发伤的处理 1131

二、师救护所及野战医院的处理 1132

一、师救护所以前的处理 1132

三、手术后的监护治疗 1134

第四节 多发伤诊治中易犯的错误 1134

一、心肺复苏中的错误 1134

二、休克诊治中的错误 1135

三、伴颅脑外伤诊治中的问题 1135

四、伴心胸外伤诊治中的错误 1135

五、伴腹部外伤诊治中的问题 1136

一、康复医学的主要内容 1138

第三十八章 战伤康复 1138

第一节 康复与康复医学 1138

二、创伤康复的时机 1139

三、康复对象 1140

四、残疾评定 1141

第二节 软组织损伤的康复 1142

一、开放伤 1142

二、闭合伤 1144

一、残余创面 1145

二、增殖性瘢痕 1145

第三节 烧伤的康复 1145

三、挛缩畸形 1146

四、心理康复 1148

第四节 骨折的康复 1148

一、促进骨折愈合 1149

二、保持关节的活动性 1149

三、增加肌力 1151

二、假肢的选择 1152

一、假肢的结构和分类 1152

第五节 截肢的康复 1152

四、行走训练 1152

三、假肢使用的训练 1153

四、并发症 1154

第六节 手外伤的康复 1156

一、手的功能评定 1156

二、手的夹板 1159

三、手的运动 1161

四、手外伤的对症治疗 1162

一、影响康复的因素 1164

第七节 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 1164

二、电生理学评定 1165

三、促进神经再生的治疗 1168

四、肌肉功能的保持 1168

五、保持关节活动度的治疗 1169

六、感觉功能的恢复 1169

第八节 脊髓损伤的康复 1169

一、脊髓损伤的评定 1170

三、康复训练方法 1172

二、康复处理的原则 1172

四、功能性电刺激 1173

五、并发症的处理 1174

第九节 颅脑损伤的康复 1176

一、康复的理论基础 1176

二、预后 1178

三、急性期的康复措施 1180

四、运动功能的康复 1180

五、感觉功能的康复 1181

六、认知、交流、情感障碍的康复 118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