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全息论
中医全息论

中医全息论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宋为民,吴昌国著(南京中医药大学文献所)
  • 出 版 社:重庆:重庆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36608160
  • 页数:258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病理解剖学图谱下一篇:古方书辑佚
《中医全息论》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全息论的基本原理 1

第一节 全息生物学 3

一、“全息”的经典概念 4

二、“全息”概念的发展 4

三、全息生物学的建立 5

四、全息生物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7

第二节 全息论 40

一、金息论的概念 40

二、全息方法论 42

三、全息论与哲学、耗协论、现代医学 49

四、全息论与中医学 58

第二章 天人相应中的全息论 65

第一节 人身小天地 65

一、日月星辰运行与人体关系 66

二、地理因素与人体关系 68

三、气象变化与人体关系 71

四、生命的时空周期(秩序) 72

第二节 人是生物界的全息元 78

一、五脏与五谷、五果等相关 78

二、人与动物同名脏器相关 81

三、胚胎发育中的生物重演律 83

第三章 脏象学说的全息律 86

第一节 哺乳动物发育中的全息性 86

一、预成论的全息思想 87

二、哺乳动物早期胚胎的可分性 88

三、胚胎上的未来器官预定 89

第二节 脏腑全息相关 92

一、五脏相关 93

二、脏腑全息 94

三、内脏的功能代偿 95

第三节 脏象全息相关 95

第四节 神形脏腑合 99

第五节 分化和全息的辩证统——脏象本质探讨 100

第四章 经穴分布的全息律 104

第一节 十二经脉分布的全息律 105

一、经络与断面全息律 105

二、经络在手足分布的全息律 107

三、五俞(原)穴的全息律 108

第二节 一维(线性)穴位系统 108

一、第二掌骨侧穴位系统 110

二、第五掌骨侧穴位系统 117

第三节 二维(平面)穴位系统 118

一、耳针穴位系统 118

二、面针穴位系统 127

三、头皮针穴位系统 128

四、手针穴位系统 132

五、鼻针穴位系统 136

六、足针穴位系统 137

第四节 新型针灸系统 138

第五节 节肢优选取穴 141

第五章 病因病理学中的全息律 147

第一节 六淫 147

一、六淫病理的内外对应性 148

二、取象比类与同气相求 152

第二节 先天禀赋 155

一、胚胎是父母身体的全息元 155

二、父母体质与疾病对子女的影响 156

第三节 时间与病理 158

二、病理变化的时间节律性 159

一、发病的时间节律性 159

三、病变时间节律性的机制 161

第四节 证的本质 163

第六章 数的全息律 166

第一节 “一”和“二” 166

第二节 “三” 168

第三节 “五” 172

第四节 “六” 182

第七章 中医诊断中的全息思想 193

第一节 望诊的全息观 195

一、面部 195

二、目 198

三、鼻 200

四、口唇、牙齿、咽喉 200

五、耳 201

六、舌 203

(一)舌质 203

(二)舌形 203

(三)舌态 210

七、手 213

八、背针、腹针系统 214

九、尺肤诊疾 214

十、寸口分候 214

十一、手指 215

十二、指甲 216

十三、脏腑与经络全息 216

第二节 掌纹医学 216

一、心脏病 218

三、肾脏病 220

四、膀胱炎 220

二、脑出血 220

五、肠胃病 221

六、肝脏病 221

七、糖尿病 221

八、风湿病 221

九、肺结核 222

十、感冒、咽喉炎 222

十一、神经系统疾病 222

十二、精神病 223

第三节 切诊(脉诊)的全息观 223

一、“寸口”全息元 224

二、脉象举例 225

第四节 闻诊的全息观 229

一、听声音 229

二、闻气味 230

第八章 中医治疗中的全息思想 232

第一节 针灸、推拿的全息取穴法 233

一、阿是穴 234

二、胫骨侧穴位治眼疾 235

三、耳穴的发展 236

四、舌下针治疗中风后遗症 236

五、口腔全息 237

六、棒击按摩 238

七、足反射学 239

第二节 脏腑相关互调法 243

第三节 特异功能的全息诊治 244

第四节 全息养生防病 246

第五节 全息采药用药法 248

第六节 以脏补脏 250

结束语 254

参考文献 25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