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针灸全集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魁山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117035013
- 页数:680 页
第一章 经络腧穴总论 1
第一节 经络 1
一、经络系统的结构 1
第一篇 经络腧穴 1
二、经络的作用 4
第二节 腧穴 7
一、腧穴的分类 7
二、腧穴的作用 8
三、取穴法 12
第二章 经络腧穴各论 22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 22
云门 24
中府 24
天府 25
侠白 25
尺泽 25
孔最 26
列缺 27
经渠 27
太渊 28
鱼际 28
少商 29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 29
二间 31
商阳 31
合谷 32
三间 32
阳溪 34
偏历 34
温溜 35
下廉 35
上廉 35
手三里 36
曲池 36
手五里 37
臂臑 37
肘髎 37
肩髃 38
巨骨 38
天鼎 39
扶突 39
禾髎 39
迎香 40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 40
承泣 42
四白 43
巨髎 43
地仓 43
颊车 44
大迎 44
下关 45
头维 45
人迎 46
水突 46
气舍 46
缺盆 47
气户 47
库房 47
膺窗 48
乳中 48
屋翳 48
乳根 49
不容 49
承满 50
梁门 50
关门 50
太乙 51
滑肉门 51
天枢 51
外陵 52
大巨 52
水道 52
气冲 53
归来 53
髀关 54
伏兔 54
阴市 54
梁丘 55
犊鼻 55
足三里 56
上巨虚 57
条口 57
下巨虚 57
丰隆 58
解溪 58
内庭 59
冲阳 59
陷谷 59
厉兑 60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 60
隐白 61
大都 63
太白 63
公孙 64
商丘 64
三阴交 65
漏谷 65
地机 66
阴陵泉 66
箕门 67
血海 67
冲门 68
府舍 68
腹结 69
大横 69
腹哀 69
食窦 70
天溪 70
胸乡 70
周荣 71
大包 71
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 71
青灵 73
极泉 73
少海 74
灵道 74
通里 75
阴郄 75
神门 76
少府 76
少冲 77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 77
少泽 79
前谷 79
腕骨 80
后溪 80
阳谷 81
养老 81
支正 82
小海 82
肩贞 83
臑俞 83
天宗 83
秉风 84
曲垣 84
天容 85
天窗 85
肩中俞 85
肩外俞 85
颧髎 86
听宫 86
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 87
睛明 89
攒竹 90
眉冲 90
曲差 91
五处 91
承光 91
通天 91
天柱 92
玉枕 92
络却 92
大杼 93
风门 93
肺俞 94
厥阴俞 94
心俞 95
督俞 95
膈俞 95
肝俞 97
胆俞 97
脾俞 98
胃俞 98
肾俞 99
三焦俞 99
气海俞 100
大肠俞 100
关元俞 100
小肠俞 101
膀胱俞 101
中膂俞 102
白环俞 102
上髎 103
次髎 103
中髎 103
会阳 104
下髎 104
魄户 105
膏盲 105
附分 105
神堂 106
譩譆 106
膈关 106
魂门 107
阳纲 107
意舍 107
肓门 108
志室 108
胃仓 108
胞肓 109
秩边 109
承扶 109
殷门 110
浮郄 110
委阳 110
委中 111
合阳 111
承筋 111
承山 112
飞扬 112
仆参 113
昆仑 113
跗阳 113
申脉 114
金门 114
京骨 115
束骨 115
足通谷 116
至阴 116
第八节 足少阴肾经 116
涌泉 117
然谷 119
太溪 119
水泉 120
大钟 120
照海 121
复溜 121
交信 122
筑宾 122
阴谷 123
横骨 123
大赫 124
气穴 124
四满 125
中注 125
肓俞 125
石关 126
商曲 126
阴都 127
通谷 127
幽门 128
步廊 128
神封 128
灵墟 129
神藏 129
彧中 130
俞府 130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络经 130
曲泽 132
天泉 132
天池 132
郄门 133
间使 133
内关 134
大陵 134
劳宫 135
中冲 135
第十节 手少阳三焦经 136
关冲 136
液门 138
中渚 138
外关 139
阳池 139
会宗 140
支沟 140
三阳络 141
四渎 141
天井 141
清冷渊 142
消泺 142
臑会 142
天髎 143
天牖 143
肩髎 143
翳风 144
瘈脉 144
颅息 145
角孙 145
耳门 145
和髎 146
丝竹空 146
第十一节 足少阳胆经 147
瞳子髎 149
听会 149
颔厌 150
悬颅 150
上关 150
悬厘 151
曲鬓 151
率谷 152
天冲 152
浮白 152
头窍阴 153
完骨 153
本神 154
阳白 154
头临泣 154
正营 155
目窗 155
承灵 156
脑空 156
风池 156
肩井 157
渊液 157
辄筋 158
日月 158
京门 159
带脉 159
五枢 159
维道 160
居髎 160
风市 161
环跳 161
中渎 162
膝阳关 162
阳陵泉 162
阳交 163
外丘 163
光明 164
阳辅 164
悬钟 165
丘墟 165
足临泣 166
地五会 166
第十二节 足厥阴肝经 167
侠溪 167
足窍阴 167
大敦 168
行间 170
太冲 170
中封 171
蠡沟 171
中都 172
膝关 172
曲泉 173
阴包 173
足五里 173
章门 174
阴廉 174
急脉 174
期门 175
第十三节 任脉 176
会阴 176
曲骨 178
中极 179
关元 179
石门 180
气海 180
阴交 180
水分 181
神阙 181
下脘 182
建里 182
中脘 182
上脘 183
巨阙 183
鸠尾 184
中庭 184
膻中 184
玉堂 185
紫宫 185
华盖 185
天突 186
璇玑 186
承浆 187
第十四节 督脉 187
廉泉 187
长强 189
腰俞 189
腰阳关 190
命门 190
悬枢 191
脊中 191
中枢 191
筋缩 191
神道 192
至阳 192
灵台 192
身柱 193
陶道 193
大椎 193
哑门 194
风府 194
脑户 195
强间 195
后顶 195
前顶 196
囟会 196
百会 196
上星 197
神庭 197
素髎 198
人中 198
兑端 198
龈交 199
第十五节 其它经脉 199
冲脉 199
带脉 199
阳跷脉 202
阴维脉 202
阴跷脉 202
阳维脉 204
第十六节 经外奇穴 205
印堂 205
鱼腰 205
太阳 205
球后 206
上迎香 206
金津 206
玉液 206
旁廉泉 206
腰眼 207
定喘 207
百劳 207
上廉泉 207
喘息 207
华佗夹脊 208
提托 208
子宫 208
肩缝 209
抬肩 209
疟门 209
手小节 209
十王 210
三关 210
八邪 210
落枕 210
四缝 211
十宣 211
四强 211
鹤顶 211
上阳关 212
膝眼 212
陵下 212
阑尾 212
八风 213
纠外翻 213
纠下垂 213
纠内翻 213
足小节 214
第十七节 经络的分布与临床应用 214
一、根结标本与气街 214
二、四海 218
三、三阳三阴与关、阖、枢 220
第二篇 针灸方法 223
第一章 针法 223
第一节 古代九针简介 223
一、毫针的规格 225
二、选针与藏针 225
一、属于不同浅深的刺法 226
第二节 《内经》刺法 226
二、属于取穴原则的刺法 229
三、其它刺法 230
第三节 针治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231
一、针治的作用 232
二、针治注意事项 233
第四节 禁针与异常现象的处理 236
一、禁针 236
二、针刺异常现象及处理 237
第五节 其它针及疗法 238
一、三棱针 238
二、挑治 239
四、皮下埋针 241
三、火针 241
五、丛针 242
六、拔罐与捏脊 243
第六节 新医疗法与针刺麻醉 246
一、穴位注射 246
二、强刺激结扎 247
三、穴位埋线 248
四、耳针 249
五、针刺麻醉 254
第一节 练针法 258
一、关节练习法 258
第二章 手法 258
二、左右手练习法 260
第二节 揣穴(定穴)法 260
一、指切法 261
二、按压法 261
三、分拨法 261
四、旋转法 262
五、滚摇法 262
六、升降法 262
七、滚摇升降法 262
八、舒张押手法 263
一、指切速刺法 265
二、缓慢捻进法 265
第三节 进针法 265
三、刺入捻进法 266
四、管针打入法 267
五、指切压入法 267
六、压针缓进法 268
第四节 行针候气法 268
一、候气催气法 270
二、行气法 271
三、守气法 274
一、迎随补泻法 276
二、呼吸补泻法 276
第五节 补泻手法 276
四、留针与出针 276
三、徐疾补泻法 277
四、捻转补泻法 278
五、荣卫补泻法 279
六、开合补泻法 279
七、虚实补泻法 280
第六节 混合补泻法 280
一、烧山火(补法) 280
二、透天凉(泻法) 281
三、阳中隐阴(先补后泻法) 283
四、阴中隐阳(先泻后补法) 283
五、苍龟探穴(平补乎泻、行气法) 284
六、赤凤迎源(平补平泻、行气法) 284
七、进火补法 285
八、进水泻法 287
九、青龙摆尾 288
十、白虎摇头 289
十一、热补法 289
十二、凉泻法 291
第七节 家传手法 291
一、二龙戏珠法 292
二、喜鹊登梅法 292
三、金钩钓鱼法 293
四、白蛇吐信法 293
五、怪蟒翻身法 294
六、金鸡啄米法 294
七、老驴拉磨法 295
八、鼠爪刺法 296
九、对手法、补泻的探讨 296
第三章 灸法 301
第一节 施灸的原料 301
第二节 艾灸的常用方法 301
一、艾炷灸法 301
二、艾条灸法 303
一、施灸的作用 308
二、施灸注意事项 308
第三节 施灸的作用与注意事项 309
二、标本缓急 311
一、补虚泻实 311
第一节 针灸治病总则 311
第三篇 临床治疗 311
第一章 临床治疗总论 311
三、主次先后 312
第二节 特定穴的应用 312
一、五腧穴 312
二、原络穴 315
三、俞募穴 316
四、八会穴 317
五、八脉交会穴 318
六、郄穴 319
七、六腑下合穴 319
九、回阳九针穴 320
八、四总穴 320
第三节 配穴法 321
一、远隔配穴法 321
二、局部配穴法 322
三、远近配穴法 322
第四节 “八法”在针灸治疗上的应用 323
一、汗法 323
二、吐法 325
三、下法 328
四、和法 329
五、温法 331
六、清法 334
七、补法 337
八、消法 340
第二章 临床治疗各论 343
第一节 脏腑经络证治 343
一、肺和大肠 343
二、脾和胃 345
三、心和小肠 346
四、肾和膀胱 347
五、心包和三焦 348
六、肝和胆 349
二、透表肃肺方 351
三、祛风活络方 351
一、发散风寒方 351
第二节 家传秘方 351
四、祛风开窍方 352
五、祛风化湿方 352
六、导痰开窍方 352
七、通结催吐方 353
八、泻热通便方 353
九、润肠通便方 354
十、泻热祛毒方 354
十一、活血通经方 354
十四、疏经镇痛方 355
十五、活血明目方 355
十二、舒肝理气方 355
十三、理气定喘方 355
十六、开窍聪耳方 356
十七、通鼻开窍方 356
十八、顺气降逆方 356
十九、豁痰利咽方 357
二十、开窍通语方 357
二十一、温中散寒方 357
二十二、温肾壮阳方 358
二十三、温经祛寒方 358
二十四、温通经络方 358
二十六、清心醒神方 359
二十七、清肺止咳方 359
二十五、清心安神方 359
二十八、清热理中方 360
二十九、清热解毒方 360
三十、补中益气方 360
三十一、培元止泻方 360
三十二、升提举陷方 361
三十三、养心定痛方 361
三十四、升提摄血方 361
三十五、回阳固脱方 362
三十六、消食导滞方 362
三十七、消肿镇痛方 362
三十八、消坚散结方 363
三十九、排脓消肿方 363
第三节 辨证配穴 363
一、昏迷者急醒其神,以救危脱 364
二、咳嗽者理肺止咳,勿忘五行 366
三、呕吐者降逆止呕,和中健胃 369
四、便秘者通调腑气,助运通便 370
五、脱肛者升提下陷,调气收肛 372
六、遗尿者培补肾气,约束膀胱 373
七、尿闭者疏利膀胱,通调水道 374
八、遗精者有梦清心,无梦固精 376
九、疝气者行气导滞,消肿止痛 377
十、头痛者按部分经,疏经止痛 378
十一、胸痛者疏导气机,宣痹通阳 380
十二、胁痛者舒肝解郁,理气止痛 381
十三、胃痛者健胃止痛,消食导滞 382
十四、腹痛者通调腹气,止痛助运 383
十五、腰痛者壮腰补肾,培元益气 384
十六、月经不调理冲任,调和气血 386
十七、痛经者行气活血,通经止痛 387
十八、崩漏者塞流澄源,培元端本 389
十九、带下者查色观质,固精利湿 390
二十、乳汁不足先活络,健脾催乳 391
二十一、小儿抽风急醒神,柔肝熄风 392
二十二、耳鸣耳聋利其窍,活络开聪 393
二十三、聋哑患者先治聋,聪耳开窍 394
二十四、牙痛留针时要长,镇痉止痛 395
二十五、冻疮者温经散寒,行气活血 396
二十六、鹅掌风用烧山火,祛风止痒 397
一、感冒 398
第四节 临床治疗总结摘要 399
二、支气管炎 399
三、支气管哮喘 400
四、急性胃肠炎 401
五、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403
六、胃下垂 408
七、胆囊炎 412
八、急性阑尾炎 413
九、痢疾 414
十、疟疾 415
十一、神经衰弱 417
十二、癔病 420
十三、癫痫 426
十四、脑血管意外 427
十五、脑血管意外后遗偏瘫 434
十六、面神经麻痹 437
十七、小儿麻痹及后遗症 438
十八、传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441
十九、风湿性关节炎 445
二十、脊椎炎 448
二十一、坐骨神经痛 451
二十二、腰肌劳损 453
二十三、肩关节周围炎 455
二十四、单纯性甲状腺肿 457
二十五、腱鞘炎 459
二十六、腱鞘囊肿 460
二十七、创伤性肿痛(软组织损伤) 461
二十八、颈淋巴结结核 463
二十九、急性淋巴管炎 465
三十、腮腺炎(痄腮) 466
三十一、闭经 467
三十二、小儿营养不良症 469
三十三、百日咳 470
三十四、急性结膜炎 471
三十五、近视 472
三十六、视网膜出血 473
三十七、视神经萎缩 477
三十八、内耳眩晕症 479
三十九、链霉素中毒性耳聋 481
四十、鼻炎 484
四十一、急性扁桃体炎 485
第四篇 择时取穴 489
第一章 子午流注 489
第一节 子午流注与五俞穴 490
一、子午流注的组成 491
二、五俞穴与天干、五行的配合 494
第二节 时(地)支子午流注 495
一、十二经纳地支歌 496
二、医案举例 498
第三节 日(天)干子午流注 502
一、何氏流注经络井荥图 503
二、徐氏十二经纳天干歌 506
三、徐氏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诀 510
四、徐氏子午流注日时开穴图 511
五、脏腑经络辨证按日干取穴 515
六、医案举例 516
七、有关子午流注的现代研究 519
第二章 灵龟八法与飞腾八法 523
第一节 灵龟八法 523
一、灵龟八法的组成 524
二、八法八穴主治病证 535
三、主客配穴主治病证 548
四、医案举例 550
第二节 飞腾八法 554
一、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临床应用盘使用说明 555
二、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临床应用盘(两面) 558
第五篇 医话医案 559
第一章 医话 559
第一节 培养针灸人才方面 559
第1问 你选择徒弟有什么标准? 560
第2问 怎样培养合格的针灸人才? 560
第3问 怎样才能练好中医针灸的基本功? 564
第二节 针灸方法方面 568
第1问 为何取穴需要一定的体位姿势? 568
第2问 为何针刺前需要左手揣穴? 570
第3问 为何持针需要拇食二指捏持? 571
第4问 同针一穴为何感传部位不同? 571
第5问 如何运用接气通经法? 572
第6问 为何留针时要观察针的现象? 572
第7问 迎随补泻有几种,操作规律是什么? 573
第8问 捻转补泻有几种,操作关键是什么? 574
第9问 呼吸补泻有几种,要点是什么? 575
第10问 何谓“泻南补北”法? 576
第11问 何谓如以手探汤和如人不欲行? 577
第12问 针刺手法结合气功有什么作用? 577
第13问 针灸结合按摩有什么作用? 578
第14问 点穴结合气功有什么作用? 579
第15问 热补凉泻针法做过实验吗? 580
第16问 灸法是否不如针法重要? 592
第三节 临床治疗方面 595
第1问 阴阳五行如何应用于针灸临床? 595
第2问 针后出现什么现象是见效的预兆? 597
第3问 病人对针是否有抗针性?如何解决? 599
第4问 针刺配穴相同为何疗效不同? 600
第5问 针刺后遗感对疗效有什么影响? 602
第6问 穴位埋线有何特点? 604
第7问 巨刺和缪刺对哪些病证有特效? 605
第8问 治病为何要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606
第9问 治病为什么要分标本? 607
第10问 疼痛证为何要辨证施治? 610
第11问 儿科病证如何诊治? 612
第12问 眼科病证如何诊治? 618
第13问 气功点穴治疗近视、弱视为何有特效? 622
第14问 针灸治疗眼病有什么规律? 623
第]5问 目眩头痛如何辨证治疗? 624
第16问 心悸的发作时间不同应如何诊治? 626
第17问 神志病表现不同应如何治疗? 628
第18问 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对哪些病有特效? 629
第二章 医案 631
一、上呼吸道感染 631
二、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 631
三、流行性胸痛 633
四、风湿热(关节型) 634
五、风湿性心脏病 635
六、膈肌痉挛(呃逆) 636
七、慢性萎缩性胃炎 636
八、贲门癌 637
九、糖尿病 638
十、肠麻痹 639
十一、慢性肠炎 639
十二、结肠炎伴肠痉挛 640
十三、五更泻 641
十四、消化不良 641
十五、急性肾炎 642
十六、急性膀胱炎 643
十七、慢性前列腺炎 644
十八、偏头痛并低血压症 644
十九、病毒感染性头痛 645
二十、乙型脑炎后遗症 646
二十一、脑震荡 646
二十二、腰麻后遗头痛 647
二十三、多发性神经根炎 647
二十四、三叉神经痛 648
二十五、眶上神经痛 648
二十六、尺神经麻痹 649
二十七、正中神经麻痹 650
二十八、巴比妥中毒后遗症 652
二十九、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653
三十、两手震颤 654
三十一、功能性震颤 654
三十二、一氧化碳中毒 655
三十三、椎间盘脱出 656
三十四、骶椎腰化伴坐骨神经痛 656
三十五、荐肠关节结核(骶髂关节结核) 657
三十六、大骨节病 659
三十七、腰椎压缩性粉碎性骨折 659
三十八、下肢静脉曲张并发血栓性静脉炎 660
三十九、面肌痉挛 661
四十、腓肠肌痉挛 661
四十一、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662
四十三、功能性子宫出血 663
四十二、慢性盆腔炎 663
四十四、产后感染 664
四十五、产后无乳 665
四十六、慢性毛囊炎 665
四十七、酒皶鼻 666
四十八、带状疱疹 666
四十九、顽固性荨麻疹 667
五十、过敏性紫癜 667
五十一、翼状胬肉 668
五十二、青光眼 668
五十三、视网膜脉络膜炎 669
五十五、麻痹性外斜视 670
五十四、电光性眼炎 670
五十六、麻痹性内斜视 671
五十七、鼻衄 671
五十八、慢性上颌窦炎 672
五十九、化脓性中耳炎 672
六十、慢性唇炎 673
六十一、口腔溃疡 673
六十二、急性牙周炎 674
六十三、急性喉头炎 675
六十四、下颌关节炎 675
六十五、脑瘫 676
六十六、下运动神经元性延髓麻痹 676
- 《莎士比亚全集 2》(英)莎士比亚著,朱生豪等译 2002
- 《俞樾全集 第5册 茶香室经说》(清)俞樾撰著;赵一生主编 2017
- 《甘肃民族民间歌曲全集 第2卷 酒泉市卷》周永利主编;郑午副主编 2016
- 《俞樾全集 第3册 诸子平议 上》(清)俞樾撰著;赵一生主编 2017
- 《刘泽华全集 先秦政治思想史 下》刘泽华著;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编 2019
-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全集 1》(法)莫泊桑著;郝运,王振孙译 2019
- 《玛斯纳维全集 3》(波斯)莫拉维·哲拉鲁丁·鲁米著;宋丕方译 2019
- 《俞樾全集 第30册 曲园自述诗 补自述诗 小蓬莱谣 琼英小录 东瀛诗记 骊山传 梓潼传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 太上感应篇缵义 集外诗文录存》(清)俞樾撰著;赵一生主编 2017
- 《雅舍散文全集》梁实秋著 2018
- 《俞樾全集 第4册 诸子平议 下》(清)俞樾撰著;赵一生主编 2017
- 《市政工程基础》杨岚编著 2009
- 《家畜百宝 猪、牛、羊、鸡的综合利用》山西省商业厅组织技术处编著 1959
- 《《道德经》200句》崇贤书院编著 2018
- 《高级英语阅读与听说教程》刘秀梅编著 2019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谢雨飞,田启川编著 2019
- 《看图自学吉他弹唱教程》陈飞编著 2019
- 《法语词汇认知联想记忆法》刘莲编著 2020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规范 技巧与案例 第3版 2020》文传浩,夏宇编著 2019
- 《流体力学》张扬军,彭杰,诸葛伟林编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37》路丽明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19》路丽明编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24》路丽明编 2019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用药手册》黎月玲,熊慧瑜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