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临淄区志
临淄区志

临淄区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乐平主编;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800493555
  • 页数:494 页
图书介绍:
《临淄区志》目录

序一 1

概述 1

序二 3

临淄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地方志工作的决议 5

凡例 6

第一卷 大事记 7

第二卷 建置沿革 29

第一章 地理位置 31

第二章 隶属演变 31

第二节 区划 32

第一节 境域 32

第三章 境域区划 32

第四章 城镇 37

第一节 县城 37

第二节 乡镇 37

第五章 村庄 39

第三卷 自然地理 57

第一章 地质 59

第一节 地层 59

第二节 岩浆岩 59

第三节 构造 60

第三节 主要山丘 61

第二节 地貌类型 61

第二章 地貌 61

第一节 地形特征 61

第三章 气候 64

第一节 气候特征 64

第二节 日照与辐射 64

第三节 气温 64

第四节 积温 65

第五节 降水 65

第六节 湿度 66

第七节 蒸发 66

第十节 地温 67

第十一节 物候 67

第九节 风 67

第八节 气压 67

第四章 水系 68

第一节 河流 68

第二节 泉池 69

第五章 土壤植被 69

第一节 土壤分布 69

第二节 土壤性状 70

第三节 植被 70

第六章 自然资源 71

第一节 土地资源 71

第二节 水资源 71

第四节 野生动植物资源 74

第三节 矿产资源 74

第七章 自然灾害 75

第一节 旱灾 75

第二节 水灾 75

第三节 干热风 75

第四节 雹灾 75

第五节 低温连阴雨 76

第六节 霜冻、雨凇 76

附:临淄历代自然灾害 76

第四卷 人口 81

第二节 人口分布 83

第一节 人口数量 83

第一章 人口规模 83

第三节 姓氏 87

第二章 人口变动 88

第一节 自然变动 88

第二节 机械变动 88

第三章 人口构成 90

第一节 民族构成 90

第二节 文化构成 90

第三节 性别构成 90

第四节 年龄构成与劳力负担 91

第五节 行业、职业构成 93

第二节 生育状况 98

第一节 机构 98

第四章 计划生育 98

第三节 生育控制 99

第四节 婚姻与家庭类型 100

第五卷 农业 101

农业概述 103

第一章 机构 10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05

第二节 企事业机构 105

第二章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 106

第一节 土地改革 106

第二节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人民公社化 107

第三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107

第一节 作物 108

第三章 种植业 108

第二节 耕作制度 115

第三节 良种 119

第四节 治山改土 123

第五节 施肥 124

第六节 病虫害防治 125

第四章 农具农机 128

第一节 传统农具 128

第二节 改良农具 129

第三节 机引农具 129

第四节 农用动力机械 130

第一节 畜禽种类与饲养 131

第二节 疫病防治 131

第五章 畜禽饲养业 131

第六卷 林业 133

第一章 机构 135

第二章 林业资源与分布 135

第一节 资源 135

第二节 分布 138

第三章 植树造林 140

第一节 树种采集 140

第二节 育苗 140

第三节 四旁植树 140

第六节 林场造林 141

第五节 荒山荒滩造林 141

第四节 农田林网与桐粮间作 141

第四章 果树 142

第一节 果树栽植 142

第二节 果品产量 142

第三节 低产果园技术开发 143

第五章 桑蚕 143

第一节 植桑 143

第二节 养蚕 143

第六章 林木保护 143

第一节 林木主要病虫害 143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 143

第七章 林木确权 145

附:堠?林场山林火灾 146

第七卷 水利 147

第一章 机构 149

第二章 农田灌溉 149

第一节 井灌 149

第二节 引河 151

第三节 引水干渠 151

第四节 水库 152

第五节 扬水站 153

第六节 喷灌 153

第七节 废水利用 153

第四章 山区人畜用水 155

第二节 河道治理 155

第一节 涝洼治理 155

第三章 排涝防洪 155

第五章 水能利用 156

附:水利纠纷与协议 156

第八卷 工业 159

工业概述 161

第一章 机构 161

第二章 工业体制 162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 162

第二节 区属集体工业 162

第三节 乡镇街道工业 162

第一节 生产设施 163

第三章 生产经营 163

第五节 个体工业 163

第四节 村办工业 163

第二节 工业产值 164

第三节 产品产量及名优产品 164

第四节 经济效益 164

第四章 工业部类 167

第一节 机械工业 167

第二节 石油化工工业 168

第三节 建筑材料工业 168

第四节 食品工业 169

第五节 纺织工业 170

第六节 服装鞋革工业 170

第九节 工艺品工业 171

第七节 造纸印刷工业 171

第八节 木器加工业 171

第十节 冶金、燃料工业 172

第十一节 电力工业 172

第十二节 电子工业 173

第五章 中央、省、市属工业 173

第一节 齐鲁石油化学工业公司 173

第二节 中国石油化工二公司第二工程处 177

第三节 金岭铁矿 177

第四节 胜利油田运输处辛店汽车大修厂 177

第五节 辛店发电厂 177

第六节 淄博市塑料五厂 178

第九卷 交通 179

第一节 行政机构 181

第二节 事业机构 181

第二章 交通线路 181

第一节 古道 181

第一章 机构 181

第二节 公路 182

第三节 铁路 182

第三章 桥涵 185

第一节 大道桥梁 185

第二节 公路桥涵 185

第三节 铁路桥涵 185

第一节 运输组织 187

第四章 公路运输 187

第二节 运输工具 188

第三节 客运 189

第四节 货运 190

第五章 铁路与管道运输 190

第一节 铁路运输 190

第二节 管道运输 190

第六章 交通管理 191

第一节 公路养护 191

第二节 路政管理 191

第三节 运输管理 191

第四节 车辆监理 191

第十卷 邮政电信 193

第一节 邮驿 195

第二节 邮政局 195

第三节 电信局 195

第四节 邮电局 195

第二章 邮政 195

第一节 邮政网路 195

第一章 机构 195

第二节 邮政业务 196

第三章 电信 197

第一节 电报 197

第二节 电话 197

第十一卷 城乡建设 201

第三节 环境保护机构 203

第一节 城区规划 203

第二章 规划 203

第一章 机构 203

第二节 房产管理机构 203

第一节 城乡建设机构 203

第二节 乡村建设规划 204

附:南仇镇中心村规划简介 204

第三章 城区建设 205

第一节 公共建筑 205

第二节 交通 207

第三节 供电 208

第五节 供气供暖 209

第四节 供水 209

第六节 住房建筑 210

第七节 城区绿化 211

第四章 城区管理 212

第一节 用地管理 212

第二节 建筑管理 212

第三节 房产管理 212

第四节 市政设施管理 213

第五节 绿化管理 213

第六节 市容管理 213

第五章 乡、村建设 214

第一节 乡镇机关驻地建设 214

第七节 卫生管理 214

第二节 村庄建设 215

第三节 新村建设选介 215

第六章 建筑业 215

第一节 建筑队伍 215

第二节 优、劣质工程选介 216

第七章 环境保护 216

第一节 环境监测 216

第二节 污染治理 217

第三节 环境管理 217

第十二卷 商业 219

第四节 物资局 221

第三节 对外贸易局 221

第一节 商业局 221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221

第一章 机构 221

附:民国时期的商会与同业公会 222

第二章 商业所有制 222

第一节 私营商业 222

第二节 集体商业 223

第三节 供销合作商业 223

第四节 国营商业 225

附:“三代”店 227

第二节 商品销售 228

第一节 商品购进 228

第三章 商品购销 228

第三节 农副产品收购 230

第四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231

第四章 饮食服务业 231

第一节 饭店、菜馆 231

第二节 肉食店 232

第三节 旅馆 232

第四节 浴池 233

第五节 理发 233

第六节 照相 233

第七节 修理 233

第一节 进口与出口 234

第五章 对外贸易 234

第二节 出口商品收购 235

第三节 加工与储藏 236

第六章 物资 236

第一节 物资企业 236

第二节 物资购进 236

第三节 物资供应 236

第十三卷 工商管理 239

第一章 机构 241

第二章 集市 241

第一节 集市设置 241

第二节 集市贸易 242

第三节 主要集市简介 243

第四节 农贸市场 244

第五节 庙会山会 244

第六节 物资交流会 246

第七节 临淄商场 247

第三章 市场管理 247

第一节 概况 247

第二节 粮食市场管理 247

第三节 黄菸市场管理 248

第四节 棉花及土纺织品市场管理 248

第五节 市场管理费 248

第四章 企业登记 248

第五章 商标注册 250

第六章 经济合同 252

第七章 个体工商业管理 253

第一节 个体工商业概况 253

第二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 253

第十四卷 物价计量 255

第一章 物价 257

第一节 机构 257

第二节 物价管理 257

第三节 市场物价 258

第四节 粮食统购统销价格 260

第二节 民国时期计量 261

第一节 清末时期计量 261

第二章 计量 261

第五节 物价调整 261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计量 262

第十五卷 粮食 263

第一章 机构 265

第二章 粮油收购 265

第一节 市场收购 265

第二节 国家统购 265

第三节 议购 267

第三章 粮油销售 267

第一节 农村粮油销售 267

第二节 城镇粮油供应 268

第一节 粮食储存 270

第四章 粮油储存 270

第三节 议价粮油销售 270

第二节 食油储存 271

第五章 粮油调拨 272

第六章 饲料经营 273

第一节 饲料生产 273

第二节 饲料销售 273

第十六卷 财政、税务、审计 275

第一章 机构 277

第一节 财政机构 277

第二节 税务机构 277

第二章 财政 278

第一节 财政体制 278

附:日伪时期的财税机构 278

第三节 审计机构 278

第二节 财政收入 279

第三节 财政支出 279

第四节 公债 国库卷 282

附:日伪时期的横征暴敛 282

第三章 税务 283

第一节 农业税 283

第二节 田房契税 284

第三节 盐税 284

第四节 工商各税 285

第四章 审计 288

第十七卷 金融 289

第一章 机构 291

第一节 钱庄 当铺 291

第二节 中国人民银行淄博市临淄区支行 291

第三节 中国工商银行淄博市临淄区办事处 291

第四节 中国农业银行淄博市临淄区支行 291

第五节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淄博市临淄区支行 291

第六节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淄博市临淄区办事处 292

第七节 信用合作社 292

第二章 货币 292

第一节 古代货币 292

第三节 人民币 293

附:日、伪货币 293

第二节 民国货币 293

第四节 金银 294

第三章 信贷 295

第一节 高利贷 295

第二节 农业信贷 295

第三节 工商信贷 298

第四章 城乡储蓄 298

第五章 基本建设投资 299

第一节 国家投资 299

第二节 地方投资 300

第三节 基建贷款 300

第一节 投保 301

第六章 保险 301

第二节 理赔 302

第十八卷 党派群众团体 30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临淄地方组织 305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305

附一:抗日战争前的党员 305

附二:抗日战争前的党支部 306

第二节 区(县)党委工作机构 306

第三节 历次区(县)党代会 306

第四节 党员教育 307

第五节 党纪检查 308

第六节 中共益寿临广四边县委 308

第二节 代表大会 312

第三节 主要活动 312

第二章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临淄地方组织 312

第一节 组织沿革 312

第三章 工会 313

第一节 组织沿革 313

第二节 代表大会 313

第三节 主要活动 313

第四章 妇女联合会 314

第一节 组织沿革 314

第二节 代表大会 314

第三节 主要活动 314

第六章 科学技术协会 315

第七章 工商联合会与个体劳动者协会 315

第五章 贫下中农协会 315

第八章 少年先锋队 316

第九章 国民党临淄县党部 316

第十章 三民主义青年团临淄县分部 317

第十九卷 政权 319

第一章 权力机构 321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21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322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324

第二章 行政机构 325

第一节 清末县署 325

第三节 临淄县抗日民主政府 326

第二节 民国临淄县公署(政府) 326

第四节 益寿临广四边县政府 327

第五节 临淄区(县)人民政府 327

第三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淄博市临淄区委员会 329

第一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 329

第二节 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 329

第三节 咨询服务 329

第四节 文史资料征集 330

第二十卷 军事 331

第一章 机构 333

第三节 国民党军 335

第二节 民国地方武装 335

第二章 驻军 335

第一节 清军 335

附一:日本侵略军 336

附二:(伪)临淄县警备队 336

附三:(伪)临淄县保安团 336

附四:日、伪军罪行录 336

附五:国民党军罪行录 337

第三章 人民军队 337

第二节 志愿兵 340

第三节 义务兵 340

第一节 募兵 340

第四章 兵役 340

第五章 民兵 341

第一节 组织建设 341

第二节 军政训练 341

第三节 武器装备 342

第四节 任务与作用 342

第六章 战事 344

第一节 古近代战事 344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战事 345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战事 347

第二节 防空组织 352

第三节 防空工程 352

第七章 人民防空 352

第一节 防空机构 352

第二十一卷 公安 353

第一章 机构 355

第一节 清末巡警局 355

第二节 民国警察局 355

第三节 人民公安局 355

第四节 基层治保组织 355

第二节 清剿匪特 356

第三节 敌伪人员、反动党团自新登记 356

第一节 锄奸反特 356

第二章 政权保卫 356

第四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 357

第五节 镇压反革命 357

第六节 “四类”分子监改 358

第三章 经济文化保卫 358

第一节 区属企业保卫 358

第二节 乡镇企业保卫 359

第三节 重点工程保卫 359

第四节 文物古迹保卫 359

第四章 刑事侦查 360

第一节 侦查破案 360

第二节 打击流窜犯罪 360

第五章 治安管理 361

第一节 禁毒、禁赌、取缔娟妓 361

第三节 严厉打击刑事犯罪 361

第二节 维护农业生产秩序 362

第三节 维护公共秩序 362

第四节 制止封建迷信活动 362

第五节 查禁淫秽物品 363

第六节 特种行业管理 363

第七节 枪支、危险物品管理 363

第八节 自行车管理 363

第九节 治安处罚 364

第十节 帮教轻微违法犯罪人员 364

第六章 户籍 364

第一节 户口管理 364

第一节 管理队伍 365

第二节 交通指挥 365

第二节 暂住人口管理 365

第七章 交通管理 365

第三节 车辆管理 366

第八章 消防 367

第一节 消防机构 367

第二节 消防设备 367

第三节 火灾扑灭纪实 367

第九章 监狱 看守所 368

第一节 监狱 368

第二节 看守所 368

第二十二卷 司法 371

第二节 检察院 373

第三节 司法局 373

第一章 机构 373

第一节 法院 373

第二章 审判 374

第一节 刑事审判 374

第二节 民事审判 374

第三节 经济审判 375

第四节 案件复查 375

第一节 法制宣传 376

第二节 基层调解 376

第三节 律师事务 376

第四章 司法行政 376

第三章 检察 376

第四节 公证业务 377

第二十三卷 民政 379

第一章 机构 381

第一节 行政机构 381

第二节 事业机构 381

第二章 优抚 381

第一节 拥军支前 381

第二节 群众优待 382

第三节 国家补助 383

第四节 国家抚恤 384

第五节 烈士褒扬 386

第二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387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387

第三章 安置 387

第四章 救灾 388

第一节 灾荒赈济 388

第二节 生产救灾 388

第五章 社会救济 389

第一节 临时救济 389

第二节 定期救济 389

第三节 扶贫 389

第四节 精减退职人员救济 389

第六章 社会福利 392

第一节 五保供给 392

第二节 福利事业 392

第八章 移民支边 393

第一节 移民 393

第七章 婚丧管理 393

第二节 殡葬改革 393

第一节 婚姻登记 393

第二节 支边 394

第九章 信访 394

第二十四卷 人事劳动 395

第一章 机构 397

第一节 人事机构 397

第二节 劳动机构 397

第二章 人事 397

第三节 人民干部 398

第二节 民国职员 398

第一节 清朝官吏 398

第三章 劳动 403

第一节 就业制度 403

第二节 用工形式 404

第三节 职工调剂与调配 405

第四节 精减下放 405

第五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406

第四章 工资 407

第一节 清代官吏岁俸 407

第二节 民国官俸及雇工月薪 407

第七节 招工制度改革 407

第六节 待业青年与待业人员安置 407

第三节 建国后干部、职工工资 409

第五章 福利 412

第一节 福利基金 412

第二节 福利设施 414

第三节 假期 414

第四节 劳动保护 414

第二十五卷 教育 415

第一章 机构 417

第一节 行政机构 417

第二节 业务机构 417

第四节 私塾 418

第二节 书院 418

第三节 文社 418

第二章 私塾 书院 418

第一节 县学 418

第三章 幼儿教育 419

第一节 发展概况 419

第二节 教学与教师 420

第三节 商业局幼儿园简介 420

第四章 小学教育 421

第一节 发展概况 421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423

第三节 教学与考试制度 424

第五章 中学教育 425

第一节 发展概况 425

第四节 典型学校简介 425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427

第三节 教学与考试制度 428

第四节 重点中学简介 428

第六章 专业 职业教育 429

第一节 专业教育 429

第二节 职业教育 429

第七章 成人教育 431

第一节 业余教育 431

第二节 广播电视教育 433

第三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433

第八章 教师队伍 433

第一节 来源与发展 433

第三节 教师地位 434

第二节 师资培养 434

第四节 工资待遇 435

第九章 勤工俭学 436

第十章 教育行政 437

第一节 管理体制 437

第二节 教育经费 437

第三节 校舍与教学设备 439

第二十六卷 科技 443

第一章 机构 445

第一节 行政机构 445

第二节 科技群众团体 445

第二章 科技队伍 445

第三章 科技成果 446

第一节 获省级以上奖的科技成果 446

第二节 获市级奖的科技成果 447

第三节 获区级奖的科技成果 448

第四节 已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 450

第五节 科技著述 450

第四章 科技普及 451

第一节 科普活动 451

第二节 科普宣传 451

第五章 地震预测 452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52

第二节 两次地裂缝纪实 452

第三节 地震与震感 452

第六章 农村能源利用 453

第一节 沼气推广 453

第二节 省柴灶推广 453

第三节 太阳能利用 453

第二十七卷 卫生 455

第二节 区属卫生医疗机构 457

第一章 机构 457

第一节 行政机构 457

第三节 基层卫生医疗机构 458

第四节 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 458

第二章 医疗 458

第一节 医疗队伍 458

第二节 医术 460

第三节 医疗设备 461

第四节 医疗制度 462

第五节 业务培训 462

第三章 医药 463

第一节 土产中草药 463

第二节 制药 463

第三节 药品供应 463

第四节 药政管理 464

第四章 预防 保健 465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465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 469

第三节 皮肤病防治 469

第四节 结核病防治 469

第五节 职业病防治 469

第六节 妇幼保健 469

第五章 爱国卫生运动 471

第六章 卫生管理 471

第一节 食品卫生管理 471

第二节 饮水卫生管理 472

第三节 卫生知识宣传 472

第二十八卷 体育 473

第五节 中小学运动会 476

第四节 少年儿童业余体校 476

第六节 输送体育人才 477

第三章 群众体育 477

第一节 民间传统体育 477

第二节 田径及球类 478

第三节 国防体育 478

第四节 竞赛活动 478

第四章 体育设施 479

第五章 优异成绩选记 479

第二十九卷 文化 483

第一章 机构 485

第一节 文化机构 485

第二节 广播 电视机构 485

第三节 档案机构 485

第一节 剧种 486

第二章 戏剧 486

第二节 剧团 487

第三节 剧场 487

第三章 电影 幻灯 487

第一节 电影 487

第二节 幻灯 488

第三节 放映(演出)设施 489

第四章 群众文化 490

第一节 音乐 490

第二节 舞蹈 490

第四节 美术 书法 491

第五节 摄影 491

第三节 曲艺 491

第六节 杂耍 492

第七节 灯展 492

第八节 民间焰火 492

第九节 文艺创作 498

第五章 档案 图书 501

第一节 档案 501

第二节 图书 501

第一节 出版 501

第六章 出版发行 501

第二节 图书发行 502

第七章 广播 电视 503

第一节 广播 503

第二节 电视 503

第八章 民间文学 504

第一节 谚语 504

第二节 民间歌谣 505

第三节 传说故事 506

第三十卷 文物古迹 507

第一节 大汶口文化遗址 509

第一章 古文化遗址 509

文物古迹概述 509

第二节 山东龙山文化遗址 511

第二章 齐国故城遗址 512

第三节 商代文化遗址 512

第一节 城池 514

第二节 街道 514

第三节 排水系统 515

第四节 手工业作坊遗址 515

第五节 孔子闻韶处 516

第六节 殉马坑 516

第七节 稷下学宫 517

第三章 其他古城及台基遗址 518

第一节 古城遗址 518

第二节 台基遗址 518

第四章 陵墓 520

第一节 临淄墓群 520

第二节 稷山洞石墓群 529

第三节 乙烯两醇墓地 529

第四节 辛店乙烯生活区墓地 529

第五节 其他名人墓 529

第六节 革命烈士墓 530

第五章 古建筑 530

第一节 石佛堂 530

第二节 白龙庙 530

第三节 金岭镇清真寺 531

第四节 古桥梁 531

第六章 石刻 532

第一节 造像 532

第二节 碑碣 534

第三节 墓志 535

第四节 石刻艺术 536

第七章 重要文物藏品 537

第一节 古生物化石 537

第二节 陶瓷器 538

第三节 青铜器 539

第四节 金、银器 542

第五节 铁器 543

第六节 货币与钱范 544

第七节 古玺泥封 545

第八节 乐器 545

第一节 农民起义遗址 546

第二节 革命遗址 546

第八章 近现代遗址及建筑 546

第三十一卷 方言 549

第一章 概述 551

第一节 方言特点 551

第二节 内部差异 551

第二章 语音 554

第一节 声韵调系统 554

第二节 音节拼合关系 554

第三节 音变 556

第四节 临淄话与普通话语音对应规律 557

第三章 词语分类 561

第四章 语法 565

第一节 词法 565

第二节 句法 566

第五章 标音举例 567

第三十二卷 风俗、宗教 571

第一章 风俗 573

第一节 生活习俗 573

第二节 婚俗 574

第三节 丧葬 575

第三节 训练网点 575

第一章 机构 575

第二章 学校体育 575

第一节 体育教师队伍 575

第二节 体育教学 575

第四节 祝祭礼仪 576

第五节 节日 576

第六节 社交 577

第七节 陋俗流弊 577

第八节 社会风尚 578

第二章 宗教 579

第一节 道教 579

第二节 佛教 579

第三节 伊斯兰教 579

第四节 基督教 579

第五节 天主教 580

第三十三卷 人物 581

第一章 人物传略 583

第一节 古代人物传略 583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传略 588

第二章 人物简介 607

第一节 古代人物简介 607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简介 608

第三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617

第三十四卷 附录 655

一、考证论文 657

二、旧志序选及墓碑铭文 675

三、齐国王侯世袭表 678

四、重要文告 680

本志表格索引 685

编后记 69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