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G管理模式 人+制度+创新
G管理模式 人+制度+创新

G管理模式 人+制度+创新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咸纲著
  • 出 版 社: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801473035
  • 页数:558 页
图书介绍:
《G管理模式 人+制度+创新》目录

导言 1

总论 4

1.管理模式的定义 4

2.什么是G管理模式? 6

2.1 G管理模式的含义 6

2.2 G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 8

2.3 G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 10

2.4企业管理三大法宝 12

2.5企业管理四权分立 14

2.6 G管理模式对企业发展7个阶段的划分和12个子模式 16

2.7 G管理模式对企业发展7个阶段陷阱的分析 18

2.8 G管理模式和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 20

2.9 G管理模式的人文理想 22

3.G管理模式作业的基础平台 24

3.1企业家综合能力 24

3.2企业管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26

3.3组织体系:G管理模式的执行主体 28

3.4企业人管理系统 30

3.5企业管理制度实现方法 32

3.6企业系统全面提升 34

3.7企业培训与企业发展 36

3.8 G管理模式与“10全管理法”接口 38

4.G管理模式的应用 40

4.1 G管理模式的作业系统 40

4.2 G管理模式的作业步骤(一) 42

4.3 G管理模式的作业步骤(二) 44

4.4 G管理模式的作业方法 46

4.4.1管理理念提升 46

4.4.2专题讲座、培训 48

4.4.3模式设计 50

4.4.4系统改进 52

4.4.5顾问 54

5.G管理模式的应用拓展 56

6.1中国管理思想演变的五个阶段 58

6.G管理模式企业管理进步评估体系 58

6.2 G管理模式对管理效率的定义 60

6.3企业管理进步评估体系 62

企业核心能力创新模式 67

1.1理念 67

1.2.1企业核心能力创新驱动器 68

1.2.2企业核心能力创新力的来源 70

1.2.3企业核心能力创新力的分解 72

1.2.4.1企业家 74

1.2.4.2企业家创新思维基础 76

1.2.5.1创新思维(理性思维) 78

1.2.5.2创新思维(非理性) 80

1.2.6核心能力创新组织 82

1.2.7核心能力创新的约束条件 84

1.2.8决策层基于战略层次的创新特征和创新流 86

1.2.9管理层的创新流程 88

1.2.10操作层全员创新 90

1.2.11核心能力创新突破 92

1.2.12核心能力创新指标体系 94

1.3操作流程 96

1.4制度体系 97

1.5案例 106

1.6启示录 108

股权资源优化模式 111

2.1理念 111

2.2.1股权资源优化过程 112

2.2.2股东个人偏好优先整合 114

2.2.3股东出现分歧的解决方式 116

2.2.4用智慧吸收显在资源 118

2.2.5用超级智慧吸收潜在资源 120

2.2.6各种股权资源的整合 122

2.2.7股权结构的形成 124

2.2.8企业类型 126

2.2.9企业的资源配置交换 128

2.2.10企业股权资源和企业制度信息交换 130

2.2.11股权资源优化指标体系 132

2.3操作流程 134

2.4制度体系 135

2.5案例 144

2.6启示录 146

贡献利益分享模式 149

3.1理念 149

3.2.1贡献利益分享总图 150

3.2.2企业的经营成果 152

3.2.3企业的经营成果 154

3.2.4企业外部收益 156

3.2.5企业内部收益 158

3.2.6资本增值 160

3.2.7品牌形象 162

3.2.8知识体系 164

3.2.9人才结构 166

3.2.10贡献利益分享指标体系 168

3.3操作流程 170

3.4制度体系 171

3.5案例 176

3.6启示录 178

虚拟客户式网络组织结构模式 181

4.1理念 181

4.2.1组织结构演变总趋势 182

4.2.2组织与组织结构 184

4.2.3组织结构的特征 186

4.2.4直线制 188

4.2.5直线职能制 190

4.2.6事业部制 192

4.2.7矩阵制 194

4.2.8网络结构 196

4.2.9柔性组织4E结构 198

4.2.10虚拟客户式网络组织结构模式 200

4.2.11虚拟客户式网络组织结构模式指标体系 202

4.3操作流程 204

4.4制度体系 205

4.5案例 212

4.6启示录 214

企业柔性战略模式 217

5.1理念 217

5.2.1企业柔性战略模型 218

5.2.2战略定位 220

5.2.3战略远景 222

5.2.4战略资源的甄别、汇集和利用 224

5.2.5三种制胜战略及其方法 226

5.2.6战略目标的定性分析 228

5.2.7战略目标的定量分析 230

5.2.8战略要素分析 232

5.2.9战略意图的灌输 234

5.2.10战略重点的确定 236

5.2.11战略环节的分析 238

5.2.12战略过程 240

5.2.13战略规划(九种标准战略) 242

5.2.14战略环境 244

5.2.15战略机会的把握 246

5.2.16政策变量分析 248

5.2.17战略目标流 250

5.2.18企业柔性战略模式 252

5.3操作流程 254

5.4制度体系 255

5.5案例 260

5.6启示录 262

资源导向型理性决策模式 265

6.1理念 265

6.2.1理性决策模型 266

6.2.2决策议题 268

6.2.3决策准备:调研分析 270

6.2.4企业决策目标体系 272

6.2.5决策瓶颈:资源分析 274

6.2.6决策方案形成 276

6.2.7决策目标优化过程 278

6.2.8决策方案优化过程 280

6.2.9决策整合 282

6.2.10决策流程图 284

6.2.11资源导向型理性决策指标体系 286

6.3操作流程 288

6.4制度体系 289

6.5案例 294

6.6启示录 296

信息情报快速反应模式 299

7.1理念 299

7.2.1信息系统生成模型 300

7.2.2信息战模型 302

7.2.3外部信息源 304

7.2.4内部信息源:财务(一) 306

7.2.5内部信息源:财务(二) 308

7.2.6内部信息源:财务(三) 310

7.2.7内部信息源:财务(四) 312

7.2.8内部信息源:财务(五) 314

7.2.9内部信息源:统计信息 316

7.2.10内部信息源:作业流程信息 318

7.2.11内部信息源:营销 320

7.2.12内部信息源:组织状态 322

7.2.13信息生成 324

7.2.14企业信息预警系统 326

7.2.15信息情报快速反应指标体系 328

7.3操作流程 330

7.4制度体系 331

7.5案例 336

7.6启示录 338

8.1理念 341

利润中心业务流程控制模式 341

8.2.1利润中心业务流程控制系统 342

8.2.2超常规作业系统 344

8.2.3企业自我诊断 346

8.2.4企业自我诊断指标体系 348

8.2.5企业诊断程序 350

8.2.6常规作业 352

8.2.7进行G管理模式管理 354

8.2.8超常规作业 356

8.2.9物流系统超常规作业 358

8.2.10人才流动机制分析 360

8.2.11资金流分析 362

8.2.12信息流加速分析 364

8.2.13快速成长企业的特征 366

8.2.14利润中心业务流程控制指标体系 368

8.3操作流程 370

8.4制度体系 371

8.5案例 378

8.6启示录 380

全程核心能力营销模式 383

9.1理念 383

9.2.1全程信心能力营销 384

9.2.2营销系统动力模型 386

9.2.3营销动力模型 388

9.2.4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和营销定位 390

9.2.5进攻战略 392

9.2.6侧翼战进攻 394

9.2.7游击战进攻 396

9.2.8营销防御战 398

9.2.9营销组合战略 400

9.2.10营销产品目标 402

9.2.11营销市场目标 404

9.2.12营销的品牌目标 406

9.2.13营销社会目标 408

9.2.14全程核心能力营销指标体系 410

9.3操作流程 412

9.4制度体系 413

9.5案例 418

9.6启示录 420

多维人性人力资源动力模式 423

10.1理念 423

10.2.1企业多维人重塑模型 424

10.2.2人的多维需求 426

10.2.3人性假说 428

10.2.4人的行为激励理论 430

10.2.5组织中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 432

10.2.6多维博弈人性假设 434

10.2.7企业角色多维需求 436

10.2.8社会角色多维需求 438

10.2.9家庭角色多维需求 440

10.2.10人的多维需求的混沌整合 442

10.2.11企业多维人重塑模式(一):单薪考评制度 444

10.2.12企业多维人重塑模式(二):资深职位制 446

10.2.13企业多维人重塑模式(三):激励机制 448

10.2.14企业多维人重塑模式(四):稳定机制 450

10.2.15企业多维人重塑模式(五):流动机制 452

10.2.16企业多维人重塑模式(六):人性动力机制 454

10.2.17企业多维人重塑模式(七):人力资源整合模式 456

10.2.18多维人性人力资源动力指标体系 458

10.3操作流程 460

10.4制度体系 461

10.5案例 466

10.6启示录 468

企业文化扩张与全面形象管理模式 471

11.1理念 471

11.2.1企业文化扩张与全面形象管理模式总图 472

11.2.2企业文化优化模式 474

11.2.3企业文化理念导向 476

11.2.4企业制度文化 478

11.2.5企业文化场的形成 480

11.2.6管理文化最优境界 482

11.2.7企业文化可移植模式 484

11.2.8移植模式——模块化移植 486

11.2.9企业文化模式扩散 488

11.2.10企业文化扩张与全面形象管理指标体系 490

11.3操作流程 492

11.4制度体系 493

11.5案例 498

11.6启示录 500

企业全面再造模式 503

12.1理念 503

12.2.1企业全面再造模式 504

12.2.2作业方式再造 506

12.2.3作业方式演进图 508

12.2.4资本运营再造 510

12.2.5人力资源再造 512

12.2.6制度创新再造 514

12.2.7企业规模再造 516

12.2.8企业类型再造 518

12.2.9企业组织再造 520

12.2.10企业模式再造 522

12.2.11企业能力再造 524

12.2.12管理最优境界(Management Optimum) 526

12.2.13经营最优境界(Business Optimum) 528

12.2.14企业全面再造目标 530

12.2.15企业全面再造指标体系 532

12.3操作流程 534

12.4制度体系 535

12.5案例 548

12.6启示录 550

后记 55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