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微生物检验技术
微生物检验技术

微生物检验技术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辉,赵玉玲主编;谷存国,邵健,张素英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09154601
  • 页数:28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全国医学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的一本。
《微生物检验技术》目录

第一篇 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总论 3

第1章 绪论 3

第一节 各类微生物及命名 3

第二节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5

第三节 现代医学微生物学及其关注的热点问题 6

第2章 细菌的形态及形态学检查 9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9

一、细菌的形态与大小 9

二、细菌的结构 10

第二节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15

第3章 细菌的生理和生理学检查 20

第一节 细菌的主要理化性状 20

一、细菌的化学组成 20

二、细菌的物理性状 20

第二节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 21

一、细菌的营养 21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22

三、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与速度 22

第三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 24

一、细菌的能量代谢 24

二、细菌的分解代谢 24

三、细菌的合成代谢 25

第四节 细菌的生理学检查方法 26

一、培养基 26

二、培养基的种类 27

三、培养基的制备 28

四、细菌人工培养的条件 30

五、细菌的接种和分离 31

六、细菌的生长现象 33

七、细菌的生化试验 34

第4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41

第一节 细菌的变异现象 41

一、形态与结构变异 41

二、菌落变异 41

三、毒力变异 42

四、耐药性变异 42

第二节 细菌的遗传物质及变异机制 42

一、与细菌遗传变异有关的物质 42

二、细菌的变异机制 44

第三节 细菌的分子生物学检验 46

一、核酸扩增技术 46

二、核酸分子杂交 47

三、生物芯片技术 48

第5章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49

第一节 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49

一、热力消毒灭菌法 49

二、辐射杀菌法 50

三、滤过除菌法 51

第二节 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51

一、常用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51

二、常用消毒剂的种类和用途 51

三、影响消毒剂效果的因素 52

四、消毒灭菌效果检测 53

第三节 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53

一、噬菌体 53

二、抗菌药物 54

三、细菌素 54

第四节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54

一、常规试验和抗菌药物的选择 55

二、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55

三、细菌耐药性检测 60

第6章 细菌的致病、感染和医院感染 63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因素 63

一、侵袭力 63

二、毒素 64

第二节 感染的类型与结局 66

一、感染的来源与传播 66

二、感染的类型与结局 66

第三节 医院感染 67

一、医院感染的分类 67

二、医院感染的常见微生物及特点 68

三、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68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69

第7章 病原微生物的发现和鉴定一般程序 71

第一节 感染的临床证据 71

一、临床感染的来源、发生和发展 71

二、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的要求 71

第二节 感染的流行病学证据 72

一、传染来源 72

二、传播途径 73

三、易感人群 73

四、柯赫法则 73

第三节 微生物鉴定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程序 73

一、微生物鉴定的基本方法 74

二、临床微生物鉴定的一般程序 75

第四节 现代微生物检验新技术和细菌检验的自动化 76

一、微生物自动培养系统 76

二、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 77

三、自动药敏检测系统 77

第8章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和实验室管理 79

第一节 分析前期质量管理 79

一、检验申请 79

二、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79

三、标本的接收与拒收 80

第二节 分析中质量管理 80

一、人员要求 80

二、实验室手册 80

三、试剂的质量控制 81

四、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84

五、药敏试验的质量控制 85

六、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 87

第三节 分析后质量管理 88

一、检验结果的评审与报告 88

二、标本的处置 89

第四节 菌种保存 89

一、保存菌种的目的 89

二、菌种保存的方法 89

三、防止菌种变异的措施 90

四、菌种保管 91

第五节 实验室安全防护 91

一、基本概念 91

二、微生物危险度评估 92

三、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类、分级及适用范围 92

四、生物安全防护基本设备 93

五、微生物实验室设计的原则 94

六、微生物实验室安全规则 95

第二篇 微生物学检验各论 99

第9章 球菌 99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99

一、生物学特性及检验 99

二、临床意义 101

第二节 链球菌属 102

一、生物学特性及检验 102

二、临床意义 105

第三节 肠球菌属 106

第四节 奈瑟菌属 106

一、脑膜炎奈瑟菌 106

二、淋病奈瑟菌 108

第10章 肠杆菌科细菌 111

第一节 肠杆菌科细菌通性 111

一、生物学特性 112

二、一般检验方法 113

第二节 埃希菌属 115

一、生物学特性及检验 115

二、临床意义 117

第三节 志贺菌属 118

一、生物学特性及检验 118

二、临床意义 121

第四节 沙门菌属 122

一、生物学特性及检验 122

二、临床意义 124

第五节 耶尔森菌属 125

一、鼠疫耶尔森菌 125

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127

第六节 与临床有关的其他肠杆菌科细菌 127

一、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菌属和摩根菌属 127

二、枸橼酸杆菌属 128

三、克雷伯菌属 128

四、肠杆菌属 128

五、沙雷菌属 128

第11章 弧菌、弯曲菌、螺杆菌及其检验 130

第一节 霍乱弧菌 130

一、生物学特性及检验 130

二、临床意义 132

第二节 副溶血弧菌 132

一、生物学特性及检验 133

二、临床意义 134

第三节 弯曲菌属与螺杆菌属 134

一、弯曲菌属 134

二、螺杆菌属 134

第12章 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及检验 136

第一节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136

一、假单胞菌属 136

二、不动杆菌属 140

三、产碱杆菌属 140

四、黄杆菌属 140

五、莫拉菌属 140

第二节 苛养性革兰阴性杆菌 140

一、嗜血杆菌属 140

二、鲍特菌属 142

三、布鲁菌属 143

四、军团菌属 144

第13章 革兰阳性需氧杆菌及检验 146

第一节 芽胞杆菌属 146

一、炭疽芽胞杆菌 146

二、蜡样芽胞杆菌 147

第二节 棒状杆菌属 148

一、白喉棒状杆菌 148

二、其他棒状杆菌 149

第三节 分枝杆菌属 149

一、结核分枝杆菌 149

二、麻风分枝杆菌 153

三、非典型分枝杆菌 154

第四节 其他革兰阳性需氧杆菌 154

一、李斯特菌属 154

二、诺卡菌属 155

三、加特纳菌属 155

第14章 厌氧菌及检验 157

第一节 概述 157

一、厌氧菌的感染类型 157

二、厌氧菌感染的临床和细菌学指征 157

三、厌氧菌的微生物学检验 158

第二节 梭状芽胞杆菌属 161

一、破伤风梭菌 161

二、产气荚膜梭菌 162

三、肉毒梭菌 163

四、艰难梭菌 163

第三节 无芽胞厌氧杆菌 163

一、革兰阴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163

二、革兰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164

第四节 其他厌氧菌 166

一、消化球菌属 166

二、消化链球菌属 166

三、韦荣球菌属 166

第15章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及其检验 167

第一节 支原体 167

一、生物学特性及检验 167

二、临床意义 170

第二节 衣原体 170

一、生物学特性及检验 171

二、临床意义 173

第三节 立克次体 174

一、生物学特性及检验 174

二、临床意义 176

第四节 螺旋体 176

一、钩端螺旋体 176

二、梅毒螺旋体 177

三、其他螺旋体 178

第16章 真菌及检验 180

第一节 真菌的生物学性状和临床意义 180

一、生物学性状 180

二、临床意义 183

三、常见真菌 183

第二节 真菌的实验室诊断 187

一、浅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187

二、深部感染真菌的实验室诊断 189

第17章 病毒及检验 191

第一节 概述 191

一、病毒的基本形状与大小 191

二、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191

三、病毒的增殖 192

四、病毒的遗传变异 193

五、病毒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 193

六、病毒的分类 193

第二节 病毒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194

一、标本的采集及运送 195

二、病毒的分离及鉴定 195

第三节 呼吸道病毒 200

一、正黏病毒 200

二、副黏病毒 203

三、其他呼吸道病毒 204

第四节 肠道病毒 206

一、脊髓灰质炎病毒 206

二、柯萨奇病毒与艾柯病毒 207

三、新型肠道病毒 207

第五节 虫媒病毒与出血热病毒 208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208

二、登革热病毒 209

三、森林脑炎病毒 209

第六节 肝炎病毒 209

一、甲型肝炎病毒 210

二、乙型肝炎病毒 211

三、丙型肝炎病毒 213

四、丁型肝炎病毒 214

五、戊型肝炎病毒 215

六、其他肝炎病毒 215

第七节 其他病毒 215

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216

二、狂犬病毒 217

三、人乳头瘤病毒 217

四、皮肤黏膜感染的病毒 218

五、轮状病毒 218

第三篇 临床标本及环境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 223

第18章 “无菌”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223

第一节 血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223

一、标本采集与运送 223

二、检验程序 224

三、检验方法及结果报告 225

四、临床意义 227

第二节 脑脊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228

一、标本采集与运送 228

二、检验程序 228

三、检验方法及结果报告 229

四、临床意义 230

第三节 穿刺液和引流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231

一、标本采集与运送 231

二、检验程序 232

三、检验方法及结果报告 232

四、临床意义 233

第四节 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234

一、标本采集与运送 234

二、检验程序 235

三、检验方法及结果报告 235

四、临床意义 237

第19章 “有菌”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239

第一节 脓液及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239

一、标本采集与运送 239

二、检验程序 240

三、检验方法及结果报告 240

四、临床意义 242

第二节 痰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242

一、标本采集与运送 243

二、检验程序 243

三、检验方法及结果报告 244

四、临床意义 246

第三节 生殖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247

一、标本采集与运送 247

二、检验程序 247

三、检验方法及结果报告 248

四、临床意义 249

第四节 粪便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250

一、标本采集与运送 250

二、检验程序 250

三、检验方法及结果报告 251

四、临床意义 253

第20章 环境及食品标本的检验 255

第一节 空气的卫生细菌学检验 255

一、样品的采集与运送 255

二、检验方法及结果报告 256

三、卫生标准 256

第二节 水的细菌学检验 257

一、样品的采集与运送 257

二、检验程序 258

三、检验方法及结果报告 258

四、卫生标准 261

第三节 土壤的细菌学检验 261

一、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261

二、标本的处理 262

三、检验方法 262

第四节 医院环境的细菌学检验 262

一、医院环境微生物的分布及其卫生学意义 263

二、医院环境消毒及其效果评价 263

三、医院感染监测的重点科室 266

四、医院环境微生物的检测及其卫生标准 266

第五节 食品微生物及检验 267

一、样品的采集与运送 267

二、检验程序 268

三、检验方法及结果报告 268

四、食品微生物污染的危害 270

五、细菌性食物中毒及其常见菌 270

第六节 化妆品的细菌学检验 271

一、样品的采集 271

二、检验方法及结果报告 271

三、化妆品的卫生标准 273

四、化妆品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分布及卫生学意义 273

第七节 药品微生物及检验 274

一、药品的检验原则 274

二、药品微生物的检测 275

三、药品微生物的卫生标准 276

四、药品微生物污染的来源、种类、分布及卫生学意义 277

附录A 实验索引 27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