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心理学与互联网  个人、人际和超个人的启示
心理学与互联网  个人、人际和超个人的启示

心理学与互联网 个人、人际和超个人的启示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加)加肯巴赫(Gackenbach,J.)著;周宗奎等译
  • 出 版 社: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0081897
  • 页数:37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探讨互联网对我们定义我们是谁、交往和工作模式提供第一手的资源。他研究了与网络使用相关的正常行为和病理性行为存在的区别,覆盖面包括网络如何影响我们的社交模式——工作、约会、和有相似兴趣的人见面;我们如何使用网络来经营事业;如何使用网络进行学习、儿童和网络以及网络影响我们在哲学层面我们如何定义现实和意识等。
《心理学与互联网 个人、人际和超个人的启示》目录

1互联网背景介绍 1

1.1引言 1

1.2我们共同关心的新事物 1

1.3人类与机器——矛盾的关系 4

1.4矛盾激化 7

1.5当今的互联网 8

1.6从无线电学到的 14

1.7研究网络 20

1.8总结 22

2儿童与互联网 25

2.1引言 25

2.2儿童在互联网上做些什么 26

2.3担忧 28

2.3.1社会性发展 28

2.3.2对色情作品和仇恨不必要的接触 30

2.3.3侵犯与欺负 32

2.4成为“互联网专家” 35

3网上的自我:人格和人口学的涵义 44

3.1简介 44

3.2对于身份问题思考的新方法 45

3.2.1一个或多个自我:青春期的探索 46

3.3线上自我的膨胀或去抑制行为 47

3.4网上人格特质 50

3.4.1网络内向型人格和外向型人格 51

3.4.2网上其他人格特质类型 52

3.5从人口统计的角度看网上自我 53

3.5.1性别与网络使用 54

3.5.2性别与玩游戏 55

3.5.3年龄、种族、文化、及贫穷的影响 57

3.5.4老年人 57

3.5.5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 58

3.5.6种族 59

3.6网上社会角色与不平等 60

4去抑制与互联网 67

4.1去抑制的证据 67

4.1.1自我表露和互联网 67

4.1.2网络纷争和反社会行为 69

4.1.3网络纷争的实验证据 70

4.1.4去抑制和万维网 71

4.2网络色情 72

4.3网络去抑制的解释:去个性化 75

4.3.1社会线索的减少 75

4.3.2自我意识二因素论 76

4.3.3去抑制效应的社会身份解释 77

4.3.4去抑制多因素解释 78

4.3.5基于隐私的方法来解释去抑制 78

4.4总结 79

5性心理:互联网中的真实写照 85

5.1一般趋势 85

5.1.1互联网上的性:根源和争议 86

5.1.2性对新通信媒体的影响 87

5.2性对人类的意义:混沌系统方法 91

5.2.1宗教和文化影响 97

5.2.2性科学的新视角 99

5.3互联网上的性表达和性信息 103

5.3.1网络新闻组和性心理 104

5.3.2万维网上的性多样性 112

5.4互联网上关于性的政治、个人及社区方面的解读 116

5.4.1在约会网站遇见潜在伴侣 117

5.5结论 122

6网络成瘾:真的存在吗? 135

6.1“网络成瘾”和“过度使用互联网”的研究及其比较 135

6.1.1网络成瘾的早期研究 135

6.1.2易于过度使用互联网群体的研究 137

6.2过度使用互联网的心理测量学研究 139

6.3过度使用互联网与某些心理特征之间的相关研究 143

6.4网络成瘾的个案研究 146

6.5网络过度使用行为为何会发生 149

6.6结语 152

7回顾工作、社区及学习中基于计算机的交流 158

7.1简介 158

7.2回顾C MC和互联网争议 159

7.2.1为用户和他们的网络活动解绑 163

7.3 C MC和互联网的用户 163

7.3.1在线的内容与作用 165

7.3.2团体、网络、与社区 166

7.3.3社交网络 166

7.3.4基于关系纽带的媒介使用观点 168

7.4线上与线下的整合 168

7.4.1线上与线下间的切换 169

7.4.2家用情况 170

7.4.3成长的局限 170

7.5总结 171

8虚拟社会:驱动力、行业设置与安排、启示 181

8.1简介 181

8.2驱动力 183

8.3全球经济 183

8.4政策和政治 185

8.5开明的和多样化的人群 186

8.5.1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 188

8.6现存的行业设置与安排 190

8.6.1远程办公 190

8.6.2虚拟团队 192

8.6.3时间和地点的概念 194

8.6.4虚拟团队技术 195

8.6.5虚拟组织 197

8.6.6虚拟社区 198

8.6.7电子民主 199

8.6.8虚拟博物馆 202

8.6.9网络日志 203

8.7虚拟社会的困境和启示 204

8.7.1全球政策和经济 204

8.7.2政治和政策 205

8.8开明的和多样化的人群 206

8.9信息技术及其基础设施 207

8.10总结和结论 208

9网络自助和支持团体:基于文本互助的赞成和反对意见 215

9.1引言 215

9.2基于文本关系的心理学 216

9.3自助如同互助 220

9.4基于文本的互助 222

9.5重复调查的结果 228

9.6网络自助团体的支持和反对 229

9.4.1在线自助团体特有的缺点 230

9.7网络支持团体和基于文本的团体治疗 231

9.8基于文本的相互救援的研究中的伦理要求 233

9.9结论 234

10网络心理医生:扩大范式 241

10.1引言 241

10.2在线专业议题 242

10.2.1扩大范式(我能从中得到什么?请解释!) 242

10.3研究概述:从研究到专业实践 244

10.4线上一线下的联系 246

10.5网络性行为与潜在的伤害 247

10.6网络空间中法律和道德问题的风险管理 249

10.7职业责任 250

10.8能力和实践的范围 252

10.9新兴的临床问题:网络空间中的理论 255

10.10网络治疗的疗效 257

11从媒介化环境到意识的发展 273

11.1导言 273

11.1.1临场感 274

11.1.2真实感 277

11.1.3连续性 277

11.2生态知觉 278

11.2.1 Gibson的理论 279

11.2.2生态自我 281

11.2.3自然与媒介化环境 283

11.3媒体生态环境 285

11.3.1图片 286

11.3.2媒体和移动 288

11.4空间和定向 289

11.4.1定向 289

11.4.2视点和知觉流 290

11.5空间和意识 293

12“全球脑”:自我组织的互联网智能-集体潜意识的现实化 307

12.1引言 307

12.1.1网络的未来史 308

12.1.2思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309

12.1.3集体无意识的具体化 310

12.2人工智能和互联网 310

12.3哲学与心理学视角下的共生网络智能 314

12.3.1“全球脑”研究小组 316

12.3.2全球脑与人类发展 322

12.3.3网络灵性 325

12.4“全球脑”的自我与道德 328

13网络与更高层次的意识形态——一种超个人视角 333

13.1导言 333

13.2通往意识的其他方法 334

13.3人类意识及其发展 335

13.4从综合项目研究到发展中的高级意识形态 337

13.5定格HSC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标志 339

13.6科技和认知 341

13.7网络的文化增强剂效应——虚拟现实和“清晰梦” 343

13.8关于电子游戏、意识和梦的前期研究 344

13.9意识和技术的共同进化 349

名词中英文对照索引 3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