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中国国民党百年风云录  下
中国国民党百年风云录  下

中国国民党百年风云录 下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9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程思远主编
  • 出 版 社:延吉市:延边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563407146
  • 页数:426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全新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题目中创设新的情境和条件,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考查,着眼学生能力的提升。内容紧贴社会生活,突出所学知识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富有时代特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思考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
《中国国民党百年风云录 下》目录

上编 中国国民党的创立和发展 3

第一篇 中国国民党的创立 3

一、国民党的早期组织 3

1.西方列强侵略如狼似虎 3

2.大清帝国衰败难支 18

3.民族资本工业发展步履维艰 25

4.民主潮流兴起势不可挡 32

5.“兴中会”羊城图谋 39

6.“华兴会”志在兴华 53

7.“光复会”誓扫妖孽 62

二、同盟会的成立及其革命活动 71

1.革命党人扶桑结盟 71

2.“三民主义,吾党所遵” 84

3.革命派与保皇派唇枪舌战 104

4.革命党武力反清舍身求共和 115

三、武昌革命,清朝倾覆 126

1.保路权、反掠夺、“成都血案” 126

2.倒满清武昌起义全国响应 135

3.真革命假革命鱼龙混杂 142

4.封建势力、帝国主义一丘之貉 150

5.新政权除旧布新创立共和 154

6.袁世凯阴险狡诈窃取革命成果 161

7.资产阶级先天软弱教训沉痛 171

第二篇 从国民党到中华革命党 178

一、大势所趋,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178

1.人心思变,同盟会由秘密变公开 178

2.革命党种树,袁世凯摘果 191

3.政党政治,国民党成立 203

4.国会选举,国民党旗开得胜 226

5.宋教仁八方游说,阐扬政治主张 229

6.桃源渔父血染上海,议会政治失败 232

7.处理宋案,孙、黄意见难一统 239

8.二次革命,李烈钧湖口起兵 245

二、幡然顿悟,革命党再组 258

1.革命失败,孙、黄分歧难消溶 258

2.用心良苦,孙中山另组中华革命党 261

3.力避分裂,欧事研究会聚合革命党人 267

4.远走美利坚,黄兴执着反袁 269

三、中华革命党试图“三次革命” 271

1.浩然庐收留流亡客 271

2.联络同志,流亡者义结救护团 275

3.孙、黄分家与陈其美从中作梗 276

4.落井下石,东京开设“招降处” 294

5.孙中山走上层路线 295

6.卧薪尝胆,扶巅持危 301

7.“犁庭捣穴”计划胎死腹中 303

8.南中国风云与组建中华革命军 310

9.刺杀郑汝成与肇和之役 316

10.充任护国战争之配角 319

四、护法战争与孙中山上海反思 326

1.护国战争后革命党人之新动向 326

2.为护法孙中山苦心擘划 329

3.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332

4.并非不问国事 336

5.中华革命党的改组 339

第三篇 中国国民党与北伐战争 343

一、艰难竭蹶 343

1.“中国国民党”名称的启用 343

2.建立正式政府 344

3.出师北伐 347

4.后院起火 349

二、获得新生 355

1.渴求新生 355

2.实行联俄容共政策 358

3.改组国民党 359

4.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364

三、锋芒再试 372

1.黄埔建军 372

2.平定商团叛乱 377

3.工人运动的恢复与沙面罢工 381

4.农民运动的发展与农讲所 383

5.孙中山北上与总理遗嘱 389

6.国民会议运动 403

四、高潮兴起 408

1.第一次东征与讨伐杨、刘 408

2.国民政府成立 412

3.第二次东征与广东统一 414

4.五卅运动 416

5.省港大罢工 418

五、暗流涌动 419

1.国民党的分化 419

2.廖仲恺被刺 421

3.戴季陶主义 423

4.西山会议的分裂活动 425

5.国民党“二大”的召开 427

6.上海伪“二大”的呼应 430

7.中山舰事件,反共初试 432

8.整理党务案 437

六、挥师北伐 440

1.准备与发动北伐 440

2.北伐战争 442

3.工人运动 446

4.农民运动 449

5.反帝运动 451

七、国共分裂 453

1.迁都之争 453

2.党权运动与二届三中全会 458

3.“四·一二”政变 462

4.南京政府成立 467

5.宁汉对立与二次北伐 469

6.夏斗寅叛变与马日事变 473

7.郑州会议与徐州会议 476

8.国共分裂 480

中编 中国国民党的一党专制统治 487

第四篇 一党专政的确立和10年施政 487

一、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确立 487

1.联手“逼宫”,迫蒋下野 487

2.李宗仁庐山折冲 491

3.龙潭争夺战 494

4.特委会的风波 497

5.桂唐火拼,羊城兵变 500

6.东渡扶桑,“中美”结奇缘 506

7.在纵横捭阖中东山再起 509

8.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 512

9.蒋介石“伐谋” 514

10.济南“五三惨案” 520

11.京津换旗,群雄巧表演 529

12.东北升起青天白日旗 536

13.蒋、冯、阎、桂的编遣裁兵运动 541

14.高压下的抗争 555

15.千军万马难敌金囊妙计 562

16.兵谋两彰伐桂军 578

17.蒋、冯、阎明争暗斗 588

18.“护党救国”反蒋潮 598

19.各路“诸侯”大结盟 604

20.疆场鏖战急 610

21.不平静的“第二条战线” 619

22.三次“剿共”挫锐气 623

23.蒋、胡斗法试比高 629

24.第二次反蒋联盟的起落 635

二、国民政府对日的不抵抗政策 644

1.日本对东北久蓄密谋 644

2.蒋、张密晤 652

3.“九·一八”之夜狼烟起 657

4.“不抵抗将军”之命运 665

5.蒋、汪、胡三巨头的权力角逐 675

6.马占山风云沉浮 692

7.淞沪血战 700

8.冯玉祥矢志抗日 708

9.十九路军反心起 719

10.陈铭枢游说政府 724

11.蒋介石分化有术 730

12.李济深执掌闽政府 734

13.革命之花遭摧残 739

14.共产党曲折新生 748

15.杨杏佛死于非命 755

16.史量才喋血沪杭路 763

17.吉鸿昌饮恨黄泉 771

18.狼外婆的面孔 780

19.华北“大拍卖” 785

20.殷汝耕粉墨登场 793

21.内蒙德王“易旗” 801

三、从“安内”到“攘外”的艰难历程 807

1.华北危机和“四不”方针 807

2.党内“团结统一”运动 811

3.多边外交中蒋、汪斗法 819

4.汪精卫遇刺,险些丧命 826

5.国民党“五全”大会 834

6.对中共,南京中枢音调不准了 839

7.对日本,南京政府强硬起来了 845

8.李宗仁鼓吹“焦土抗战论” 849

9.胡汉民弈棋暴亡 855

10.蒋介石离间粤、桂 857

11.“南天玉”的荒唐迷信 860

12.“机不可失”,“六·一”发难 865

13.银弹之下,纷纷倒戈 868

14.李、白抓住抗日大旗不放 873

15.多方磋合,蒋、桂言欢 877

16.中共、张、杨“三位一体” 884

17.蒋介石的决心和西安督战 890

18.哭谏·密谋 893

19.暴风雨前夜 903

20.枪声激荡华清池 914

21.一网打尽蒋系势力 921

22.一石激起千重浪 924

23.两个统帅部的反应与对策 931

24.蒋介石的“遗嘱” 940

25.蒋令“女子护卫男子” 944

26.“人格”担保与10年重逢 953

27.“窦尔墩摆队送天霸” 957

28.烟云散尽,看何应钦的“算盘” 962

29.笼中“东北虎” 967

30.事变余波——“二·二”惨案 973

31.走向抗战之路 981

32.向前迈进的中国政局 991

33.国共携手,共赴国难 997

第五篇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国民党 1016

一、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期抗战 1016

1.芦沟桥的烽火 1016

2.国民党“准备应战”的决心 1039

3.曲折的谈判历程 1046

4.两党携手,共同抗日 1053

5.战略方针的制定和战时部署 1063

6.华北狙击 1067

7.京沪会战 1076

8.阻敌南下西进 1090

9.保卫大武汉 1097

10.国民党谋求妥协 1103

11.国联把中国问题的“球”踢给了美国 1107

12.陶德曼调停 1114

13.请求外援再向国联“申诉” 1120

14.日、蒋秘密谋和 1126

15.临全大会与《抗战建国纲领》 1130

16.国民参政会 1137

17.转入战时经济 1144

18.抗战初期文化 1148

19.抗战初期教育 1151

二、国民党政策重心:积极反共,消极抗日 1155

1.日本对华方针骤然变更 1155

2.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 1157

3.急流“勇”退,如释重负 1182

4.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的战略 1187

5.南昌会战——相持阶段中日首次交锋 1189

6.从随枣会战到枣宜会战 1193

7.第一次长沙会战 1199

8.第二次长沙会战 1209

9.上高会战 1215

10.汪精卫伪政府粉墨登场 1221

11.蒋介石密谋与日寇妥协 1233

12.第一次反共高潮 1242

13.第二次反共高潮 1248

三、国民党的“抗战建国”和抗战的最后胜利 1273

1.珍珠港的爆炸声 1273

2.打了4年才宣战 1277

3.反法西斯各国联手 1280

4.威尔基访华受欺骗 1283

5.互有胜负的几次中日大会战 1291

6.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1308

7.豫、湘、桂战场兵败如潮 1325

8.一个政党,一个领袖 1340

9.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恶性膨胀 1345

10.两个中国之命运 1350

11.“飞虎队”空中显神威 1355

12.中美新约取消租界 1365

13.蒋介石开罗出风头 1374

14.“史迪威事件”起风波 1386

15.赫尔利充当第三者 1398

16.雅尔塔密约损害中国 1409

17.从旧金山到莫斯科 1417

18.太阳旗从中国垂落 1427

第六篇 中国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亡 1438

一、国民党的和谈幌子与内战阴谋 1438

1.从“密苏里”号投降到芷江受降 1438

2.经济“劫收”与“五子登科” 1445

3.收编日伪,蒋、汪合流 1449

4.山姆大叔撑腰加紧内战准备 1452

5.毛泽东与蒋介石会谈之前 1456

6.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的签订 1460

7.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475

8.沧白堂与校场口事件 1486

9.六届二中全会,撕毁政协协议 1493

10.马氏其人与来华使命 1498

11.昙花一现的和平 1503

12.“无法在水上步行” 1506

二、发动全面内战与召开伪国大 1510

1.紧张的战争部署 1510

2.宣化店的战火 1513

3.硝烟弥漫全国 1518

4.“王牌师”的覆没 1523

5.进犯延安 1530

6.民主人士下关被殴 1536

7.李公朴、闻一多血案 1540

8.血溅台湾岛 1544

9.“五·二○”血案 1548

10.于子三之死 1552

11.召开伪国大,企图披上合法外衣 1556

12.“换汤不换药”的改组丑剧 1560

13.多党政府幻想的破灭 1563

三、“戡乱”动员与“行宪国大”召开 1568

1.“戡乱”总动员与“党团合并” 1568

2.魏德迈伤心的报告:“中国的复兴有待于富于感召力的领袖” 1572

3.蒋介石说:“我不当总统,谁当总统!” 1576

4.竞选副总统的闹剧 1579

5.就职仪式上,副总统成了总统“侍卫官” 1582

6.无力挽回的金圆券危机 1584

7.蒋经国上海“打虎”失败 1586

8.九世班禅转世灵童与十世班禅坐床大典 1590

四、大决战与国民党大陆统治的覆亡 1594

1.西柏坡,毛泽东战略大构思 1594

2.蒋介石调兵遣将 1597

3.黑土地上的大失败 1600

4.曾泽生起义,郑洞国投降 1606

5.两天又损失一个兵团 1611

6.黑土地上的最后一战 1614

7.徐州古城战争风云又起 1618

8.黄伯韬兵败碾庄 1620

9.黄维兵团又遭覆没 1622

10.淮海决战正酣,毛泽东忽叫暂停 1626

11.陈官庄——人间地狱 1627

12.北平,中国在这里拐了个弯 1630

13.“王牌”三十五军覆没 1634

14.傅作义派来“和谈”代表 1636

15.策反傅作义 1639

16.傅作义终于下了和谈决心 1643

17.谈判桌上傅作义签了字 1651

18.小诸葛趁火打劫,通电逼宫 1656

19.司徒雷登预言:“1948年最后的那个星期,对蒋来说,很难度过。” 1660

20.宋美龄的“魅力外交”如昨日黄花 1662

21.魔鬼宫殿“最后的晚餐” 1665

22.蒋介石第三次下野 1667

23.和谈前张治中两次赴溪口 1670

24.张治中率团赴北平谈判 1673

25.张治中的感觉:“完了!和是不可能的!” 1677

26.毛泽东下达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681

27.陈布雷南京殒命 1684

28.戴季陶魂归冥府 1686

29.汤恩伯兵败长江 1690

30.蒋介石逃离大陆的最后岁月 1694

31.淞沪大会战 1696

32.蒋介石拜会季里诺和李承晚 1698

33.白崇禧兵败衡阳、广西 1701

34.蒋介石差一点成了卢汉、刘文辉的俘虏 1704

35.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战,胡宗南不辞而别 1707

下编 中国国民党在台湾 1713

第七篇 蒋介石的极权统治 1713

一、国民党政权移植台湾 1713

1.从台前转到幕后 1713

2.这一去竟成永别 1719

3.国民党部署逃台 1727

4.一把剑悬在头上 1730

5.代总统不敌总裁 1737

6.李宗仁逃之夭夭 1747

7.蒋介石复职“总统” 1751

8.陈诚扶摇直上 1756

9.反省在大陆的失败 1761

10.CC派气数已尽 1767

11.狼烟遍及全岛 1773

12.“七大”权力再分配 1781

13.老将纷纷落马 1788

14.拼凑反共理论 1813

15.苛政花样百出 1819

16.陈仪死于非命 1830

17.摆脱经济困境 1833

18.为了固守而放弃 1839

19.美国不再“袖手” 1853

二、家天下统治不断强化 1868

1.大作反攻大陆文章 1868

2.一江山岛之役 1878

3.台湾海峡危机 1883

4.反攻又弹新曲 1894

5.“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1901

6.政坛上的“万年国代” 1902

7.《自由中国》和雷震事件 1907

8.湖口兵变未遂 1914

9.蒋、陈关系疏远 1915

10.“国大”争端纷起 1921

11.看好外国的月亮 1929

12.《文星》杀出一个李敖 1931

13.比胡适走得更远 1934

14.从否定“传统”到封杀“道统” 1938

15.李敖被投入监狱 1941

三、蒋介石时代的结束 1945

1.联合国席位之争 1945

2.同日本签订“和约” 1949

3.刘自然案激起民愤 1954

4.尼克松与毛泽东握手 1958

5.田中角荣抛弃台湾 1965

6.李次白投石问路 1967

7.宋宜山前来摸底 1972

8.章士钊赴港言和 1977

9.蒋介石发出邀请 1985

10.蒋介石生活千篇一律 1987

11.也有闲情逸致 1994

12.船山的后世门生 2002

13.耶稣的忠实信徒 2004

14.生命之灯黯淡 2009

15.病逝于清明时节 2011

16.“国葬”盛况空前 2015

第八篇 蒋经国的政治革新 2021

一、蒋家天下父子交替 2021

1.留学苏联,多受磨难 2022

2.赣南从政积累了政治资本 2027

3.上海“打老虎”“本”“利”赔光 2035

4.安排蒋介石退守台湾 2040

5.台湾官场显赫不衰 2048

6.接班实习期的活动 2049

7.踏上接班之路 2055

8.家传天下权到势成 2060

9.“行政院长”中军操盘 2080

10.父权子接太子主政 2091

二、政治革新官场新局 2108

1.反对崇拜有真有假 2109

2.全面革新有作无为 2114

3.专制未变有松有紧 2153

4.打压再三有败有成 2189

5.中坜捉鬼高雄抗争 2217

6.“高雄事件”的起因和前奏 2240

7.紧缩之风遍吹全岛 2272

8.政治革新,党外屡造事端 2320

9.解除戒严,政治转型 2345

10.中共提出“一国两制” 2355

11.台湾当局有意拒和 2359

12.闸门打开,开放探亲 2365

13.美国支持外交求存 2373

14.中美建交台岛孤立 2375

15.“实质外交”奏效有限 2383

三、蒋家王朝至此终结 2386

1.“先为‘总统’之子,后为‘总统’之弟”的蒋纬国 2387

2.“辜负祖父厚望的‘皇太孙’”蒋孝文 2389

3.“蒋经国的掌上明珠”蒋孝章 2391

4.“蒋经国的重点培养对象”蒋孝武 2392

5.“经济老虎、官倒黑商”的蒋孝勇 2393

6.“只当律师、不愿从政”的蒋孝刚 2395

7.“蒋家第三代中的风云人物”章孝严 2396

8.“蒋家第三代中的大学者”章孝慈 2398

9.部署接班数度换将 2402

10.病体难支突然去世 2416

第九篇 李登辉与台湾前途 2425

一、国民党“强人政治”的结束和一党专制的削弱 2425

1.蒋经国逝世,李登辉上台,党政最高权力的交替与纷争 2425

2.“十三全”的召开,权力核心的调整与改组 2448

3.“行政院”二度改组,李登辉强力主导 2455

4.调离郝柏村,初步巩固“三军领导人”地位 2460

5.“二月政争”与“总统”选举 2461

6.“立法院”的派系争夺和“倪文亚事件” 2469

7.“一国两府”论调的出笼及“外交政策”的重大变化 2472

8.“外交出击”和以“台湾经验”为核心的大陆政策的推行 2477

9.打击“统派”势力,阻挠国家统一 2482

10.“台独”势力膨胀,台湾当局宽容 2486

11.“党务革新”的迅速推行与具体实施 2489

12.《动员戡乱时期人民团体法》等三大法案的公布及第二次组党热潮 2496

13.三项公职人员选举与政党政治的萌芽 2505

14.“台湾经验”的局限性 2509

二、国民党激烈的权力斗争和“台独”势力的猖獗 2514

1.李焕留任图谋失败,连战组“阁”构想受阻 2514

2.郝柏村组阁,李、郝“肝胆相照” 2522

3.从“军事会议”风波到“代理人战争” 2526

4.十三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与“总统”选举方式之争 2535

5.李、郝体制破裂,郝柏村辞职 2548

6.大陆政策的实质性调整与推行 2549

7 .“务实外交”的新发展 2571

8.“台独”活动的猖獗和国民党“主流派”的纵容 2577

9.“修宪”与二届“国大”、“立法院”的全面改选 2596

10.岛内经济的不景气与“国家建设六年计划”的提出 2616

三、“李登辉时代”的来临与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隐忧 2620

1.“世代交替”与“行政院”再度改组 2620

2.“十四全”的召开与“李登辉时代”的来临 2641

3.新党的成立 2664

4.新世纪前两党大拼搏与“李登辉牌”的作用 2672

5.两岸关系的迅速发展 2699

6.台湾当局“阶段性两个中国”的论调与中国和平统一的隐忧 2699

附录 主要代表人物 重要会议及文献 2709

主要代表人物 2709

李登辉 2709

李元簇 2746

连战 2750

郝柏村 2759

林洋港 2775

黄兴 2790

宋教仁 2796

于右任 2800

宋庆龄 2801

廖仲恺 2803

何香凝 2811

李宗仁 2820

李济深 2847

冯玉祥 2849

宋美龄 2852

宋子文 2953

孔祥熙 2955

陈立夫 2956

陈果夫 2958

谭延闿 2978

胡汉民、汪精卫 2979

林森 3049

孙科 3054

吴稚晖 3056

戴季陶 3074

张群 3076

阎锡山 3090

张学良 3118

何应钦 3143

陈诚 3163

顾祝同 3187

胡宗南 3214

龙云 3233

卫立煌 3239

杨虎城 3268

汤恩伯 3288

陈济棠 3321

蔡廷锴 3350

白崇禧 3376

李汉魂 3393

谷正伦、谷正纲、谷正鼎 3416

戴笠 3444

胡适 3474

陈布雷 3489

严家淦 3507

蒋纬国 3508

孙立人 3563

重要会议及文献 3595

兴中会成立会议 3595

香港兴中会成立会议 3597

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 3600

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会议 3604

1912年同盟会第一次会员大会 3607

1912年同盟会第二次南京会员大会 3608

国民党成立大会 3612

中华革命党成立大会 3619

1923年1月国民党党务会议 3628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3628

国民党一届一中全会 3660

国民党一届二中全会 3661

国民党一届三中全会 3665

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 3670

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3671

国民党二届一中全会 3710

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 3711

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 3717

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成立会议 3734

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 3737

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 3748

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3751

国民党三届一中全会 3773

国民党三届二中全会 3775

国民党三届三中全会 3779

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 3781

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 3808

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非常会议 3815

国民党三届五中全会 3817

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3820

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 3833

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 3835

国民党四届三中全会 3838

国民党四届四中全会 3842

国民党四届五中全会 3845

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3847

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 3878

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 3883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3892

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3912

国民党五届四中全会 3936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3945

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 3963

国民党五届七中全会 3973

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 3977

国民党五届九中全会 3984

国民党五届十中全会 3994

国民党五届十一中全会 4006

国第党五届十二中全会 4019

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4041

国民党六届一中全会 4041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 4041

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 4049

国民党六届四中全会 4058

国民党六届中央临时全体会议 4062

国民党非常委员会 4063

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 4068

国民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4070

国民党七届一中全会 4072

国民党七届二中全会 4073

国民党七届三中全会 4074

国民党七届四中全会 4074

国民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4075

国民党八届一中全会 4077

国民党八届二中全会 4078

国民党八届三中全会 4078

国民党八届四中全会 4079

国民党八届五中全会 4080

国民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4081

国民党九届一中全会 4084

国民党九届二中全会 4085

国民党九届三中全会 4086

国民党九届四中全会 4086

国民党九届五中全会 4087

国民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4088

国民党十届一中全会 4093

国民党十届二中全会 4093

国民党十届三中全会 4094

国民党十届四中全会 4095

国民党十届五中全会 4096

国民党十届临时中央全会 4096

国民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4097

国民党十一届一中全会 4102

国民党十一届二中全会 4102

国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4103

国民党十一届四中全会 4103

国民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4104

国民党十二届一中全会 4109

国民党十二届二中全会 4110

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 4111

国民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4112

国民党十三届一中全会 4115

国民党十三届二中全会 4115

国民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4116

中国国民党历届中央执行、监察委员会成员名单及机构演变概况 4199

一、中央执监委员名单 4199

第一届中央执监委员 4200

第二届中央执监委员 4201

第三届中央执监委员 4203

第四届中央执监委员 4204

第五届中央执监委员 4205

第六届中央执监委员 4208

党团合并后的第六届中央执监委员 4211

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4215

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4216

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4217

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4218

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4220

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4223

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4226

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4229

二、中央执监委员会常务委员名单 4232

第一届 4232

第二届 4233

第三届 4233

第四届 4234

第五届 4234

第六届 4235

第七届 4235

第八届 4236

第九届 4236

第十届 4237

第十一届 4237

第十二届 4237

第十三届 4238

第十四届 4238

三、历届政治委员会成员名单 4239

四、总理、总裁、主席名单 4244

五、国民党中央机构及其演变概况(1919—1949) 4245

(一)1919年至1924年“一大”前的中央机构 4245

(二)1924年至1949年的中央机构 4246

(三)1924年至1949年中央执行委员会机构的演变 4249

六、台湾国民党党务系统组织机构及其演变概况 4253

(一)两次“大改造” 4254

(二)组织人事三大变化 4256

(三)组织机构及其功能 42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