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发展  下
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发展  下

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发展 下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3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组著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214149084
  • 页数:1344 页
图书介绍:本书稿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的新任务和新问题,将道德建设理论、社会道德发展理论、公共管理理论、系统工程理论等结合起来,重点研究和解决公民道德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道德发展、社会管理创新以及人的幸福之间的关系问题。
《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发展 下》目录

第三卷 公民道德发展的现状与推进思路 635

第七编 诸群体道德发展的态势 635

第一章 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发展状况 635

第一节 公民道德的总体状况 635

第二节 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状况 642

第三节 公民道德状况调研的基本结论 648

第二章 公务员道德状况 655

第一节 理性评价公务员道德现状 655

第二节 公务员道德评价为何走低? 659

第三节 公务员群体的道德问题 665

第四节 公务员道德发展的二维路径 670

第三章 企业家道德状况 680

第一节 企业与企业家道德状况 680

第二节 企业家道德问题生成的原因 686

第三节 企业伦理与企业家道德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690

第四节 推进企业家道德发展的路径选择 693

第四章 知识精英道德状况 697

第一节 道德理想主义的失落 697

第二节 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反思 701

第三节 道德领袖缺位的可能性 706

第四节 谁来担当道德领袖 711

第五章 青少年道德状况 716

第一节 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特征 716

第二节 青少年道德问题生成的原因 720

第三节 当前青少年道德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727

第四节 进一步推进青少年道德发展的路径选择 729

第六章 “草根”阶层的道德状况 735

第一节 “草根”阶层道德发展的历程及特点 735

第二节 “草根”阶层道德的状况 742

第三节 “草根”阶层道德发展的途径 749

第七章 弱势群体的道德状况 759

第一节 弱势群体的伦理分析 759

第二节 弱势群体的道德状况 764

第三节 弱势群体道德发展的危机 769

第四节 弱势群体的道德发展 776

第八编 公民道德发展的问题与规律 785

第八章 当代公民道德的发展历程 785

第一节 历史性飞跃 785

第二节 时代性特点 787

第三节 公民道德发展的规律 797

第九章 公民道德的历史性进步 807

第一节 现代性的道德取向 808

第二节 开放性的道德趋势 814

第三节 “商谈”性的道德宽容 820

第四节 精神家园的道德“营造” 825

第五节 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832

第十章 公民道德发展的突出难题 845

第一节 文化失调与“合法化危机” 845

第二节 道德资源的体系性束缚 853

第三节 “问题”的社会效应 859

第四节 底线失守的危机 862

第十一章 推进公民道德发展的理念 868

第一节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868

第二节 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 873

第三节 与法治建设相协调 881

第四节 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 889

第五节 与世界先进道德文化相贯通 896

第十二章 推进公民道德发展的基本策略 901

第一节 基德、母德与多元时代的公民道德规范体系 901

第二节 伦理范型与多变时代的伦理关系 907

第三节 信念—制度双修 914

第四节 公民道德与社会伦理的良性生态 921

参考文献 928

第四卷 公民道德发展的实践与路径 940

第九编 道德教育的多元路径 940

第一章 家庭与公民道德 940

第一节 家庭与未成年人的德性养育 941

第二节 道德社会化的基本规律 945

第三节 家庭制度变迁与人类道德进步 953

第四节 家庭和睦与道德完善 960

第二章 学校与公民道德型塑的制度化力量 965

第一节 学校与制度化的文明教化 966

第二节 学校教育与道德文明的历史传承 970

第三节 同辈群体:道德规范与代际认同 974

第四节 道德教化与当代中国教育改革 979

第三章 职业机构与公民的道德规训 986

第一节 农耕社会的伦理特征 986

第二节 单位:锻造社会主义“新人”的试验田 990

第三节 现代科层体制与人的“规训” 994

第四节 如何养成现代人的职业伦理 998

第四章 公共领域与个人品德的建构 1004

第一节 私德与公德:德性的两极 1004

第二节 公德危机与当代中国的道德困境 1008

第三节 人心失控与社会失序 1015

第四节 社区生活、社会组织与公德的塑造 1020

第五节 “安其所,遂其生”:通往秩序之道 1026

第十编 传播媒介的道德与教化力量 1033

第五章 阅读、学习与教化 1033

第一节 文字:文化与文明的载体 1034

第二节 知书达理:通过阅读实现教化 1041

第三节 阅读习惯、阅读文化与国民素质 1048

第四节 学习型社会与现代“礼仪之邦” 1055

第六章 电子媒介与公民精神世界 1063

第一节 从电影、广播到电视:电子媒介的现代发展 1064

第二节 “潘多拉之盒”:电子媒介的利弊 1070

第三节 “主旋律”与多元化:道德教育的“收”与“放” 1076

第四节 如何提升电子媒介的道德引导力 1082

第七章 网络:在失序的虚拟空间中为德行定位 1091

第一节 虚拟空间改变了什么 1091

第二节 虚拟空间,或道德“危地” 1096

第三节 如何使网民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 1102

第四节 虚拟空间中的德行 1107

第十一编 约束、动员与道德提升 1119

第八章 公民道德建设的分层视野 1119

第一节 社会群体的分层现实 1119

第二节 伦理道德的阶层感知 1127

第三节 三大阶层的伦理关系状况 1138

第四节 三大阶层的道德生活状况 1152

第五节 伦理道德素质养成的阶层比较 1164

第六节 不同阶层对公民道德建设及其成果的评价 1169

第九章 “道德讲堂”与公民道德发展的“江苏实验” 1176

第一节 季子故里与“道德讲堂” 1176

第二节 “道德讲堂”的运作程序与文明的日常养成 1179

第三节 “向善教育”PK“应试教育” 1183

第四节 守望相助:寻求社区和谐之路 1186

第五节 “义利之辨”与现代商贾之道 1189

第六节 政府与市场:道德建设的有形与无形之手 1193

第十章 道德重塑的系统工程与可能路径 1195

第一节 重建社会的道德信用与伦理信心 1195

第二节 市民道德规范的起锚之地 1203

第三节 乡村道德重建之路 1208

第四节 “新市民”与公民道德行为的养成 1214

第五节 “道德模范”与“中国好人” 1219

第六节 如何改造我们的道德陋习 1223

第十一章 秩序导向下的向善运动 1229

第一节 道德进步运动,或行为变革的非制度化尝试 1230

第二节 从“学雷锋”到“创建文明城市”:半个世纪的努力 1233

第三节 从社会动员到制度固化:推动道德进步的一般进程 1239

第四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日常行为的锻造 1245

第十二编 道德提升与人的现代化 1251

第十二章 道德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 1251

第一节 价值体系重构与道德文化转型 1251

第二节 生活形态变革与伦理关系的演进 1259

第三节 文明素质提升与道德素质养成 1266

第四节 道德提升、社会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 1274

参考文献 1284

结语 中国社会价值共识的意识形态期待 1302

一、“共”于何?期待一次“我”成为“我们”的伦理觉悟 1304

二、如何“识”?期待一场个别性与普遍性统一的“精神”洗礼 1314

三、“价值”何以合法?期待一种回归文化家园的“还家”努力 1321

参考文献 1329

人名索引 1331

后记 134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