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工程设计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德荣,刘永乾,蒋丽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63521760
- 页数:389 页
第1章 移动通信技术演进 1
1.1移动通信发展简史 1
1.1.1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1
1.1.2移动通信基本技术 3
1.1.3移动通信支撑网络 5
1.2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7
1.2.1概述 7
1.2.2 GSM移动通信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7
1.2.3 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13
1.2.4 CDMA IS-95与GSM技术性能比较 15
1.3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15
1.3.1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特点 15
1.3.2IMT-2000家族 16
1.3.3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网络结构 17
1.3.4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20
1.3.5三个主流标准技术性能比较 23
1.4移动通信技术演进路线 24
1.4.1 GSM/GPRS演进路线 24
1.4.2 CDMA演进路线 28
1.4.3 TD-SCDMA演进路线 31
第2章 电波传播模型校正 33
2.1电波传播 33
2.1.1无线通信环境 33
2.1.2多径衰落及对移动通信的影响 35
2.1.3信号衰落特性 35
2.1.4无线多径信道参数 36
2.2地形和地物分类 37
2.2.1基本概念 37
2.2.2地形分类 38
2.2.3地物分类 38
2.3电波传播模型 39
2.3.1概述 39
2.3.2陆地电波传播模型 39
2.3.3近海海面电波传播模型 45
2.3.4室内电波传播模型 47
2.4传播模型的校正 48
2.4.1校正原理 48
2.4.2 CW测试 49
2.4.3校正流程 51
2.4.4校正案例 51
第3章 无线网络仿真 57
3.1概述 57
3.1.1无线网络仿真的意义 57
3.1.2基本流程 57
3.1.3影响仿真准确性的因素 58
3.2无线网规划及分析方法 58
3.2.1无线网规划基本原则 58
3.2.2无线网络分析方法 58
3.3现网运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59
3.4基站布局 61
3.4.1链路预算 61
3.4.2平均站距的选择 61
3.4.3最佳基站布局的确定方法 61
3.5数字地图 62
3.5.1概述 62
3.5.2数字地图的基本概念 63
3.5.3移动通信规划用数字地图的格式及要求 64
3.6电波传播模型 65
3.6.1常用传播模型 65
3.6.2传播模型选用 66
3.6.3传播模型校正 66
3.7仿真软件 67
3.8仿真参数的导入 67
3.8.1概述 67
3.8.2规划区域的分类方法 67
3.8.3系统参数 68
3.8.4设备参数 69
3.8.5工程参数 69
3.8.6传播模型校正参数 69
3.8.7业务参数 69
3.8.8其他相关仿真参数 69
3.9仿真输出格式 69
3.9.1仿真图 69
3.9.2网络仿真性能指标统计 71
第4章 GSM/GPRS/R4核心网规划 72
4.1概述 72
4.1.1移动核心网的演进 72
4.1.2核心网规划的重要性 72
4.1.3规划原则 73
4.1.4规划流程 73
4.2基本概念 74
4.2.1通信网 74
4.2.2交换技术 75
4.2.3话务理论 76
4.2.4 No.7信令 77
4.3核心网体系架构及接口 79
4.3.1 R4核心网特点 79
4.3.2网络等级结构 79
4.3.3 R4核心网体系架构 80
4.3.4主要网元基本功能 80
4.3.5接口 81
4.4网元设置原则 82
4.4.1网元设置需要考虑的问题 82
4.4.2 MSC Server设置原则 82
4.4.3 MGW设置原则 82
4.4.4 HLR设置原则 82
4.4.5关口局设置原则 83
4.4.6 SGN设置原则 83
4.4.7 DNS设置原则 84
4.4.8 BG设置原则 84
4.4.9 CG设置原则 84
4.4.10 CE设置原则 84
4.5网路组织 85
4.5.1话路网承载方式 85
4.5.2信令消息承载方式 85
4.5.3 SCCP寻址方式 86
4.5.4信令网的网路组织 86
4.5.5信令互通 86
4.5.6路由原则 86
4.6 2G/3G核心网的融合 87
4.7容灾设计 88
4.7.1概述 88
4.7.2核心网故障点分析 88
4.7.3 MSC Server容灾设计方案 88
4.7.4 HLR容灾设计方案 89
4.8带宽需求计算 90
4.8.1计算方法概述 90
4.8.2话务容量计算方法 90
4.8.3信令流量计算方法 91
4.8.4接口带宽需求估算 92
4.9核心网技术发展及2G核心网的优化 93
4.10支撑网规划 93
4.10.1数字同步网 93
4.10.2 No.7信令网 95
4.10.3移动网管 100
4.11移动智能网规划 103
4.11.1组网方式 104
4.11.2节点功能 105
4.11.3网元设置原则 105
4.11.4网路组织原则 106
4.11.5设备配置要求 108
4.11.6中继电路和信令链路计算 109
第5章 GSM/GPRS/EDGE无线网规划 110
5.1引言 110
5.2 GSM/GPRS无线网结构及接口 110
5.2.1基站子系统组成 110
5.2.2接口协议 111
5.2.3接口功能 111
5.2.4无线接口结构 111
5.2.5 GSM信道类型 111
5.3 GSM/GPRS无线网规划 112
5.3.1规划特点 112
5.3.2规划原则 113
5.3.3规划流程 114
5.4规划指标 114
5.4.1概述 114
5.4.2传输质量 115
5.4.3接续质量 116
5.5小区规划 116
5.5.1规划目标 116
5.5.2规划主要工作 117
5.5.3规划方法 117
5.6覆盖规划 117
5.6.1 GSM无线网的蜂窝结构 117
5.6.2系统均衡 118
5.6.3基站选址与布局 119
5.6.4基站天线选择 120
5.6.5扩大基站覆盖技术 121
5.6.6覆盖设计一般原则 125
5.6.7网络仿真及覆盖预测 125
5.7容量规划 127
5.7.1话务密度分布 127
5.7.2无线网容量和交换网容量的匹配 128
5.7.3信道群和容量的关系 128
5.7.4基站站型与容量 129
5.7.5信道配置计算 129
5.8频率规划 130
5.8.1频率规划的目标 130
5.8.2 GSM工作频段 131
5.8.3频道干扰保护比和保护频带设置 133
5.8.4频率规划的原则 134
5.8.5规划案例 134
5.8.6频率干扰预测 135
5.9 GSM900/1800 MHz双频网规划 137
5.9.1概述 137
5.9.2组网方式 137
5.9.3设计要点 137
5.10 GPRS规划 139
5.10.1 GPRS在GSM演进中的位置 139
5.10.2 GPRS分组数据业务的特点 139
5.10.3覆盖规划 141
5.10.4频率规划 142
5.10.5容量规划 142
5.10.6无线资源管理规划 142
5.10.7 GPRS网路组织原则 143
5.11 EDGE规划 143
5.11.1 EDGE网络构成 143
5.11.2不同速率数据业务覆盖范围 144
5.11.3频率规划 144
5.11.4 EDGE规划要点 145
5.12位置管理规划 145
5.12.1移动台的位置管理 145
5.12.2位置区LA规划 146
5.12.3位置区编码LAC 146
5.12.4路由区RA规划 146
5.12.5路由区编码RAC 147
5.13基站子系统网路组织 147
5.13.1基站子系统设备设置地点 147
5.13.2 BSC与BTS连接方式 147
5.13.3 BSC分区原则 148
5.13.4 BSS中继传输网路组织原则 148
5.13.5工程案例 148
5.14无线网扩容 150
5.14.1无线网扩容的基本方法 150
5.14.2蜂窝分裂法 150
5.14.3多层网 150
5.14.4室内分布系统和应急通信车分流法 150
5.15编号规划 151
5.15.1概述 151
5.15.2移动用户的ISDN号码 151
5.15.3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151
5.15.4移动用户漫游号码 151
5.15.5 MSC/VLR、SGSN、GGSN号码 152
5.15.6全球小区识别码 152
5.15.7位置区识别码 152
5.15.8基站识别码 153
5.15.9分组域编码 153
第6章 TD-SCDMA无线网规划 154
6.1概述 154
6.1.1 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特点 154
6.1.2规划目标 154
6.1.3规划流程 155
6.2无线网子系统RNS 157
6.2.1网络结构与接口 157
6.2.2无线网子系统RNS 157
6.3空中接口 158
6.3.1空中接口体系结构 158
6.3.2单载波无线帧结构 159
6.3.3时隙结构 159
6.3.4 TD-SCDMA信道 160
6.3.5 TD-SCDMA多载波无线帧结构 161
6.3.6多载波配置基本原则 162
6.4 TD-SCDMA关键技术对网络规划的影响 162
6.4.1智能天线 162
6.4.2联合检测 163
6.4.3时分双工 164
6.4.4接力切换 165
6.4.5动态信道分配 165
6.4.6同步CDMA 165
6.5覆盖规划 166
6.5.1概述 166
6.5.2 TD-SCDMA覆盖规划的基本原则 166
6.5.3影响小区覆盖的主要因素 167
6.5.4链路预算 168
6.5.5基站布局 171
6.5.6基站选址原则 171
6.5.7站距的确定 172
6.5.8居民小区覆盖 172
6.5.9与GSM共站址规划 172
6.5.10覆盖仿真图分析 173
6.5.11切换区规划 181
6.6容量规划 182
6.6.1概述 182
6.6.2 TD-SCDMA容量规划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182
6.6.3 3G业务及其对应的承载方式 183
6.6.4基于码资源受限容量分析 183
6.6.5混合业务模型 184
6.6.6混合业务容量计算方法 185
6.6.7混合业务容量自动规划 188
6.7 TD-HSDPA规划 188
6.7.1 TD-HSDPA规划 189
6.7.2 TD-HSUPA规划 191
6.7.3载波时隙配置 192
6.8 TD-MBMS规划 192
6.8.1概述 192
6.8.2 MBMS关键技术对网络规划的影响 193
6.8.3组网方式 193
6.8.4载波时隙配置 193
6.9 TD-LTE规划 194
6.9.1概述 194
6.9.2 TD-LTE系统架构 194
6.9.3接口 194
6.9.4无线帧结构 194
6.9.5覆盖能力 195
6.9.6容量估算 196
6.9.7 TD-LTE与TD-SCDMA及GSM系统间的干扰 197
6.9.8频点及带宽配置 198
6.10频率规划 198
6.10.1 TD-SCDMA工作频段 198
6.10.2小区的概念 199
6.10.3 N频点技术 199
6.10.4频率规划原则 200
6.10.5室内覆盖频率规划 200
6.10.6软频率复用技术 201
6.11码组规划 202
6.11.1 TD-SCDMA系统中使用的码 202
6.11.2码组 203
6.11.3码组规划 203
6.11.4规划原则 205
6.12时隙规划 205
6.12.1概述 205
6.12.2可变切换点带来的干扰 205
6.12.3解决方法 205
6.12.4规划原则 206
6.13位置管理规划 206
6.13.1概述 206
6.13.2位置区规划 207
6.13.3路由区规划 207
6.13.4 UTRAN注册区规划 207
6.14 TD-SCDMA与GSM协调规划 208
6.15无线接入子系统网路组织 209
6.15.1 RNS硬件结构及接口 209
6.15.2 RNC主要功能及技术指标 209
6.15.3 RNC配置模型 210
6.15.4 RNC分区原则 210
6.15.5网路组织 210
6.15.6接口带宽需求计算 210
6.16 OMC-R规划 212
6.16.1 OMC-R物理结构 212
6.16.2主要功能 213
6.16.3处理能力估算 213
6.16.4硬件配置模型 214
6.17编号规划 214
6.17.1概述 214
6.17.2电路域编码 214
6.17.3分组域编码 215
6.17.4信令点编码 216
6.17.5无线网编码 216
第7章 CDMA2000 1x/EV-DO网络规划 217
7.1引言 217
7.2 CDMA无线网规划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217
7.2.1扩频通信 217
7.2.2 CDMA无线网规划的特点 218
7.2.3 CDMA无线网络分析方法 219
7.3 CDMA20001x网络结构及接口 220
7.3.1网络组成及标准 220
7.3.2网络结构 220
7.3.3接口 222
7.3.4 CDMA信道 223
7.4设计指标 224
7.4.1 CDMA20001x质量指标设计要求 224
7.4.2 CDMA20001x/EV-DO(HRPD)质量指标设计要求 224
7.4.3分组数据业务质量指标设计要求 224
7.5核心网规划 225
7.5.1核心网网络结构 225
7.5.2核心网电路域规划 225
7.5.3核心网分组域规划 229
7.5.4 1 x/ E V-DO核心网规划 233
7.6无线网规划原则和内容 235
7.6.1无线网网络结构 235
7.6.2 CDMA无线网络规划原则 235
7.6.3 CDMA无线网规划步骤及内容 236
7.7覆盖规划 236
7.7.1无线覆盖设计基本原则 236
7.7.2功率规划 236
7.7.3影响覆盖的主要参数 237
7.7.4 1 x覆盖能力分析 238
7.7.5 EV-DO覆盖能力分析 242
7.7.6基站选址和布局 246
7.7.7天线系统设计 247
7.7.8多载波基站设计 247
7.7.9覆盖仿真图分析 248
7.7.10规划方案的优化 250
7.8容量规划 250
7.8.1概述 250
7.8.2容量分析 251
7.8.3业务模型 251
7.8.4分组数据业务流量及接口带宽计算 253
7.8.5基站扇载规划及信道配置 253
7.8.6无线网扩容 255
7.9无线网接口及BSC分区设计 255
7.9.1无线网接口设计要求 255
7.9.2 BSC分区及AN-AAA设置原则 255
7.10软切换规划 256
7.10.1概述 256
7.10.2软切换过程分析 256
7.10.3软切换因子的计算 257
7.10.4软切换规划 257
7.10.5软切换仿真图分析 258
7.11频率规划 258
7.11.1工作频段 258
7.11.2载波配置及使用计划 259
7.12 PN码规划 260
7.12.1 PN码及其复用方式 260
7.12.2规划原则 260
7.12.3规划案例 262
7.12.4导频污染 263
7.13编号规划 263
7.13.1电路域号码 263
7.13.2与No.7信令有关的号码 264
7.13.3信令点编码 264
7.13.4分组域IP地址 264
7.13.5智能网编码 265
7.13.6无线网编码 266
7.13.7系统识别码和网络识别码 266
第8章 WCDMA无线网规划 267
8.1 W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特点 267
8.1.1 WCDMA技术特点 267
8.1.2 WCDMA无线网络规划需要注意的问题 267
8.2网络结构及接口 268
8.2.1网络结构 268
8.2.2无线接入网UTRAN 269
8.2.3空中接口 269
8.2.4无线信道 270
8.3设计指标 271
8.4无线网设计要求及原则 272
8.4.1基本要求 272
8.4.2设计原则 272
8.5无线覆盖设计 273
8.5.1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273
8.5.2反向链路预算 274
8.5.3覆盖增强技术 276
8.5.4基站选址 279
8.5.5平均站距 279
8.5.6覆盖预测 279
8.5.7多系统共站干扰协调 280
8.6容量规划 281
8.6.1基本设计原则 281
8.6.2系统容量分析 281
8.6.3 WCDMA网络容量的限制 282
8.6.4容量配置估算方法 283
8.6.5无线网扩容方法 283
8.7 HSDPA规划 283
8.7.1 HSDPA技术发展 283
8.7.2 HSDPA信道 284
8.7.3 HSDPA对网络规划的影响 284
8.7.4 HSDPA信道配置 286
8.8切换规划 286
8.8.1软切换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286
8.8.2软切换规划 287
8.8.3硬切换规划 287
8.9扰码规划 287
8.9.1扰码的作用 288
8.9.2扰码分组及使用原则 288
8.9.3扰码分组对小区搜索过程的影响 288
8.9.4扰码分配原则 289
8.9.5扰码规划原则 289
8.9.6扰码自动分配 289
8.9.7规划案例 289
8.10频率规划 290
8.10.1工作频段 290
8.10.2频道间隔 290
8.10.3使用原则 291
8.11 RNC分区规划原则 291
8.12位置区路由区规划 291
8.13 Iub接口带宽计算 292
8.13.1接口工作及承载方式 292
8.13.2业务数据映射带宽 292
8.13.3带宽需求计算方法 293
8.14 OMC-R规划 294
8.15不同制式移动网规划的内在联系 294
8.16编号规划 295
8.16.1与移动用户有关的编号 296
8.16.2位置管理相关编号 296
8.16.3网络编号 298
8.16.4信令网编号 299
8.16.5 ATM相关数据 299
8.16.6 IP地址 300
8.16.7与VPN有关的编号 302
8.16.8 IuPS/Gn CE网路组织及相关编号 302
第9章 室内覆盖设计 303
9.1概述 303
9.1.1室内覆盖的重要性 303
9.1.2设计原则 303
9.1.3设计流程 303
9.1.4技术要求 303
9.2室内分布系统的构成 305
9.2.1室内分布系统结构 305
9.2.2室内分布系统主要器件 306
9.3现场勘察 309
9.3.1现场勘察意义 309
9.3.2勘察前的准备工作 310
9.3.3勘察测试工具 310
9.3.4勘察测试内容 310
9.4室内电波传播模型 310
9.4.1视距传播模型 311
9.4.2非视距传播模型 311
9.5系统设计原则 312
9.5.1信源设计 312
9.5.2天线布局 312
9.5.3分布系统设计 312
9.6多系统合路分布系统设计 313
9.6.1多系统合路需要考虑的问题 313
9.6.2合路方式 313
9.6.3多系统合路 313
9.6.4边缘覆盖场强 315
9.6.5功率分配原则 317
9.6.6上、下行均衡 317
9.6.7室内外信号泄漏控制 318
9.6.8系统间的干扰 318
9.6.9高速数据业务对室内覆盖的影响 319
9.6.10电磁环境保护 319
9.7 PWLAN规划 320
9.7.1概述 320
9.7.2网络结构及组网原则 320
9.7.3信道特性及设计要点 322
9.7.4 AP及其天线设置 323
9.7.5覆盖设计 323
9.7.6容量设计 325
9.7.7频率规划 325
9.7.8编号及IP地址分配 325
9.7.9网络管理 326
9.7.10网络安全 326
9.7.11规划案例 327
9.8容量估算 328
9.8.1概述 328
9.8.2室内分布场景分类 328
9.8.3用户数量估算方法 328
9.8.4 TD-HSPDA空分复用 329
9.9已建分布系统改造 330
9.9.1改造方向 330
9.9.2工作流程 331
9.9.3 3G信源引入 331
第10章 工程设计 332
10.1工程设计的重要性及内容 332
10.1.1工程设计的重要性 332
10.1.2工程设计主要内容 332
10.2通信生产用房及环境要求 332
10.2.1移动通信生产用房 332
10.2.2移动交换局机房 332
10.2.3基站机房 333
10.2.4通信机房环境要求 333
10.2.5机房维护走道要求 334
10.3通信设备安装设计 335
10.3.1移动交换设备安装设计 335
10.3.2基站设备安装设计 335
10.3.3 BBU设备挂装墙上工艺要求 337
10.3.4设备安装工艺要求 337
10.4基站天馈系统工程设计 338
10.4.1基站天馈系统组成 338
10.4.2基站天线主要技术指标 338
10.4.3智能天线 341
10.4.4基站天线选择与安装要求 346
10.4.5天线系统工程设计 347
10.4.6天线分集技术 349
10.4.7天线下倾技术 350
10.4.8天线安装环境要求 351
10.4.9天线电磁辐射安全设计 352
10.4.10 GPS天线安装设计 355
10.4.11馈线布放设计 355
10.5移动通信系统间的干扰 357
10.5.1概述 357
10.5.2分析方法 358
10.5.3我国2G/3G系统的频谱分配 358
10.5.4 CDMA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359
10.5.5 GSM与TD-SCDMA、 WCDMA系统间的干扰分析 359
10.5.6 GSM与CDMA2000系统间的干扰分析 362
10.6机房线缆布放设计 363
10.6.1信号线缆布放 363
10.6.2电源线的布放 363
10.7防雷接地设计 363
10.7.1防雷接地的重要性 363
10.7.2通信机房防雷接地设计 364
10.7.3供电系统的防雷设计 364
10.7.4基站铁塔的防雷接地 365
10.7.5基站天馈系统防雷接地设计 365
10.7.6信号线路的防雷接地 366
10.7.7其他设施的防雷与接地 366
第11章 移动网质量评估 367
11.1概论 367
11.1.1移动网质量评估意义 367
11.1.2移动网质量评估方法 367
11.1.3移动网质量评估内容 368
11.2移动网质量评价体系 369
11.2.1移动网络质量概念 369
11.2.2移动网络的质量特性 369
11.2.3移动网质量评估体系的层次结构 370
11.3无线网质量评估内容 370
11.3.1移动业务分类及其特点 370
11.3.2无线网性能评估内容 371
11.3.3网络性能 371
11.3.4承载业务服务质量 372
11.4移动网服务质量指标集 373
11.4.1服务质量指标的定义 373
11.4.2语音业务质量指标 376
11.4.3数据业务质量指标 376
11.4.4无线网质量指标 376
11.5移动网质量指标管理 378
附录A专业术语索引 379
附录B Erlang B表 382
参考文献 387
- 《市政工程基础》杨岚编著 2009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谢雨飞,田启川编著 2019
- 《工程静力学》王科盛主编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化学反应工程》许志美主编 2019
- 《设计十六日 国内外美术院校报考攻略》沈海泯著 2018
- 《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吴轶博主编 2019
- 《高校转型发展系列教材 素描基础与设计》施猛责任编辑;(中国)魏伏一,徐红 2019
- 《景观艺术设计》林春水,马俊 2019
- 《市政工程基础》杨岚编著 2009
- 《家畜百宝 猪、牛、羊、鸡的综合利用》山西省商业厅组织技术处编著 1959
- 《《道德经》200句》崇贤书院编著 2018
- 《高级英语阅读与听说教程》刘秀梅编著 2019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谢雨飞,田启川编著 2019
- 《看图自学吉他弹唱教程》陈飞编著 2019
- 《法语词汇认知联想记忆法》刘莲编著 2020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规范 技巧与案例 第3版 2020》文传浩,夏宇编著 2019
- 《流体力学》张扬军,彭杰,诸葛伟林编著 2019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真试题 标准模拟 四级》汪开虎主编 2012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1》王佃春,骆敏主编 2015
-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 下 第2版》施卫主编 2020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