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县级政府公信力及其多元治理模式研究
县级政府公信力及其多元治理模式研究

县级政府公信力及其多元治理模式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付耀华著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548227458
  • 页数:362 页
图书介绍:
《县级政府公信力及其多元治理模式研究》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

一、选题的背景 1

二、研究的意义 7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述评 15

一、国外研究综述 15

二、国内研究综述 21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与展望 35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37

一、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37

二、研究方法 40

第二章 公信力及县级政府公信力:研究对象探源 42

第一节 县级政府的概述 42

一、县制的历史沿革 42

二、县级政府的内涵、特征 44

三、县级政府在国家行政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48

第二节 公信力的内涵 51

一、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公信力”思想 51

二、“公信力”现代语义解读及内涵 54

第三节 政府诚信、政府信用、政府信任和政府公信力含义诠释 55

一、政府诚信、政府信用、政府信任的诠释 56

二、政府公信力的含义 59

第四节 我国政府公信力的历史溯源考察 61

一、原始社会以“义务”为核心的“共同体诚信” 61

二、传统社会以“官本位”为核心的政府公信力 63

三、近代社会“践行契约”的政府公信力 65

四、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公信力“之”字形建设历程 67

第五节 县级政府公信力的内涵及特征 70

一、县级政府公信力的内涵 70

二、县级政府公信力的特征 72

第三章 县级政府公信力的机理:理论逻辑及生成机制 77

第一节 县级政府公信力的理论逻辑 77

一、社会契约论 77

二、委托—代理理论 80

三、治理与善治理论 83

四、有限、责任政府理论 86

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87

第二节 县级政府公信力的生成基础 89

一、县级政府公信力生成的意识形态基础:价值认同 90

二、县级政府公信力生成的前提基础:利益认同 92

三、县级政府公信力生成的制度合法性基础:制度认同 94

四、县级政府公信力生成的伦理基础:政府之“善” 97

第三节 县级政府公信力生成的信用机制 99

一、县级政府公信力产生的信用机制:政府合法性 99

二、县级政府公信力生成的首要前提:回应民意 100

三、县级政府公信力生成的客观依据:保障公益 102

四、县级政府公信力生成的制度根基:维护公正 103

第四节 县级政府公信力产生的信任机制 105

一、县级政府信任机制模型建构 105

二、县级政府公信力形成的信任机制: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 107

三、县级政府公信力形成的信任机制:公众对政府的认识度 110

四、县级政府公信力形成的信任机制:公众对政府的期望度 112

第四章 县级政府公信力的评价:评价原则和评价标准 115

第一节 县级政府公信力的评价原则 117

一、先进的方向性原则 117

二、实事求是的客观性原则 118

三、严谨求实的科学性原则 119

四、多角度、立体化的全面性原则 119

五、与时俱进的发展性原则 120

第二节 县级政府视角:县级政府公信力的信用标准 120

一、合法性标准:县级政府本身的合法性 120

二、制度公信标准:县级政府拥有完善的制度 123

三、决策公信标准:县级政府政策的稳定性、有效性 126

四、行为公信标准:县级政府行政人员的信用水平 127

第三节 公众视角:县级政府公信力的信任标准 130

一、公众对新常态下县域经济水平的满意度 132

二、公众对县域公共服务水平的满意度 134

三、公众对县域精神文化惠民新常态的新期待 138

四、公众对县域社会治安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141

五、公众在县域中的参与度 144

第四节 公众与县级政府互动视角:县级政府角色信用标准 145

一、县级政府是上级政府政策的忠诚执行者 146

二、县级政府是县域社会经济建设的组织者、服务者 155

三、县级政府是县域市场经济机制的培育者 160

四、县级政府是与时俱进的自身体制改革者 166

第五章 县级政府公信力的缺失:表现及负面影响 171

第一节 县级政府的信用关系 171

一、县级政府与上下级政府间的政务关系 171

二、县级政府的信用关系 174

第二节 县级政府公信力缺失的表现 175

一、县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失信:虚报政绩,争夺权力 176

二、县级政府之间的相互失信:恶性竞争,抢夺资源 188

三、县级政府对乡镇政府的失信:越权管理,肢解乡镇政府 199

四、县级政府对公众的失信:行政行为失范,公共服务不足 202

五、县级政府干部的腐败失信:“新变种腐败” 211

六、县级政府公信力的政治困境:“塔西佗陷阱” 228

七、“官方舆论”与“草根舆论”交锋中,政府话语权流失 233

第三节 县级政府公信力缺失的负面影响 234

一、对政府的负面影响:合法性丧失,政策执行受阻 234

二、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阻碍宏观经济健康运行 238

三、对政治的负面影响:滋生非正式秩序,挑战正式秩序 241

四、对社会的负面影响:社会信用度低下,构建和谐社会困难 243

第六章 县级政府公信力缺失的根源剖析 248

第一节 我国传统社会信用结构固有缺陷的影响 248

一、我国传统的社会关系结构:“差序格局” 248

二、我国传统社会信用结构:特殊主义信用结构 250

三、“差序格局”导致县级政府公信力缺失 252

第二节 我国政府行政伦理氛围有待加强 257

一、行政伦理及行政伦理氛围的界定 257

二、行政伦理氛围失宜造成县级政府公信力流失 259

第三节 县级政府公信力缺失内生原因分析 261

一、县级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内在动因:利益驱动 261

二、县级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内在逻辑:行为短期化 264

三、县级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内在根源:角色错位 265

四、县级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内在困境:能力局限 268

第四节 县级政府对不同层级政府及公众失信的外因分析 271

一、县级政府对上级政府失信之因:考核不科学和监督弱化 271

二、县级政府间失信之因:“政治锦标赛”和“竞争性政府” 275

三、县级政府对乡镇政府失信之因:条块关系失衡 277

四、县级政府对公众失信之因:财政分权制和公众“集体行动困境” 278

第七章 县级政府公信力缺失的治理:多元治理模式 286

第一节 县级政府公信力多元治理模式理论阐释 286

一、治理与善治的内涵 286

二、县级政府公信力的“多元治理模式” 290

第二节 县级政府视角: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构建诚信政府 291

一、构建县级政府信用价值:回应民意、保障公益、维护公正、 291

二、淡化“经济人”角色:扮演“社会人”角色 293

三、优化县域公共政策过程:建立公众利益表达机制 295

四、加强县级政府信息服务:信息传递机制和沟通机制 297

五、加强公务员队伍素质建设:提升公务员道德、行政素养 299

六、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 301

第三节 公众视角:提高公众素质,树立参政意识 303

一、培养公众合理的心理期望:改变公众“依赖政府”观念 304

二、纠正公众对政府的认识偏差:改变公众“臣民意识” 305

三、尊重未被盲目泛化的公众话语权 308

第四节 县级政府与公众互动视角:构建有诺必践的民本政府 310

一、构建县级政府与公众信任互动关系的原则 310

二、建立“多入口、互通式、多手段”立体式沟通机制 311

三、打破“话语壁垒”,融入“公共话语流” 312

四、构建亲民惠民的民本政府:密切联系群众 312

五、打造责任政府:完善失信赔偿制度 314

六、树立良好的执政形象:执政为民 315

七、提高政府公信力:有诺必践 316

第五节 府际关系视角:合理分权与健全制度 318

一、发挥上级政府监督作用:建立分权、考核、监督制度 318

二、规范县级政府间竞争行为:区域经济合作 323

三、理顺县乡政府关系:权责利统一,不越权管理 326

第六节 新变种腐败的惩治:“多联疗法” 327

一、密切监测腐败“病毒”,提高“精准诊断”力 327

二、提高“不想腐”免疫力,抵抗腐败“病毒”销蚀县级政府公信力 328

三、提高“不能腐”防控力,预防腐败“病毒”销蚀县级政府公信力 329

四、提高“不敢腐”根治力,控制腐败“病毒”销蚀县级政府公信力 329

第七节 公民社会视角:培育公民社会 330

一、公民社会的界定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330

二、公民社会蕴含的诚信理念 332

三、培育公民社会,提升县级政府公信力 333

参考文献 336

后记 36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