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百年风云录 下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5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程思远
- 出 版 社:延吉市:延边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63409564
- 页数:2361 页
上编 中国国民党的创立和发展 5
第一篇 中国国民党的创立 5
一、国民党的早期组织 5
1.西方列强侵略如狼似虎 5
2.大清帝国衰败难支 13
3.民族资本工业发展步履维艰 16
4.民主潮流兴起势不可挡 21
5.“兴中会”羊城图谋 24
6.“华兴会”志在兴华 31
7.“光复会”誓扫妖孽 36
二、同盟会的成立及其革命活动 42
1.革命党人扶桑结盟 42
2.“三民主义,吾党所遵” 49
3.革命派与保皇派唇枪舌战 60
4.革命党武力反清舍身求共和 65
三、武昌革命,清朝倾覆 72
1.保路权、反掠夺、“成都血案” 72
2.倒满清武昌起义全国响应 76
3.真革命假革命鱼龙混杂 80
4.封建势力、帝国主义一丘之貉 84
5.新政权除旧布新创立共和 86
6.袁世凯阴险狡诈窃取革命成果 91
7.资产阶级先天软弱教训沉痛 96
第二篇 从国民党到中华革命党 103
一、大势所趋,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103
1.人心思变,同盟会由秘密变公开 103
2.革命党种树,袁世凯摘果 110
3.政党政治,国民党成立 116
4.国会选举,国民党旗开得胜 129
5.宋教仁八方游说,阐扬政治主张 130
6.桃源渔父血染上海,议会政治失败 132
7.处理宋案,孙、黄意见难一统 135
8.二次革命,李烈钧湖口起兵 139
二、幡然顿悟,革命党再组 146
1.革命失败,孙、黄分歧难消溶 146
2.用心良苦,孙中山另组中华革命党 148
3.力避分裂,欧事研究会聚合革命党人 151
4.远走美利坚,黄兴执着反袁 152
三、中华革命党试图“三次革命” 154
1.浩然庐收留流亡客 154
2.联络同志,流亡者义结救护团 156
3.孙、黄分家与陈其美从中作梗 161
4.落井下石,东京开设“招降处” 166
5.孙中山走上层路线 167
6.卧薪尝胆,扶巅持危 170
7.“犁庭捣穴”计划胎死腹中 171
8.南中国风云与组建中华革命军 175
9.刺杀郑汝成与肇和之役 177
10.充任护国战争之配角 179
四、护法战争与孙中山上海反思 184
1.护国战争后革命党人之新动向 184
2.为护法孙中山苦心擘划 185
3.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187
4.并非不问国事 189
5.中华革命党的改组 191
第三篇 中国国民党与北伐战争 195
一、艰难竭蹶 195
1.“中国国民党”名称的启用 195
2.建立正式政府 195
3.出师北伐 197
4.后院起火 198
二、获得新生 202
1.渴求新生 202
2.实行联俄容共政策 203
3.改组国民党 204
4.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206
三、锋芒再试 211
1.黄埔建军 211
2.平定商团叛乱 213
3.工人运动的恢复与沙面罢工 216
4.农民运动的发展与农讲所 217
5.孙中山北上与总理遗嘱 220
6.国民会议运动 227
四、高潮兴起 231
1.第一次东征与讨伐杨、刘 231
2.国民政府成立 233
3.第二次东征与广东统一 234
4.五卅运动 235
5.省港大罢工 236
五、暗流涌动 238
1.国民党的分化 238
2.廖仲恺被刺 239
3.戴季陶主义 240
4.西山会议的分裂活动 241
5.国民党“二大”的召开 242
6.上海伪“二大”的呼应 243
7.中山舰事件,反共初试 244
8.整理党务案 247
六、挥师北伐 249
1.准备与发动北伐 249
2.北伐战争 250
3.工人运动 252
4.农民运动 254
5.反帝运动 254
七、国共分裂 257
1.迁都之争 257
2.党权运动与二届三中全会 259
3.“四·一二”政变 261
4.南京政府成立 264
5.宁汉对立与二次北伐 265
6.夏斗寅叛变与马日事变 267
7.郑州会议与徐州会议 269
8.国共分裂 271
中编 中国国民党的一党专制统治 279
第四篇 一党专政的确立和10年施政 279
一、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确立 279
1.联手“逼宫”,迫蒋下野 279
2.李宗仁庐山折冲 281
3.龙潭争夺战 282
4.特委会的风波 284
5.桂唐火拼,羊城兵变 286
6.东渡扶桑,“中美”结奇缘 288
7.在纵横捭阖中东山再起 290
8.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 292
9.蒋介石“伐谋” 293
10.济南“五·三惨案” 296
11.京津换旗,群雄巧表演 300
12.东北升起青天白日旗 304
13.蒋、冯、阎、桂的编遣裁兵运动 307
14.高压下的抗争 314
15.千军万马难敌金囊妙计 318
16.兵谋两彰伐桂军 326
17.蒋、冯、阎明争暗斗 332
18.“护党救国”反蒋潮 337
19.各路“诸侯”大结盟 340
20.疆场鏖战急 343
21.不平静的“第二条战线” 348
22.三次“剿共”挫锐气 351
23.蒋、胡斗法试比高 353
24.第二次反蒋联盟的起落 356
二、国民政府对日的不抵抗政策 362
1.日本对东北久蓄密谋 362
2.蒋、张密晤 366
3.“九·一八”之夜狼烟起 369
4.“不抵抗将军”之命运 373
5.蒋、汪、胡三巨头的权力角逐 379
6.马占山风云沉浮 387
7.淞沪血战 392
8.冯玉祥矢志抗日 396
9.十九路军反心起 401
10.陈铭枢游说政府 404
11.蒋介石分化有术 407
12.李济深执掌闽政府 410
13.革命之花遭摧残 412
14.共产党曲折新生 417
15.杨杏佛死于非命 421
16.史量才喋血沪杭路 425
17.吉鸿昌饮恨黄泉 429
18.狼外婆的面孔 434
19.华北“大拍卖” 436
20.殷汝耕粉墨登场 441
21.内蒙德王“易旗” 445
三、从“安内”到“攘外”的艰难历程 449
1.华北危机和“四不”方针 449
2.党内“团结统一”运动 451
3.多边外交中蒋、汪斗法 455
4.汪精卫遇刺,险些丧命 459
5.国民党“五全”大会 463
6.对中共,南京中枢音调不准了 466
7.对日本,南京政府强硬起来了 469
8.李宗仁鼓吹“焦土抗战论” 471
9.胡汉民弈棋暴亡 474
10.蒋介石离间粤、桂 475
11.“南天王”的荒唐迷信 477
12.“机不可失”,“六·一”发难 480
13.银弹之下,纷纷倒戈 481
14.李、白抓住抗日大旗不放 484
15.多方磋合,蒋、桂言欢 486
16.中共、张、杨“三位一体” 489
17.蒋介石的决心和西安督战 492
18.哭谏·密谋 494
19.暴风雨前夜 499
20.枪声激荡华清池 505
21.一网打尽蒋系势力 509
22.一石激起千重浪 511
23.两个统帅部的反应与对策 514
24.蒋介石的“遗嘱” 519
25.蒋令“女子护卫男子” 521
26.“人格”担保与10年重逢 526
27.“窦尔墩摆队送天霸” 528
28.烟云散尽,看何应钦的“算盘” 531
29.笼中“东北虎” 533
30.事变余波——“二·二”惨案 537
31.走向抗战之路 541
32.向前迈进的中国政局 546
33.国共携手,共赴国难 549
第五篇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国民党 561
一、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期抗战 561
1.芦沟桥的烽火 561
2.国民党“准备应战”的决心 573
3.曲折的谈判历程 577
4.两党携手,共同抗日 580
5.战略方针的制定和战时部署 586
6.华北狙击 588
7.京沪会战 593
8.阻敌南下西进 600
9.保卫大武汉 604
10.国民党谋求妥协 607
11.国联把中国问题的“球”踢给了美国 610
12.陶德曼调停 613
13.请求外援再向国联“申诉” 616
14.日、蒋秘密谋和 620
15.临全大会与《抗战建国纲领》 622
16.国民参政会 626
17.转入战时经济 629
18.抗战初期文化 632
19.抗战初期教育 633
二、国民党政策重心:积极反共,消极抗日 636
1.日本对华方针骤然变更 636
2.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 637
3.急流“勇”退,如释重负 651
4.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的战略 653
5.南昌会战——相持阶段中日首次交锋 654
6.从随枣会战到枣宜会战 656
7.第一次长沙会战 659
8.第二次长沙会战 665
9.上高会战 668
10.汪精卫伪政府粉墨登场 671
11.蒋介石密谋与日寇妥协 677
12.第一次反共高潮 682
13.第二次反共高潮 685
三、国民党的“抗战建国”和抗战的最后胜利 700
1.珍珠港的爆炸声 700
2.打了4年才宣战 702
3.反法西斯各国联手 703
4.威尔基访华受欺骗 705
5.互有胜负的几次中日大会战 709
6.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718
7.豫、湘、桂战场兵败如潮 727
8.一个政党,一个领袖 735
9.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恶性膨胀 738
10.两个中国之命运 741
11.“飞虎队”空中显神威 743
12.中美新约取消租界 748
13.蒋介石开罗出风头 753
14.“史迪威事件”起风波 759
15.赫尔利充当第三者 765
16.雅尔塔密约损害中国 771
17.从旧金山到莫斯科 775
18.太阳旗从中国垂落 780
第六篇 中国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亡 789
一、国民党的和谈幌子与内战阴谋 789
1.从“密苏里”号投降到芷江受降 789
2.经济“劫收”与“五子登科” 793
3.收编日伪,蒋、汪合流 795
4.山姆大叔撑腰加紧内战准备 797
5.毛泽东与蒋介石会谈之前 798
6.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的签订 801
7.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809
8.沧白堂与校场口事件 815
9.六届二中全会,撕毁政协协议 819
10.马氏其人与来华使命 821
11.昙花一现的和平 824
12.“无法在水上步行” 826
二、发动全面内战与召开伪国大 829
1.紧张的战争部署 829
2.宣化店的战火 830
3.硝烟弥漫全国 833
4.“王牌师”的覆没 836
5.进犯延安 840
6.民主人士下关被殴 843
7.李公朴、闻一多血案 845
8.血溅台湾岛 847
9.“五·二○”血案 850
10.于子三之死 852
11.召开伪国大,企图披上合法外衣 854
12.“换汤不换药”的改组丑剧 856
13.多党政府幻想的破灭 858
三、“戡乱”动员与“行宪国大”召开 861
1.“戡乱”总动员与“党团合并” 861
2.魏德迈伤心的报告:“中国的复兴有待于富于感召力的领袖” 863
3.蒋介石说:“我不当总统,谁当总统!” 865
4.竞选副总统的闹剧 867
5.就职仪式上,副总统成了总统“侍卫官” 868
6.无力挽回的金圆券危机 869
7.蒋经国上海“打虎”失败 871
8.九世班禅转世灵童与十世班禅坐床大典 873
四、大决战与国民党大陆统治的覆亡 876
1.西柏坡,毛泽东战略大构思 876
2.蒋介石调兵遣将 878
3.黑土地上的大失败 879
4.曾泽生起义,郑洞国投降 882
5.两天又损失一个兵团 885
6.黑土地上的最后一战 887
7.徐州古城战争风云又起 889
8.黄伯韬兵败碾庄 890
9.黄维兵团又遭覆没 891
10.淮海决战正酣,毛泽东忽叫暂停 893
11.陈官庄——人间地狱 894
12.北平,中国在这里拐了个弯 895
13.“王牌”三十五军覆没 897
14.傅作义派来“和谈”代表 899
15.策反傅作义 900
16.傅作义终于下了和谈决心 903
17.谈判桌上傅作义签了字 906
18.小诸葛趁火打劫,通电逼宫 910
19.司徒雷登预言:“1948年最后的那个星期,对蒋来说,很难度过。” 911
20.宋美龄的“魅力外交”如昨日黄花 913
21.魔鬼宫殿“最后的晚餐” 914
22.蒋介石第三次下野 916
23.和谈前张治中两次赴溪口 917
24.张治中率团赴北平谈判 919
25.张治中的感觉:“完了!和是不可能的!” 921
26.毛泽东下达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923
27.陈布雷南京殒命 924
28.戴季陶魂归冥府 926
29.汤恩伯兵败长江 928
30.蒋介石逃离大陆的最后岁月 930
31.淞沪大会战 931
32.蒋介石拜会季里诺和李承晚 932
33.白崇禧兵败衡阳、广西 933
34.蒋介石差一点成了卢汉、刘文辉的俘虏 935
35.国民党在大陆最后一战,胡宗南不辞而别 937
下编 中国国民党在台湾 943
第七篇 蒋介石的极权统治 943
一、国民党政权移植台湾 943
1.从台前转到幕后 943
2.这一去竟成永别 946
3.国民党部署逃台 950
4.一把剑悬在头上 952
5.代总统不敌总裁 956
6.李宗仁逃之夭夭 962
7.蒋介石复职“总统” 964
8.陈诚扶摇直上 967
9.反省在大陆的失败 969
10.CC派气数已尽 972
11.狼烟遍及全岛 976
12.“七大”权力再分配 980
13.老将纷纷落马 984
14.拼凑反共理论 998
15.苛政花样百出 1001
16.陈仪死于非命 1007
17.摆脱经济困境 1009
18.为了固守而放弃 1012
19.美国不再“袖手” 1020
二、家天下统治不断强化 1029
1.大作反攻大陆文章 1029
2.一江山岛之役 1034
3.台湾海峡危机 1037
4.反攻又弹新曲 1043
5.“中华文化复兴运动” 1046
6.政坛上的“万年国代” 1047
7.《自由中国》和雷震事件 1050
8.湖口兵变未遂 1054
9.蒋、陈关系疏远 1054
10.“国大”争端纷起 1058
11.看好外国的月亮 1062
12.《文星》杀出一个李敖 1063
13.比胡适走得更远 1065
14.从否定“传统”到封杀“道统” 1067
15.李敖被投入监狱 1069
三、蒋介石时代的结束 1072
1.联合国席位之争 1072
2.同日本签订“和约” 1074
3.刘自然案激起民愤 1077
4.尼克松与毛泽东握手 1079
5.田中角荣抛弃台湾 1083
6.李次白投石问路 1084
7.宋宜山前来摸底 1087
8.章士钊赴港言和 1090
9.蒋介石发出邀请 1094
10.蒋介石生活千篇一律 1095
11.也有闲情逸致 1099
12.船山的后世门生 1103
13.耶稣的忠实信徒 1104
14.生命之灯黯淡 1107
15.病逝于清明时节 1108
16.“国葬”盛况空前 1110
第八篇 蒋经国的政治革新 1117
一、蒋家天下父子交替 1117
1.留学苏联,多受磨难 1117
2.赣南从政积累了政治资本 1120
3.上海“打老虎”“本”“利”赔光 1124
4.安排蒋介石退守台湾 1127
5.台湾官场显赫不衰 1132
6.接班实习期的活动 1132
7.踏上接班之路 1136
8.家传天下权到势成 1139
9.“行政院长”中军操盘 1150
10.父权子接太子主政 1156
二、政治革新官场新局 1166
1.反对崇拜有真有假 1166
2.全面革新有作无为 1169
3.专制未变有松有紧 1191
4.打压再三有败有成 1211
5.中坜捉鬼高雄抗争 1227
6.“高雄事件”的起因和前奏 1240
7.紧缩之风遍吹全岛 1258
8.政治革新,党外屡造事端 1285
9.解除戒严,政治转型 1299
10.中共提出“一国两制” 1304
11.台湾当局有意拒和 1307
12.闸门打开,开放探亲 1310
13.美国支持外交求存 1315
14.中美建交台岛孤立 1316
15.“实质外交”奏效有限 1320
三、蒋家王朝至此终结 1323
1.“先为‘总统’之子,后为‘总统’之弟”的蒋纬国 1323
2.“辜负祖父厚望的‘皇太孙’”蒋孝文 1325
3.“蒋经国的掌上明珠”蒋孝章 1325
4.“蒋经国的重点培养对象”蒋孝武 1326
5.“经济老虎、官倒黑商”的蒋孝勇 1327
6.“只当律师、不愿从政”的蒋孝刚 1328
7.“蒋家第三代中的风云人物”章孝严 1328
8.“蒋家第三代中的大学者”章孝慈 1329
9.部署接班数度换将 1332
10.病体难支突然去世 1340
第九篇 李登辉与台湾前途 1347
一、国民党“强人政治”的结束和一党专制的削弱 1347
1.蒋经国逝世,李登辉上台,党政最高权力的交替与纷争 1347
2.“十三全”的召开,权力核心的调整与改组 1360
3.“行政院”二度改组,李登辉强力主导 1363
4.调离郝柏村,初步巩固“三军领导人”地位 1366
5.“二月政争”与“总统”选举 1367
6.“立法院”的派系争夺和“倪文亚事件” 1371
7.“一国两府”论调的出笼及“外交政策”的重大变化 1373
8.“外交出击”和以“台湾经验”为核心的大陆政策的推行 1376
9.打击“统派”势力,阻挠国家统一 1379
10.“台独”势力膨胀,台湾当局宽容 1381
11.“党务革新”的迅速推行与具体实施 1383
12.《动员戡乱时期人民团体法》等三大法案的公布及第二次组党热潮 1387
13.三项公职人员选举与政党政治的萌芽 1392
14.“台湾经验”的局限性 1394
二、国民党激烈的权力斗争和“台独”势力的猖獗 1398
1.李焕留任图谋失败,连战组“阁”构想受阻 1398
2.郝柏村组阁,李、郝“肝胆相照” 1402
3.从“军事会议”风波到“代理人战争” 1405
4.十三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与“总统”选举方式之争 1410
5.李、郝体制破裂,郝柏村辞职 1417
6.大陆政策的实质性调整与推行 1418
7.“务实外交”的新发展 1430
8.“台独”活动的猖獗和国民党“主流派”的纵容 1434
9.“修宪”与二届“国大”、“立法院”的全面改选 1444
10.岛内经济的不景气与“国家建设六年计划”的提出 1456
三、“李登辉时代”的来临与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隐忧 1458
1.“世代交替”与“行政院”再度改组 1458
2.“十四全”的召开与“李登辉时代”的来临 1469
3.新党的成立 1482
4.新世纪前两党大拼搏与“李登辉牌”的作用 1487
5.两岸关系的迅速发展 1502
6.台湾当局“阶段性两个中国”的论调与中国和平统一的隐忧 1502
附录 中国国民党的一党专制统治主要代表人物重要会议及文献 1511
主要代表人物 1511
李登辉 1511
李元簇 1532
连战 1534
郝柏村 1539
林洋港 1547
黄兴 1556
宋教仁 1559
于右任 1561
宋庆龄 1562
廖仲恺 1563
何香凝 1567
李宗仁 1573
李济深 1587
冯玉祥 1589
宋美龄 1590
宋子文 1646
孔祥熙 1647
陈立夫 1648
陈果夫 1649
谭延闿 1660
胡汉民、汪精卫 1661
林森 1700
孙科 1703
吴稚晖 1704
戴季陶 1714
张群 1715
阎锡山 1723
张学良 1739
何应钦 1753
陈诚 1764
顾祝同 1777
胡宗南 1792
龙云 1803
卫立煌 1806
杨虎城 1822
汤恩伯 1833
陈济棠 1851
蔡廷锴 1867
白崇禧 1881
李汉魂 1890
谷正伦、谷正纲、谷正鼎 1903
戴笠 1919
胡适 1936
陈布雷 1943
严家淦 1954
蒋纬国 1954
孙立人 1984
重要会议及文献 2005
兴中会成立会议 2005
香港兴中会成立会议 2006
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 2007
同盟会宣言 2008
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会议 2010
1912年同盟会第一次会员大会 2011
1912年同盟会第二次南京会员大会 2011
国民党成立大会 2014
中华革命党成立大会 2017
1923年1月国民党党务会议 2022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022
国民党一届一中全会 2039
国民党一届二中全会 2040
国民党一届三中全会 2042
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 2045
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2045
国民党二届一中全会 2067
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 2067
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 2071
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成立会议 2080
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 2081
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 2088
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2089
国民党三届一中全会 2101
国民党三届二中全会 2102
国民党三届三中全会 2104
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 2106
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 2120
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非常会议 2124
国民党三届五中全会 2125
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2127
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 2133
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 2135
国民党四届三中全会 2136
国民党四届四中全会 2138
国民党四届五中全会 2140
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141
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 2158
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 2161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2165
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2176
国民党五届四中全会 2189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2193
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 2203
国民党五届七中全会 2208
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 2210
国民党五届九中全会 2214
国民党五届十中全会 2220
国民党五届十一中全会 2226
国民党五届十二中全会 2230
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233
国民党六届一中全会 2245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 2245
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 2249
国民党六届四中全会 2254
国民党六届中央临时全体会议 2256
国民党非常委员会 2256
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 2259
国民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260
国民党七届一中全会 2261
国民党七届二中全会 2261
国民党七届三中全会 2262
国民党七届四中全会 2262
国民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263
国民党八届一中全会 2264
国民党八届二中全会 2264
国民党八届三中全会 2265
国民党八届四中全会 2265
国民党八届五中全会 2265
国民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2266
国民党九届一中全会 2268
国民党九届二中全会 2268
国民党九届三中全会 2268
国民党九届四中全会 2269
国民党九届五中全会 2269
国民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2270
国民党十届一中全会 2272
国民党十届二中全会 2273
国民党十届三中全会 2273
国民党十届四中全会 2273
国民党十届五中全会 2274
国民党十届临时中央全会 2274
国民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274
国民党十一届一中全会 2277
国民党十一届二中全会 2277
国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2277
国民党十一届四中全会 2278
国民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2278
国民党十二届一中全会 2281
国民党十二届二中全会 2281
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 2282
国民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2283
国民党十三届一中全会 2284
国民党十三届二中全会 2284
国民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2285
中国国民党历届中央执行、监察委员会成员名单及机构演变概况 2329
一、中央执监委员名单 2329
第一届中央执监委员 2329
第二届中央执监委员 2330
第三届中央执监委员 2331
第四届中央执监委员 2332
第五届中央执监委员 2332
第六届中央执监委员 2334
党团合并后的第六届中央执监委员 2335
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2337
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2338
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2338
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2339
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2340
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2341
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2343
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2345
二、中央执监委员会常务委员名单 2346
第一届 2346
第二届 2346
第三届 2347
第四届 2347
第五届 2347
第六届 2348
第七届 2348
第八届 2348
第九届 2348
第十届 2348
第十一届 2348
第十二届 2349
第十三届 2349
第十四届 2349
三、历届政治委员会成员名单 2349
四、总理、总裁、主席名单 2352
五、国民党中央机构及其演变概况 2352
(一)1919年至1924年“一大”前的中央机构 2352
(二)1924年至1949年的中央机构 2353
(三)1924年至1949年中央执行委员会机构的演变 2354
六、台湾国民党党务系统组织机构及其演变概况 2357
(一)两次“大改造” 2357
(二)组织人事三大变化 2358
(三)组织机构及其功能 2360
- 《大唐探案录之长安风云》(日)陈舜臣 2019
- 《中国国民性演变史》张宏杰著 2020
- 《物种起源 国民阅读经典》达尔文著;谢蕴贞译;伍献文,陈世骧校 2018
- 《希腊神话 国民阅读经典》尼·库恩著;荣洁,赵为译 2018
- 《法网风云》苏浙生著 2007
- 《战时国民政府行政机构改革 1937-1945》刘大禹著 2020
- 《侯大利刑侦笔记 3 鉴证风云》小桥老树著 2020
- 《第二期抗战后东线风云》长江 1938
-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陆军通览》胡博 2020
- 《2017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