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地质构造基础
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地质构造基础

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地质构造基础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吕儒仁,李德基著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36481992
  • 页数:27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全方位关于青藏高原的应用基础研究专著,作者从物质运动波动性视觉出发,将青藏高原表生地质作用过程与地质构造基础结合起来一并研究。作者根据超地幔-羽学说和大陆动力学,解释青藏高原内部和周边山链,其表生地质作用有很大不同,从地质构造基础的区别上得到解释。
《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地质构造基础》目录

导言 1

0 绪论:物质运动的波动性 3

0.1 物质概念的发展 3

0.2 物质运动的波动性 6

0.3 波动性的原因 8

第1章 全球构造格局中的青藏高原 15

1.1 地球的现在、过去、和未来 15

1.1.1 现代地球概貌 15

1.1.2 人类认识地球的历史 16

1.1.3 地球发展的时间史 24

1.1.4 地球陆地增减、位置变化和环境演变 29

1.1.5 世界三大洋的成长和变化 34

1.1.6 地球的未来 39

1.2 青藏高原的地质构造基础 41

1.2.1 研究青藏高原的历史 41

1.2.2 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和结果 45

1.2.3 高原周边与内部地质构造的差异及现今动态 52

1.2.4 青藏高原的特殊性 72

1.3 中国西部大开发中的青藏高原 77

1.3.1 青藏高原的地表资源价值 78

1.3.2 青藏高原的环境效应 79

1.3.3 青藏高原的开发保护问题 81

第2章 青藏高原表生自然地质作用过程 85

2.1 表生自然地质作用过程与自然灾害 86

2.2 高原地表过程的动力与特殊性 86

2.3 风化与剥蚀 91

2.4 大风与风沙 94

2.5 积雪与冰川 95

2.6 冻土 100

2.7 高原周边山系与自然灾害 103

第3章 青藏高原泥石流分布与分区 107

3.1 分布规律 108

3.2 分类特点 110

3.3 分布数量 111

3.4 规模大小 111

3.5 危害强弱 113

3.6 质能循环 113

3.7 中国泥石流缩影 114

3.8 泥石流分区 115

第4章 青藏高原海洋性冰川泥石流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118

4.1 引言 118

4.2 经验性接触,经典式考察观测研究阶段(1953~1973) 119

4.3 环境泥石流阶段(1975~1998) 121

4.4 泥石流发生学阶段(1998年以来) 122

4.4.1 水热指数(Iwh)概念的提出及计算方法的建立 123

4.4.2 影响因子 125

4.4.3 流体增扩:叠加和壅塞 125

4.5 今后研究方向 125

4.5.1 注重冰雪崩-岩屑流的研究 125

4.5.2 判定大型或特大型冰川泥石流发生可能性的研究须加强 125

4.5.3 大型或特大型冰川泥石流长短活动周期的研究 126

4.5.4 由概念模型→数学模型→模拟仿真的推进 126

第5章 青藏高原东南部建设中的冰川泥石流问题 127

5.1 自然环境背景 127

5.2 冰川泥石流主要类型与危害 128

5.2.1 冰雪融水-雨水泥石流 128

5.2.2 雨水-冰雪融水泥石流 129

5.2.3 冰川终碛湖溃决洪水和泥石流 129

5.2.4 冰雪崩-岩屑流 131

5.3 冰川泥石流发展趋势 132

5.4 研究难点 134

5.4.1 复杂性 134

5.4.2 确定首场泥石流规模 134

5.4.3 冰雪崩-岩屑流引发的动力学问题 134

5.4.4 冰川泥石流暴发的周期尺度问题 135

5.5 防治对策 135

5.5.1 加强纵深研究,统筹规划问题序次 135

5.5.2 编制西藏水文手册 135

5.5.3 大型和特大型冰川泥石流:防避为主 135

5.5.4 小中型规模冰川泥石流:谨慎对待 135

第6章 西藏波密加马其美沟的降雨泥石流 137

6.1 前言 137

6.2 泥石流形成条件 138

6.2.1 地形 138

6.2.2 固体物质补给 140

6.2.3 水文气象 141

6.3 泥石流基本特征 144

6.3.1 流态 144

6.3.2 静切力 145

6.3.3 动力特征 146

6.4 泥石流冲淤变化和拦挡工程的效应 148

6.5 对工程处理措施的建议 149

6.6 结语 150

第7章 青藏高原东南部建设中的若干地质灾害问题 151

7.1 自然环境概况 151

7.2 主要地质灾害问题 152

7.2.1 崩塌 152

7.2.2 滑坡 153

7.2.3 雨水泥石流 154

7.3 形成原因 157

7.3.1 独具特色的地表环境 157

7.3.2 地层构造 158

7.3.3 地震与新构造 158

7.3.4 第四纪地层 159

7.3.5 地下水 159

7.3.6 人类活动 160

7.4 防治对策 160

7.4.1 加强纵深研究,统筹规划 160

7.4.2 建设项目选址,交通选线至关重要 160

7.4.3 认识不同地质构造和地质体性质,采取不同对策 160

7.4.4 重视地表水问题 161

7.4.5 消除隐患,普及科学知识 161

7.4.6 尽量减少工程灾害 161

第8章 横断山区新构造与水系发育问题 163

8.1 研究历史 165

8.2 地壳结构模型与大地构造格局 179

8.3 各水系对断裂及断块新构造的顺应与新构造运动的驱动力 194

8.4 水系演化历史 219

8.5 水系发育对资源环境形成及开发过程的影响 227

第9章 海螺沟自然环境特点及开发保护问题 234

9.1 自然环境特点 234

9.1.1 流域面积构成复杂 235

9.1.2 垂直落差大 235

9.1.3 主沟平均纵比降小,两岸支沟大;随着流域面积变小,沟床平均纵比降增大 237

9.1.4 立体气候变化明显 238

9.1.5 地表径流丰沛稳定 239

9.1.6 古冰川遗迹丰富 240

9.1.7 现代冰川奇特 241

9.1.8 多温泉、冷泉 241

9.1.9 垂直自然带多 242

9.1.10 珍奇植物种类多 244

9.1.11 珍稀动物不少 245

9.1.12 多自然灾害,并使生态系统复杂化 246

9.1.13 人类活动影响明显,且增长很快 247

9.2 风景名胜成因 247

9.2.1 位置特殊的大地构造格局 248

9.2.2 优越的地理位置 251

9.2.3 古今冰川的长期作用 251

9.2.4 人类活动相对较少 252

9.2.5 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52

9.3 开发保护问题 252

9.3.1 关于开发问题 252

9.3.2 关于保护问题 255

第10章 帕隆藏布流域环境特征及其演变 259

10.1 环境特征 259

10.1.1 山川秀美,多山地自然灾害 259

10.1.2 河谷宽狭相间,盆地众多 260

10.1.3 流域内高差巨大,格子状水系发育 261

10.1.4 河谷气候温和湿润,山地立体气候明显 261

10.1.5 地表径流丰沛,堵溃洪水规模巨大 264

10.1.6 现代冰川规模巨大,伴生灾害众多 266

10.1.7 重力侵蚀活跃,发生地点独特 267

10.1.8 地震频繁,影响深远 267

10.2 形成原因 268

10.2.1 优越的地理位置 268

10.2.2 后来居上,内有差异的地块 269

10.2.3 强烈挤压破碎的地层和岩体 270

10.2.4 独特的第四纪古冰川遗迹 270

10.2.5 强烈的地下水活动 271

10.3 环境演变 272

10.3.1 缓变因素 272

10.3.2 活跃因素 272

10.3.3 今后趋势 27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