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综合防治现场评估及对策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宇明,郭金玲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34955655
- 页数:301 页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
一、艾滋病流行情况 1
二、艾滋病防治政策发展沿革 3
第二章 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现场基线调查 5
第一节 研究目的 5
第二节 研究对象、资料来源及方法 5
一、研究对象 5
(一)基线调查对象 5
(二)健康档案和体检对象 5
二、资料来源 5
三、研究方法 5
第三节 研究结果 6
一、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现场项目县人口学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 6
(一)概况 6
(二)人口学特征 7
(三)经济状况 8
(四)文化教育 9
(五)卫生资源分布 9
二、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现场项目县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 10
(一)材料与方法 10
(二)结果 11
(三)讨论 18
三、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现场项目县艾滋病、结核病及肝炎相关基本信息 19
(一)项目县艾滋病、结核病和肝炎基本信息 19
(二)项目县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相关数据库的基本情况 20
(三)项目县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相关数据库的工作状况 22
(四)项目县数据库管理人员的状况 23
四、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现场项目县健康档案建立和健康体检情况 24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 24
(二)健康档案建立和健康体检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25
(三)结果 25
(四)存在的问题 28
五、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现场项目县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状况 28
(一)对象与方法 29
(二)结果 30
(三)讨论 31
(四)结论 33
六、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现场居民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33
(一)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现场HIV感染者/AIDS患者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33
(二)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现场非艾滋病居民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35
第三章 艾滋病综合防治现场评估研究 38
第一部分 研究现场基线评估及现行防治模式研究 38
第一节 概述 38
一、研究目的 38
二、研究内容 38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39
(一)调查对象与抽样方法 39
(二)资料收集方法 39
(三)研究现场艾滋病防治队伍能力评价方法 39
(四)资料分析方法 40
(五)数据录入与管理 40
四、考核指标 41
(一)评估指标的考核 41
(二)评估结果的考核 41
(三)基线评估调查研究报告的考核 41
第二节 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现场功能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41
一、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现场功能评估体系构建方法 41
(一)专家基本情况 41
(二)专家的积极性 42
(三)专家的权威性 42
二、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现场功能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结果 43
第三节 县、乡、村艾滋病防治工作组织体系评估 48
一、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组织体系现状评价 48
(一)县、乡、村各级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组织健全,政策完备,职责明确 48
(二)工作制度完善,形成政府领导下多部门合作的长效工作机制 48
(三)经费支持,统筹规划,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48
二、艾滋病防治相关人员对领导组织体系能力的自评 49
第四节 县、乡、村艾滋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预防控制队伍能力评估 50
一、艾滋病预防控制体系现状评价 50
二、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队伍能力评估 50
(一)县级预防控制体系及队伍能力评估 50
(二)乡级艾滋病预防控制与救治队伍能力评估 53
(三)村级艾滋病预防控制与救治队伍能力评估 55
三、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情况 57
(一)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工作开展情况 57
(二)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建设及工作情况 58
(三)母婴阻断工作开展情况 58
(四)对目标人群的定期随访检测情况 59
四、艾滋病防治相关人员对预防控制体系能力的自评 59
五、研究现场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60
(一)基层艾滋病防治队伍建设 60
(二)母婴阻断工作 60
(三)宣传教育工作 60
第五节 县、乡、村艾滋病救治体系和救治工作队伍能力评估 60
一、艾滋病救治工作体系现状评价 60
二、艾滋病救治工作队伍能力评估 61
三、艾滋病医疗救治工作开展情况 63
(一)县级医疗机构艾滋病医疗救治工作开展情况 63
(二)乡镇卫生院艾滋病救治工作基本情况 64
(三)村卫生室艾滋病预防救治工作基本情况 64
四、艾滋病防治相关人员对医疗救治体系工作能力的自评 65
五、艾滋病卫生服务利用情况 65
(一)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66
(二)结果与分析 66
(三)讨论 68
第六节 县、乡、村艾滋病救助体系和救助帮扶工作能力评估 69
一、艾滋病救助工作组织体系现状评估 69
二、帮扶救助工作能力评估 69
(一)建立关爱机构,实行分类救助,受影响人群全部得到妥善安置 69
(二)积极克服实际困难,创新救助模式 70
(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开展临时性救助工作,提高村民满意度 71
(四)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建立长效稳定的驻村帮扶队伍,落实帮扶工作机制 71
(五)建立帮扶责任制,组织自救和互助,提高生存与发展能力 71
三、救助措施实施后HIV感染者/AIDS患者社会心理现状调查 72
(一)对象与方法 72
(二)结果 73
(三)讨论 74
四、基层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对帮扶救助能力的自评 74
五、研究现场艾滋病帮扶救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75
(一)大龄艾滋孤儿救助、大中专艾滋孤儿生存问题有待政府重视 75
(二)帮扶工作地方倾斜不同,引发地区发展不平衡 75
第七节 研究现场科研管理体系和科研管理工作能力评估 76
一、研究现场艾滋病科研管理体系评估 76
二、研究现场艾滋病科研工作开展及队伍能力评估 76
(一)艾滋病科研工作开展情况 76
(二)参与艾滋病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情况 77
三、艾滋病防治相关人员对科研管理体系能力的自评 77
四、研究现场艾滋病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78
(一)河南省基层单位开展艾滋病科研的优势 78
(二)艾滋病科研管理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79
(三)区域信息系统建设不健全,艾滋病防治相关信息无法有效为科研工作提供支撑 79
(四)探索艾滋病科研管理模式,建设科研管理系统工程 79
第八节 研究现场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评估 79
一、流行病学评估 79
二、卫生经济学评估 80
(一)艾滋病高发地区患者家庭疾病经济负担的测量 80
(二)预防干预措施与临床治疗措施经济学评估 84
三、预防干预措施效果评估 86
(一)对象与方法 86
(二)结果 86
(三)讨论 90
第九节 研究现场艾滋病综合防治功能指数评估结果与防治模式运行现状 91
一、研究现场艾滋病综合防治功能指数评估结果 91
二、研究现场已探索形成了有效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 92
(一)形成了自上而下、协作分工的领导组织管理体系 92
(二)形成了符合当地实际,切实有效的艾滋病预防控制体系 94
(三)以村卫生室为重点,构建起县、乡、村三级艾滋病防治医疗救治体系 96
(四)形成了覆盖全部受艾滋病影响人群的艾滋病防治救助帮扶体系 97
三、建立健全了保障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顺利运行的工作机制 100
(一)形成了统筹为主、效能优先的三级筹资机制 100
(二)形成了政府管理、专门化的卫生服务机制 101
(三)形成了优先排序、逐层覆盖的制度型社会福利机制 101
第十节 研究现场艾滋病防治模式优化建议 102
一、重视基层人力资源建设,强化乡村公共卫生软环境 102
二、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专项的艾滋病医疗救助基金 102
三、形成政策支持,建立全面系统的孤儿教育救助计划 103
四、长远规划帮扶工作,协调区域平衡发展 103
五、建立以家庭、邻里为依托的社会关怀支持长效机制 103
六、建立规范的科研管理工作机制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103
第二部分 现场建设过程评估研究 104
第一节 研究目的 104
第二节 研究内容 104
一、艾滋病防治工作政策决策过程和执行过程评估 104
二、规模化现场流行病学研究、干预研究和临床治疗研究过程评估 104
第三节 研究方法 104
一、艾滋病防治工作政策决策过程和执行过程评估的研究方法 104
二、规模化现场流行病学研究、干预研究和临床治疗研究过程评估的研究方法 105
第四节 研究结果 105
一、艾滋病防治工作政策决策过程和执行过程评估 105
(一)项目县政策制定及采纳情况 105
(二)项目县政策决策者基本情况 105
(三)项目县政策执行情况 106
二、规模化现场流行病学研究、干预研究和临床治疗研究过程评估 108
(一)子课题项目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108
(二)研究现场相关机构工作人员对项目的支持情况 110
三、对项目后期实施的指导建议 113
(一)协调各子课题实施时间和工作方式 113
(二)加强研究现场中课题实施意义的宣讲力度 113
(三)采取合适方式给予研究现场相关机构人员和研究对象相应补助 113
第三部分 现场终期评估及综合防治模式研究 113
第一节 概述 113
一、研究目的 114
二、研究内容 114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114
(一)研究对象 114
(二)资料收集方法 114
(三)资料分析方法 115
(四)艾滋病防治模式的提炼方法 115
(五)统计学分析方法 116
(六)数据录入与管理 116
第二节 研究现场艾滋病综合防治能力建设现状 116
一、县、乡、村艾滋病综合防治能力建设现状 116
(一)“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的艾滋病领导管理机制得到完善与加强 116
(二)领导管理层艾滋病防控知识、参与防治的意识及能力均有了显著提高 116
(三)加强监测检测网络建设,艾滋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健全和规范 117
(四)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环境,强化构筑医疗救治体系 117
(五)形成培训指导机制,强调艾滋病防治队伍人员素质建设 118
(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扩大帮扶救助覆盖层面 118
(七)艾滋病防治相关人员对研究现场艾滋病综合防治能力的自评 118
二、研究现场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建设现状 118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19
(二)结果 119
(三)讨论与建议 120
第三节 研究现场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评价研究 121
一、研究现场艾滋病综合干预实施方案 121
(一)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121
(二)艾滋病高危人群的综合干预措施 122
(三)艾滋病感染人群的治疗与行为干预措施 122
二、研究现场艾滋病干预措施效果评估 123
(一)对象与方法 123
(二)结果 124
三、研究现场艾滋病干预工作的相关问题及建议 125
(一)农村HIV感染者/AIDS患者健康信息传播理论模型 125
(二)研究现场艾滋病干预工作的有关建议 127
第四节 研究现场艾滋病综合防治功能终期评估结果 128
一、研究现场艾滋病综合防治功能指数终期评估结果 128
二、研究现场艾滋病综合防治实际支持指数 129
(一)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129
(二)结果 130
(三)讨论与建议 136
三、研究现场艾滋病综合防治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36
(一)资料来源与方法 136
(二)结果 137
第五节 新形势下河南省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优化研究 138
一、艾滋病防治模式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138
(一)艾滋病防治模式的国际经验 138
(二)国际经验对构建河南省艾滋病防治模式的启示 142
二、构建河南省艾滋病综合防治优化模式的理论基础 143
(一)公共管理理论 143
(二)系统科学理论 144
(三)公共伦理理论 144
(四)危机管理理论 145
三、新形势下河南省艾滋病防治模式的结构框架 145
四、河南省艾滋病综合防治优化模式的构建 146
(一)指挥层 146
(二)服务层 147
(三)信息层 150
(四)保障层 150
(五)控制层 151
第四章 综合研究现场组织体系与运行机制研究及政策开发 153
第一节 概述 153
一、研究目标 153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53
(一)研究对象 153
(二)研究方法 153
第二节 研究现场综合示范区组织体系与运行机制的研究 154
一、研究现场艾滋病防治组织体系的构架和运行机制 154
(一)艾滋病防治组织体系的构架 154
(二)领导工作机制 154
(三)艾滋病医疗救治体系 156
(四)艾滋病预防控制体系 158
二、研究现场艾滋病防治领导工作机制及运行情况 160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60
(二)结果 161
(三)讨论 163
三、县、乡、村三级艾滋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情况 163
(一)资料与方法 163
(二)结果 165
(三)讨论与建议 171
四、县、乡、村三级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情况 172
(一)资料与方法 172
(二)结果 173
(三)讨论与建议 176
五、县、乡、村三级艾滋病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情况 177
(一)资料与方法 177
(二)结果 177
(三)讨论与建议 179
六、项目外聘科研技术专家队伍 179
(一)资料与方法 179
(二)结果 180
(三)讨论 182
七、研究现场子系统间及本专项与其他专项协调对接情况 182
(一)各子项目间协调对接情况 182
(二)项目县子系统间协调情况 182
(三)本项目与其他科研专项的对接情况 183
(四)结论 183
八、研究现场艾滋病防治工作正常开展率 184
(一)资料与方法 184
(二)结果 184
(三)讨论 184
第三节 研究现场艾滋病防治政策开发与研究部分 185
一、资料与方法 185
二、研究结果 185
(一)研究现场艾滋病组织体系与运行机制相关文件完善情况 185
(二)研究现场现行艾滋病防治政策的特点 196
(三)研究现场开发的艾滋病相关防治政策政府采纳情况 198
(四)微观政策图解法分析政策的支持情况 201
(五)政策建议 202
第五章 艾滋病对河南社会经济影响及对策研究 204
第一节 概述 204
一、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 204
二、研究目的 206
第二节 研究思路、框架和技术路线 207
一、研究思路 207
二、研究框架 207
(一)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分析 208
(二)艾滋病对健康和生命的影响 208
(三)艾滋病对社会的影响 208
(四)艾滋病对卫生系统的影响 208
(五)艾滋病对经济的影响 208
(六)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评价 209
三、技术路线 209
第三节 研究资料与方法 209
一、资料来源 209
二、研究方法 209
三、调查方法 210
(一)调查对象 210
(二)抽样方法及样本含量估计 210
(三)调查方式 211
(四)数据处理 211
(五)质量控制 211
四、现场调查 211
(一)抽样方法 211
(二)调查方法 211
(三)质量控制 212
(四)数据处理 212
第四节 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 212
一、艾滋病对河南省居民健康和生命的影响 212
(一)生存质量研究 213
(二)去死因期望寿命研究 215
二、艾滋病对社会的影响 219
(一)材料与方法 219
(二)结果与分析 219
(三)结论与建议 233
三、艾滋病对卫生系统的影响 233
(一)材料与方法 233
(二)结果与分析 234
(三)结论与建议 239
四、艾滋病对经济的影响 240
(一)艾滋病对农村高发地区患者家庭经济影响的调查分析 240
(二)农村艾滋病高发地区艾滋病社会疾病经济负担研究 246
(三)艾滋病对河南省宏观经济的影响 250
五、河南省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评价 268
(一)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的成本—效果分析 268
(二)河南省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卫生经济学评价 271
六、基层艾滋病防治工作政策建议分析 276
(一)内容与方法 276
(二)结果 277
(三)讨论 279
第五节 研究结论与创新 281
一、研究结论 281
(一)艾滋病对健康的影响 281
(二)艾滋病对社会的影响 281
(三)艾滋病对卫生部门的影响 282
(四)艾滋病对患者家庭经济的影响 282
(五)艾滋病的社会疾病负担研究 283
(六)艾滋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283
(七)对母婴阻断成本—效用、成本—效果评价 283
(八)采用成本—效用及成本—效果等方法对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进行评价 283
二、研究创新点 284
(一)率先通过大样本现场调查、文献阅研,采用卫生经济学等方法对艾滋病社会经济影响进行较系统的研究 284
(二)研究艾滋病对健康的影响 284
(三)研究艾滋病对社会的影响 284
(四)研究艾滋病对卫生部门的影响 285
(五)研究艾滋病对经济的影响 285
(六)率先采用卫生经济学方法对母婴阻断效果进行研究、评价 285
(七)率先采用成本—效用及成本—效果等方法对艾滋病综合防治效果进行评价 285
第六节 研究成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及推广前景 285
第七节 对策与建议 286
一、艾滋病流行已经是社会重大问题,需要政府行动和社会动员 286
二、艾滋病流行趋势与政府策略行动持久性 287
三、艾滋病影响范围与社会动员策略 288
四、社会动员策略与卫生行动 289
五、宏观经济与艾滋病 290
六、社会运行与公共卫生工作 292
七、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具体建议 294
参考文献 297
- 《家畜百宝 猪、牛、羊、鸡的综合利用》山西省商业厅组织技术处编著 1959
-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1》王佃春,骆敏主编 2015
- 《事业单位招聘护士综合应试策略》杨会香,井秀玲,马小霞主编 2019
- 《职通英语综合教程 2 第2版》罗忠明,冯良亮,董瑞虎主编 2019
- 《长三角雾霾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应急决策及联动防治机制研究》叶春明著 2019
- 《中国综合性大学法语学科表征研究》田园著 2019
- 《2017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全考点实战通关必备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第3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命题研究专家组 2017
- 《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规划》滕五晓著 2019
- 《看漫画学钢琴 综合训练 2》高宁译;(日)川崎美雪 2019
- 《陶瓷工业节能减排技术丛书 陶瓷工业节能减排与污染综合治理》罗民华著 2017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Prometheus技术秘笈》百里燊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药剂学实验操作技术》刘芳,高森主编 2019
- 《林下养蜂技术》罗文华,黄勇,刘佳霖主编 2017
- 《脱硝运行技术1000问》朱国宇编 2019
- 《催化剂制备过程技术》韩勇责任编辑;(中国)张继光 2019
-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管理策略 信息安全经济学视角》赵柳榕著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