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信息化与农民增收研究
信息化与农民增收研究

信息化与农民增收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忠斌等著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35261694
  • 页数:20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介绍了信息化对农民增收的现况、成因、模式及建议等方面的内容。
《信息化与农民增收研究》目录

第一章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困境及其转变 1

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消极影响 2

二、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困境 5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 5

(二)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 9

三、依靠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 11

参考文献 12

第二章 信息化与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 13

一、信息化与订单农业 14

二、信息化与观光农业 16

三、信息化与生态农业 17

参考文献 18

第三章 信息化条件下农业生产成本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 19

一、理论分析 20

(一)农民生产行为 20

(二)农产品期望价格 21

(三)生产资本成本 21

(四)生产信息成本 23

(五)生产劳动成本 24

二、信息化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分析 24

三、结论 25

(一)农业信息化能够提高农产品新品种的期望价格 25

(二)农业信息化降低资本成本 26

(三)农业信息化有助于降低农业信息成本 26

(四)信息化能够降低劳动成本 27

参考文献 27

第四章 信息化条件下农产品质量与农民收益关系的理论分析 28

一、信息条件下农民生产农产品质量选择 28

(一)基本模型 28

(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农民生产农产品的质量选择 29

(三)完全信息条件下农民生产农产品的质量选择 29

(四)农产品质量的信号传递 30

二、信息化条件下农产品质量与农民收入关系 32

(一)完全信息与非完全信息下农产品质量比较 32

(二)完全信息与非完全信息下农民的收入比较 33

(三)信号传递、合作经营与农产品质量提高 33

三、结论 34

参考文献 34

第五章 价格信息、农产品质量与农民收入关系分析 35

一、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现状 35

二、我国农产品价格具有波动性的原因分析 36

(一)以上期的价格决定本期的生产 37

(二)必须市场出清 37

(三)生产到销售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38

(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38

三、缓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途径——信息化 39

(一)信息化能够使农民科学预测农产品的未来价格 39

(二)信息化能够促进农村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缓解供求失衡 40

(三)信息化能够使农民做出正确的生产决策 40

(四)信息化能够消除柠檬市场 40

四、结论 43

参考文献 45

第六章 农产品价格波动成因与对策 47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47

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 49

(一)模型构建 49

(二)结论 51

(三)农产品价格波动——分析与讨论 52

三、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实证分析 54

四、抑制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对策 55

(一)农产品储备制度设计与效果 55

(二)农业信息化 57

五、研究展望 59

参考文献 60

第七章 信息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及效应分析 61

一、农民只能从事农副业时农民收入模型 62

(一)完全信息时 62

(二)非完全信息时 62

(三)农民通过信息渠道搜寻价格信息时 63

二、信息条件下农民可以选择务工时的收入模型 64

(一)完全信息条件时 64

(二)非完全信息时 65

三、结论 68

(一)信息量对农民收入有直接影响 68

(二)信息渠道影响农民的选择及收入 68

(三)通过建立相应的组织破解信息扭曲,实现农民收入的多元化 69

参考文献 69

第八章 我国农民农业信息消费能力理论研究 70

一、研究意义及文献综述 70

二、农民信息消费能力的制约因素 71

(一)信息作为消费品的需求 72

(二)信息作为投资品的需求 74

三、农民信息消费能力建设的对策 79

(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79

(二)提高对农民信息消费的支持力度 79

(三)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的能力 80

(四)提高信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80

参考文献 80

第九章 主体与角色转换:我国农民技术创新理论分析 82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82

二、农民进行技术创新的博弈模型分析 83

三、农民进行技术创新的最优化模型分析 85

四、农民采用农业新技术的影响因素分析 86

(一)农民的资本少,融资难,限制了农民采用新技术 86

(二)运用新技术,波动性大,风险大 89

(三)小结 90

五、我国农民技术创新的对策 91

(一)对农民的技术创新给补贴 91

(二)提高农民的文化程度 91

(三)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91

(四)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92

(五)加强对农业技术创新的系统性管理 92

参考文献 92

第十章 基于信息化视角下的技术传播与农民响应 93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93

二、当前农村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94

(一)农民参与农村信息化的积极性不高 94

(二)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 96

(三)农村信息化技术人才十分匮乏 97

三、技术传播与农民响应理论分析 97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99

(一)提高农民的效用水平 99

(二)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00

(三)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引进 100

参考文献 101

第十一章 信息资本、收入结构与农民增收——基于利川市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 102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102

二、信息化与农民收入的理论分析 103

(一)农民只能从事农副业时的收入模型分析 103

(二)信息条件下农民可以选择务工时的收入模型 106

三、实证分析 110

(一)数据说明 110

(二)样本构成与解读 110

(三)方差分析 114

(四)回归分析 115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117

参考文献 118

第十二章 民族地区农村信息化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基于利川市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 121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121

二、描述性统计结果 123

(一)农户对电脑农业专家系统网络的认同程度评价 123

(二)电脑农业推广的效果评价 123

三、计量结果及说明 124

(一)信息化对农户家庭年收入的影响 124

(二)信息化对农民收入结构的影响 125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126

第十三章 信息化与恩施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SWOT分析 127

一、信息化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机制分析 127

(一)农业信息化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27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能够推动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128

二、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途径分析 129

(一)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农科技术的传播推广 129

(二)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129

(三)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130

(四)了解市场供求情况,降低生产经营的风险 130

三、信息化条件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 130

(一)投资机制 130

(二)激励机制 132

(三)创新机制 133

四、信息化和恩施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SWOT分析 135

(一)SWOT分析法简介 135

(二)信息化与恩施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SWTO分析 136

(三)信息化与恩施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SWTO战略组合分析 141

五、信息化条件下恩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44

(一)农民、基层干部信息意识薄弱,阻碍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144

(二)发展农业信息化的资金投入不足,阻碍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145

(三)发展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滞后,阻碍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146

(四)市场建设水平落后,制约了农业产业的优化和调整 148

(五)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导致利益机制不能正常发挥功能 148

(六)政府引导不足,阻碍了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 148

六、对策建议 149

(一)培养农民的信息意识,加强信息意识的引导与宣传 149

(二)完善农业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建设 149

(三)加强农业信息化专业技术、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150

(四)深入开发数据库 152

(五)不断地创新、探索新信息化下的农业产业结构的新模式 153

(六)加快农业信息市场建设 154

(七)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外商引资 155

(八)加强政府主导作用 157

参考文献 159

第十四章 武陵山片区电脑农业推广与运用问题探析——以鹤峰县为例 160

一、鹤峰县电脑农业应用与推广概况 161

(一)鹤峰县电脑农业应用与推广制度建设 161

(二)鹤峰县电脑农业实施方式 162

(三)鹤峰县电脑农业的效果 163

二、鹤峰县电脑农业推广与应用存在的问题 163

(一)推广时的问题 164

(二)没有考虑农民的需求 165

(三)没有考虑项目推行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168

三、电脑农业应对策略 169

参考文献 170

第十五章 电脑农业助推农户增收致富——鹤峰县电脑农业推广调查 171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171

二、鹤峰县电脑农业基本情况 172

三、取得的成绩及经验 174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174

(二)主要经验 175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77

(一)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存在的问题 177

(二)基础设施水平低 178

(三)资金投入相对不足 179

(四)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 180

(五)部门协调配合不够完善 180

五、鹤峰县“电脑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81

(一)技术层面优化升级是核心 181

(二)加大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 181

(三)各部门统筹协作 181

(四)加强培训推广力度和人才培养 182

(五)形成以龙头企业,示范户为首的示范带动式发展 182

参考文献 182

第十六章 信息化条件下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183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183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概念 184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测算 185

二、信息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 185

(一)提供就业信息,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185

(二)对农民进行劳动技能培训,挖掘农村人力资本 185

(三)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用信息化改造传统农业 186

(四)信息化对就业总量具有增补效应,有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186

三、信息化对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和作用 187

(一)云南省信息化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187

(二)信息化对云南省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方式 188

(三)信息化对务工农民的影响程度 190

四、信息化条件下云南省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91

(一)信息化条件下云南省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问题 191

(二)云南省劳动力转移问题原因分析 193

(三)务工农民信息不对称问题 194

五、提高务工农民在信息化条件下的转移对策与建议 194

(一)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 194

(二)利用信息技术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竞争力 194

(三)加强信息化人才建设,提高务工农民就业信息搜寻能力 195

(四)加强与媒体合作,拓宽信息传播渠道 195

(五)规范劳务市场中介,切实保障务工农民合法权益 196

(六)逐步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 196

六、结论 196

参考文献 197

后记 20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