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法律教育  从社会人到法律人的中国实践
法律教育  从社会人到法律人的中国实践

法律教育 从社会人到法律人的中国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霍宪丹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62036524
  • 页数:49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关于法学教育和法律人才培养的专著,从历史的和现实的多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通过比较和研究,提炼出比较适合当前我国法律教育的建议和意见,书稿的价值在于给予现有的法学教育以一定的指导,从而为法律人才的培养指明方向。
《法律教育 从社会人到法律人的中国实践》目录

第一部分 总论篇绪论从社会人到法律人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3

从法学教育到法律人才培养——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改革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6

第一章 中国法学教育历史回顾  7

一、近现代法学教育的兴起  7

二、院系调整中的法学教育  8

三、停滞不前的法学教育  10

第二章 法学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11

一、恢复发展阶段:为政法队伍建设服务  11

二、改革发展阶段:为法制建设服务  20

三、全面发展阶段:为建设法治国家服务  24

第三章 法律职业的发展与改革  31

一、法律职业的兴起  31

二、国家统一司法考试  33

三、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  34

第四章 律师职业的演变  40

一、重生的律师  40

二、律师身份的三次变化  42

三、律师执业正逢其时  45

四、律师社会角色的演变  47

五、面向未来的律师职业  48

第五章 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  51

一、法律人应当具备的基本资质  51

二、法律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法律人的基本资质  52

三、法律职业引导法学教育  53

第六章 法学教育的定位与反思  55

一、法学教育的基本属性  55

二、法学教育的基本共识  55

三、法学教育的基本经验  58

四、法学教育的基本问题  59

五、法学教育的基本定位  61

第七章 新时期法学教育的展望  63

一、面向新时期的法学教育  63

二、法律人才是建设法治国家的第一资源  65

三、法学教育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任务  65

四、优化法学教育的结构  66

第八章 从法学教育到法律人才培养  68

一、构建一体化的应用类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68

二、实现“两大共同体”的双值交集、协调发展  70

三、充分发挥司法考试制度的双向交流作用  72

四、法学教育的管理与指导  74

五、法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要求  76

第九章 结语 78

附件 参考书目  79

第二部分 分论篇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  85

一、法律职业的产生与法学教育  85

二、在法律职业引导下的西方国家占主体地位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86

三、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脱节是中国法学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  89

四、我国法律职业的改革和完善必将对法学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92

五、面向21世纪法学教育的改革发展必须适应司法改革和法律职业发展的需要  94

六、建立法律职业部门对法学教育的指导监督体制  99

建立统一的国家司法考试制度与法律教育的改革  101

一、对法律教育几个基本问题的再认识  101

二、对建立统一的国家司法考试制度的几点认识  104

三、国家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与法律教育的改革  106

法律职业的特征与法学教育的二元结构  111

一、关于法律职业  111

二、关于法律人才的培养  112

三、关于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  112

四、关于法学教育的双重属性  113

五、关于法律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  114

中国法治的造型基因——简论国家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与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塑  116

一、法律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法律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117

二、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和社会系统  119

三、司法考试制度是造就法治精英的关键环节  121

法学教育的历史使命与重新定位  125

一、法学教育的历史使命  125

二、法学教育的时代任务和社会责任  128

三、法律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基本资质  129

四、法学教育概念的解析与重新定位  133

关于法学教育重新定位的再认识、再思考  138

一、关于法学教育的历史定位与时代任务  138

二、法学教育的重新定位  141

法律职业素养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基本资质  147

一、素质教育是统领和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  147

二、法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149

三、法律职业素养的解析  151

四、法律职业教育的重构  159

法学教育的一个基本前提——试析法律职业的特殊性  163

一、对法学教育的反思  163

二、法律职业的特殊性  165

三、结语  170

在制度建构中追求可持续发展——中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JM)教育的回顾与实践  171

一、JM教育的创立背景  171

二、JM教育的基本定位  175

三、JM教育的预期与展望  176

中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JM)教育制度的实践与反思  178

一、关于创建JM教育制度的背景  178

二、关于JM教育在法学教育中的地位作用  179

三、关于进一步推进JM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考  181

四、关于JM教育定位的再认识  183

附录 他论篇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调研报告  191

一、概况  191

二、当前法律硕士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意见  192

三、关于确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方式问题  199

四、如何进一步发挥法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202

五、如何有效保障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质量  203

构建以法律职业为目标导向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当代中国法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初步报告  207

一、现代法律教育机构的演变  207

二、法律教育的规模、结构和布局  210

三、对法律教育问题代表性的认识和表述  218

四、中国法律教育的根本问题  222

五、几项政策性建议  228

中国法学教育辉煌三十年  274

一、法学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层次日趋齐全,结构日臻完善  274

二、专业设置日益规范,法学核心课程体系得以确立,学位制度逐步建立健全  275

三、法学教材建设取得了重大成绩  276

四、建立了全国性的法学教育指导机构,法学教育的内容不断更新,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277

五、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国法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宏观监控和教学评估体系  277

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的法学教育受到国际教育界和学界的关注  278

21世纪的中国法学教育  280

一、中国法学教育的历史回顾  280

二、走向世界的中国法学教育  281

三、中国法学教育在21世纪的发展与矛盾  282

四、中国法学教育必须不断改革创新  283

我国高等法学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研究  288

一、背景、现状和基本思路  288

二、若干主要问题研究  290

中国法学教育的功能与路径  294

一、我们应该思考整个法学教育的终点是什么  294

二、我们应该办一个怎样的法学院  295

三、中国法学教育还是到了个性启明的发展阶段  296

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改革任务  299

一、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299

二、法学教育制度的改革  302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304

司法教育的改革方向  306

中国的高等法学教育向何处去  308

一、关于法治理念的传承  309

二、关于法学理论的传授  312

三、关于法律职业能力的培养  317

法科教育已经从职业教育转变为通才教育  321

一、目前的法科教育是职业教育还是通才教育  321

二、通才教育是不是不如精英教育  321

三、法科毕业生不进司法机关是否“学非所用”  322

四、怎么看近几年的高校扩招  322

五、如何应对法科本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323

也谈法科毕业生就业难  325

一、正确认识法科毕业生就业的几个问题  325

二、法科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327

三、破解法科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  330

试论法律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333

一、法律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内涵  333

二、法律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334

三、在法律专业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339

中国法学教育三十年来的改革与发展  342

一、发展与回顾  342

二、改革与展望  347

三、相关建设  349

法学教育改革的目标与限度  353

一、对法学教育问题的回应及其有效性  353

二、法学院教育的一些具体问题  355

三、法学院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措施  357

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361

一、来龙  361

二、成就  365

三、挑战  369

四、教学  372

五、研究  377

六、体制  382

七、机遇  386

中国法学教育面面观  388

一、法学教育的二重性  388

二、法学教育学科化和学院化的进程  389

三、我国法学教育中的改革之风  390

四、法学教育的宗旨  390

中国法学教育的结构失调及对策  393

一、法学教育规模已超出市场接纳能力  393

二、适当调整法学教育的规模是当务之急  394

三、优化法学教育的结构是根本  395

法学的本相——兼论法科教育转型  397

一、规范注释法学的源起  397

二、法学的“三个向度”  400

三、法学的基本特点——职业知识体系  405

四、三十年法科教育走到了新的路口  409

五、传授职业知识的法科教育  411

2009年创新法律硕士(JM)引起怎样的变革?  416

一、导致三大转变  416

二、创立JM的基本精神  417

三、JM教育应当注意五个导向  418

法学教育制度改革和法治建设  420

一、法学教育的急剧增长与社会背景  420

二、法律职业教育模式比较及改革调整  426

三、比较与分析  429

法学教育改革方向的探索  432

一、中国法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界定  432

二、中国法学教育改革思路的整理  434

三、高级法律职业教育模式的分析与选择  434

四、结论:“三三制”设想的实施与其他改革模式的借鉴  438

追问法学教育  440

一、为什么要有大学法学教育  441

二、什么是法学第一学位  442

三、究竟颁发了多少法学文凭——一个不止是统计学的问题  444

四、为什么法学研究生要被切割为如此之多的“二级学科”  449

五、如何评估法学院  450

六、结论和建议  450

论中国的法律教育  452

一、引言  452

二、中国法律教育的历史发展概要  452

三、当代中国的法律教育体系  460

四、结论  469

以法律职业为目标导向是法学教育的出路  471

一、法律院校的发展规模  471

二、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472

三、如何看待法学院排行  473

四、如何统筹全国法学教育  474

法治是检验法学教育的惟一标准  476

一、检验中国法学教育成败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476

二、科学评价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状况  477

三、法学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  478

四、专业化与学科化:法学教育自身研究的前景展望  479

法学教育三十年盘点:从废墟的歌声到温情的憧憬  480

一、1978:废墟的歌声  480

二、1988:跃动的激情  481

三、1998:方向的困惑  481

四、2008:温情的憧憬  482

三十年法学教育改革之拐点  484

一、1977、1978:一切从零开始  484

二、1996:法律硕士——应用型法律硕士研究生的出现  485

三、2000:诊所式法学教育的引入  487

四、2002: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对法学教育的双重影响  489

五、2008:精英化与大众化的方向之争  490

作者简介  492

代后记:回望西南  494

一、历史背景  494

二、回望西南  495

三、七八现象  496

四、不解之缘  49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