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
1.1 先秦诸子传播思想研究的意义 1
1.1.1 先秦诸子传播思想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 2
1.1.2 对世界传播学研究的丰富和发展 5
1.1.3 实现传播学研究本土化的有效途径 6
1.1.4 重新认识中国文化,扩大文化研究领域 8
1.1.5 对当下中国传播实践的启发意义 9
1.2 本文的研究范围 11
1.2.1 “先秦诸子”之界定 12
1.2.2 “传播”与“传播思想”之界定 15
1.3 研究现状 19
1.3.1 研究现状综述 19
1.3.2 研究现状分析 24
1.4 研究方法、难点与创新之处 27
1.4.1 研究方法 27
1.4.2 研究难点 28
1.4.3 创新之处 29
1.5 本文主要内容 31
2 先秦诸子传播思想产生的条件 33
2.1 先秦时期的交通条件 33
2.2 传播方式 36
2.2.1 口头传播 36
2.2.2 书面传播 42
2.2.3 非语言传播 48
2.2.4 口头传播与书面传播的消长及其意义 48
2.3 传播载体 54
2.3.1 甲骨 54
2.3.2 简牍 55
2.3.3 青铜器 57
2.3.4 缣帛和其他载体 58
2.4 传播符号 59
2.4.1 语言 59
2.4.2 文字 60
2.4.3 语言文字的统一 61
2.5 传播规范资源 62
2.5.1 谚语 62
2.5.2 “古人有言” 64
2.5.3 志书 65
2.6 先秦时期的社会思潮 66
2.6.1 从神本走向人本 66
2.6.2 民本主义思想的诞生 67
2.6.3 史鉴意识与历史审判精神 68
2.6.4 诗歌外交与“断章取义” 70
2.7 “学术下移”与教育普及 74
2.8 小结 76
3 前诸子时代的传播思想 77
3.1 对语言传播功能的认识 77
3.2 慎言与“三不朽” 78
3.3 诚信、客观 80
3.4 重视舆论 81
3.5 重视历史传播 83
3.6 非语言传播思想 84
3.7 受众层次 85
3.8 小结 86
4 孔子传播思想研究 87
4.1 孔子的传播活动 88
4.1.1 开办私学与游说列国 89
4.1.2 整理和传授文献 93
4.1.3 对孔子传播活动的评价 98
4.2 孔子传播思想的来源 99
4.3 孔子的传播思想 101
4.3.1 孔子的传播理念 101
4.3.2 传播符号论 104
4.3.3 传播目的论 114
4.3.4 求信与求真思想 116
4.3.5 受众思想 118
4.3.6 内向传播思想 122
4.3.7 历史传播思想 123
4.3.8 舆论思想 125
4.3.9 传播环境论 127
4.4 小结:孔子传播思想的总结 129
5 孟子传播思想研究 131
5.1 孟子的传播活动 131
5.1.1 游说与著述 131
5.1.2 辩论 132
5.2 孟子的传播思想 136
5.2.1 孟子传播思想的社会根源 136
5.2.2 孟子论传播秩序与传播责任 139
5.2.3 “势”与传播活动 144
5.2.4 知言与知人 147
5.2.5 传播的原则与权变 150
5.2.6 孔子、子思对孟子传播思想的影响 152
5.3 小结:孟子传播思想评价 155
6 荀子传播思想研究 157
6.1 荀子的传播活动 157
6.2 荀子的传播思想 158
6.2.1 传播控制论 158
6.2.2 “君子必辩”:传播者的社会责任 165
6.2.3 “与时迁徙,与世偃仰”的传播策略 167
6.2.4 传播效果与传播符号论 168
6.2.5 “解蔽”:传播内容的客观性与传播过程的透明度 170
6.2.6 其他传播思想 172
6.3 小结:荀子传播思想评价 173
7 老子传播思想研究 175
7.1 老子的传播活动 175
7.2 老子的传播思想 178
7.2.1 老子传播思想的来源 178
7.2.2 无地自由的传播活动 181
7.2.3 传播活动中的慎、信、文、质 191
7.2.4 其他传播思想 191
7.3 小结:老子传播思想评价 192
8 庄子传播思想研究 193
8.1 庄子其人和《庄子》其书 193
8.2 庄子的传播思想 194
8.2.1 传播主体:带着镣铐的舞者 194
8.2.2 传播活动中的“成见”和是非标准 197
8.2.3 突破语言外壳:言意之辩 200
8.2.4 寓言理论 207
8.2.5 其他传播思想 208
8.3 小结:庄子传播思想评价 211
9 墨子传播思想研究 212
9.1 墨子的传播活动 212
9.2 墨子的传播思想 213
9.2.1 墨子传播思想的功利色彩 213
9.2.2 墨子传播思想的集权色彩 214
9.2.3 传播过程的隐蔽性 218
9.2.4 重视经验的传播思想 219
9.2.5 其他传播思想 219
9.3 小结:墨子传播思想的评价 221
10 韩非子的传播思想 222
10.1 韩非子的传播活动 222
10.2 韩非子的传播思想 222
10.2.1 韩非子传播思想展开的背景 223
10.2.2 独断专行的传播网络 224
10.2.3 “说之难”:韩非子对传播心理的分析 232
10.2.4 重质轻文的传播思想 234
10.2.5 传播活动中的“歧义” 235
10.3 小结:韩非子传播思想评价 236
11 先秦诸子传播思想的总结 238
11.1 先秦诸子传播思想涉及的主要问题 238
11.2 先秦诸子对主要传播问题的看法 240
11.2.1 先秦诸子对理想传播体系的构想 240
11.2.2 先秦诸子对传播符号的看法 242
11.2.3 先秦诸子对受众和传播效果的看法 243
11.2.4 先秦诸子的舆论思想 244
11.2.5 先秦诸子的传播策略 245
11.2.6 “慎”“信”与“文”“质” 246
11.3 先秦两大传播思潮的分流与交汇 247
11.3.1 “和而不同”与“尚同”两大传播思潮的划分 248
11.3.2 两大传播思潮的主要分歧 248
11.3.3 两大思潮的交汇与合流 253
11.4 先秦诸子传播思想的特色 256
11.4.1 道德倾向 256
11.4.2 政治化倾向 256
11.4.3 历史经验性 256
11.4.4 预设性 257
11.5 小结 257
12 先秦诸子传播思想与西方传播理论的比较 258
12.1 先秦诸子传播思想的经验性与西方传播理论的经验主义 258
12.2 先秦诸子传播思想的人文精神与西方传播理论的科学精神 259
12.3 关注重点的不同——几种中西传播模式的比较 261
12.4 人文与科学的结合 263
12.5 小结 264
结语 265
主要参考文献 266
附录1:论文图索引 274
附录2:论文表索引 275
后记 276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国语》和《战国策》词汇比较研究》陈长书著 2017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行政保留研究》门中敬著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