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农民工生活质量评价与保障制度研究
中国农民工生活质量评价与保障制度研究

中国农民工生活质量评价与保障制度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渝琳,刘渝妍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030268723
  • 页数:32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其研究目的是在分析中国农民工生活质量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基础上探索中国农民工生活质量评价与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在揭示我国农民工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研究中国农民工生活质量提升的特殊性、可行性及制度障碍;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民工生活质量的经验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索中国农民工生活质量与社会保障制度的互动关系。
《中国农民工生活质量评价与保障制度研究》目录

1绪论 1

1.1农民工生活质量与保障制度问题的提出 1

1.1.1问题提出的必要性 1

1.1.2问题研究的现实性 3

1.2农民工生活质量与保障制度研究的重要性 6

1.2.1研究的预期目标 6

1.2.2研究的重要意义 7

1.3农民工生活质量与保障制度的研究框架 8

1.3.1研究问题的思路 8

1.3.2研究的方法体系 9

1.3.3研究的基本内容 10

1.3.4研究的逻辑结构 12

1.4农民工生活质量与保障制度研究的难点与突破 14

1.4.1研究的难点 14

1.4.2研究的创新 14

2国内外文献综述及理论借鉴 18

2.1国内外文献综述 18

2.1.1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18

2.1.2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22

2.2理论借鉴 30

2.2.1国外生活质量指数是构建农民工生活质量指数的参考依据 30

2.2.2 UML建模技术是选择农民工生活质量指标的方法 32

2.2.3灰色聚类理论是检验农民工生活质量评价体系的科学基础 33

2.2.4神经网络模型是构造农民工生活质量指标赋权的科学依据 33

2.2.5外部性理论是避免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外部负效应”的理论指导 34

2.2.6博弈理论是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分析工具 34

2.2.7计量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方法是判断制度方案的检验手段 35

2.3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35

2.3.1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35

2.3.2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36

3农民工生活质量的含义和内容界定 37

3.1“农民工”的定义 37

3.2农民工生活质量的内容界定 42

3.2.1本书的研究视角 42

3.2.2农民工生活质量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区别 45

3.2.3研究的内容界定 47

3.2.4研究的含义界定 50

3.3本章小结 51

4农民工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2

4.1农民工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52

4.1.1指标选取及量化 52

4.1.2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建立及检验方法 54

4.1.3小结 56

4.2基于UML的农民工生活质量指标体系模型构建 57

4.2.1领域模型的指标体系结构模型构建 57

4.2.2农民工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用例建模及类建模 58

4.2.3建立农民工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结构模型 94

4.2.4小结 101

4.3基于灰色关联聚类的农民工生活质量指标体系检验 101

4.3.1系统指标分析中的定量研究方法 102

4.3.2灰色关联聚类在指标项聚类中的作用原理 102

4.3.3农民工生活质量指标项灰色关联聚类 104

4.3.4农民工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构确定 111

4.3.5小结 112

4.4本章小结 112

5农民工生活质量评价指数的确定 113

5.1指标赋权法 113

5.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主观赋权法确定的指标权重 114

5.2.1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114

5.2.2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的过程 116

5.3基于神经网络(ANN)的客观赋权法确定的指标权重 122

5.3.1 BP神经网络法的基本原理 122

5.3.2 BP神经网络法在指标权重确定中的应用 128

5.4基于层次分析和神经网络的组合赋权法确定的指标权重 133

5.4.1组合赋权法的基本原理 133

5.4.2组合赋权法在指标权重确定中的应用 134

5.5农民工生活质量综合指数的确定 137

5.5.1构造综合指数的目的 137

5.5.2综合指数的构造 138

5.5.3小结 139

5.6指标解释与构造 140

5.6.1就业状况质量 140

5.6.2物质生活质量 144

5.6.3社会保障水平 146

5.6.4权益保护程度 148

5.6.5身心健康水平 151

5.6.6精神生活质量 153

5.7本章小结 155

6农民工生活质量现状与实证研究 156

6.1调查对象及方法确定 156

6.1.1调查对象 156

6.1.2调查方法 157

6.2问卷调查的主要发现 157

6.2.1农民工的基本特征 157

6.2.2农民工的权益保护情况 159

6.2.3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情况 160

6.2.4农民工的物质生活情况 161

6.2.5农民工的精神生活情况 162

6.3调查资料整理和有效性判断 163

6.3.1有效问卷的数据整理 163

6.3.2信度评价 163

6.3.3效度评价 165

6.4农民工生活质量的实证研究 166

6.4.1描述性分析 167

6.4.2因子分析 168

6.4.3回归方程检验 172

6.4.4聚类分析 178

6.5模拟分析——模拟提升因子的权重 183

6.5.1模拟提升因子权重的方案一 184

6.5.2模拟提升因子权重的方案二 186

6.6本章小结 187

7问题的发现及成因分析 188

7.1研究中问题的发现 188

7.1.1来自公因子的解释 188

7.1.2主要问题的发现 192

7.2农民工生活质量不高的外部原因分析 193

7.3农民工生活质量不高的内在矛盾分析 194

7.4影响农民工生活质量的机理分析 196

7.4.1造成困境的机理之一:刘易斯(A.Lewis)模型引导的劳动力转移路径与农民工收入偏低的机理分析 196

7.4.2造成困境的机理之二:托达罗模型(M.P.Todaro)引导的劳动力转移路径与农民工就业压力的机理分析 199

7.4.3造成困境的机理之三:准公共产品理论引导的劳动力转移路径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缺失的机理分析 201

7.4.4机理分析的结果 204

7.5其他国家流动人口的实践对我国的借鉴 204

7.6本章小结 210

8农民工生活质量与社会保障的政策搭配分析 211

8.1生活质量与社会保障制度的搭配功能 211

8.2现行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实施中的政策障碍 212

8.2.1“城保模式”的政策实施及评价 212

8.2.2“双低模式”的政策实施及评价 213

8.2.3“综合保险”的政策实施及评价 214

8.2.4“农保模式”的政策实施及评价 215

8.3农民工弹性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框架设想 216

8.3.1农民工社会保障项目的定位 217

8.3.2弹性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定义 217

8.3.3农民工弹性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 218

8.4本章小结 223

9农民工弹性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与政策选择 224

9.1农民工弹性保障制度的实施思路 224

9.2基于激励相容约束的农民工弹性工伤保险制度的设计与政策实验 226

9.2.1问题的提出 226

9.2.2我国现行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博弈分析 227

9.2.3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改进的路径设计——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委托-代理模型 230

9.2.4实验方案——基于实验经济学方法 235

9.2.5结论 238

9.3基于讨价还价博弈模型的农民工弹性医疗保障制度的设计与政策实验 239

9.3.1问题的提出 239

9.3.2现行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的效率分析——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讨价还价博弈 240

9.3.3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改进的路径设计 245

9.3.4实验方案——基于实验经济学方法 250

9.3.5结论 254

9.4基于动态预算约束下农民工弹性养老保障制度的设计与模拟实验 255

9.4.1问题的提出 255

9.4.2现行农民工养老保障制度的博弈分析——基于统筹预算约束下的非均衡模型 256

9.4.3农民工养老保障制度改进的路径设计——基于动态预算约束下的均衡模型 263

9.4.4模拟方案 268

9.4.5结论 273

9.5基于失业保险和就业奖金相结合的农民工弹性失业保险制度的设计与政策实验 274

9.5.1问题的提出 274

9.5.2农民工弹性失业保险制度的路径设计 275

9.5.3实验方案——基于实验经济学方法 282

9.5.4结论 287

9.6本章小结 288

10农民工生活质量评价与保障制度研究总结 290

10.1研究结论 290

10.2研究提出的政策建议 295

10.3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298

参考文献 301

附录 309

附录1 问卷调查表 309

附录2 调查样本附表 312

附录3 证明 32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