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世界文明史  现代卷  共三卷
世界文明史  现代卷  共三卷

世界文明史 现代卷 共三卷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6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唐河
  • 出 版 社:北京:学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07714780
  • 页数:2872 页
图书介绍:
《世界文明史 现代卷 共三卷》目录

第一章 文明前的人类 3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 3

一、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 3

二、从猿到人的过渡 4

三、直立人 7

四、人类一词的含义 8

第二节 人类——食物采集者 9

一、工具 9

二、社会组织 10

三、信仰 11

第三节 人口扩散和人种形成 15

一、人口的扩散 15

二、人种的形成 16

三、语言的起源与主要语系 19

第四节 人类——食物生产者 22

一、农业的起源 22

二、农业革命 24

三、畜牧业的起源 25

四、农业革命的影响 26

第五节 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与国家的产生 28

一、氏族制度的形成 28

二、金属的冶炼 29

三、社会大分工 29

四、由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转变 30

五、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 31

六、国家的产生 32

第二章 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公元前3500—前1000) 34

第一节 古代文明的起源 35

一、文明的性质 35

二、文明的起源 36

第二节 两河流域文明 37

一、苏美尔的故事 37

二、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与汉谟拉比法典 42

三、赫梯王国、腓尼基与巴勒斯坦 46

第三节 尼罗河流域文明 58

一、文明的出现 58

二、金字塔的建造 60

三、国家的管理 64

四、帝国的形成 65

第四节 印度河流域文明 69

一、哈拉巴文化 69

二、城市国家 70

第五节 黄河流域文明 72

一、商代历史概况 72

二、西周的盛衰 74

三、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75

第六节 爱琴文明 77

一、西方文明的源头 77

二、地下迷宫与克里特文明 78

三、迈锡尼文明的兴衰 81

四、多利亚人的迁徙与迈锡尼文明的灭亡 82

五、特洛耶战争 83

六、荷马史诗与荷马时代 85

第七节 古代文明的结束 89

一、古代文明的历史意义 89

二、游牧民进入历史 94

三、游牧民对西亚的入侵 98

四、游牧民族对边缘文明区的入侵 100

第三章 欧亚大陆的古典文明(公元前1000—公元500) 105

第一节 古典时代世界的巨大转变 105

一、技术的进步与文明中心的转移 106

二、三个古典文化中心 110

三、商业联结 112

四、文化联系 120

第二节 印度文明 127

一、雅利安人的影响 128

二、佛陀与佛教 131

三、孔雀帝国——阿育王的统治 136

四、贵霜帝国 140

五、笈多帝国的繁荣 146

第三节 亚述文明和新巴比伦文明 148

一、亚述帝国的建立 148

二、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多样的统治政策 152

三、新巴比伦王国与空中花园 154

第四节 波斯古文明 158

一、波斯的兴起 158

二、大流士上台 160

三、大流士改革 163

四、波斯帝国的社会状况 167

五、波斯与希腊的矛盾 168

六、波斯帝国与西亚北非古代文明的终结 171

第五节 希腊文明 174

一、城邦的形成及历史特色 174

二、殖民运动 178

三、斯巴达城邦的形成 180

四、雅典城邦的形成 187

五、希波战争 193

六、雅典民主政治的全盛 200

七、公元前5世纪的社会经济 202

八、伯罗奔尼撒战争与城邦的衰落 206

九、马其顿在希腊称霸的开始 211

十、亚历山大帝国 215

十一、希腊文化 238

第六节 罗马文明 244

一、罗马的兴起 244

二、塞尔维乌斯改革 249

三、共和国的建立与意大利的统一 250

四、罗马对地中海区域的统治 258

五、共和国走向危机 283

六、帝国的繁荣 300

七、公元3世纪危机和基督教的兴起 311

八、帝国的衰亡 318

九、罗马文化 326

第七节 中国秦汉王朝 329

一、春秋战国时代 329

二、哲学家和经典 330

三、秦朝的统治 333

四、汉朝的强盛 335

五、帝国的衰落 338

六、中国文明的历史地位 339

第四章 古典文明的终结 345

一、古典文明的历史意义 345

二、衰落的根源 349

三、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 352

四、西方历史的独特性 367

五、古代东西方文化的比较 370

第五章 欧亚大陆几大文明区的形成(500—1500) 373

一、欧亚大陆的海上贸易 375

二、欧亚大陆的陆上贸易 376

三、技术传播 377

四、欧亚大陆的宗教 381

五、视界的扩展 384

第六章 伊斯兰文明的勃兴 387

一、伊斯兰教产生前的阿拉伯社会 388

二、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的创立 390

三、阿拉伯人的扩张和阿拉伯帝国的形成 398

四、阿拉伯帝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400

五、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406

第七章 儒学文明区的兴盛 414

一、唐宋时期的中国 415

二、明代中国 421

三、中国文明在日本 427

四、日本的封建制度 429

五、朝鲜的封建制度 436

第八章 南亚文明区的发展 440

一、前期政治史 441

二、封建经济概况 445

三、种姓制度与印度教 451

四、莫卧儿帝国的建立 456

第九章 拜占廷帝国的延续 463

第一节 东罗马帝国的幸存 463

一、幸存的条件 463

二、拜占庭政府 464

三、拜占庭文化 465

第二节 查士丁尼时代 466

一、查士丁尼其人 466

二、编纂法典 467

三、向西部扩张 469

第三节 拜占廷的黄金时代 476

第四节 拜占廷的灭亡 479

一、步入衰落期 479

二、拜占廷的灭亡 481

三、拜占廷的遗产 484

四、拜占廷和斯拉夫人 485

第十章 横跨亚欧的蒙古帝国 488

第一节 突厥人的复兴 489

一、突厥人的兴起 489

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491

第二节 蒙古帝国的兴起及其对外征服 492

一、蒙古的兴起 492

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494

三、蒙古国家的建立 498

四、蒙古的扩张 500

五、帝国的分裂 505

第三节 蒙古帝国时期东西交通与文化交流 511

第十一章 西方中古文明 516

第一节 西方文明发展的背景 516

一、西方社会的多样性 517

二、地理背景 519

三、技术发展的条件 520

四、发展中的经济 522

五、民族君主国的崛起 524

六、教会与文化 526

七、扩张主义的兴起 527

第二节 公元5世纪的欧洲 530

第三节 法兰克王国与查理曼帝国 532

一、墨洛温王朝 532

二、加洛林王朝 533

三、查理曼的统治与帝国的建立 534

四、加洛林欧洲:总的看法 542

第四节 西欧封建制度的建立 543

一、经济的发展 543

二、封君封臣制度 544

三、各国政治 547

四、乡村和庄园 549

五、城市 552

第五节 教会和封建文化 554

一、教会的组织 554

二、修道生活 555

三、圣本笃及其会规 556

四、教会与西方文明 557

五、十字军东侵 559

六、教皇势力的盛衰 563

七、西欧封建文化 564

八、东西教会大分裂 566

第十二章 欧洲文明含苞初放 571

第一节 12、13世纪的西欧城市和乡村 571

一、城镇和商业 571

二、12世纪的伦敦 574

三、地主贵族 575

四、农村生活的演变 577

第二节 14、15世纪的西欧经济和社会 579

一、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579

二、农奴的解放和城市居民的分化 582

第三节 英、法的王权加强 584

第四节 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发展 591

第五节 中世纪欧洲的贵族 595

一、结构变化 595

二、等级贵族的出现 601

三、权贵贵族 606

四、贵族的朝臣化和绅士化 610

五、十五六世纪贵族权威的丧失 616

第十三章 东欧文明区的形成 620

第一节 东欧封建国家的兴起 621

一、东欧国家的建立 621

二、移民问题 623

三、东欧封建制的特点 625

第二节 俄罗斯的兴起和发展 630

一、古罗斯国 630

二、蒙古贵族的统治和莫斯科公国的兴起 638

三、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及其对外扩张 644

第三节 波兰和立陶宛 656

第四节 捷克 668

第十四章 西欧的海外扩张和资本主义的产生 675

第一节 资本主义萌芽 676

一、西欧封建土地制度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676

二、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677

三、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680

第二节 东西方的交通往来和贸易的发展 682

一、欧洲地区性贸易 682

二、亚洲地区性贸易 686

三、东西方的往来与贸易 688

第三节 西欧人的远洋探险 691

一、地理大发现的原因与前提 691

二、葡萄牙人的海上探险 695

三、西班牙人的海上探险 696

四、英、法、荷的海上探险 698

第四节 西欧人的殖民掠夺 699

第五节 西方扩张前的欧亚其他国家 705

一、明代中国的退缩 705

二、穆斯林世界的衰落 708

第六节 商业革命与重商主义 712

一、商业革命的发生 712

二、重商主义 716

三、重商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719

第七节 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722

一、早期殖民地掠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722

二、意大利的衰落 723

三、西班牙失去机遇 724

四、尼德兰的繁荣和荷兰的兴起 726

五、英国成为资本主义的根据地 729

第十五章 欧洲文艺复兴 731

第一节 文艺复兴的原因 732

第二节 新旧文化的区别 737

一、中世纪的文化传统 737

二、人文主义 739

第三节 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及成就 742

一、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742

二、北方的文艺复兴 746

三、科学革命的开始 751

第十六章 宗教改革和德国农民战争 755

第一节 宗教改革的酝酿 756

一、教俗矛盾的加剧 756

二、观念落伍 757

三、人文主义影响 758

四、教会的腐败 760

五、对于宗教改革的设想 762

第二节 德国宗教改革的兴起 764

一、德国的分裂 764

二、路德的教义 765

三、骑士暴动与农民战争 770

第三节 宗教改革向欧洲扩展 774

一、新教在德国的确立 774

二、瑞士的宗教改革 776

三、法国的宗教改革 782

四、英国的宗教改革 784

五、北欧的宗教改革 787

六、春风难度玉门关——宗教改革时期的西班牙 789

七、新教——尼德兰独立的旗帜 790

八、相对平静的意大利 792

九、天主教会应变图存 793

十、宗教改革的余响——三十年战争 796

十一、宗教改革的遗产 797

第十七章 欧洲诸国专制君主制 799

第一节 专制君主制的建立 799

一、法国专制制度的形成 800

二、英国都铎王朝的专制制度 803

三、俄国留里克王朝专制制度的巩固 806

四、西班牙的专制制度 809

五、国家权力的强固 811

第二节 君主专制 813

第三节 专制主义时代的重要性 819

第十八章 1500年以前的欧亚大陆以外的世界 821

第一节 非洲 822

一、地理环境 822

二、民族 824

三、农业和铁 824

四、伊斯兰教的传入 826

五、苏丹诸帝国 828

六、王国与部落 830

七、结论 832

第二节 美洲 835

一、地理环境与民族 835

二、文明的产生 836

三、结论 840

第三节 澳大利亚 843

近代卷 849

第一章 农耕文明对工业文明的孕育(1500—1600) 849

第一节 农本经济的发展 850

第二节 乡村工业的成长 854

第三节 工业世界的特点 860

第二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1600—1742) 867

第一节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868

一、革命的背景 868

二、二次内战和共和国的建立 878

三、复辟与光荣革命 893

四、17世纪英国文化、思想的发展 905

五、1689—1742年的英国 908

第二节 欧洲大陆国家走向专制之路 914

一、封建权力结构 914

二、专制国家 917

三、克服专制 921

第三节 封建专制的法兰西 926

一、16世纪的政治危机与社会变化 926

二、路易十四与专制制度、路易十四亲政 937

第四节 分崩离析的德意志 945

一、1648年以后的神圣罗马帝国 945

二、奥地利君主国的形成 949

三、普鲁士的形成 953

第五节 封建农奴制的俄国 962

一、17世纪的俄国社会 962

二、彼得一世和他的改革 967

三、农奴制的残存 976

第六节 西欧的启蒙运动 978

第七节 启蒙时代的开明专制 991

一、开明专制的含义 991

二、法国开明专制制度的失败 993

三、奥地利的“开明专制” 994

四、普鲁士的“开明专制” 1000

五、叶卡特琳娜的开明专制 1001

六、开明专制制度的局限性 1017

第八节 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1600—1763年) 1018

一、葡西海上霸权的丧失 1018

二、西北欧早期的扩张 1023

三、荷兰的黄金世纪 1026

四、英、法竞争 1031

五、十八世纪的世界经济 1038

六、英国的胜利 1045

七、俄国在亚洲的扩张 1065

八、西方世界优势的形成 1080

九、世界地区联系的加强 1082

第三章 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1776—1849) 1089

第一节 美国独立战争 1089

一、独立战争的背景 1089

二、宣布独立 1100

三、艰苦的战争 1105

四、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和影响 1111

五、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由邦联制发展为联邦制 1113

第二节 法国大革命 1121

一、旧制度的危机 1121

二、革命的爆发 1126

三、共和国的成立 1132

四、雅各宾派专政 1135

五、热月党和督政府 1141

第三节 拿破仑帝国 1148

一、雾月政变 1148

二、执政府的统治 1149

三、帝国的建立与全盛 1158

四、帝国的崩溃 1167

五、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对欧洲的影响 1173

第四节 维也纳会议与19世纪前半期的革命运动 1182

一、维也纳会议与神圣同盟 1182

二、19世纪20年代欧洲革命运动 1186

三、1848年法国革命 1191

四、1848年德意志革命 1203

五、奥地利境内的革命和民族运动 1210

六、意大利革命 1217

七、1848—1849年欧洲革命的历史意义 1221

八、拉丁美洲革命运动 1223

第四章 工业革命时代 1240

第一节 科学的革命性发展 1240

一、科学革命的根源 1241

二、17世纪的新宇宙 1245

三、18世纪初期的平静 1250

四、化学革命 1252

五、生物学革命 1255

第二节 英国工业革命 1261

一、工业革命的历史涵义 1261

二、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 1263

三、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1264

第三节 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 1269

第四节 各国工业革命的比较 1274

一、德意志的特点 1276

二、俄国的特点 1277

三、法国的特点 1279

四、意大利的特点 1281

五、经济竞赛 1281

六、工业革命史新论 1283

七、美国工业革命的经验 1285

第五节 工业革命的后果 1287

一、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1287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1290

三、列强加强对殖民地的掠夺 1298

第六节 各种社会学说的涌现 1307

一、古典经济学:“放任主义” 1307

二、各种“主义”的出现 1308

三、其他“学说” 1318

第七节 宪章 运动 1319

一、兴起的背景 1319

二、宪章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1322

三、宪章运动的第二次高潮 1325

四、宪章运动的第三次高潮 1328

五、宪章运动的评价 1332

六、几个领袖的蜕变 1334

第八节 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与巴黎公社 1337

一、科学共产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337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共产主义理论 1339

三、创立无产阶级政党 1345

四、巴黎公社的诞生 1349

第五章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民族国家的巩固 1361

第一节 民族国家观念与克里米亚战争 1362

一、民族国家观念 1362

二、克里米亚战争 1364

第二节 英国的民主改革 1365

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365

二、自由贸易与“自由主义”统治 1367

三、工联主义的产生 1368

四、1867年改革 1370

五、文官制度的改革 1372

六、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374

七、英帝国的改革 1376

第三节 法国波拿巴政变与政局动荡 1380

一、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政变 1380

二、共和国的终结 1382

三、帝国的建立 1384

四、专制帝国 1386

五、自由帝国 1389

六、帝国的对外战争 1391

七、普法战争和帝国的覆灭 1393

八、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1395

第四节 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与德国统一 1402

一、俾斯麦上台与“铁血政策” 1402

二、统一战争 1409

三、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结构 1422

四、俾斯麦政府的对内政策 1424

五、大陆政策 1429

六、俾斯麦的下台 1441

第五节 意大利的统一 1447

一、加富尔的行动纲领 1447

二、意大利统一的完成 1449

三、统一后长期存在的问题 1450

第六节 沙皇俄国的自由化 1451

一、1856年以后的沙皇俄国 1451

二、1861年的解放法令 1453

三、俄国的革命主义 1455

第七节 美国内战 1457

一、内战的背景 1457

二、林肯与废除奴隶制 1464

三、内战与奴隶的解放 1465

第八节 加拿大自治领的发展 1479

一、自治领建立前的历史概况 1479

二、自治领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 1483

三、麦克唐纳政府的“国家政策” 1486

四、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1488

第九节 澳大利亚的兴起 1490

一、殖民地的形成 1490

二、殖民地社会概况 1492

三、澳大利亚联邦 1496

第十节 自由主义思潮 1499

一、从人权理论向自由主义的演变 1499

二、贡斯当的自由主义学说 1501

三、边沁的功利主义和穆勒的自由学说 1502

四、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1505

五、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1507

第六章 亚非拉开始面临西方的强力挑战 1510

第一节 亚洲国家封建专制的延续和资本主义发展的迟缓 1510

一、封建专制的延续 1510

二、传统的农本经济与重农抑商政策 1512

三、部分国家闭关自守 1513

四、政治分裂与战乱频仍 1515

五、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 1516

第二节 亚洲开始走上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道路 1518

一、沦为殖民地的国家 1518

二、沦为半殖民地的国家 1520

三、为维护国家独立而斗争 1520

第三节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 1522

一、闭关自守的日本 1522

二、“倒幕”运动 1525

三、明治政府的改革 1528

四、近代天皇制的确立 1542

五、明治维新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1547

第四节 非洲成为商业性猎获黑人的场所 1551

一、奴隶贸易 1551

二、非洲探险 1555

三、非洲的瓜分 1557

四、欧洲的影响 1561

第五节 美洲和英国的欧化 1566

一、种族上的欧化 1566

二、政治上的欧化 1569

三、经济上的欧化 1578

四、文化上的欧化 1587

五、考迪罗的统治与墨西哥的改革 1591

第七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与整体世界的形成 1595

第一节 第二次工业革命 1596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特点 1596

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 1599

三、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化中的经济政策 1604

四、1871—1900年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 1610

第二节 垄断资本统治的确立 1616

一、垄断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1616

二、垄断组织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1621

三、各主要国家的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 1623

第三节 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趋向 1627

一、政治发展的趋向 1627

二、社会立法 1642

三、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 1654

四、欧美工人运动与第二国际 1662

五、1871—1900年的国际关系 1672

六、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1686

第四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概况 1699

一、“要求日光下的地盘”的德国 1699

二、失去“世界工场”地位的英国 1702

三、成为新殖民帝国的法国 1704

四、侵略成性的俄国 1706

五、外强中干的奥匈帝国 1708

六、自不量力的意大利 1709

七、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大国的美国 1710

八、登上世界强国地位的日本 1717

第五节 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形成 1722

一、亚洲国家经济殖民地化的加深 1723

二、非洲被瓜分 1725

三、拉丁美洲经济殖民地化的加深 1726

四、英国自治领殖民地经济的演变 1733

五、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1738

第六节 亚非拉各国的奋起 1740

一、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的亚洲 1740

二、亚洲的早期革新思想 1743

三、亚洲的自强与变法 1752

四、非洲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1776

五、拉丁美洲人民的独立自主运动 1785

六、世界连结成为一个整体 1791

第七节 列宁主义的诞生和俄国1905年革命 1793

一、俄国是帝国主义一切矛盾的焦点 1793

二、布尔什维克党的成立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1794

三、1905—1907年革命 1796

现代卷 1801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1801

第一节 大战的背景 1801

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801

二、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1806

三、世界领土被列强瓜分完毕 1817

四、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危机和战争准备 1820

第二节 萨拉热窝危机与大战的爆发 1825

一、萨拉热窝事件 1825

二、大战的爆发 1826

第三节 武装较量——大战的进程 1828

一、陆战(1914—1916) 1829

二、海战 1830

三、幕后战 1832

四、俄国的崩溃与美国的参战 1835

五、德奥的崩溃 1840

第四节 大战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1841

一、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政府调节经济 1841

二、通货膨胀,工业变革,思想控制 1844

三、大战造成的损失和破坏 1846

四、帝国主义列强力量的消长 1846

五、战争引起的一系列革命 1848

六、国际关系新格局的出现 1849

第二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1851

第一节 巴黎和会 1852

一、主要战胜国对战后世界的考虑 1852

二、巴黎和会的召开与列强间的争论 1856

三、《凡尔赛条约》的签署 1861

四、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1864

第二节 华盛顿会议 1869

一、战后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形势 1869

二、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1872

第三节 国际联盟 1877

一、国际联盟的起源与成立 1877

二、国联盟约的主要内容与评价 1879

第三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其影响下的欧洲革命风暴 1881

第一节 俄国十月武装起义的胜利 1881

一、二月革命及两个政权并存 1881

二、列宁的《四月提纲》和群众斗争 1883

三、党的武装起义方针的确定 1885

四、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887

五、苏维埃政权在全国的胜利 1890

第二节 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1891

一、镇压反革命叛乱 1891

二、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 1892

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1893

四、土地改革 1894

五、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1895

六、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步设想 1900

第三节 国内战争的开始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1902

一、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的开始 1902

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1904

三、协约国的三次武装进攻及其被粉碎 1907

第四节 东欧民族国家的建立 1910

一、奥匈帝国的解体和东欧民族国家的诞生 1910

二、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1913

三、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被颠覆 1914

第四章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恢复与政治调整 1917

第一节 国际关系的调整与和解 1917

一、德国的赔偿问题 1917

二、协约国对美国的战债问题 1925

三、欧洲安全问题与《洛迦诺公约》 1928

第二节 盛极而衰的英国 1933

一、工业的繁荣与衰落 1933

二、政坛局势不稳 1935

三、联邦国家的变革 1939

第三节 重建中的法国 1941

一、寻求安全 1941

二、频繁更替的政府 1943

三、法郎的稳定与经济发展 1944

第四节 建立法西斯专政的意大利 1948

第五节 日益强盛的美国 1956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美国 1956

二、经济繁荣与社会状况 1959

三、繁荣下的矛盾与隐患 1961

四、“无为而治”的企业家政府 1962

第六节 日本的政党政治与协调外交 1963

一、经济危机与持续萧条 1963

二、政党内阁的政治与经济 1964

三、币原外交与田中外交 1968

四、伦敦海军裁军会议与日本的扩军备战 1975

第七节 激起民族主义的德意志 1976

一、魏玛共和国的建立 1976

二、德国民主政体和凡尔赛 1978

三、赔款、通货大膨胀、恢复 1980

四、洛迦诺精神 1981

第五章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次试验 1983

第一节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1983

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983

二、国家电气化计划 1986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 1989

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 1992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1994

一、国家工业化 1994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 2002

三、五年计划的实施 201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014

一、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 2014

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的建立 2018

三、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2020

四、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2021

第四节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2023

一、高度集中体制的确立 2023

二、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大清洗运动 2025

三、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外交政策的变化 2028

第六章 两次大战之间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2031

第一节 民族民主运动的不同类型 2031

一、各具特色的政治运动 2031

二、地域性特征的改革运动 2033

三、形态各异的民族主义思潮 2035

第二节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2038

一、战时的外交 2038

二、共和国的建立 2041

三、世俗化改革 2043

第三节 阿拉伯世界的民族主义起义 2044

一、反抗的格局与过程 2044

二、巴勒斯坦三角关系 2046

三、北非的反抗 2047

四、波斯的民族解放运动 2049

第四节 印度的非暴力运动 2052

一、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052

二、印度走向分裂 2055

第五节 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 2056

一、孙中山: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 2056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革命新纪元 2062

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2065

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2069

第七章 世界经济危机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2076

第一节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2076

一、持久的、深刻的工业危机 2077

二、慢性的农业危机 2082

三、货币信用危机向纵深发展 2084

四、危机的后果 2088

第二节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090

一、经济危机和希特勒上台 2090

二、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的确立与巩固 2096

三、希特勒的扩张计划和外交策略 2099

第三节 意大利极权统治的加强 2101

一、墨索里尼的独裁 2101

二、走向军事冒险 2103

第四节 天皇制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104

一、持续危机与“军财抱合” 2104

二、天皇制法西斯专政的确立 2107

三、“九·一八”事变与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111

第五节 英、法的衰落 2114

一、走向衰落的英国经济 2114

二、英国国民政府的成立与绥靖外交 2115

三、英国与英联邦关系 2117

四、法国——经济的萧条 2119

五、法西斯组织与法国人民阵线 2120

六、人民阵线政府的建立 2121

第六节 美国的萧条与新政的实施 2123

一、“新政”的提出与罗斯福其人 2123

二、“新政”的主要内容 2125

三、“新政”的影响 2132

第八章 走向战争之路 2133

第一节 日本侵华战争的全面爆发 2134

一、卢沟桥事变与中国的全面抗战 2134

二、英、美的对日绥靖 2136

三、苏联援华 2138

四、中国30年代抗战的国际贡献 2138

第二节 希特勒的野心与欧洲的不安 2139

一、与波兰签订友好条约 2139

二、以高唱和平作掩护重整军备 2144

三、希特勒与英意结盟的构想 2147

四、德军开入莱茵 2149

五、希特勒理想的经济政策 2152

六、希特勒心中的外交蓝图 2154

第三节 意大利征服埃塞俄比亚与罗马柏林轴心 2158

一、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2158

二、罗马—柏林轴心 2161

第四节 西班牙内战与意、德的武装干涉 2163

一、共和国的建立与内战的开始 2163

二、外部的干涉 2166

三、马德里保卫战 2168

四、共和国的灭亡 2169

第五节 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慕尼黑协定 2171

一、蓄谋已久的战争 2171

二、武装吞并奥地利 2174

三、慕尼黑会议与《慕尼黑协定》 2176

第六节 大战的到来 2181

一、捷克斯洛伐克的灭亡 2181

二、法西斯军事同盟的建成 2184

三、英法苏谈判 2188

四、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2191

第九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2194

第一节 二战爆发——铁蹄下的欧洲 2194

一、德国入侵波兰 2194

二、英法对德宣战和“奇怪的战争” 2197

三、苏联建立“东方战线” 2199

四、德国入侵北欧、西欧和法国的败降 2201

五、英伦保卫战 2208

第二节 希特勒实施“巴巴罗萨”计划 2210

一、德国发动侵苏战争 2210

二、莫斯科战役 2216

三、德意侵占巴尔干 2219

四、法西斯入侵东、北非 2222

第三节 太平洋上的太阳旗 2223

一、近卫“新体制运动” 2223

二、珍珠港事件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2225

三、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2230

第四节 战争的根本转折 2232

一、斯大林格勒会战——二次大战的转折点 2232

二、北非战役和卡萨布兰卡会议 2234

三、中途岛之战——太平洋战局的转变 2243

第五节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2248

一、德黑兰会议 2249

二、苏军的总反攻 2250

三、诺曼底登陆 2254

四、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和波茨坦会议 2257

五、日本无条件投降,二次大战结束 2266

六、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意义 2273

七、正义的审判 2274

第十章 20世纪前半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277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 2277

一、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 2278

二、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 2279

三、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2280

四、汽车、飞机与V—2火箭 2282

五、高分子化学的建立和三大合成材料的问世 2284

六、生物学与医学的新成就 2286

七、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 2288

第二节 哲学、社会科学与文学艺术 2293

一、哲学 2293

二、心理学 2296

三、社会科学 2297

四、文学艺术 2301

第十一章 二战后世界的历史性巨变 2304

第一节 世界经济的新变化 2305

一、世界经济统一性的加强 2305

二、世界经济多样性的发展 2308

三、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2313

第二节 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2316

一、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五大国 2316

二、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2320

三、联合国的成立与活动 2322

第三节 思想文化的新潮流 2331

一、和平、民主的思想潮流 2331

二、亚非拉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 2333

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与社会主义潮流 2335

第四节 殖民帝国的崩溃 2338

一、殖民地革命的根源 2340

二、殖民帝国的崩溃,民族独立国家纷纷建立、印度和巴基斯坦 2343

的分立 2343

三、美国对拉美的掠夺和拉美人民的斗争 2355

第五节 第三次科技革命 2361

一、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和发展 2361

二、科技发展的社会作用与新产业革命 2371

三、迎接科技革命挑战、维护全球生态环境 2379

第十二章 东西方两大阵营与冷战 2391

第一节 两大阵营的形成 2391

一、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 2391

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2413

第二节 冷战对峙 2419

一、两条政治路线的冲突 2419

二、经济上的封锁与反封锁 2421

三、军事对垒与局部冲突 2422

四、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2423

第三节 冷战的本质与影响 2424

一、冷战的本质 2424

二、冷战与国际经济 2426

第四节 美苏关系的缓和与争夺霸权局面的形成 2429

一、美苏关系的缓和与争夺 2429

二、美国的全球扩张政策 2434

三、美苏的新交易与尼克松主义的提出 2437

四、苏联的全球积极进攻战略 2440

五、70年代东西方关系的缓和与欧安会的召开 2442

六、80年代美苏关系的重大转折 2443

第十三章 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和巨变 2453

第一节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2453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 2453

二、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2455

三、勃列日涅夫的新经济体制 2458

四、政治生活的调整 2460

第二节 东欧各国的改革和剧变 2466

一、南斯拉夫率先迈出改革步伐 2466

二、波兰改革的三起三落 2472

三、匈牙利改革的成败 2475

四、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与联邦分裂 2478

五、民主德国的发展 2482

六、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的变化 2483

第十四章 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的不平衡发展 2488

第一节 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危机 2489

一、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2489

二、经济危机与美元霸权地位的下降 2492

三、从杜鲁门到布什的社会经济政策 2495

四、美国的政治状况 2505

五、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 2513

第二节 繁荣与滞胀的西欧经济与政治 2525

一、“找不到新位置”的英国 2525

二、主张欧洲自主的法国 2531

三、创造“经济奇迹”的联邦德国 2538

四、繁荣而不稳定的意大利 2545

五、走向福利国家之路的北欧 2549

第三节 亚洲、太平洋地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2552

一、高速发展的日本 2552

二、脱颖而出的加拿大 2563

三、崛起的澳大利亚 2564

第十五章 国际政治格局向多元化发展 2567

第一节 欧美矛盾与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 2567

一、欧共体的形成和扩大 2567

二、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 2574

第二节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和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2579

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歧和论战 2579

二、中苏关系的破裂和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2585

三、经互会与华沙条约组织 2586

第三节 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 2590

一、亚洲会议的召开及意义 2590

二、不结盟运动与第三世界的形成 2593

三、第三世界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2595

第十六章 第三世界国家(地区)走向现代化 2601

第一节 中东石油经济的发展与政局动荡 2601

一、阿以冲突迭起 2601

二、70年代以来中东局势的发展 2607

三、两伊与海湾国家的经济腾飞与社会变迁 2612

四、海湾地区的冲突和战争 2615

第二节 四小龙的“跳跃式”发展 2624

一、创“汉江奇迹”的韩国 2624

二、向现代化迈进的台湾省 2628

三、“东方之珠”香港 2631

四、“鱼尾狮”新加坡 2635

五、新小龙欲飞冲天 2639

六、亚洲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2642

第三节 拉丁美洲的现代化与政局的变化 2644

一、拉丁美洲的现代化、一体化进程 2644

二、60年代后拉丁美洲政治的新特点 2647

第十七章 世界在合作、竞争和变革中发展 2650

第一节 苏东演变与德国的统一 2650

一、苏联剧变及影响 2650

二、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 2656

三、德国的统一 2661

四、波黑战争与外国干预 2695

第二节 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2696

一、西欧独立自主倾向的加强 2696

二、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 2698

三、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的瓦解与三足鼎立的形成 2700

第三节 南北关系和南南合作 2701

一、苏联在亚非的退却 2701

二、西方大国的经济霸权主义与南北对话 2705

三、南南合作的发展 2707

第四节 新旧格局交替时期的国际关系 2710

一、两极格局瓦解对世界的影响 2710

二、世界多极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 2711

第十八章 文化的整体发展 2714

第一节 文化新貌的出现 2714

一、新时期的文化场 2714

二、文化的多元发展与融合 2716

第二节 社会科学的发展 2718

一、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主要思潮 2718

二、社会科学的新特点 2721

第三节 文学艺术的新姿 2724

一、文学 2724

二、美术与音乐 2727

三、电影与电视 2729

第十九章 走向二十一世纪 2732

一、走出“雅尔塔”——世界宏观前景展望 2732

二、经济前景展望 2736

三、21世纪综合国力竞赛前景 2739

四、第三世界向何处去? 2741

五、中国的务实政策 2745

六、日本的困境 2751

七、欧洲经济共同体——潜力和问题 2762

八、美国:相对衰落中占据“第一”的问题 2772

九、俄罗斯走向复兴 2784

附录: 2794

一、世界文明史大事年表 2794

二、部分国家王朝世系及历届政府更替表 2848

三、世界纪年表 286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