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顾海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040122227
  • 页数:26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力求全面地反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理论和科学体系,准确地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品质和精神实质。同时,为了增强理论表述的时代感、加强理论阐述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程》在内容表达的方式上作了一些新的探索,除了理论上的一般论述之外,还突出了主要理论观点提示、经典论述,以及其他背景材料、评论、案例、统计数据等表达方式。把这些表达方式结合在一起,对于我们从整体上学习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显然是有意义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程》目录

目录 1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1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

1.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背景和根据 2

1.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4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科学体系 7

1.2.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7

1.2.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10

1.3 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12

1.3.1 党的十六大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上新的与时俱进 12

1.3.2 党在指导思想上又一次与时俱进表现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14

1.3.3 党在指导思想上又一次与时俱进反映了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特点 15

1.3.4 党在指导思想上又一次与时俱进适应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16

2 弘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科学精神 20

2.1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21

2.1.1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历史 21

2.1.2 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也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历史 22

2.1.3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与时俱进 23

2.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的新发展 25

2.2.1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 25

2.2.2 坚持与时俱进就是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7

2.2.3 坚持与时俱进就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30

2.3.1 创新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32

2.3 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32

2.3.2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4

2.3.3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36

3 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战略思想 40

3.1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41

3.1.1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41

3.1.2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针 43

3.2 集中力量把经济发展上去 45

3.2.1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5

3.2.2 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以科学的方法发展经济 47

3.3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49

3.3.1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要坚持全面性原则 49

3.3.2 把握三个文明的相互关系,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50

3.4 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52

3.4.1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52

3.4.2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4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59

4.1 小康与“三步走”发展战略 60

4.1.1 “小康”的提出 60

4.1.2 “三步走”发展战略 62

4.1.3 “新三步走”发展战略 64

4.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立足点 66

4.2.1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66

4.2.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性 70

4.3.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71

4.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和目标 71

4.3.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73

5 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77

5.1 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78

5.1.1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78

5.1.2 党始终坚持促进先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79

5.1.3 努力创造条件,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80

5.2 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81

5.2.1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人力资源中的最重要部分 81

5.2.2 开发人力资源的基本途径 84

5.3.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86

5.3 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 86

5.3.2 科技发展及其体制创新 88

6 推进社会主义改革的深化 92

6.1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93

6.1.1 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 93

6.1.2 改革的实质是体制创新 94

6.1.3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95

6.2 社会主义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97

6.2.1 全面改革的内涵及原因 97

6.2.2 全面改革要有正确的战略指导 98

6.3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99

6.3.1 改革、发展、稳定的紧密关联 99

6.3.2 指导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方针 102

7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07

7.1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08

7.1.1 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的客观依据 108

7.1.2 从经济对外开放到全方位开放 108

7.1.3 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 110

7.2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扩大对外开放 112

7.2.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 112

7.2.2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13

7.2.3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15

7.3 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117

7.3.1 “引进来” 117

7.3.2 “走出去” 119

8 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 123

8.1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124

8.1.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性 124

8.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125

8.1.3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126

8.1.4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127

8.1.5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 129

8.1.6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30

8.2 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132

8.2.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 132

8.3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33

8.3.1 为什么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33

8.2.2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133

8.3.2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34

8.3.3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科教兴国战略 135

8.3.4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137

8.4 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 139

8.4.1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39

8.4.2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140

8.4.3 积极推进城镇化,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140

8.4.4 深化农村改革 142

8.5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44

8.5.1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 144

8.5.3 促进东中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 146

8.5.2 加快西部开发的政策措施 146

9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 150

9.1 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151

9.1.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内涵 151

9.1.2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 152

9.1.3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153

9.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56

9.2.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156

9.2.2 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157

9.3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60

9.3.1 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160

9.3.3 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162

9.3.2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大意义 162

9.4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64

9.4.1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64

9.4.2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164

9.4.3 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65

10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 168

10.1 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69

10.1.1 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 169

10.1.2 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含义 170

10.1.3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71

10.2.1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本质就是精神文明建设 172

10.2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72

10.2.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174

10.2.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主要内容 175

10.3 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76

10.3.1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176

10.3.2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178

10.3.3 大力发展科学文化用先进文化抵御腐朽、落后文化 180

10.4 深化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 181

10.4.1 深化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81

10.4.2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183

10.4.3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创造更加灿烂的先进文化 184

11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89

11.1.1 祖国统一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190

11.1 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不懈奋斗 190

11.1.2 “三个代表”思想是祖国统一的指南 191

11.2 实现祖国统一的成功实践 193

11.2.1 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 193

11.2.2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重大意义 195

11.2.3 香港澳门回归后落实“一国两制”的实践 196

11.3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200

11.3.1 用“一国两制”的办法解决两岸统一问题 200

11.3.2 现阶段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和纲领 202

11.3.3 两岸关系面临的形势及发展趋势分析 204

12 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209

12.1.1 对当今世界两大主题认识的深化 210

12.1 把握时代主题与促进共同发展 210

12.1.2 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 212

12.1.3 世界多样性与相互依存性 215

12.2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17

12.2.1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 217

12.2.2 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219

12.3 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21

12.3.1 我国外交战略的宗旨和目标 221

12.3.2 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223

12.3.3 有所作为的外交思想 224

13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29

13.1.1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30

13.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 230

13.1.2 妥善处理好各种物质利益关系 231

13.1.3 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233

13.2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35

13.2.1 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 235

13.2.2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 236

13.3 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239

13.3.1 大力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239

13.3.2 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240

13.4 人民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判者 242

13.4.1 人民是评判我们工作价值的主体 242

13.4.2 人民的利益是评判我们工作价值的客观尺度 243

14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47

1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248

14.1.1 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248

14.1.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决定的 249

14.1.3 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250

14.1.4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51

14.2 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 253

14.2.1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要求 253

14.2.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255

14.2.3 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 257

14.3 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258

14.3.1 党的先进性的新概括 258

14.3.2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260

后记 26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