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风病辨证论治
中风病辨证论治

中风病辨证论治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韩振廷主编;韩庆国,韩庆华,崔永珍,韩玉娟,韩素娟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1743431
  • 页数:57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关于中风病辨证论治的中医内科临床专著。从中风的病名、病因、病机、诊法、治则、护理、康复、预防及常用中药、方剂等诸方面,总结历代著述之精粹,结合作者数十年临证经验,发展中医理论,是一部突出中医特色,切合实用的佳作。
《中风病辨证论治》目录

第一章 中风的病名 1

第一节 中医对人体脑髓的认识 1

一、头脑主精髓 2

二、头脑主神明 3

三、头脑主脏腑 4

四、头脑主经络 5

五、头脑主气血 7

六、头脑主津液 8

七、头脑主官窍 10

一、中风病命名原则 13

第二节 前人对中风病的称谓 13

二、中风病相关名称 14

三、中风病发病部位 18

第三节 中风病最早医案 19

第二章 中风的病因 20

第一节 中风的病因沿革 20

一、唐宋以前的外风学说 20

二、金元以后的内风学说 22

三、近代的中西汇通病因学说 25

四、现代中风病因学 26

第二节 内因是中风发病的根据 27

一、情志失调 28

二、饮食所伤 29

三、劳逸过度 31

四、痰浊凝聚 31

五、瘀血痹阻 32

第三节 外因是中风发病的条件 35

一、天时变化 35

二、地理变化 36

三、气候变化 37

四、环境变化 38

第四节 现代医学对于中风病因的认识 39

一、唐宋以前的病机学说 42

第三章 中风的病机 42

第一节 中风的病机沿革 42

二、金元以后的病机学说 45

三、近代中西汇通的病机学说 48

第二节 阴阳失调 50

一、阴阳的盛衰 51

二、阴阳的格拒 52

三、阴阳的互损 53

四、阴阳的亡失 54

一、头脑功能的失调 55

第三节 脏腑失调 55

二、五脏功能的失调 57

三、六腑功能的失调 61

第四节 经络失调 64

一、经络气血的盛衰失调 65

二、经络气血的升降逆乱 66

三、经络气血的运行郁滞 67

四、经络气血的机能衰竭 67

第五节 气血失调 68

一、气虚血瘀 69

二、气滞血瘀 69

三、气逆血瘀 70

四、气陷血瘀 71

五、血虚血瘀 71

六、血溢血瘀 72

七、血寒血瘀 73

八、血热血瘀 73

九、阴虚血瘀 74

十、阳虚血瘀 75

第六节 津液失调 76

一、脑髓水瘀 76

三、湿痰血瘀 77

二、风痰血瘀 77

四、燥痰血瘀 78

五、热痰血瘀 79

六、寒痰血瘀 79

第七节 五邪内生 80

一、内风逆动 81

二、内寒变凝 81

三、内热化火 82

四、内湿生痰 83

五、内燥成瘀 83

一、血管壁病变 84

第八节 现代医学对于中风病机的认识 84

二、血液成分改变 85

三、血液动力学改变 85

四、其它方面的原因 85

第四章 中风的诊法 86

第一节 中风诊法的沿革 86

一、唐宋以前的中风诊法 86

二、金元以后的中风诊法 90

三、近代中西汇通的中风诊法 93

一、中风病望诊 96

第二节 四诊在中风临床的应用 96

二、中风病闻诊 106

三、中风病问诊 110

四、中风病切诊 115

第三节 辨证在中风临床的应用 120

一、中风病辨病 120

二、中风病辨证 120

三、中风病辨型 121

四、中风病辨名 127

五、中风病分期 128

一、中风与痫证 129

第四节 中风病鉴别诊断 129

二、中风与痉证 130

三、中风与厥证 130

四、中风与痹证 131

五、中风与痿证 131

第五章 中风的治则 132

第一节 中风的治则沿革 132

一、唐宋以前的治疗法则 132

二、金元以后的治疗法则 135

三、近代中西汇通的治疗法则 142

一、中络证 145

第二节 中风病前期治疗 145

二、中经证 155

三、中腑证 164

四、中脏证 174

第三节 中风病中期治疗 186

一、气虚血瘀型 189

二、气滞血瘀型 190

三、气逆血瘀型 191

四、气陷血瘀型 193

五、血虚血瘀型 194

六、血溢血瘀型 195

七、血寒血瘀型 196

八、血热血瘀型 197

九、阴虚血瘀型 198

十、阳虚血瘀型 199

十一、风痰血瘀型 200

十二、寒痰血瘀型 201

十三、热痰血瘀型 202

十四、燥痰血瘀型 203

十五、湿痰血瘀型 204

十六、水郁血瘀型 205

一、偏瘫 207

第四节 中风病后期治疗 207

二、麻木 212

三、口 217

四、舌喑 222

五、痴呆 227

六、癫狂 232

七、痫证 237

八、颤证 242

九、痿证 247

十、痹证 253

小结 259

一、中风病发热 260

第五节 中风病变证治疗 260

二、中风病神昏 267

三、中风病抽搐 274

四、中风病厥逆 281

五、中风病心衰 288

六、中风病喘促 294

七、中风病吐血 301

八、中风病淋闭 307

九、中风病呃逆 314

十、中风病脑髓水瘀证 320

第一节 中风病护理沿革 328

第六章 中风的护理 328

第二节 中风病一般护理 330

一、日常护理 330

二、起居护理 331

三、饮食护理 331

四、服药护理 334

五、精神护理 335

六、呕吐护理 336

七、泄泻护理 337

八、便秘护理 338

九、尿闭护理 340

十、失溲护理 341

第三节 中风病重症护理 342

一、神昏护理 344

二、厥逆护理 345

三、喘促护理 346

四、抽搐护理 347

五、高热护理 348

六、吐血护理 349

七、脑髓水瘀护理 350

八、偏瘫护理 351

九、失语护理 352

十、褥疮护理 353

第七章 中风的康复 356

第一节 中风病康复沿革 356

第二节 针灸疗法 358

一、针刺疗法 358

二、艾灸疗法 360

三、耳针疗法 361

四、头针疗法 363

五、颈针疗法 365

六、脊针疗法 367

七、手针疗法 368

八、足针疗法 371

第三节 按摩疗法 372

一、按摩头颈部 373

二、按摩胸腹部 374

三、按摩背腰部 374

四、按摩四肢部 375

第四节体育疗法 377

一、锻炼运动 377

二、卧床姿势 377

三、肢体运动 378

四、练习坐起 379

五、站立行走 379

六、散步运动 380

第五节起居疗法 381

一、中风病人春季起居方法 381

二、中风病人夏季起居方法 383

三、中风病人秋季起居方法 385

四、中风病人冬季起居方法 387

第一节 中风病预防沿革 389

第八章 中风的预防 389

第二节 未病先防,治病未然 393

一、顺应自然,调摄机体 394

二、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395

三、调养身形,锻炼体质 397

四、调节精神,保持乐观 397

第三节 已病早治,防微杜渐 398

一、防治中风的先兆征候 399

二、防治中风的诱发病证 403

三、控制中风的复发因素 428

第一节 历代治疗中风病用药沿革 437

一、唐宋以前的用药原则 437

第九章 中风的常用药物 437

二、金元以后的用药规律 438

三、近代中西汇通派的用药方法 439

四、现代中医学家的治疗用药 441

第二节 解表疏风药 443

一、麻黄 443

二、桂枝 443

三、防风 444

四、柴胡 444

六、菊花 445

五、葛根 445

第三节 温里散寒药 446

一、细辛 446

二、附子 446

三、干姜 447

四、肉桂 447

第四节清热降火药 448

一、黄芩 448

二、黄连 449

三、黄柏 449

六、石膏 450

五、龙胆草 450

四、苦参 450

七、知母 451

八、玄参 451

九、花粉 452

十、栀子 452

第五节 泻下利水药 453

一、大黄 453

二、芒硝 453

三、茵陈 454

四、猪苓 454

六、泽泻 455

五、茯苓 455

第六节 理气行滞药 456

一、橘皮 456

二、香附 456

三、枳实 457

四、厚朴 457

五、木香 458

六、乌药 458

第七节 活血化瘀药 459

一、丹参 459

三、赤芍 460

二、生地 460

四、丹皮 461

五、桃仁 461

六、红花 462

七、芎 462

八、郁金 463

九、坤草 463

十、牛膝 463

十二、降香 464

十一、玄胡 464

十三、茜草 465

十四、三七 465

十五、水蛭 466

十六、?虫 466

十七、泽兰 466

十八、鸡血藤 467

第八节 祛风胜湿药 467

一、秦艽 467

二、羌活 468

三、独活 468

五、威灵仙 469

四、寄生 469

六、豨莶草 470

七、白花蛇 470

八、乌梢蛇 471

第九节 开窍化湿药 471

一、牛黄 471

二、麝香 472

三、菖蒲 472

四、苍术 473

五、藿香 473

六、佩兰 473

一、人参 474

第十节 补虚养弱药 474

二、黄芪 475

三、白术 475

四、山药 476

五、甘草 476

六、当归 477

七、白芍 477

八、熟地 478

九、枸杞子 478

十、沙参 478

十二、龟甲 479

十一、麦冬 479

十四、鹿茸 480

十三、鳖甲 480

十五、杜仲 481

十六、续断 481

十七、山茱萸 481

十八、五味子 482

第十一节 祛痰消食药 482

一、半夏 483

二、南星 483

四、瓜蒌 484

三、杏仁 484

五、竹沥 485

六、白附子 485

七、山楂 486

八、麦芽 486

第十二节 熄风安神药 487

一、天麻 487

二、钩藤 487

三、赭石 488

四、琥珀 488

六、牡蛎 489

五、龙骨 489

七、全蝎 490

八、蜈蚣 490

九、僵蚕 491

十、地龙 491

第十章 中风的常用方剂 492

第一节 历代治疗中风病方剂规律 492

一、唐宋以前治疗中风病方剂特点 492

二、金元以后治疗中风病方剂特点 493

三、近代治疗中风病方剂特点 495

四、现代治疗中风病的方剂特点 496

第二节 历代治疗中风病方剂荟萃 498

一、唐宋以前治疗中风病方剂选录 498

二、金元以后治疗中风病方剂选录 512

三、近代治疗中风病方剂汇集 530

第三节 治疗中风病方剂荟萃 533

一、防治中风先兆症的方剂 533

二、治疗中风急发症的方剂 537

三、治疗中风病后遗症的方剂 542

四、中药注射剂 546

方剂索引 549

主要参考文献 56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