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浙江省教育志
浙江省教育志

浙江省教育志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2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余起声主编;浙江省教育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308036529
  • 页数:113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浙江省教育发展的历史。
《浙江省教育志》目录

概述 1

大事记 18

第一篇 学校教育制度 93

第一章 古代学制 93

第一节 概况 93

第二节 浙江的实施 95

第二章 清末学制 98

第一节 概况 98

第二节 浙江的实施 100

第三章 民国学制 104

第一节 概况 104

第二节 浙江的实施 110

第四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学制 116

第一节 概况 116

第二节 浙江的实施 123

第二篇 国学 州府县学 社学 书院 学塾 132

第一章 国学 132

第一节 国子监 132

第二节 太学 133

第三节 宗学 武学 画学 医学 137

第二章 州府县学 140

第一节 设置 140

第二节 学额 学官 146

第三节 教学 147

第四节 学舍 经费 148

第五节 管理 148

第三章 社学 149

第四章 书院 150

第一节 设置 150

第二节 生员 师席 157

第三节 教学 158

第四节 院舍 经费 159

第五节 管理 160

第五章 学塾 168

第一节 概况 168

第二节 学童 169

第三节 塾师 170

第四节 教学 170

第五节 管理 171

第三篇 幼儿教育 173

第一章 事业发展 173

第一节 概况 173

第二节 立别与类型 178

第一节 任务与目标 180

第二章 保育与教育 180

第二节 课程与教育活动 183

第三节 教育方法与手段 189

第四节 卫生与保健 192

第五节 幼儿园管理 195

第四篇 小学教育 199

第一章 事业发展 199

第一节 清末初创 199

第二节 民国时期 203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209

第二章 教育任务 课程设置 教科书 220

第一节 教育任务 220

第二节 课程设置 222

第三节 教科书 227

第一节 教学秩序 231

第三章 智育实施 231

第二节 课堂教学 234

第三节 课外学习与课外活动 237

第四节 复式教学 239

第五节 学业成绩考核 240

第四章 德育实施 242

第一节 清末时期 242

第二节 民国时期 243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247

第五章 体育实施 251

第一节 体育工作 251

第二节 卫生工作 253

第六章 劳动教育实施 259

第一节 劳作科和手工劳动科 259

第二节 勤工俭学活动 261

第七章 重点小学 263

第一节 设置 263

第二节 要求和措施 265

第八章 学校管理 266

第一节 学校领导制度 266

第二节 学校组织机构与职责 267

第五篇 中学教育 269

第一章 事业发展 269

第一节 清末兴起 269

第二节 民国时期 273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273

第二章 教育任务 课程设置 教科书 297

第一节 教育任务 297

第二节 课程设置 298

第三节 教科书 306

第一节 教学秩序 309

第三章 智育实施 309

第二节 课堂教学 315

第三节 课外活动 321

第四节 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 324

第五节 学业成绩考查 326

第四章 德育实施 330

第一节 清末时期 330

第二节 民国时期 331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336

第五章 体育实施 342

第一节 体育工作 342

第二节 卫生工作 349

第一节 劳动技术教育 357

第六章 劳动技术教育实施 357

第二节 勤工俭学活动 359

第七章 学生 362

第一节 学籍 362

第二节 团体和组织 366

第八章 重点中学 370

第一节 设置 370

第二节 任务 373

第三节 措施 374

第九章 学校管理 377

第一节 学校领导制度 377

第二节 管理机构与职责 379

第三节 工作会议制度 380

第一章 事业发展 381

第一节 清末实业教育 381

第六篇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381

第二节 民国时期职业教育 383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职业技术教育 391

第二章 中等专业(技术)教育 408

第一节 教育任务与培养目标 408

第二节 科类与专业 411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计划 413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 419

第五节 学生 421

第六节 学校管理 427

第三章 农职业教育 429

第一节 教育任务与培养目标 429

第二节 办学渠道与专业设置 430

第三节 教学 432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 437

第五节 学生 438

第六节 学校管理 441

第四章 技工教育 441

第一节 教育任务与培养目标 441

第二节 工种(专业)设置 442

第三节 教学 443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 444

第五节 学生 445

第六节 学校管理 448

第七篇 特殊教育 民族教育 449

第一章 特殊教育 449

第一节 聋哑教育 449

第二节 盲教育 456

第三节 弱智教育 457

第四节 工读教育 460

第二章 民族教育 462

第一节 事业发展 462

第二节 政策措施 468

第八篇 普通高等教育 473

第一章 事业发展 473

第一节 清末时期 473

第二节 民国时期 476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480

第二章 院系和专业设置 488

第一节 清末时期 488

第二节 民国时期 488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490

第三章 教学工作 501

第一节 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501

第二节 教材 503

第三节 教学实验与教学实习 506

第四章 德育工作 509

第一节 清末时期 509

第二节 民国时期 51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512

第五章 体育工作 卫生工作 学生军训 515

第一节 体育工作 515

第二节 卫生工作 522

第三节 学生军训 524

第六章 科学研究工作 526

第一节 概况 526

第二节 研究机构与队伍 528

第三节 科研工作管理 531

第四节 优秀科研成果 534

第一节 研究生教育 544

第七章 研究生教育与学位制度 544

第二节 学位制度的实施 551

第八章 学生 556

第一节 入学 556

第二节 在校期间费用 560

第三节 毕业 562

第九章 高校附属单位 565

第一节 附属学校(堂) 565

第二节 附属工厂 568

第三节 附属农林场 570

第四节 附属教学医院 571

第五节 附属出版社 573

第六节 附属生活服务机构 573

第一节 领导体制 575

第十章 学校管理 575

第二节 组织机构与职能 576

第九篇 师范教育 580

第一章 普通中等师范教育 580

第一节 事业发展 580

第二节 培养任务与修业年限 596

第三节 教学工作 599

第四节 德育工作 609

第五节 学生 612

第六节 学校管理 618

第二章 普通高等师范教育 620

第一节 事业发展 620

第二节 培养任务与专业设置 626

第三节 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 632

第四节 学生 638

第五节 学校管理 642

第三章 中小学教师与校长在职培训 643

第一节 小学教师在职培训 643

第二节 中学教师在职培训 648

第三节 中小学校长及教育行政干部培训 651

第四节 教师进修院校 651

第五节 领导与管理 657

第十篇 成人教育 659

第一章 成人识字教育 659

第一节 事业发展 659

第二节 教育对象与扫盲标准 673

第三节 教材与教法 676

第二章 成人初、中等文化教育 678

第一节 业余文化教育 678

第二节 职业补习教育 689

第三节 岗位技术(业务)培训教育 691

第四节 专业技术教育 698

第三章 成人高等教育 702

第一节 职工高等教育 702

第二节 干部高等教育 712

第三节 高等学校函授教育 715

第四节 广播电视高等教育 720

第四章 自学考试制度 722

第一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722

第二节 中等专业教育自学考试 727

第十一篇 教师 732

第一章 队伍概况 732

第一节 幼儿园、小学教师 732

第二节 中等学校教师 736

第三节 普通高等学校教师 744

第四节 成人学校教师 748

第二章 队伍管理 753

第一节 任用权限 753

第二节 资格检定与队伍整顿 757

第三节 在职培训提高 763

第三章 社会地位与工资福利待遇 768

第一节 社会地位 768

第二节 工资福利待遇 788

第十二篇 经费 802

第一章 来源与渠道 802

第一节 清末时期 802

第二节 民国时期 805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813

第二章 支出与安排 829

第一节 清末时期 829

第二节 民国时期 831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839

第三章 管理与制度 847

第一节 清末时期 847

第二节 民国时期 848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850

第十三篇 设施 859

第一章 校舍 场地 859

第一节 校舍 859

第二节 场地 866

第二章 教育、科研装备 873

第一节 图书资料 873

第二节 仪器设备 881

第三节 电教设备 887

第四节 计算机设备 892

第五节 体育场馆 893

第三章 校办产业 897

第一节 校办工厂 897

第二节 校办农(林)场 900

第三节 教学仪器生产 903

第十四篇 教育研究 教育报刊 教育团体 910

第一章 教育研究 910

第一节 普通教育研究 910

第二节 专业教育研究 916

第二章 教育报刊 922

第一节 综合性教育报刊 922

第二节 学科专业性教育、教学期刊 925

第三节 高等院校学报 926

第三章 教育团体 928

第一节 浙江省教育会 928

第二节 教育研究会 931

第三节 教育学(协)会 933

第十五篇 国际交流与协作 939

第一章 派遣出国(境)留学生 939

第一节 概况 939

第二节 管理 944

第二章 接纳国(境)外留学生 950

第一节 概况 950

第二节 管理 951

第三章 交流与合作 953

第一节 教育交流 953

第二节 教育合作 961

第十六篇 行政管理 963

第一章 管理体制 963

第一节 清末时期 963

第二节 民国时期 965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969

第二章 机构及职能 984

第一节 省级机构 984

第二节 市(地区)级机构 996

第三节 县(市、区)级机构 999

第四节 区、乡、镇政府 1003

第三章 教育督导 1006

第一节 清末时期 1006

第二节 民国时期 1007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1010

第十七篇 人物 1014

第一章 传略 1014

王充 1014

郑虔 1015

徐伯珍 1015

沈麟士 1015

杜醇 1016

王开祖 1016

石待旦 1017

胡瑗 1017

詹安 1018

高闶 1018

徐存 1018

周行己 1019

郑伯熊 郑伯英 1019

薛季宣 1019

唐仲友 1020

舒璘 1020

陈傅良 1021

吕祖谦 1021

杨简 1022

陈亮 1022

袁燮 1023

叶适 1023

吴崇福 1024

何基 1024

方逢辰 1025

金履祥 1025

任士林 1025

许谦 1025

程端礼 1026

宋濂 1026

方孝孺 1027

徐一夔 1027

王守仁 1028

王畿 1028

周汝登 1029

沈国模 1029

刘宗周 1029

朱之瑜 1030

黄宗羲 1031

阮元 1031

刘璈 1032

李善兰 1032

孙衣言 1033

孙锵鸣 1033

俞樾 1034

孙熹 1034

黄以周 1035

王棻 1035

林启 1036

邵章 1036

孙诒让 1037

王慕兰 1037

陈虬 1038

夏震武 1038

黄绍箕 1039

吴作镆 1039

萧文昭 1040

韩清泉 1041

陈黻宸 1041

宋恕 1041

陈汉章 1042

江北溟 1042

夏曾佑 1042

黄宾虹 1043

魏兰 1043

刘绍宽 1044

张元济 1044

蔡元培 1045

章炳麟 1046

吴震春 1046

郑在常 1047

陈训正 1047

徐锡麟 1048

许璇 1048

王国维 1049

经亨颐 1049

沈毅 1050

许炳堃 1050

李叔同 1051

陈谦夫 1051

徐一冰 1052

鲁迅 1052

姜琦 1053

马寅初 1054

蒋方震 1054

袁心粲 1055

邵斐子 1055

祝文白 1055

马叙伦 1056

姜丹书 1057

夏丐尊 1057

张之桢 1057

蒋梦麟 1058

俞子夷 1058

金嵘轩 1059

刘鸿生 1060

王琎 1060

陈叔平 1061

李培恩 1061

何炳松 1061

陆翰文 1062

陈望道 1062

陈布雷 1063

竺可桢 1063

张雪门 1064

周炳琳 1064

蔡曾祜 1065

蒋伯潜 1065

郑晓沧 1066

顾西林 1066

陈鹤琴 1067

朱家骅 1068

陈建功 1068

方秉性 1069

宋文翰 1069

方豪 1070

孟宪承 1070

陆志韦 1071

杨贤江 1071

舒鸿 1071

杜佐周 1072

陈荩民 1072

蓝台 1073

查开良 1073

王晓梅 1074

严致华 1074

张印通 1075

潘天寿 1075

金海观 1076

罗宗洛 1076

方光焘 1077

崔东伯 1077

林汉达 1078

朱洗 1078

许绍棣 1079

夏承焘 1079

倪贻德 1080

林风眠 1080

王国松 1081

张其昀 1081

沙可夫 1082

王谟显 1082

叶常丰 1082

王仁东 1083

刘丹 1083

龚宝荣 1083

丁振麟 1084

焦梦晓 1084

洪道南 1085

章月华 1085

吴阿松 1085

于子三 1086

胡华 1086

郭威龙 1087

赵建波 1087

第二章 名录 1088

第一节 历朝国子监祭酒、司业中的浙江籍人士 1088

第二节 历朝浙江籍状元和进士 1089

第三节 民国以来历任教育部部长(副部长)中的浙江籍人员 1092

第四节 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院士中的浙江籍教育人士 1094

第五节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的浙江籍教育人士 1095

专记(一) 近代以来浙江教育界爱国民主运动记略 1099

专记(二) 浙江省老年教育事业 1110

索引 1112

编纂始末 112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