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塑料润滑及表面助剂原理与应用
塑料润滑及表面助剂原理与应用

塑料润滑及表面助剂原理与应用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杰,刘芳,陈祖欣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2291089
  • 页数:322 页
图书介绍:塑料配方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保证产品质量,正常、连续地生产出合格的塑料产品”。本书第一篇围绕此问题,提出了润滑平衡的概念。书中列举了作者所做的实验数据,详细说明了如何在塑料加工过程中达到润滑平衡的方法,以及润滑失衡的解决方法。此外还介绍了塑料加工工艺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
《塑料润滑及表面助剂原理与应用》目录

第一篇 塑料润滑剂 3

第1章 概述 3

第2章 界面化学基本原理在润滑剂领域中的应用 13

2.1 以润滑剂的表面张力表征润滑剂的极性 14

2.2 液体的表面张力与表面自由能 15

2.3 润湿现象及外润滑剂的润滑作用 18

2.3.1 润湿的定义及润湿方程 19

2.3.2 铺展过程——理想的湿润现象 22

2.3.3 润湿与外润滑作用 23

2.4 毛细管吸附现象及内润滑剂促进塑化作用 24

2.5 润滑剂被吸附的几种情况 27

2.5.1 树脂塑化前内润滑剂绝大多数存在于树脂微粒中的原因 27

2.5.2 树脂塑化后内润滑剂主要存在于树脂熔体中的原因 29

2.5.3 润滑剂的表面张力或极性大于树脂时的润湿及润滑行为 29

2.6.1 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及其分类 30

2.6 表面活性剂与润滑剂 30

2.6.2 润滑剂与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的比较 31

2.6.3 表面活性剂能降低界面张力 33

2.7 表面活性剂在塑料润滑体系中的应用 34

2.8 动润湿的定义及其在润滑体系中的应用 38

2.8.1 动润湿的定义 38

2.8.2 动润湿的定义在润滑体系中的应用 39

2.9 界面化学原理在润滑体系中应用的微观解释 41

2.9.1 表面张力与润滑剂极性及相容性的关系 41

2.9.2 单用石蜡时外润滑作用较差的原因 42

2.9.3 表面活性剂加强非极性润滑剂外润滑作用的原因 42

2.10 表面张力及接触角的测定方法 45

2.10.1 吊片法测表面张力 45

2.10.2 接触角的测量 46

2.11 关于润湿角θ的误区 47

3.1 润滑剂的定义 49

第3章 润滑剂的结构与作用机理 49

3.2 润滑剂的极性对润滑作用的影响 50

3.3 润滑剂的极性大于聚合物的极性时的润滑作用 52

3.4 固体金属皂热稳定剂的极性与润滑作用 54

3.5 聚合物熔体的黏度及其影响因素 56

3.5.1 聚合物的极性是影响其黏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57

3.5.2 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与聚合物熔体黏度的关系 58

3.5.3 聚合物的其他性质对熔体黏度的影响 59

3.5.4 黏流活化能 60

3.6 关于熔体黏度与粘壁及滑壁聚合物 61

3.7 熔体黏度与熔体强度 63

3.8 内润滑剂 64

3.8.1 内润滑剂的作用机理 66

3.8.2 内润滑剂与增塑剂 69

3.8.3 内润滑剂与ACR类加工助剂 70

3.9 外润滑剂 71

3.10 润滑剂的作用 73

第4章 相容度或表观溶解度与润滑作用 79

4.1 相容性的缺陷 79

4.2 相容度或表观溶解度 80

4.3 相容度或表观溶解度的可变性 81

4.4 影响相容度(即润滑作用)的因素 81

4.4.1 其他润滑剂对润滑作用的影响 82

4.4.2 热稳定剂对润滑作用的影响 89

4.4.3 抗冲击改性剂对润滑作用的影响 90

4.4.4 加工助剂对润滑作用的影响 92

4.4.5 增塑剂对润滑作用的影响 94

4.4.6 填料对润滑作用的影响 94

4.4.7 工艺条件对润滑作用的影响 94

5.1 内、外润滑平衡的多样性 96

5.2 润滑平衡的研究方法 96

第5章 内、外润滑作用的平衡 96

5.3 润滑平衡的定义及其定量表述 97

5.4 润滑平衡的现实意义 101

5.5 初期和中、后期润滑平衡 101

5.5.1 保持初、中、后期润滑平衡的重要性 101

5.5.2 造成润滑体系中、后期润滑失衡的原因 102

5.6 评价内、外润滑平衡的方法 104

第6章 润滑剂的选择及确定润滑平衡的实验方法 106

6.1 单一润滑剂的选择及评价 108

6.1.1 选择、评价润滑剂的标准 108

6.1.2 实验配方 109

6.2 确定润滑平衡的实验方法 110

6.3 实验数据对实际生产的影响 112

6.4 润滑体系的操作弹性 113

7.1 高搅工序的加料顺序 115

第7章 实验仪器的介绍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115

7.2 双辊塑炼机 118

7.3 塑化程度实验 121

7.4 析出实验 122

7.5 扭矩流变仪、流变曲线及特性参数的微观本质和物理意义 123

7.5.1 不会正确使用扭矩流变仪的曲线图 123

7.5.2 扭矩流变仪的结构 127

7.5.3 扭矩流变仪的工作原理及功能 127

7.5.4 扭矩流变仪的正确使用方法 128

7.6 扭矩流变曲线上各点的微观本质及其物理意义 130

7.6.1 加料峰 130

7.6.2 最小扭矩 131

7.6.3 最大扭矩 134

7.6.4 塑化扭矩的物理意义 135

7.6.5 塑化峰的形状和拖尾情况的塑化特性 137

7.6.6 塑化扭矩与平衡扭矩的关系 138

7.6.7 塑化时间的物理意义 140

7.6.8 塑化温度 141

7.6.9 塑化扭矩和塑化时间是评价润滑剂最好的标准 141

7.6.10 平衡扭矩 142

7.6.11 热分解时间 143

第8章 润滑剂的性能与分类 145

8.1 润滑剂的结构与性能 145

8.2 润滑剂的分类 148

8.2.1 高级脂肪醇类润滑剂 148

8.2.2 脂肪酸酯类润滑剂及G-60的分子结构设计与润滑作用 148

8.2.3 高级脂肪酸润滑剂 153

8.2.4 脂肪酸金属皂类润滑剂及界面化学原理的应用 154

8.2.5 脂肪酸酰胺类润滑剂 159

8.2.6 高温润滑剂 160

8.2.7 褐煤酸、酯、皂类润滑剂 161

8.2.8 烃类润滑剂 163

8.2.9 含稀土元素的润滑剂及其分子结构设计 164

第9章 润滑剂、脱模剂对树脂加工性及制品性能的影响 178

9.1 压延工艺 178

9.2 挤出工艺 179

9.3 注塑工艺 181

9.4 润滑剂及其他助剂对塑料透明度的影响 183

9.4.1 润滑剂及其他助剂的折射率 183

9.4.2 润滑剂分子或分子团的线性长度 184

9.4.3 润滑剂与树脂的相容度 185

9.5 润滑剂在聚氯乙烯塑料中的应用 187

9.6 润滑剂在聚苯乙烯树脂中的应用 188

9.6.1 聚苯乙烯PS 188

9.6.2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 188

9.7 润滑剂在聚烯烃中的应用 189

9.8 润滑剂在热塑性工程塑料中的应用 190

10.1.3 应首先确定热稳定剂的种类与数量 193

10.1.2 根据制品的质量要求选择润滑剂及其他助剂 193

10.1.4 应考虑润滑剂对制品质量的影响 193

10.1 配方设计的基本原则 193

第10章 配方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参考配方 193

10.1.1 根据确定的加工设备及工艺条件选择润滑剂及其他助剂 193

10.1.5 应充分利用润滑剂间的协同作用 194

10.1.6 应充分考虑其他助剂对润滑作用的影响 194

10.1.7 应注意润滑体系早期及中、后期的润滑平衡 194

10.2 参考配方 194

10.2.1 汉高公司产品说明书推荐配方 194

10.2.2 部分管材配方 196

10.2.3 部分型材配方 197

10.2.4 其他参考配方 198

第11章 润滑剂配方设计的科学化及定量化 202

11.1 润滑作用定量化的可能性 202

11.1.1 理论方面 202

11.1.2 定量检测润滑作用的仪器 205

11.2.1 关于熔融因子F值 206

11.2 关于扭矩流变曲线参数数学处理的几个问题 206

11.2.2 关于塑化因子、熔融比值 207

11.3 用挤出机测定润滑作用值的方法 209

11.4 用扭矩流变曲线上的塑化时间、塑化扭矩评价内、外润滑作用 210

11.4.1 对单个润滑剂润滑作用的评价 211

11.4.2 对内、外润滑剂协同效应的测定 212

11.4.3 其他助剂对润滑作用影响的测定 213

结束语 润滑剂的发展趋势 213

附录一 部分润滑剂的性能表 215

附录二 国内部分塑料润滑剂生产厂家及产品 221

参考文献 222

第二篇 流滴剂和消雾剂 227

第1章 流滴剂和消雾剂概述 227

第2章 流滴剂的作用机理 229

2.1 流滴剂的作用机理 229

2.2.1 脂肪酸单甘油酯类 230

2.2 流滴剂的种类 230

2.2.2 山梨醇酐单脂肪酸酯类 231

2.2.3 聚氧化乙烯山梨醇酐单脂肪酸酯类 231

2.2.4 高碳醇聚氧化乙烯醚类 231

2.2.5 脂肪酸聚氧化乙烯酯类 232

2.2.6 脂肪胺聚氧化乙烯类 232

2.2.7 脂肪酸多聚甘油酯类 232

第3章 消雾剂的作用机理 234

3.1 消雾剂的作用机理 235

3.1.1 水膜层减薄理论 235

3.1.2 雾气难扩散理论 235

3.1.3 正电离子理论 236

3.2 含氟消雾剂 237

3.2.1 含氟消雾剂的特点 237

3.2.2 含氟消雾剂的化学结构 238

3.3.2 含硅减雾剂的结构 239

3.3.1 含硅减雾剂的特点 239

3.3 含硅减雾剂 239

3.4 含磷、硼减雾剂 240

第4章 助剂的选择、配比及母粒制造 241

4.1 具有流滴、消雾功能的大棚膜种类 241

4.1.1 无雾流滴大棚膜 241

4.1.2 消雾流滴大棚膜 241

4.1.3 减雾膜流滴大棚膜 242

4.1.4 多功能大棚膜 242

4.2 流滴剂、消雾剂选择的基本要求 242

4.3 流滴剂、消雾剂在农用大棚膜中的配比 245

4.4 流滴剂、消雾剂母粒的制造 247

4.4.1 高速混合——双螺杆挤出造粒 247

4.4.2 挤出条件范例 248

4.4.3 混炼(密炼)——单螺杆挤出造粒 249

4.5 制造母粒的注意事项 249

5.1 生产薄膜的原料和配方 251

5.1.1 基本树脂 251

第5章 影响流滴、消雾效果的因素 251

5.1.2 流滴剂、消雾剂的化学结构和质量 253

5.1.3 缓释剂 254

5.1.4 流滴剂和消雾剂的协同作用 256

5.1.5 其他助剂 256

5.1.6 农膜厚度 257

5.2 塑料加工技术 258

5.3 应用环境的影响 259

5.3.1 设计合理的棚形 259

5.3.2 棚内相对湿度 259

5.3.3 薄膜铺设技术 260

第6章 流滴、消雾性能的评估 261

6.1 流滴剂的实验室评估 261

6.2 实验室模拟大棚评估 261

6.3 农田模拟大棚评估 262

7.1 接触流滴剂时的防护方法 263

第7章 安全性 263

7.2 接触消雾剂时的防护方法 264

第8章 流滴剂、消雾剂的发展方向 265

8.1 涂敷型流滴-消雾剂 265

8.2 薄膜表面接枝极性基团 266

8.3 含氟、含硅消雾剂的复合 267

附录一 常用流滴剂及复合物 268

附录二 商品化的消雾剂 277

参考文献 278

第三篇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 281

第1章 概述 281

第2章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的结构 283

第3章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的作用机理 285

第4章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的功能 288

4.1 改善树脂的加工流变性 289

4.2 减少熔体破裂,清除“鲨鱼皮”现象 289

4.4 提高产品质量 291

4.3 减少模口积料 291

4.5 有利于颜色的分散,减少颜色切换时间 293

4.6 改善树脂原料结构,拓宽原料范围 294

4.7 降低能耗,减少机械磨损 295

4.8 提高生产效率 295

第5章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应用注意事项 296

6.2.1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母粒方法加入的优点 298

6.2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母粒的制备和使用 298

6.1 直接加入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 298

第6章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的使用方法 298

6.2.2 母粒的制备方法 299

6.2.3 制备母料的注意事项 299

6.2.4 母粒投料量的计算 300

第7章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的应用 301

7.1 HDPE挤出管 301

7.1.1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对HDPE挤出管挤出压力的影响 301

7.2.1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对HDPE吹塑薄膜挤出压力的影响 302

7.1.2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对HDPE挤出管挤出温度的影响 302

7.2 HDPE吹塑薄膜 302

7.2.2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对HDPE吹塑薄膜挤出量的影响 303

7.3 HDPE吹塑模塑 303

7.4 HMW-HDPE吹塑薄膜 304

7.4.1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对HMW-HDPE吹塑薄膜挤出模口压力的影响 304

7.4.2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对HMW-HDPE吹塑薄膜熔体破裂的影响 305

7.5 LLDPE/LDPE农用流滴大棚膜 306

7.6 聚丙烯薄膜 307

7.7 电线电缆 309

7.8 聚苯乙烯 310

第8章 安全性和卫生性 311

第9章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的发展 312

9.1 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的升级 312

9.2 与其他添加剂复配 314

附录 工业化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品种介绍 315

参考文献 32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