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概论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概论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常永华主编(陕西师范大学政治与经济学院)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41995436
  • 页数:32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了概述,并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纲领;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和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等问题进行深入的论述。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概论》目录

绪论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

第一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成果 10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成果 10

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条件 10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 13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23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5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5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33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6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40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40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46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52

一、邓小平理论是中华民族振兴的伟大旗帜 56

第四节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6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 58

三、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60

第二章 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65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65

一、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 65

二、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68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主要贡献 71

一、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71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73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 77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84

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84

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 85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 90

一、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形成 94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动力理论 94

第一节 社会主义本质论 94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98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特点及意义 99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革理论 102

一、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102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104

第三节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10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10

二、中国对外开放的形式和基本格局 113

三、加入“WTO”使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120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28

第一节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29

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2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主要内容 134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和核心内容 140

第二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40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43

第五章 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和战略 147

第一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148

一、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148

二、“三步走”战略步骤的确立和发展 149

第二节 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主要途径 153

一、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53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57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 163

第三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66

一、小康社会的目标:四个文明相统一 166

二、正确处理稳定改革发展关系 170

三、贯彻实施协调发展观 172

第一节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79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179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79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和框架 18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188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 188

经济制度 188

二、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190

三、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19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97

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97

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99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04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207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208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08

二、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214

第二节 继续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 218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18

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与任务 220

三、政治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24

第三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25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25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229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31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232

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 232

二、坚持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协调发展 234

三、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236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238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23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24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244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 244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246

第四节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50

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250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提高相伴随的,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251

第九章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与祖国统一 255

第一节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 256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256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260

三、科学技术在当代世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62

第二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65

一、独立自主是发展我国对外关系的根本立场 265

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对外关系 266

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68

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270

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270

二、“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基本内容 273

三、“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重要意义 277

第四节 坚持“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 280

一、“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280

二、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 284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290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是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 291

一、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291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293

第二节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297

一、转换历史定位,转变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 298

二、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社会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303

三、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建设伟大系统工程推向新阶段 309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311

一、工人阶级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力量 312

二、农民阶级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力量 317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新型社会阶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重要的建设力量 31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