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干部人事工作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3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光伟,刘景山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2083389
- 页数:1332 页
干部人事工作基础理论 1
人才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 1
干部人事管理 2
人事制度 2
干部 2
年轻化 3
革命化 3
干部人事管理的指导方针 3
干部人事管理机制 4
专业化 4
知识化 4
干部人事激励机制 5
干部人事更新机制 5
干部人事监控机制 6
公共部门 7
人力资源 7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 8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9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9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职能 10
统一管理与开发原则 1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原则 11
选贤任能原则 12
激励竞争原则 13
职责权利相对应原则 13
整体效益原则 14
民主法治原则 15
服务取向 16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价值取向 16
效率取向 18
权利与责任相统一取向 19
公正取向 20
马列主义人才理论 23
新时期新阶段干部人事工作的指导思想 23
干部人事工作指导思想 23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4
人是生产力构成的决定因素的理论 24
劳动价值理论 25
毛泽东人才思想的形成 26
毛泽东人才思想 26
毛泽东人才思想的特点 28
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29
建立宏大的无产阶阶级人才队伍 30
要大力培养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30
坚持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标准 31
要善于发现、培养、使用、识别和爱护人才 32
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 32
确立知识分子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33
邓小平人才理论的形成 36
邓小平人才理论 36
邓小平人才理论的特点 38
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40
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40
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 41
树立正确的人才评价标准 41
建立科学化的人才管理机制 42
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条件 42
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 43
坚持选贤任能、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 43
要选拔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44
加大对人才教育培训力度 45
江泽民人才思想的形成 47
江泽民人才思想 47
江泽民人才思想产生的背景 48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50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1
建设三支队伍,组建宏大的人才大军 53
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 56
科教兴国,人才培养,基础在教育 57
人才资源配置要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 59
建立有利于人才辈出的有效机制和体制 60
科学的人才观 62
科学人才观的特征 63
树立科学人才观的重大意义 64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65
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 66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67
全面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 68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干部人事工作 69
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70
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 71
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主要措施 72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74
党管人才原则的科学内涵 77
贯彻党管人才原则的重要环节 78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基本要求 79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关键 81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83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83
决胜“十一五”关键在人才 84
人才 85
人才的特点 86
人才的本质属性 87
人才管理学 88
人才科学 88
人才的价值 89
人才价值的实现 90
人才的自我价值 90
人才的社会价值 90
人才价值的评价 91
人才战略 92
人才强国战略孕育阶段 93
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 93
人才强国战略提出阶段 94
人才强国战略发展阶段 95
“十五”期间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成效显著 96
人才强国战略的科学内涵 97
《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97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99
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内容 100
人才强国战略的制度保证 101
人才强国战略的有力手段 102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要求 103
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途经 103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导思想 104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人才工作 106
人才工作必须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07
人才工作必须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08
人才工作必须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09
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110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111
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 112
坚持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一起抓 113
推进人才结构调整 115
人才结构 116
人才的群体结构 117
人才的个体结构 117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和优化环境 118
人才的社会结构 118
人才体制 120
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121
人才资源能力建设重点 122
制定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标准 123
改革人才教育培训机制 124
坚持“三个面向”的方针 125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各类人才全面发展 125
坚持“两个服务”的宗旨 126
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7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129
加强各类人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 130
制定科学规范的质量评估和监督办法,提高教育培训成效 131
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形成科学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 132
人才评价 133
人才评价科学化的基本途径 134
人才评价科学化 134
人才评价工作的总体要求 136
人才评价工作成效 136
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 137
注重群众公认,坚持群众路线 138
完善党政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和评价制度 139
注重工作实绩,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139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 140
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制 141
改进国有资产出资人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考核评价 142
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方式 142
以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为重点,深化职称制度改革 143
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 143
开展以岗位为基础、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工作 144
全面推行专业技术职业资格制度 145
人才的使用 146
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使用机制 146
人才使用的一般程序 147
人才使用的原则 149
人才群体的配置 150
不断深化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 152
科学的人才使用机制的核心 152
扩大民主、加强监督 153
改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 154
完善选任制,改进委任制,规范考任制,推行聘任制 154
建立和完善干部退出机制 155
加大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 155
推进企业经营管理者市场化、职业化 156
改革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任用制度 156
改革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方式 157
改革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者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 158
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159
扩大选拔任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视野和渠道 159
全面推行聘用制度 160
统筹兼顾,分类指导 161
全面推行岗位管理制度 161
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162
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机制 163
加强人才市场监管和调控 164
创新人才市场管理体制 164
以鼓励劳动和创造为根本目的,加大对人才的有效激励和保障 166
提高人才市场服务水平 166
完善分配激励机制的总体目标 167
建立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分配制度 168
完善分配激励机制的总体思路 168
推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 169
推进企业薪酬制度改革 170
建立产权激励机制 171
建立规范有效的人才奖励制度 172
建立健全人才保障制度 173
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174
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地位 176
高层次人才 176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 178
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作用 178
培养高素质领导人才,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环境 180
加强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 180
加强对党政领导人才的培训培养 181
努力提高企业家的战略开发能力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 183
培养造就优秀的企业家 183
创造有利于优秀企业家成长的环境 184
创新优秀企业家的培养机制 185
加强各领域高级专家队伍建设 186
努力建设有利于专家发挥作用的制度和环境 187
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弘扬科学精神为核心 187
加强和改进人才安全工作 188
加强和改进国家重要人才安全措施 189
大力吸引留学和海外人才 190
制定和实施留学人才回归计划 191
完善政策,创新机制,推动留学回国工作整体性发展 193
大力吸引和聘用海外高级人才 194
制定和实施国家引进海外人才规划 195
营造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良好环境 197
推进人才资源整体开发,实现人才工作协调发展 198
人才资源开发 200
促进人才工作全面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201
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 201
进一步做好西部和民族地区人才工作 202
重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人才工作 204
“东三省”与“长三角”合作开发人才资源 205
努力促进不同所有制之间人才工作的协调发展 206
加强中部崛起人才建设 206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工作的主要任务 208
努力促进城乡之间人才工作的协调发展 209
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210
大力抓好青年人才队伍建设 212
人才宏观调控 213
人才宏观调控的具体内容 214
人才布局结构调整 215
人才宏观调控的政策 215
人才规划原则 216
人才规划 216
人才宏观调控的手段 216
人才规划的设计 217
人才规划环节 217
人才规划的实施 218
人才规划的制定 218
人才信息收集方案 219
人才资源的调查 219
人才规划的控制 219
人才规划的修订 219
人才调查的基本方法 220
人才信息的处理 220
人才发展指标系统 221
人才指标体系 221
人才工作与生活指标系统 222
人才现状分析 223
人才环境指标系统 223
人才预测 224
新时期干部人事工作的主要任务 225
促进干部人事人才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225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225
继续健全完善公务员制度 226
加强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227
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227
进一步推动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 228
推进人才流动与人才市场建设 229
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230
做好“十一五”人才规划和人才统计工作 230
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 230
实现干部新老交替阶段 232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 232
改革干部管理体制,实行分类管理阶段 233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等制度改革阶段 234
全面规划、整体推进阶段 235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 236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238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 240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着眼点 241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方针和原则 241
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244
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注意事项 245
党政干部制度改革 247
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 250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251
加强干部人事管理体制建设 252
国家人事部职责 253
新时期组织人事部门建设要求 253
省区市人事部门机构设置及职责 255
县级人事部门机构设置及职责 257
加强组织人事干部队伍能力建设 258
“树组工干部形象” 259
建立全国组织系统统一专用举报电话 260
加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261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 261
党政领导干部的个性特点 262
党政领导干部 262
党政领导干部基本素质 263
高深的思想政治素质 264
高尚的道德修养和特殊的人格魅力 265
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266
成熟的组织领导能力 267
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67
敏锐完善的思维素质 269
良好透彻的心理行为 269
增强党政领导干部意识 270
健康强壮的身体素质 270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发展历程 271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274
全面贯彻实施《干部任用条例》 276
实施《干部任用条例》注意事项 277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5+1”文件 278
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组织机构 280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职责要求 281
加强组织人事部门的自身建设 283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选用干部 284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基本原则 286
党管干部原则的内涵 287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287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要求 288
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289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注意事项 289
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的要求 290
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 291
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292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294
坚持依法办事原则 295
领导班子整体建设 297
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总体要求 297
加强领导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 299
加强县(市、区、旗)党政正职队伍建设 301
注重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 303
大力培养选拔后备干部 305
加强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307
加强培养选拔党外干部 308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条件 309
政治理论条件 310
政治标准条件 312
实践工作条件 314
素质条件 316
作风条件 317
民主条件 319
省部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条件要求 321
党政领导干部提拔任职资格要求 322
任职年限资格 323
任职岗位经历资格 323
工龄和基层工作经验资格 323
正确认识提拔任用资格条件 324
党龄资格 324
学历资格 324
培训资格 324
身体资格 324
民主推荐制度 325
民主推荐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的重要作用 326
民主推荐的形式 327
参加民主推荐的范围对象 328
民主推荐的组织实施 329
民主推荐程序 329
正确把握组织推荐和个人推荐 330
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 331
正确运用民主推荐结果 332
民主推荐的注意事项 333
健全完善科学的干部考察评价指标体系 334
干部考察制度 334
努力创新干部考察工作的方式方法 335
全面考察干部的德、能、勘、绩、廉 336
切实搞好干部考察情况的综合分析 336
制定具体干部考察标准 338
干部考察程序 339
干部考察的一般方法 341
干部考察的具体方法 342
注重考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345
要注重考察干部的工作实绩 346
要重视考察领导干部的社会生活情况 347
领导干部绩效考核 348
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评机制 349
干部考察操作步骤 352
实行差额考察制度 352
干部考察材料撰写 354
实行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 355
建立考察人员资格审核制度 356
建立干部考察人员业务培训制度 357
落实干部酝酿制度 358
干部酝酿的范围 359
干部酝酿的实施主体 359
把握干部酝酿的方法 360
做好双重管理干部的酝酿工作 361
干部酝酿结果的运用 361
双重管理干部的酝酿必须正确处理主管方和协管方的关系 362
严格执行干部讨论决定制度 364
做好双重管理干部酝酿工作的具体要求 364
坚持民主讨论、集体决策 365
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原则要求 367
干部讨论决定程序 368
干部讨论决定的组织操作 369
对下一级领导班子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表决 371
干部任免的表决制度 371
规范干部表决制度 373
认真履行职责,保证形成正确决策 374
实行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 375
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制的操作规范 376
做好群众反映意见的调查处理工作 377
办理任职手续 378
任免通知 379
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的适用范围和试用期限 380
实行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 380
实行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 381
领导干部试用期满的考核 381
领导干部试用期间的教育和管理 381
领导职务聘任制的方式方法 382
实行领导职务聘任制 382
任用干部谈话 383
推行领导职务聘任制的注意事项 383
规范干部任职时间 384
实行领导干部依法推荐提名和民主协商制度 385
正确处理坚持党的领导与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的关系 386
依法推荐与依法提名 387
依法推荐由人大常委会任命、决定任命的程序 388
依法推荐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任命的程序 388
认真做好民主协商工作 389
认真做好依法推荐、提名工作 389
认真贯彻党委推荐意见 390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 392
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的改革发展 393
公开选拔 394
公开选拔工作程序 395
竞争上岗工作程序 396
竞争上岗 396
提高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质量 397
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方案制订 399
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配套改革 401
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启动 401
正确处理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关系 402
公开报名 404
公布职位 404
统一考试 406
资格审查 406
民主测评 407
演讲答辩 407
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制度 408
决定任命 408
组织考察 408
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交流的意义 409
培养性交流 411
配置性交流 411
实施党政领导干部交流的对象 411
干部交流的对象范围 412
干部交流的重点 412
调整性交流 412
干部调任 413
干部内外部交流的范围 413
认真做好内设机构干部的交流或轮岗 414
干部轮换(轮岗) 414
干部转任 414
搞好干部交流要正确处理几个关系 415
关心爱护交流干部 416
党政领导干部回避制度 417
地域回避 419
亲属回避 419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回避 420
严密组织、严明纪律,保证干部交流和回避工作有序进行 421
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免职、辞职、降职制度 423
领导干部免职的条件 424
党政领导干部免职制度 424
免职权限 425
免职程序 426
党政领导干部辞职制度 427
妥善做好被免职干部的安置工作 427
自愿辞职 428
因公辞职 428
党政领导干部辞职的条件 429
责令辞职 429
引咎辞职 429
党政领导干部辞职的程序 430
实施辞职制度要注意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431
降职的条件 432
党政领导干部降职制度 432
做好领导干部的进退留转工作 433
降职的程序与降职后的待遇 433
为干部创造能下能出的良好环境 434
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制度 436
妥善安排不称职、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 437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制度 438
加强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 439
干部考核 440
干部考核的基本原则 441
干部考核分类 442
年度考核 444
任期考核 444
任前考核 444
届中考核 445
平时考核 445
专题考核 445
录用考核 445
对党政领导干部的考核要求 446
换届考核 446
对地县级领导干部的考核要求 447
对高级领导干部的考核要求 447
对领导班子的考核要求 447
对法官、检察官的考核 448
对后备干部的考核要求 448
对基层领导干部的考核要求 448
对少数民族干部的考核要求 449
对党外干部的考核要求 450
对女干部的考核要求 451
干部考核的内容 452
对党政领导班子考核的主要内容 453
把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考核放在突出的位置 454
对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的主要内容 454
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考核 456
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考核 456
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质考核 457
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考核 457
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考核 457
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考核 458
干部廉洁自律的情况考核 458
注重考核干部的潜能 459
注意深入考核干部“八小时以外”的情况 459
干部的缺点和错误考核 459
考核对象的基本权利 460
考核对象的基本义务 461
干部考核工作的基本程序 462
正确对待考核对象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462
组建考核组 463
干部考核前的准备工作 463
定期考核的基本程序 464
换届考核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465
届中考核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465
召开述职会议 466
呈报材料的审核 466
任职前考核的基本程序 466
设计民意测验和民主推荐表 467
换届考核的民主推荐 467
确定个别谈话和征求意见的范围 468
干部考核谈话的准备工作 468
民主测评 468
注重与考核对象的直接谈话 469
考核谈话 469
任职谈话 470
做好考核谈话记录 470
干部案卷查阅 471
对考核对象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的方法 471
专项调查 473
实地考核 473
考核预告制 474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平时考核 475
考核和选拔创新型干部 476
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 477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478
把唯物辩证法运用到干部考核工作中 478
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479
干部考核情况的综合分析 480
对考核了解到的情况真伪辨析 482
考核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分析 483
考核对象的工作实绩分析 484
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得票情况分析 485
考核对象的工作作风分析 485
考核对象的缺点和不足分析 486
领导意见与群众意见不一致的分析处理 486
干部考核材料 487
撰写干部考核材料的基本要求 489
干部考核材料表述的具体要求 490
干部考核材料的基本内容 490
干部考核结果的评定 491
干部考核结果的运用 493
干部考核反馈制度 494
向派出机构汇报考核结果 494
特殊部门干部的组织考核 495
干部考核机构 495
干部联合考核 497
临时抽调考核人员 498
干部考核人员的基本条件 498
干部考核人员的道德素质要求 499
干部考核人员的政治素质要求 499
干部考核人员的知识素质要求 500
专职考核人员 501
干部考核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 501
干部考核组成员 502
实行干部考核工作责任制 503
干部考核责任追究 504
考核组和考核人员的权利 504
对违反干部考核纪律的处理 506
干部考核的纪律 506
加大对领导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力度 507
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 508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职能机构及职责 510
抓好学习宣传,提高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的自觉性 512
抓好规范运作,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程序办事 513
抓好监督检查,切实保证《干部任用条例》的规定落到实处 514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515
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责任制度 516
严肃查处违反《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行为 517
认真受理和调查核实群众反映的问题 517
对选拔任用干部监督的新思路 518
建立单位联席会议制度 519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日常监督 521
组织部门干部监督信息报送要求 521
防止和杜绝干部“带病上岗”现象 522
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5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524
建立健全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 524
公务员管理 524
《公务员法》的立法背景 526
《公务员法》的立法宗旨 527
《公务员法》的基本内容 528
《公务员法》的特点 528
深入学习、积极宣传和全面贯彻《公务员法》 529
《公务员法》的发展创新 529
逐步建立完备的公务员法规体系 530
确定公务员范围的指导思想 531
公务员 531
公务员范围 533
政党机关工作人员列入公务员范围 534
法官、检察官列入公务员范围 535
参照公务员管理范围 536
群团机关工作人员不列入公务员范围 536
公务员制度 537
机关工勤人员不属于公务员范围 537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政治特点 539
公务员管理体制 540
公务员管理的原则 541
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542
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的原则 543
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注重工作实绩的原则 544
分类管理的原则 545
法治的原则 546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548
公务员的条件 548
具有良好的品行 549
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49
年满十八周岁 549
公务员的义务 550
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550
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550
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550
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552
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 552
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553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 553
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 554
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555
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555
公务员义务与纪律的关系 556
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556
清正廉洁,公道正派 556
明确公务员权利的意义 557
公务员的权利 557
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 558
公务员权利的种类 558
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 559
参加培训 560
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 560
申请辞职 561
提出申诉和控告 561
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561
建立健全职务与级别制度 562
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562
实行职位分类制度的意义 563
职位分类 563
综合管理类职位 564
划分公务员职位类别的标准 564
行政执法类职位 565
专业技术类职位 565
公务员职务 566
其他类别职位 566
法官、检察官类职位 566
综合管理类领导职务的设置 567
非领导职务 567
公务员职务序列 567
领导职务 567
专业技术类职务序列 568
综合管理类非领导职务设置 568
公务员职位设置 569
法官、检察官职务序列 569
行政执法类职务序列 569
公务员级别制度 570
级别的确定与晋升的依据 571
完善级别与职务对应 571
警衔制度 572
公务员的衔级 572
驻外外交机构的衔级 573
海关关衔制度 573
实行公务员录用制度的意义 574
公务员录用制度 574
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575
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实施成果 577
公务员录用的适用范围 579
公务员录用的基本原则 580
公务员录用的方法 580
机关招考条件 581
公务员录用的标准 581
职位要求的资格条件 582
报考公务员的基本条件 582
公务员考试录用的主管部门 583
报考公务员的消极条件 583
录用公务员的程序 584
公务员考试录用授权 584
公务员考试录用主管部门的职责 584
资格审查 585
发布招考公告 585
公务员录用考试 586
对资格审查合格者进行考试 586
公务员录用笔试 587
简化程序与采用其他测评办法 587
公开竞争性考试 587
公务员录用面试 588
公务员考试的基本内容 589
公务员录用体检 590
对考试合格者进行考察 590
公务员录用审批、备案 591
对拟录用人员名单公示 591
实行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 591
公务员试用期制度 592
考试录用工作的保障 593
公务员考核制度 594
公务员考核的基本原则 595
推行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意义 595
公务员考核的内容 597
公务员考核的基本方法 598
公务员考核的重点 598
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的定期考核程序 600
对领导成员公务员的定期考核程序 601
公务员考核结果的使用 602
公务员考核等次评定 602
公务员职务任免制度 603
选任制公务员 604
公务员职务任用方式 604
选任制公务员职务任免的形式 605
选任制公务员的范围 605
选任制公务员的免职 606
选任制公务员的任职 606
选任制公务员辞职 607
选任制公务员职务免除身份待遇 608
选任制公务员被撤职 608
选任制公务员被罢免 608
任免机关和任免权限 609
委任制公务员 609
委任制公务员任职情形 610
公务员任职的前提条件 611
委任制公务员免职程序 611
委任制公务员免职情形 611
委任制公务员任职程序 611
健全领导成员公务员职务任期制 613
公务员任期制 613
公务员兼职 614
公务员职务升降制度 615
推行公务员职务升降制度的意义 616
公务员晋升基本条件 617
公务员晋升条件和资格的作用 617
公务员晋升资格 618
公务员晋升程序 619
公务员逐级晋升和破格、越级晋升 620
实行公务员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 621
公务员竞争上岗 622
公务员公开选拔 623
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任职前公示制 624
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的公开选拔 624
公务员降职制度 625
公务员任职试用期制 625
公务员奖励制度 626
公务员降职与行政处分的区别 626
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 627
公务员奖励原则 627
推行公务员奖励制度的意义 627
奖励个人与奖励集体并重的原则 628
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628
公务员奖励的条件 629
有错必纠的原则 629
定期奖励和及时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629
公务员奖励的权限 630
公务员奖励的种类 630
撤销公务员奖励的条件及效力 631
公务员奖励的程序 631
公务员纪律 632
严肃公务员纪律的意义 633
公务员的政治纪律 634
公务员纪律的内容 634
公务员的工作纪律 635
公务员的廉政纪律 637
公务员处分 638
公务员的道德纪律 638
公务员处分的基本原则 639
公务员处分的种类 639
公务员处分的程序 640
公务员处分期间 641
解除处分 642
公务员处分的法律后果 642
实行公务员培训的意义 643
公务员培训制度 643
公务员培训的基本理念 644
公务员培训的原则 645
公务员培训机构 646
公务员任职培训 647
公务员初任培训 647
公务员培训的种类 647
后备领导人员培训 648
更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的在职培训 648
公务员专门业务培训 648
公务员培训的形式和方法 649
公务员培训内容 649
坚持训用结合制度 650
加强公务员培训管理 650
公务员交流制度 651
公务员的交流制度和回避制度 651
公务员交流制度的地位和作用 652
公务员调任 654
公务员交流制度的原则 654
公务员调任的适用对象 655
公务员调任的目的和意义 655
公务员转任 656
调入的条件和要求 656
公务员转任的基本要求 657
建立公务员转任制度的目的和意义 657
公务员挂职锻炼 658
对担任内设机构领导职务和工作性质特殊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转任的要求 658
对领导成员转任的要求 658
公务员回避制度 659
公务员挂职锻炼的去向 659
公务员挂职锻炼的情形 659
公务员挂职锻炼的时限 659
任职回避的例外情况 661
任职回避的主要对象 661
公务员任职回避 661
地域回避的对象 662
公务员地域回避 662
公务回避的主要情形 663
公务回避 663
公务员辞职辞退制度 664
公务员辞去公职的条件 665
公务员辞去公职制度 665
公务员辞去公职的程序 666
辞去领导职务制度 667
公务员辞去公职的法律后果 667
辞去领导职务的形式和程序 668
建立辞去领导职务制度的重要意义 668
公务员引咎辞职 669
公务员自愿辞职 669
公务员因公辞职 669
公务员责令辞职 670
建立公务员辞退制度的意义 671
公务员辞退制度 671
建立辞去领导职务的配套制度 671
公务员辞退的条件 672
公务员辞退的程序 673
不得辞退公务员的情形 673
公务员申诉控告制度 674
公务员辞退的法律后果 674
公务员申诉控告制度的性质 675
受理公务员申诉的机关 676
公务员申诉的范围 676
建立公务员申诉控告制度的意义 676
公务员径直申诉程序 677
公务员申诉一般程序 677
公务员申诉期限 678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申诉的特别程序 678
公务员的二级申诉程序 678
公务员控告制度 679
公务员复核、申诉的效力 679
公务员复核、申诉期间原处理决定的效力 679
申诉人、控告人的义务和责任 680
公务员控告的程序 680
受理公务员申诉、控告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义务和责任 681
被申诉、控告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义务和责任 681
实行聘任制的作用和意义 682
公务员职位聘任制度 682
可以实行聘任制的范围 683
聘任制与选任制、委任制的区别 683
实行聘任制的条件 684
不实行聘任制的职位 684
聘任公务员人选的产生 685
签订聘任合同 686
公务员聘任合同的内容 688
聘任制公务员管理 690
法律责任 692
公务员法的法律责任 692
《公务员法》设定法律责任的必要性 693
不按规定条件进行公务员奖惩、回避和办理退休 694
不按编制限额、职数或者任职资格条件进行公务员录用、调任、转任、聘任和晋升 694
在录用、竞争上岗、公开选拔中发生泄露试题、违反考场纪律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开、公正的现象 695
违反国家规定,更改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待遇标准 695
不按规定程序进行公务员录用、调任、转任、聘任、晋升、竞争上岗、公开选拔以及考核、奖惩 695
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后,违反《公务员法》规定的从业限制 696
不按规定受理和处理公务员申诉、控告 696
违反《公务员法》法律责任主体 697
违反《公务员法》规定的其他情形 697
违反《公务员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的形式 698
行为规范 700
公务员行为规范 700
公务员行为规范的内容 701
公务员行为规范特性 701
规范公务员行为的意义 702
政治坚定,把握方向 703
公务员的政治行为规范 703
遵守法纪,执行政策 705
忠于国家,维护政府 705
服从组织,服从领导 706
清正廉洁,克己奉公 707
公务员廉政行为规范 707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708
恪尽职守,胜任本职 709
公务员业务行为规范 709
克欲戒贪,品行端正 709
勤政为民,务实创新 710
依法行政,公正文明 710
公务员社交行为规范 711
团结协作,顾全大局 711
负责 712
忠诚 712
公务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712
廉洁 713
公正 713
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715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715
事业单位 717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 718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718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718
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 719
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历程 720
实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 720
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 721
实施聘用制要求观念更新 722
实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的意义 722
聘用制度实施范围 723
聘用制度的基本原则 723
聘用制岗位分析 724
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制度 725
推行聘用制度首次签订聘用合同 725
事业单位实行公开招聘制度 726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计划、信息发布与资格审查 727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范围、条件及程序 727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纪律与监督 728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聘用 728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与考核 728
规范聘用合同的内容 729
严格人员聘用的程序 729
聘用合同的期限 730
聘用单位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的情形 731
解聘辞聘制度 731
聘用合同无效 731
加强聘后管理 731
受聘人员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的情形 732
聘用单位不得解除聘用合同的情形 732
聘用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的情形 732
实行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 733
事业单位聘用争议的处理 733
合同解除后的经济补偿及注意事项 733
健全事业单位其他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 734
以岗位为基础,健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734
改进党管干部的方法,完善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制度 734
建立按劳分配激励机制 735
建立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制度 735
建立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参与分配激励机制 736
建立根据自身经济效益自主分配激励机制 736
建立着重向科研成果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 736
未聘人员安置形式 738
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未聘人员安置制度 738
事业单位人事考核的内容 739
实行事业单位人事考核制度 739
事业单位考核程序 740
事业单位考核方法 740
事业单位职员(管理人员)考核标准 740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标准 740
辞职善后处理事项 741
辞职批准 741
事业单位考核结果使用 741
实行事业单位辞职制度 741
辞职程序 741
辞退程序 742
辞退的禁止条件 742
实行事业单位人事辞退制度 742
辞退的条件 742
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 743
辞退善后事项 743
辞退费 743
全面推行教职工聘用(聘任)制度,进一步加强岗位管理 744
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改进校长选拔任用办法 744
加强编制管理,规范学校机构和岗位设置 744
合理配置人才资源,调整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 745
完善与聘用(聘任)制度相适应,符合中小学特点的分配激励机制 745
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 746
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 746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改进高等学校领导人员管理办法 747
积极推进高等学校机构编制改革,规范高等学校内部组织结构 747
全面推行聘用制,建立符合高等学校办学规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制度 748
妥善安置未聘人员,形成人才合理流动的机制 749
加大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健全高等学校的分配激励机制 749
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750
切实加强对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领导 750
完善文化事业单位内部领导体制,建立健全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 751
加强宏观管理,建立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分类管理制度 751
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 752
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充分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 753
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改革健康发展 754
稳步推行人事代理,促进人员合理流动 754
建立适应广播影视事业发展要求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制度 755
深化广播影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755
完善广播影视事业单位人才流动机制,妥善安置未聘人员 757
建立符合广播影视事业单位特点的分配制度 757
深化科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758
加强对广播影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 758
建立科研机构人员规模宏观调控制度 759
建立符合科研机构特点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制度 760
完善科研机构行政领导任用制度 760
建立科研机构未聘人员的分流安置制度 761
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762
加强对科研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 762
建立灵活有效的符合科研单位特点的分配激励机制 762
改革卫生管理体制,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配置 763
改革卫生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 764
改革卫生事业单位的工资分配机制 765
加强对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 766
建立卫生人才流动机制,妥善安置未聘人员 766
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767
培养选拔高素质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767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 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 767
国有企业界定 768
国有企业人事权利关系 769
深化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 770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770
国有企业要正确贯彻党管干部原则 771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现状 772
企业家的地位与作用 773
科学合理的中国企业家标准 773
以职业化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 774
以市场化作为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的基础 775
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777
建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任用制度的基本要求 778
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管理体制 778
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聘任制度 779
以市场化改革为主要渠道,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市场竞争机制 780
改进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选拔任用方式 780
以法制化改革为主要保障,建立健全选拔任用的法规体系 781
以民主化改革为主要支撑,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民主选任机制 781
以职业化改革为主要方向,加快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步伐 781
加快培育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市场 782
以国际化改革为主要目标,大力培养世界级的职业经理人 782
加快培育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市场的措施 783
建立动态的考核评价机制 785
坚持市场和出资人认可 785
建立完善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考核评价体系 785
职位描述是考核评价的依据 785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考核要求 786
坚持分级分类的考核评价原则 786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786
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激励机制 787
物质激励制度 788
实行工效挂钩 789
事业激励制度 789
精神激励制度 789
实行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 790
加强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监督和制约 792
建立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度 793
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度 794
实行国有企业重大决策失误追究制度 795
实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796
加强和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 797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原则 798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798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 799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的主要任务 799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管理体制 799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基地建设 800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式 800
建立国有企业内部人事制度 801
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 801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者队伍建设 801
完善国有企业劳动合同制度 802
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803
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 803
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能力建设 804
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人才管理 806
中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效和挑战 808
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人才工作的目标 810
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 810
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人才工作的要求 811
创新中央企业人才工作机制 812
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人才工作的重点 812
以能力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加大中央企业人才培养工作力度 814
统筹抓好中央企业“人才强企”战略规划 814
积极创新中央企业人才选用方式 815
建立以业绩考核为重点的人才评价考核体系 816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中央企业激励约束机制 817
切实加强对中央企业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 818
为中央企业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环境 818
年度经营业绩考核 820
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原则 820
中央企业负责人实行经营业绩考核制度 820
任期经营业绩考核 821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823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 823
全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 824
专业技术人才 824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建设,大力开发创新能力 826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826
实施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提高人才队伍国际竞争力 827
深化改革,创新专业技术人才管理机制 828
建立科学的、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 828
适应深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制定并完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政策 829
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加快中介服务组织建设 830
实行分类管理,加速培养专业技术骨干和青年人才 831
开展前瞻性研究,加强人才预测、规划和信息化工作 831
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 832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培养体系基本形成 833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833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834
进一步做好联系和服务专家工作 836
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标准及选举程序 837
中国科学院院士 837
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标准及选举程序 838
中国工程院院士 838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标准及选举程序 838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的标准及选举程序 839
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范围 840
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培养制度 840
高层次人才培养选拔制度 840
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程序 841
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条件 841
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的其他有关事项 842
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要优先改善生活工作条件 842
实施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制度 843
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晋升工资规定 843
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选拔程序 844
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选拔条件 844
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进行考核 845
百千万人才工程的选拔范围、对象和条件 846
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 846
百千万人才工程的培养措施 847
百千万人才工程的选拔和管理 847
百千万人才工程的选拔组织领导 847
开展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推荐工作 848
百人计划 849
实施“长江学者成就奖”制度 850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岗位制度 850
实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850
实施“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制度 851
实行博士后制度 853
博士后制度初设阶段 854
博士后制度稳步发展阶段 855
高等院校博士后制度发展情况 856
博士后制度改革提高阶段 856
军队博士后制度发展情况 857
科研机构博士后制度发展情况 857
《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 858
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制度发展情况 858
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的设立 859
博士后管理机构 859
博士后管理工作宗旨和原则 859
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管理 860
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 860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资福利、户口迁移及其配偶子女的随迁 861
博士后经费管理及工作评估 861
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体系 862
博士后科学基金 862
全国继续教育组织实施体系 863
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各项制度 864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基地、师资和经费 864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任务和对象 864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方式、内容和时间 864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 865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内容和方式 866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步骤 866
制定“十一五”继续教育规划 868
健全继续教育的工作体系 869
强化继续教育服务体系 870
完善继续教育制度体系 870
大力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 871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经费保障及其他规定 871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论断 872
中国国际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 873
留学人才的吸引和使用 875
我国出国留学的发展特点 878
海外留学人员的“回归”趋势 880
鼓励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 881
留学回国人员工作分配 881
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界定 883
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 884
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管理 886
共建留学人员创业园 887
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申请与管理 889
引进和利用国外人才 891
建立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891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894
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 895
加快实施高技能人才战略 895
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896
健全完善技能人才的评价激励机制 896
培养新型农民的工作思路、目标和措施 897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899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900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措施 901
建设高素质的农业和农村专业技术队伍 902
实施县乡村实用人才工程 903
加强农村人才市场建设 906
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906
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907
开展人才智力支农服务活动 907
加强农村卫生适宜人才的培养 908
进一步稳定农村卫生人才队伍 908
专业技术职务管理 910
加强自由职业者的社会保障 910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912
专业技术职务 912
职称 912
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913
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 913
加强职称考试管理 914
实行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制度 915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 915
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务 917
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职务 918
高等学校教师职务 919
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职务 920
中学教师职务 921
技工学校教师职务 922
小学教师职务 922
实验技术人员职务 923
工程技术人员职务 924
计量检定人员技术职务 925
农业技术人员职务 926
新闻专业人员职务 927
文物博物专业职务 928
出版专业人员职务 929
图书、资料专业人员职务 930
档案专业人员职务 931
广播电视播音专业职务 932
体育教练专业职务 933
翻译专业职务 933
艺术专业职务 934
工艺美术专业职务 934
卫生技术人员职务 937
经济专业人员职务 938
法医技术人员职务 938
会计专业职务 939
统计专业人员职务 940
审计人员职务 940
律师职务 941
海关专业人员职务 941
公证员职务 943
船舶技术人员职务 944
民用航空飞行人员职务 945
船舶技术人员职务的评审与聘任 945
加强选拔优秀青年科技人员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工作 948
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950
毕业分配、干部调配、军转安置、人才流动及人才市场管理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 951
大中专毕业生的分配与接收工作历史发展 953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职责分工 957
毕业生就业工作程序 958
按照党管人才要求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961
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963
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 964
选拔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 965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966
干部调配 969
干部调配工作的作用 970
干部调配工作的基本特点 970
干部调配工作的纪律 972
干部调配工作的基本原则 972
干部调配工作的基本要求 973
干部调配工作的基本程序 973
做好解决干部夫妻两地分居工作 975
改进国务院各部门从北京外调(迁)入有关人员审批 976
颁布实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的重要意义 977
加强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 977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978
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计划 979
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方式 979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的主要内容 979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的适用范围 979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方针和原则 979
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基本要求 980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的组织实施 980
军队转业干部的社会政治地位 980
因特殊需要跨省、区、市安置 981
夫妇同为军队干部且同时转业或一方转业确定安置去向 981
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地点 981
军队转业干部自愿到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鼓励政策 982
师、团职军队转业干部职务安排 982
师、团职军队转业干部安置 982
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工资套改办法 983
计划分配到党和国家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军队转业干部退休的规定 983
担任专业技术职务军队转业干部职务安排 983
党和国家机关接收安置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 983
事业单位接收安置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 983
企业单位接收安置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 983
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的培训 984
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住房保障 985
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可领取的补助费 985
中央和国家机关计划外选调军队转业干部 986
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的社会保障 986
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地点 987
军队转业干部选择自主择业安置方式的条件 987
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安置计划 987
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的就业指导 988
安置地政府要为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创造就业条件 988
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的政治待遇 988
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的就业培训 988
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退役金主管部门的职责 989
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退役金的管理 989
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从事个体经营或者创办企业的优惠政策 989
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被党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选用后停发退役金的规定 989
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退役金的预决算 990
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退役金的发放程序 990
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 退役金的发放范围 990
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退役金的核定 991
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退役金的停发与调整 991
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退役金的管理监督 991
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可领取的补助费 992
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退役金计发标准 992
增加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退役金 992
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退役金差额补贴 992
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住房补贴 993
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养老、失业保险 994
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医疗保障 994
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 995
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进行预备役登记 995
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去世后抚恤金和丧葬补助费的标准 995
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遗属生活困难补助金 995
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的管理部门及主要职责 995
加强对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党员教育管理领导 996
抓好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996
中央和国家机关京外直属机构、企业事业单位接收安置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的政策 997
企业单位接收安置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的政策 997
党政机关接收安置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政策 997
事业单位接收安置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的政策 997
计划分配专业技术军队转业干部职务安排 998
计划分配师、团职军队转业干部职务安排 998
自愿到边远艰苦地区省会城市以外的市(地)及以下地区工作
- 《BBC人体如何工作》(英)爱丽丝.罗伯茨 2019
- 《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教材 理论热点问题党员干部学习辅导》(中国)胡磊 2018
- 《Maya 2018完全实战技术手册》来阳编著 2019
- 《考研英语命题人终极预测8套卷 英语一》朱伟主编 2019
- 《高等教育双机械基础课程系列教材 高等学校教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第5版》吴宗泽,罗圣国,高志,李威 2018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工作手册》(荷)瑞克·考斯林克(RikGosselink) 2020
- 《战略情报 情报人员、管理者和用户手册》(澳)唐·麦克道尔(Don McDowell)著 2019
- 《2014年全新版浙江省人事考试参考用书 申论》曹文彪 2013
- 《实用内科手册》黄清,阮浩航主编 2016
- 《掌控工作》邵文瀚著 2020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