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伤寒论》解读与临床运用
《伤寒论》解读与临床运用

《伤寒论》解读与临床运用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横柳,吴政栓,许国敏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10109731
  • 页数:33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积四十年教学和临床经验,对《伤寒论》原著进行深入学习、研究、整理,对《伤寒论》的历史沿革及学术流派作了研究、介绍,凝炼前人理论学说,发掘原创性一手资料,以启迪后人。作者对原著每一条文的解读均归纳其中心提要,着眼于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需要,对六经方证作了整体的分析、对比与概括,体现原著辨证论治的精髓,突出“变”与“辨”两字,揭示其科学内涵,并在大量临床实践中进行验证。本书传承仲景经方古法,运用现代语言解读,造福民众,培育英才,集医、教、研之大成,是中医学校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教师和临床医生有价值的读本。
《《伤寒论》解读与临床运用》目录

一、《伤寒论》历史沿革 1

二、《伤寒论》与道家学术思想探索 1

绪论 1

三、六经辨证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6

四、六经辨证与八纲的关系 17

五、六经传变和合病并病 18

六、《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简介 18

七、六经病证治则 20

八、古今学者对《伤寒论》研究之简介 20

九、学习要求与方法 24

参考文献 25

第一节 太阳病概论 27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27

第二节 太阳病提纲 29

一、太阳病证型 30

二、太阳病传变,表、里、寒、热之辨证及太阳病欲解时 31

第三节 桂枝汤证的证治及其临床运用 33

第四节 桂枝汤证的兼证、变证、禁忌证的证治及其临床运用 43

参考文献 56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59

第一节 葛根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59

第二节 葛根芩连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61

第三节 麻黄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63

一、大青龙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71

第四节 麻黄汤证的兼证 71

二、小青龙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74

第五节 麻黄汤、桂枝汤二方的临床运用思路 78

第六节 太阳病误治后种种变证的证治 84

一、“阴阳自和”机转及其虚实证的辨证 84

二、干姜附子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85

三、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85

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87

五、桂枝甘草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89

六、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91

七、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92

八、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94

九、芍药甘草附子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96

十、茯苓四逆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97

十一、太阳病发汗后,虚、实证之辨 98

十二、五苓散证及其临床运用 99

十三、栀子豉汤证、兼证及其临床运用 103

十四、真武汤证 106

第七节 麻黄汤方禁 106

第八节 表里先后缓急之辨 108

第九节 小柴胡汤证、其方禁及其临床运用 109

第十节 小柴胡汤类方证、疑似证及其临床运用 125

一、小建中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125

二、大柴胡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127

三、柴胡加芒硝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131

四、桃核承气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133

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137

六、肝乘脾与肝乘肺证治 138

第十一节 太阳病火逆的变证 139

一、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140

二、桂枝加桂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141

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143

第十二节 太阳病吐后的变证 145

第十三节 太阳病蓄血证 146

一、抵当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146

参考文献 148

二、抵当丸证 148

第三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153

第一节 结胸证与脏结证的辨证 153

一、大陷胸丸证、大陷胸汤证之证治、方禁及其临床运用 153

二、小陷胸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157

三、寒实结胸的证治 159

第二节 结胸证疑似证 160

一、太少并病及热入血室证证治 160

二、柴胡桂枝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161

三、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165

四、阳微结证 167

第三节 痞证证治 168

一、半夏泻心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168

二、痞证成因、主证 171

三、十枣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172

四、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174

五、附子泻心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175

六、生姜泻心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177

七、甘草泻心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178

八、赤石脂禹余粮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179

九、旋覆代赭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181

十、痞证的辨证 182

十一、瓜蒂散证 185

第四节 太阳病类似证 186

一、白虎加人参汤证 186

二、黄芩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187

三、黄连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190

四、桂枝附子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191

五、甘草附子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193

六、白虎汤证 195

七、炙甘草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196

参考文献 198

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200

第一节 阳明病概论 200

第二节 阳明病提纲 202

第三节 阳明中风、中寒之辨 205

第四节 阳明发黄成因及其脉证 207

第五节 阳明病的禁忌证 209

第六节 阳明病三承气汤证之辨证及调胃承气汤的临床运用 210

第七节 阳明谵语之辨证 214

一、谵语与郑声之辨及谵语虚、实证的辨证 214

二、大、小承气汤证辨证及其临床运用与白虎汤证的临床运用 214

第八节 阳明病误治后变证的证治 226

一、阳明栀子豉汤证 226

二、白虎加人参汤证 227

三、猪苓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227

四、阳明攻下后寒、热之辨 229

五、阳明病与少阳病之辨 231

六、三阳并病的论治 231

八、阳明表证的证治 233

七、导法 233

九、茵陈蒿汤证及其临床运用及阳明蓄血证的证治 234

十、燥屎之辨 238

第九节 吴茱萸汤证及其临床运用及麻子仁丸证 239

第十节 缓、轻、重下法及阳明三急下的适应证 243

第十一节 发黄之辨 245

一、寒湿发黄的成因、机理及治禁 245

二、湿热发黄的临床特征 245

三、热重于湿发黄证及其临床运用 246

四、湿热发黄兼表证及其临床运用 247

参考文献 249

第五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252

第一节 少阳病概论 252

第二节 少阳病提纲 253

第三节 少阳病转归 255

第六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258

第一节 太阴病概论 258

第二节 太阴病提纲 259

第三节 太阴病证治 260

一、太阴病表证的证治及转归 260

二、太阴里虚寒证的证治 261

三、太阴寒湿发黄 262

四、太阴病兼证的证治 262

第七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265

第一节 少阴病概论 265

第二节 少阴病提纲 267

一、少阴虚寒证之辨 268

二、少阴病亡阳特征 269

三、少阴病治禁 269

第三节 少阴病的预后 269

第四节 少阴病证治 272

一、麻黄细辛附子汤证、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272

二、黄连阿胶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273

三、附子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276

四、桃花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277

五、吴茱萸汤证 279

六、少阴咽痛证 279

七、白通汤证、白通加猪胆汁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281

八、真武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284

九、通脉四逆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286

十、四逆散证及其临床运用 287

十一、猪苓汤证 290

第五节 少阴三急下证 291

第六节 少阴三急温之 292

参考文献 296

第八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298

第一节 厥阴病概论 298

第二节 厥阴病提纲 300

第三节 厥阴病阳气来复、阴阳胜复及厥阴病除中证 301

第四节 厥证的病机及其临床特征 304

一、乌梅丸证及其临床运用 305

第五节 厥阴病的证治 305

二、热厥轻证及厥阴正邪相争的临床意义 307

三、厥阴病危急重证之辨 308

四、白虎汤证 310

五、当归四逆汤类方证及其临床运用 310

六、四逆汤证 313

七、瓜蒂散证 314

八、茯苓甘草汤证 314

九、麻黄升麻汤证 315

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315

第六节 厥阴寒利预后 316

一、白头翁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318

第七节 厥阴热利 318

二、小承气汤证 321

三、栀子豉汤证 322

第八节 厥阴病呕吐证 323

一、吴茱萸汤证 323

二、小柴胡汤证 324

三、哕的虚、实之辨 324

参考文献 324

第九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326

第一节 霍乱病的概念 326

第二节 霍乱病证治 327

一、四逆加人参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327

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汤证 328

二、理中丸证 328

四、病后调养 329

参考文献 329

第十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330

第一节 阴阳易证治 330

第二节 差后病的证治 330

一、枳实栀子豉汤证 330

二、牡蛎泽泻散证 331

三、理中丸证及其临床运用 331

四、竹叶石膏汤证及其临床运用 333

五、差后病调养 337

参考文献 33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