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贾成祥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01943376
  • 页数:184 页
图书介绍:中医学作为世界医学的瑰宝,其独特的魅力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作者在本书中详尽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与演变、整体风貌、基本精神及思维方式,以及儒家、道家、佛学、兵家、阴阳家等的文化基本精神和内容,及其与中医的关系。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书内容丰富,论述详尽。适于中医院校学生及其他各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参考。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目录

一、文化的概念 1

二、文化的特点 1

第一章 导言 1

三、文化的基本结构 2

四、文化的功能 3

五、中国现阶段文化层面的分析 5

六、中国文化研究的历史概况 6

七、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意义 7

一、自然固有的地理环境 12

二、长期封闭的自然经济 12

第二章 总论 12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 12

三、根深蒂固的宗法制度 13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14

一、先秦子学 14

二、两汉经学 16

三、魏晋玄学 16

四、随唐佛学 16

六、清代实学 17

五、宋明理学 17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风貌 18

一、内陆型文化 18

二、农业型文化 18

三、宗法型文化 19

四、道统型文化 19

第四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0

一、崇尚伦理道德 20

二、注重人文理性 22

三、强调和谐观念 24

四、倡导忧患意识 26

第五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 27

一、整体思维 28

二、辨证思维 29

三、直觉思维 32

四、中和思维 35

五、意象思维 36

第三章 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 38

第一节 先秦儒学 38

一、孔子与儒家学派的初创 38

二、孔子的天命观和仁礼思想 39

三、孟子的仁政说和性善论 41

四、荀子的隆礼重法和性恶论 43

第二节 两汉经学 45

一、经学的兴起 45

二、董仲舒与独尊儒术 46

三、古今经学之争 47

四、汉代的谶纬神学 48

五、《白虎通义》及其神学思想 48

第三节 宋明理学 49

六、王充等人的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精神 49

一、周敦颐和他的“太极图”模式 50

二、张载的气本论 51

三、程朱理学 52

四、陆王心学 58

第四节 儒家文化精神的基本内容 62

一、儒家文化的自然观 62

二、儒家文化的社会观 64

三、儒学文化的特点 67

四、儒家文化的教育观 68

五、儒家文化的理想人格 70

第五节 儒家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其与中医学的关系 71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71

二、儒家文化与中医学的关系 72

第四章 道家文化的基本精神 77

第一节 道家文化的渊源与流变 77

一、道家思想产生的原因 77

二、道家思想的发展脉络 78

第二节 先秦道家 79

一、老子的思想 79

二、庄子的思想 85

第三节 西汉初年的黄老学派 92

一、汉初黄老之术的盛行 92

二、黄老学派的思想内涵 92

第四节 魏晋玄学 95

一、魏晋玄学概说 95

二、魏晋玄学的基本思想 96

第五节 道家文化精神的基本内容 100

一、道家文化的自然观 100

二、道家文化的社会观 102

第六节 道家文化与中医养生学 105

一、道家道论与中医养生 106

二、道家动静论与中医养生 106

三、道家形神论与中医养生 106

四、道家天人合一论与中医养生 107

五、道家的超越精神与中医养生 107

第五章 佛学文化的基本精神 110

第一节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110

一、初传阶段(汉代) 111

二、发展阶段(魏晋南北朝) 111

三、繁荣阶段(隋唐) 113

四、衰落阶段(宋元明清) 114

第二节 佛学文化精神的基本内容 116

一、佛学文化的社会观 117

二、佛学文化的自然观 120

三、佛学文化的思维方法 122

第三节 佛学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评价 125

一、哲学方面 125

二、文学方面 126

三、语言方面 127

六、民俗方面 128

四、艺术方面 128

五、科学方面 128

第四节 佛学与中医药学 129

一、促进中医学辨证水平进一步提高 129

二、对中医临床各科的补充和养生实践中的运用 130

三、佛家向中医学学习,丰富完善佛家医学 131

四、佛门医生 131

第一节 墨家的文化精神 133

一、“尚同、尚贤” 133

第六章 墨、法、兵等诸子的文化精神 133

二、“兼爱、非攻” 135

三、“节用、节葬”和“非乐” 136

四、“非命”和尚力 137

五、“天志、明鬼” 137

六、结语 138

第二节 法家的文化精神 139

一、反传统与历史进化论 139

二、“好利恶害”的人性观 140

三、崇尚法治、主张君主集权的政治观 140

四、反智与愚民的主张 143

五、经济思想与社会政策 144

第三节 兵家的文化精神 145

一、全局的战争观 146

二、慎战、备战的思想 147

三、谋略取胜的思想 149

四、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 151

五、兵学与中医学 152

第四节 阴阳家的文化精神 152

一、阴阳五行说 152

三、阴阳五行说与传统中医学 154

二、五德终始说 154

第五节 杂家的文化精神 156

一、唯物的自然观 156

二、天人相应的思维方式 157

三、义兵说 158

四、治国论 159

五、经济思想 162

六、《吕氏春秋》对传统中医学的影响 163

七、结语 163

二、社会变革带来的观念更新 164

一、在对反文化现象的痛苦反省中觉醒 164

第七章 全球化与中国文化 164

第一节 民族文化觉醒的历史分析 164

三、中西交流引发的文化思考 165

四、新技术革命引发的文化热潮 165

五、海外“复兴儒学”形成的中国文化热 165

第二节 中西文化的差异 166

一、道德与勇力 166

二、家族与个体 166

三、和同与个异 166

五、中庸与偏执 167

四、情感与理法 167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168

一、中国近代“文化停滞论”的提出 168

二、中国近代文化停滞的主要表现 169

三、中国近代文化停滞现象的原因分析 170

第四节 全球化与中国新文化的方向 175

一、全球化的概念 175

二、全球化时代的中华文化走向 180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18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