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李峰说台湾
李峰说台湾

李峰说台湾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峰著
  • 出 版 社:北京:九州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1955080
  • 页数:326 页
图书介绍:李峰是中央电视台四套国际频道《海峡两岸》栏目的制片人及主持人。在此书中,李峰记述了《海峡两岸》节目的成长历程,她所采访的台湾政、商务界的名人,比如连战,宋楚瑜、李敖等,以及她在主持节目过程中的点滴心得。本书是一本从媒体角度了解两岸关系的书。
《李峰说台湾》目录
标签:

序一 文化的长征………………………………………………赵启正 4

序二 ……………………………………………………………张铭清 4

英文简介 4

李峰说台湾人物 4

连战印象:书香世家走出的政坛明星 4

有情有义的宋楚瑜 13

真实、率真的政治家——我感受到的新党主席郁慕明 21

三访李敖 26

未来需要远见和智慧——蒋孝严力促“三通” 33

纵使千山独行,但求无愧历史——访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 43

我当然是中国人——钟荣吉印象 47

政策推手——我所了解的饶颖奇 52

勇敢女子的夺人魅力——高金素梅给我的三大惊叹 59

用最短的时间寻找最亮的光芒——台湾政坛女先锋朱凤芝和洪秀柱印象 69

颈椎莫随杨柳摆,膝盖耻为稻粱谋——对话美女“立委”李庆安 76

历经宦海沉浮,依旧痴心不改——访台湾“立法委员”赖士葆 84

为两岸新闻交流身体力行——专访台湾“中国新闻学会”理事长成嘉玲 88

好人应该从政——专访新党元老王建煊 92

愿做和平的桥梁——新党“立法委员”吴成典的自我定位 97

我只是一个歌手——访台湾歌手张惠妹 101

讲述亲民党来访的幕后故事——访亲民党政策中心主任张显耀 106

爱恨交织美丽岛——访著名音乐人罗大佑 110

她是一枚优质的芯片——认识王雪红 114

我的台湾同行——江素惠 118

为两岸语言交流搭桥——访台湾语言学家、教育家何景贤 125

李峰说《海峡两岸》 132

我与台湾的不解之缘 132

走进《海峡两岸》 146

2000年中秋《家园》倾诉50年的两岸团圆梦 161

新世纪两岸媒体首度空中对话——《新世纪,新起点》展望未来两岸经贸关系 177

2001年度的收关之作——两岸连线谈西部大开发 183

宝岛万众拜佛指 192

我的上海经验——12集《台湾兴起上海热的秘密》拍摄后记 197

统一之福与“台独”之祸 209

大型政论片《两岸三通》 219

陈水扁的第二次上台与《反分裂国家法》的制订 239

亲历国亲新三党主席来访 247

反独促统,星火燎原 259

“3·19”的迷失 267

杨柳青时再相聚 277

2.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调整 288

(一)台湾问题的形成及两岸关系的现状 288

1.台湾问题形成的国际因素 288

一、两岸关系与对台传播的历史沿革 288

对台电视评论节目传播策略研究——以《海峡两岸》为例 288

李峰说对台传播 288

3.两岸关系的现状 289

(二)对台新闻传播的发展与变化 290

二、对台电视评论节目的受众状况与传播环境分析 292

(一)对台电视评论节目的受众分析 292

1.台湾受众的基本情况 292

2.台湾受众思想文化背景分析 293

3.台湾受众社会心理分析 295

1.两岸隔绝的现状造成一定的沟通屏障 296

(二)对台电视评论节目的媒体环境状况 296

2.台湾电视媒体已形成激烈竞争的格局现状 297

3.“台独”势力主导下的媒体错误引导舆论 297

三、《海峡两岸》栏目个案研究 299

(一)开办对台电视评论的重要性分析 299

1.对台电视评论是电视评论分众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299

2.对台电视评论在对台新闻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 299

(二)《海峡两岸》的栏目定位 300

1.目标受众定位 300

2.栏目宗旨定位 301

3.栏目功能定位 301

4.栏目内容定位 302

5.栏目风格及主持人定位 304

(一)“传者本位”思想拉远了与受众的距离 305

四、对台电视评论节目传播中的问题与失误 305

(二)顾虑太多,回避问题造成被动 306

(三)忽视差异性,对受众心理少有研究 306

(四)报忧不报喜,批评性的节目比重偏大 307

五、对台电视评论的传播策略 308

(一)对台电视传播需要讲求策略 308

1.从传播效果看策略运用的重要性 308

2.从台湾问题的特殊性看采用策略的急迫性 309

1.建立权威,培养受众的忠诚度 310

2.追求时效,以最快的速度作出评析 310

(二)对台电视评论节目的策略运用 310

3.把握时机,提供“短缺性信息” 311

4.缘事而议,寓观点于事实之中 312

5.平视交流,以受众立场观察思考 312

6.先声夺人,以新的视点醒人耳目 314

7.视听结合,充分调动电视手段 316

8.寻找共性,激发民族认同感 317

9.公正说理,讲求观点的平衡 318

10.引入争鸣,尝试开放式讨论 319

11.以情动人,注意融入感情因素 321

12.恰当示警,关键问题上坚持原则 321

后记 我与宝岛的心灵之约 32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