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双渠道供应链的优化与协调研究
双渠道供应链的优化与协调研究

双渠道供应链的优化与协调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峥,徐琪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68213806
  • 页数:12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双渠道下的需求不确定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对两个渠道的需求预测、库存合作转运、需求信息共享度和不同风险态度下的渠道定价模型的研究,来探讨双渠道供应链的需求预测、库存水平、优化定价等需求不确定性下的供应链协调与优化问题。
《双渠道供应链的优化与协调研究》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1.1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使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分销成为新常态 1

1.1.2 消费者需求偏好和产品及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 1

1.1.3 供应链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不可替代的管理模式 2

1.2 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与意义 2

1.2.1 问题的提出 2

1.2.2 研究目的 4

1.2.3 研究意义 4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5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章节安排 6

1.4.1 研究方法 6

1.4.2 技术路线 7

1.4.3 章节安排 8

1.5 本书创新点 9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2.1 市场产品需求和销量预测方法研究 11

2.2 双渠道供应链渠道选择与协调研究 13

2.2.1 双渠道供应链定价角度 15

2.2.2 双渠道供应链库存分销角度 19

2.2.3 双渠道供应链订货角度 21

2.3 双渠道供应链其他方面研究 25

2.3.1 供应链风险角度 25

2.3.2 信息共享角度 27

2.4 本章小结 28

第3章 双渠道供应链下基于改进Bass模型和SVM的需求预测 30

3.1 问题描述与假设 30

3.2 基础Bass需求预测模型 31

3.3 改进的Bass需求预测模型 34

3.4 基于改进Bass模型和SVM的需求预测模型 35

3.4.1 模型输入因素分析 36

3.4.2 模型输入向量预处理 36

3.4.3 建立基于SVM的需求预测模型 37

3.4.4 确定优化参数 38

3.5 仿真及模型分析 38

3.5.1 基础Bass模型和改进Bass模型仿真 39

3.5.2 SVM模型仿真 44

3.6 本章小结 50

第4章 基于合作转运和季末补偿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 51

4.1 问题描述与假设 51

4.2 非合作型双渠道供应链的协调 53

4.2.1 非合作集中决策模式下两渠道的最优订购量 53

4.2.2 非合作分散决策模式下两渠道的最优订货量 54

4.3 合作型双渠道供应链的协调 56

4.3.1 合作型集中决策模式下的最优订购量模型 56

4.3.2 最优转运量模型 58

4.3.3 合作型分散决策模式下最优订购量及协调模型 59

4.3.4 零售商数量的影响分析 60

4.4 仿真及模型分析 61

4.5 本章小结 63

第5章 基于需求信息共享的双渠道供应链最优定价决策 64

5.1 问题描述与假设 64

5.2 基础模型 65

5.3 双渠道零售价格优化模型 66

5.3.1 需求信息不共享情形 66

5.3.2 需求信息部分共享情形 68

5.3.3 需求信息完全共享情形 70

5.4 供应商批发价格优化模型 72

5.4.1 需求信息不共享情形 72

5.4.2 需求信息部分共享情形 73

5.4.3 需求信息完全共享情形 73

5.5 仿真及模型分析 74

5.5.1 零售商定价模型的仿真分析 76

5.5.2 供应商批发价模型的仿真分析 77

5.6 本章小结 78

第6章 考虑风险态度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优化决策 80

6.1 问题描述与假设 80

6.1.1 问题描述 80

6.1.2 模型假设 81

6.1.3 基础模型 81

6.2 风险中性态度下的模型构建 82

6.2.1 独立定价模型 82

6.2.2 供应链双渠道协调定价模型 83

6.2.3 独立决策下的期望利润模型 84

6.2.4 协调决策下的供应链期望利润模型 85

6.3 风险规避态度下的双渠道供应链优化 86

6.3.1 独立决策下的模型 86

6.3.2 双渠道协同合作下的最优利润模型 87

6.4 仿真及模型分析 88

6.4.1 中性风险态度下的模型仿真 89

6.4.2 风险规避态度下的模型仿真 93

6.4.3 风险中性与风险规避态度下绩效比较 98

6.5 结论 98

6.6 本章小结 99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100

7.1 总结 100

7.2 研究展望 102

附录 103

参考文献 107

返回顶部